1-3人创业好项目!轻松致富的好项目,白手起家创业好选择!
当前位置:创业小项目 > 范文大全 > 云南刺绣赏析1000字

云南刺绣赏析1000字

来源:创业小项目 | 时间:2018-06-21 | 移动端:云南刺绣赏析1000字

篇一:1云南考察总结

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性质:外出考察 学院(部):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班级名称:环艺1002班 姓名:温渊鹏

云南考察总结

今年大三开学,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机会,参加大学生云南考察学习。通过这9天的学习考察,我不仅了解到云南的一些包装专业上的问题,也有幸目睹了风光独特的云南,让我感觉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学习考察体会总结。

外出专业考察,就我个人的理解,一是开阔我们的设计视野,看的东西多了,视野面广了,相应地设计思维就得到了扩展;二是以专业的视野和角度学习和总结外面的优秀设计元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自己的设计思维和个人情感,把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让我们既亲近自然又与社会相接,许多设计元素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许多设计作品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被赋予生命!

本次专业考察,我们去的是美丽的云南,云南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中心的省,处处彰显人文旅游,体现当地民族特色,让人流连忘返。这次考察的主要地点是昆明,红土地,西双版纳,中缅边境,勐泐大佛寺。虽然时间地点不多,但我们感触很多,尽管我们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有深刻的认识,却足够让我们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特别是它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专业有很大的作用。

这次的云南之行,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当地的民族风情,以及蓝天白云的自然美景,就要数其建筑了。云南少数民族建筑且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特点。既反映了各民族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性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融合。

在9月6日,我们来到云南昆明。这是我们的第一站,是我们到云南采风考察的第一天,我们都会记得今天。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民族博物馆,在民族博物馆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刺绣,民族服饰,我们的心一下子就好奇起来了。虽然我看到它没有那么重的历史痕迹,甚至有些东西还是新的。有点明白,博物馆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回忆历史的展台,更大的,它应该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的缩影,是民族融合的见证。博物馆里存放的是我们华夏子孙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魂。当天,我们还去了官渡小镇,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包装,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商品。在那里的商品很多都是手工的。我知道,在这个繁忙的机器时代,手工艺开始显得尤为重要起来。刚到云南,我最先被震惊到的就是这里的手工艺产品。这里的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美好。机器快捷方便,做出来的东西确实冷冰冰的毫无温度。手工,也许不像机器那般工整快

捷,但却有着机器无可比拟的情感。还有那里的刺绣,繁复的刺绣,一针一针无不诉说着这里人民的勤劳与朴实。花色各异,色彩浓烈,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我想说,他们的色彩都浓烈到了极致,也有大红配大绿却不会让人心生突兀之感,仿佛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在这里,我知道设计那是必不可少的,合理而大胆的色彩搭配会有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其实最终支撑我们设计的是什么?毫不疑问,是他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情感,这是不论色彩还是笔法技艺都不可替代的。文化之于设计就如水之于鱼,必不可少。其实不管对于什么,它强大的生命力都是来自于它最深层的本质内涵,有思想方能走得更远

。s

之后,我们去了红土地。早晨日出前后在公路边的高坡上俯瞰打马坎村,打马坎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运气好时可以欣赏到梦幻般的日出和朝霞。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因为这里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这种红色。一部分红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长满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它那天然的红土壤被普普通通的农民随意耕作的各色庄稼,立马织就成一幅幅水灵水灵的,五彩缤纷的水彩画。尽管我们去的季节不是最佳的,但映入你眼帘的美依旧令人惊叹,疑是鬼斧神工。第一眼看到那极具层次的彩色线条,相信你会和我一样,会觉得美得太不真实了!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热烈地绽放着,白色的麦浪在清凉的山风下如碧浪般翻滚,一层绿,一层白,又一层红。到处都是鲜艳浓烈的色块。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火红的土壤上。仿佛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斑斓炫目、艳丽饱满,有着优美的线条,又勾画得如此浓墨重彩,煞是好看。艳阳高照,天空越发蓝得动人,云彩变换着不同的姿势,投在田间的光影不时幻化,每一秒钟都是一个全新的画面。运气好时,还可以看到彩虹与红土地连为一体,闭眼遐想时又怎一个“美”字了得。秋季的云南,将为您展开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西双版纳的傣族园。傣族园,全称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这里有典型的杆栏式建筑。傣家竹楼属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车辆停放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是一片原始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野兽侵犯,并且还可以防潮、防震。这里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这里的村民纯情、朴实、好客;这里的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这里的热带田园风光旖旎迷人;这里的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融合,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在傣族园,我们还有幸观赏地道傣家人的舞蹈艺术。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从西双版纳这块神奇的土地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文艺舞台之后,人们对傣族的舞蹈艺术魅力无不为这倾倒。 傣族园是西双版纳之魂,是西双版纳唯一集中展示傣族历史、文化、宗教、体育、建筑、生活习俗、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等为一体的民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景区由五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生态村寨群落组成,园内五寨连珠,绿树掩映,竹楼环抱,梵音缭绕,浑然天成,千年不变的村寨群落,千年积淀的民俗风情,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神奇的佛教文化,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素有孔雀羽翎之美称,是傣家人的“勐巴拉娜西—人间天堂”。

之后,我们来到了昔日傣王朝皇家寺院,今日西双版纳傣家人心中的圣地。勐泐大佛寺。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佛寺大门有两个入口一个出口,正门是弘法门,右门是佛缘门,左侧则是出口清净门。看到广场立着的释迦牟尼金色太子童像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很Q,他站在莲花座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九条石雕龙环绕在左右。我在想,那些灵童,天生便有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佛缘吗?在大佛寺里,我学着旁人丢一枚硬币到许愿池,请让我学会放下,把一切当成浮云吧。执着,真的使人苦痛。我双手合十,过往在脑中掠过,慢慢前行,那并列着一尊尊佛像的走廊,经过每一尊,能听到心中颤抖的声音。一切,都可以云淡风轻吧。

在最后一天里,我们去了云南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

与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50余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逾19万件之多,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我进入博物馆的第一感觉是好奇,传奇。就是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很多精致,悠久的青铜器。其中豹衔鼠銎戈给我印象最深,所以我也查过它的资料:西汉 豹衔鼠銎戈,长27厘米,肩圆銎,饰双旋纹及圆圈纹。銎背有一豹,尾下垂,口中衔一鼠,作跑动状。还有金,银,珠宝,琥珀??其中一佛二菩萨金饰片,完美组合,天衣无缝,给人以层层精彩动人,环环有洞天之感,实在罕见。这次跨世之旅,我了解到了古代艺术,信仰,生活,战争,至现代文物精品。这是一次立体的,全面的,宏伟的,细致的,传奇的。它把我的心深深吸引着。这是一次难忘和值得珍藏的旅途。

这次考察的时间虽然不长,并且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车上度过的,真的有点累,但我感到收获很大。能与这些世界名景实地接触,游览世界文化,亲身感受红土地的景色,体验傣族人的生活习惯,考察异地的包装造型。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来云南很不错,让我收获了那么多,这对我们今后的专业有很大的作用。

时光一步步在前行,不久前我们踏上了熟悉的火车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在那不久后我们又坐上原来的列车回到原来的城市,只希望在这之后,那个你不在是原来的你,在这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再陌生,不再彷徨。 版纳啊,你给了我太多太多的不期而遇,就这样越来越迷恋在你醉人的风情里。橄榄坝的那棵大树下,坐着一个年迈的老太太,慈祥的像极了我年迈的外婆,走过去,看她一针一线地缝制着七彩的长筒裙,从她手里接过那根手工打制的银腰带,带走的是对版纳的思念和怀想。如果有一天,不再想去漂泊了,我要住进那充满了幻想的小竹楼里,看窗外的树影婆娑,听远处传来旋律优美的那首歌,歌中唱到: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啊,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啊,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篇二: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 ,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 、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

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 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在服饰景观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同是一种民族.居住在山地的与居住在坝区(小盆地)的民族服饰比较,有明显差别。山区全年气温比坝区低,偏于冷凉,气候变化大,一日多变,加上风大、潮湿,给人们的穿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例如:

白族服装只是适合大理坝区的气候,住在海拔较高的洱源西山的白族,为抵御寒冷,身上则拉羊皮,并且一年四季如此。而大理山区高海拔地带的彝族,绝大多数人都常年按着整张羊皮做成的羊皮褂,女的还有一个既作为护腰又当做饰物的圆形绣花白团毡(彝族叫“裹背”)。这种服饰在坝区的白族和其他民族中是见不到的。

2.2 地理环境对服饰用料的影响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各民族选择的服饰面料和款式都与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各地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用料,大多就地取材。滇西畜牧业较发达,普遍养羊,有的还饲养牦牛,能确保羊皮和羊毛、牦牛毛用于人们表装的需求,从牲畜养殖到衣服加工,基本上都由各家自己完成。其他地区各民族以麻、棉等天然纤维布、织锦、土布来缝制衣服。民族服饰的制作,在四十多年前多数是由各家手工操作完成的。近几十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许多手工业逐渐让位于机械加工业,工业棉、毛织品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各民族制在用料来源因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如此,人们在喜爱各种新衣料的同时,对各类具有传统特色的衣料仍保持着深探的感情。

2.3 地理环境对民族服饰功能的有影响

实用是民族服饰的基本功能,但地理环境影响着云南民族服饰的实用性(见图1)。例如滇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藏族、怒族、僳僳族、纳西族等为适应寒冷的环境,在服饰的形式和用料上均有特别的考虑,对付寒冷和应付异常天气、御寒保暖成为这些地区民族服饰的主要功能。气候炎热地区的民族服饰具有与寒冷地区民族服饰不同的实用功能。例如居住在南亚热带湿热地区的傣族、哈尼族、佤族、拉枯族、布朗族等,他们或逐水而居、或深居山林,大多以从事水田稻作为生,为适应高温、多雨、雾大、潮湿、水流纵横等环境因素,防止日晒、透气纳凉、方便生活和生产活动则成为这些民族服饰韵主要功能。因此其服饰多以简洁、轻薄为特色。而适应环境,同时追求实用和美观,则在傣族服饰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图1 地域环境对少数民资服饰的影响

三、彩云之南,流动的色彩

来到云南,你会不得不惊叹于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斑斓,绮丽动人。有的鲜艳夺目,色泽艳丽,有的则素雅清新,清丽脱俗。然而你知道吗,颜色之中的学问却很多。颜色具有象征功能,还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宗教,图腾以及民间传说对服饰色彩的影响较大,这反映出该民族的心理特征及价值观念,是展示一个民族历史的“活化石”。

3.1 主色调的故事

同一少数民族因为支系的不同或分布地区的差异,服饰的款式会有所不同,有的少数民族甚至差异很大。但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主色调。我们都知道民族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共同的心理素质。而共同色彩的崇拜很好的连接了一个民族的统一性。

如白族的服饰虽然因地处云南的不同地区而有所差异,但各地白族(见图2)都以白色为主色调,主要是由于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尊贵。还有生活在云南西北部的普米族(见图3),也是一个崇尚白色的民族。普米族自称“培米”,“培”意为白,“米”意为人,有“白

篇三:美术专业知识日志 [1000字]

专业日志

13.12.20

一、填空

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能主要体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3.角、斜角透视三种。

4.

5.言,前者更倾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于内化。

6.最早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为中心的传神论的画家是东晋的顾恺之,其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7.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8.

9.窟、麦积山石窟,他们都是中国的雕塑作品。

10.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

二、名词解释

1.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

2.文化情境:是一件文学或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3.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多出现在汉代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

4.侧锋:是指将笔管倾斜,行笔时,笔尖在笔道的一边的绘画方法。

5.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作成的日常器具和工艺品等。

6.“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说“画圣”吴道子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画法,其式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曹衣出水”是指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现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7.四君子:中国画术语,是指梅、兰、竹、菊四种花卉的总称,是花鸟画之分支。这类题材(梅、兰、竹、菊)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忍、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

历代画家久画不衰。

8.抽象表现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纽约的艺术思潮,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多反对以往绘画的完整性与技巧性,反对“形象”和“形式”,推崇即兴式的创作与技巧的自由发挥,以波洛克为代表。

9.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伟题材的中国画,后来成为人物画科中以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10.南北宗: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即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

三、简答题

1.“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他们共同的特点如下:(1)“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2)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3)同时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

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有什么?

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卓越的科学功能:1.合理的尺度与构造;2.巧妙的环保功能:汉代的灯座大多设计有导烟管,并于灯体内贮入清水。这是汉代青铜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2)独特的艺术语言:1.优美的三维空间造型;2.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错彩镂金”。(3)身后的文化内涵:青铜灯具的象形造型艺术,是汉代民族文化精神观念的物化载体。

3.什么叫青铜?青铜有哪些优点?

青铜是指铜加锡或铅的合金,呈青色,故称青铜。

青铜的优点是熔点低,硬度大,延展性好,可以根据各种需要铸成硬度各不相同的器具,其铸造性、机械性明显优于红铜,耐磨耐腐蚀。

13.12.21

一、填空

11.

12.大同市。

13

14.作用是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云南刺绣赏析1000字》由:创业小项目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157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