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陕西山阳天气预报

陕西山阳天气预报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4 | 移动端:陕西山阳天气预报

篇一:天气和天气预报 详细教案

天气和天气预报 详细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心情好不好?

同学们发现了吗,往往晴空万里时,我们的心情也非常舒畅,阴雨连绵时,我们的心情会变得十分压抑,那么天气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多变的天气,去感受天气无穷的魅力。

学习新课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齐读。

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自主读书53---57页并用笔标注重点内容

1、谁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

2、下面大家看屏幕,观察以下天气现象,说说什么是天气?

3、大家描述得太好了,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谈天气时经常用阴睛、风雨、冷热、干湿等来描述,那么知道今天的天气是不是就代表也知道明天、后天,甚至一个星期、一个月以后的天气呢?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在时间上天气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时间短,变化大)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4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天气,那什么是气候呢?(概念)气候的特点是时间长变化少。如北京的气候我们怎么形容?

5、掌握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我们来分组比一比,快速讨论你们手中的词语是天气还是气候?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胜利组每人加十分。

简单的词语我们都会区分,下面我们要加强难度。看谁答得又快又好。

6、天气是多变的,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同学们

结合实际谈一谈。(例:交通、农业、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 我们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它时刻影响着我们,所以天气预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大家想一想除电视天气预报外还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呢?

7、那么天气是怎样预报的呢?让我们走进国家气象中心,看看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谁能概括出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8、在天气预报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卫星云图,这种云图是随时间变化的,思考图中绿色、蓝色、白色的含义是什么?

9、电视播放天气预报时,在卫星云图之后,出现的是简易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来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只要认识了这些天气符号我们就能看懂自己想要知道的某一城市的天气情况了。请同学们读55页图4.2理解和记住这些天气符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风向标

10、掌握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同学们就可以当“气象先生”或“气象小姐”了,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播报,教师评价。

16、“当我们预知了天气的变化后,应该怎样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天行事”。师讲述游戏规则。

做的很好,看来大家对天气和天气预报掌握的还不错。 过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心每天空气质量。

思考: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空气质量

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解释 霾 雾、PM2.5)

霾天怎么做。(当预知不利的天气形势时,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呢?)

面对让人又恨又怕的霾,我们难道只有消极的带上口罩或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吗?能不能采取一些得力措施,减缓霾的发生及影响程度呢?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简单的天气图,并知道怎样预防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危害,同学们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三 谈收获

反馈

篇二:天气预报与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天气预报与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预报时段:以20时为日界,超过20时为下一天。比如20日20时就是21日了。

白天时间:8-20时

夜间时间:20-8时

今天白天到夜间:前一天8时到第二天8时的二十四小时。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今天晚上20时到第二天20时的二十四小时。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气象部门都统一使用一种时间段,便于资料参加全球交换,所以气象上的时间段跟平常说的时间段划分是不一样的。

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气象术语

1.时间的划分:天气预报中所说的白天,指当地标准时间8点至20点,其中17点至20点叫做傍晚;20点以后到第二天的8点叫做夜间。

2.天气状况(阴晴的划分):晴是指全天内天空中云量低于3成(即30%);多云是天空中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时的天空状况;少云是天空中有1-3成的中、低云或4-5成的高云时的天空状况;阴是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从云缝中

可见到微弱阳光的天气现象。

雾: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雾和云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雾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称为雾。

云量和云高: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云高是指云底距离测站地面的垂直距离。

3.气温: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4.降水:降水分降雨、降雪、雨夹雪、冰雹。

降雨情况:气象部门一般指的是24小时内降雨的多少。对雨量的多少,一般分为零星小雨、小雨、阵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8个级别。根据24小时降水量(毫米)的降雨等级为:小雨 0.1~9.9,中雨 10.0~24.9,大雨 25.0~49.9,暴雨 50.0-99.9。

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降雪按照降雪量分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暴风雪等。其中暴雪是降雪强度较大的雪(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距离小于500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5mm);暴风雪,又称雪暴,是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5.风:风是指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用风向和风速表示:风向分十六个方位,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用风级或多少米/秒表示,分用2分钟的平均情况表示的平均风速和瞬间情况代表的瞬时风速。 风的强度用风速表示,一般采用蒲风级或多少米/秒来衡量,分十三级:

静风:即0级风。

和风:即4级风。风速在5.5-7.9m/s之间的风。

微风:即3级风。

大风:即8级风。平均风速为17.2-20.7m/s的风。

狂风:即10级风。

暴风:即11级风。风速在28.5-32.6m/s之间的风。

飓风:即12级以上风。(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 阵风:瞬间风速忽大忽小,有时还伴有风向的改变,持续时间十分短促的现象。

黑风:瞬间风速较强、能见度特低的一种强沙暴天气。

干热风: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天气。

寒露风: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

季风:盛行风向一年内呈季节性近乎反向递转的现象。

信风:即贸易风,低层大气中由副热带高压南侧吹向赤道附近低压区的大范围气流。

海风:沿海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白天增热而产生的从海域吹向陆地的风。

陆风:沿海地区,由于大陆地面夜间辐射冷却而产生的从陆地吹向海域的地面风。

下击暴流:一般在地面或地面附近引起辐散型灾害性大风的强烈下沉气流。

风切变:风矢量在特定方向上的空间变化。

山风:在山区,由热力原因引起的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

谷风:在山区,由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风。

飑: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常伴雷雨出现。

天空中的云量是把整个天空的空旷度定为中心,由云覆盖的百分比决定的。

云量0%-10%为晴朗

云量10%-90%为晴到多云

云量90%-100%为阴

多云 中国气象上,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4/10-7/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6/10-10/10叫做多云。 天气预报中,多云是指天空中云层较多,阳光不很充足,但仍能从云的缝隙中见到青天。总云量占天空面积的2/10-8/10的天气现象。[1]

Cloud 多云

CloudyLightPartly 部分地区轻度多云

CloudyPartly 部分地区多云

Lightening 闪电

LighteningLight 轻度闪电/稍有闪电

Night_Clear 夜空晴朗

Night_CloudyLightPartly 夜晚部分地区轻度多云天气

Night_CloudyMostly 大部分地区夜晚多云

Night_CloudyPartly 部分地区夜晚多云

Night_Rain 夜晚有降雨

Night_Snow 夜晚有降雪

Night_Thunderstorms 夜晚有雷阵雨

RainHeavy 大雨

RainLight 小雨

Rain 降雨天气

RainMixedSnow 雨夹雪

RainWindy 降雨且伴有刮风

Shower1 阵雨一级

ShowerLight 轻度阵雨

Snow 降雪天气

SnowHeavy 大降雪

SnowLight 小雪

Sunny 晴朗

Thunderstorms 雷阵雨

P.S:广深、香港地区有world和翡翠台(英语),一般在傍晚的经济节目等最后主持人会用英语介绍各地天气,有条件的话可以看一看

篇三:海洋天气预报简介

10.1 我国沿海海域气候概况

10.1.1 我国沿海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海岸,沿海海域非常宽广。我国海域北自渤海,南至南海的曾母暗沙,南北纵跨44个纬度,东西横跨20多个经度。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000多公里。各海区的划分见图10.1(a、b)。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受大陆环抱,东面与黄海相接。黄海为半封闭的浅海,在长江口至济州岛一线与东海相接。东海南至台湾海峡,东面在琉球群岛与太平洋相连。南海西邻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至菲律宾群岛,南至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岛。我国的近海处在东亚季风区,自南向北依次为赤道季风带、热带季风带、亚热带季风带和温带季风带,所以季风是其最重要的气候特征。冬季风(10月—次年4月)强而稳定,夏季风(6—8月)较弱,稳定性也差。由于各海区所处的纬度不同,季风的强弱程度和开始、结束时间都有差异。在冬季风控制的月份,海上为单一的偏北气流,渤海、黄海为西北风,东海为偏北风,南海为东北风。冬季渤海、黄海寒冷少雨,其中渤海和黄海北部在1—2月份甚至会出现冰冻。冷空气进入黄海、东海后逐渐变性,由于热量、水汽条件渐转优越,容易形成大风和云雨天气。在夏季风控制的月份,南海中南部为西南季风,南海北部及其附近海域为偏东风,两股气流的汇合形成了热带辐合带,在热带辐合带中会经常生成热带气旋和强对流天气。而东海和黄海南部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东南或西南风,以晴朗天气为主。夏季风控制的月份也是热带气旋生成、发展的旺季,受其影响的海域往往出现狂风暴雨、狂浪怒涛,给船只航行带来了极大的危险。

季风气候形成了很大的气温年较差,且越向北年较差越大,根据统计,南海北部的气温年较差为12~15℃,东海为15~22℃,黄海为20~25℃,渤海达25~29℃。 10.1.2 海流和局部地理环境对沿海气候的影响

中国的海流主要受北赤道海流和里门寒流的影响,江河淡水的流入也起重要作用,形成中国的海流系统。

⑴ 暖流

黄海、东海的暖流均溯源于黑潮,黑潮进入东海后,沿大陆架边缘流向东北,这一股黑潮,通常称为台湾暖流,中部的强流区宽度约70~80km。黑潮影响沿海的海温和云雨天气。在闽浙近海的部分,台湾暖流流速虽然较小,但与近岸寒流相交汇处,形成明显的分界,当地渔民称为"流隔",这里就是著名的舟山渔场。北上的台湾暖流在济州岛以南分成两支:一支穿过对马海峡的对马海流;一支进入黄海,称为黄海暖流。黄海暖流冬强夏弱,经黄海北部从渤海海峡北口进入渤海。环绕渤海一周后,这支暖流由渤海海峡南部流回黄海。⑵ 沿岸寒流

由渤海海峡南口流入黄海的海流,汇合着黄河、海河等江河径流淡水沿岸南下,是中国海的沿岸寒流。沿岸寒流在冬季风的影响下,势力较强,可以一直沿岸南下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南海。随着季节的变暖,沿岸寒流逐渐向北退缩。其强弱和进退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沿海海雾的形成。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它也是黄海春季和初夏出现海雾的主要原因。⑶ 南海海流

南海的海流分为南海沿岸流和南海暖流两个系统。南海沿岸流指广东沿岸的海流,以116°E(汕尾附近)为界,分成两个不同的流系。汕尾以东,终年的流向为东北;汕尾以西,海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12—次年3月) 穿过台湾海峡的沿岸寒流,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汇合珠江径流直达雷州半岛,折向南后,分为两支:一支沿海南岛东岸继续向西南流去;另一支在海南岛东北方受南海暖流的带动,转而流向东北,形成雷州半岛东侧的小环流。

夏季(6—9月) 在盛行西南风的作用下,沿岸流流向东北,流速比冬季略强。春秋两季基本上是冬季的类型。

暖流位于沿岸流以外的海区,西南季风期间,流向为东北,十分稳定,上下层一致,流速较大。由于对南海暖流的观测资料稀少,尚待进一步考察。

另外,局部的地理环境如海岛、海峡等也会对沿海气候产生影响,最显著的是台湾海峡。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形和狭管效应使冬季风明显大于海峡外,往往相差2~3级。渤海海峡也有类似情况。

10.1.3 沿海的风浪

由于我国沿海海面受季风控制,而冬季风又强于夏季风,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海域风力各不相同。

渤海和黄海北部冬季的平均风速为6~7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11%~19%。春季平均风速为4~5m/s,6级以上大风频率约为5%左右。夏季平均风速为4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2%~4%。渤海和黄海北部受海域范围的限制,以风浪为主,涌浪较少。

黄海中南部冬季的平均风速为6~8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10%~24%。春季的平均风速为4~6m/s。夏秋季的平均风速为5~6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5%~10%。黄海中南部的涌浪较多见。其中成山角和济州岛附近海区风浪最大。成山角以东海面由于地形的影响,风浪大于周围海区,特别是冬季,再加上海流湍急,对船只航行威胁极大。济州岛附近海区全年风浪均大于其它海区。

东海冬季的平均风速为8~9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20%~25%。春季的平均风速为5~7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6%~9%。夏季的平均风速为6~7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7%-9%。其中台湾海峡由于地形的影响,风力的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冬季的平均

风速可达10~11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20%~25%。夏季的平均风速只有5 m/s。秋季的平均风速又开始明显增大,达7m/s左右,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20%左右。

南海冬季大风区在吕宋岛以北、巴士海峡和南沙群岛以西海域,平均风速达11~12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40%~55%。春季风力最小,平均风速仅4~5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2%~4%(北部湾稍大些)。夏季的平均风速为7~8m/s,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约为15%~20%。

与风的季节变化和海域差异相似,海浪也有季节变化和不同海域的差异,大体上是冬季高于夏季,较远的海域高于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和内海,波高在0.5~3.0m之间。

渤海和黄海北部冬季平均波高为1.4~1.6m(强冷空气影响时最高可达6~7m),波高≥2.5m的频率为10%~15%,春秋季为1.0~1.3m,夏季为0.7~0.8m。其中渤海海峡附近和成山角附近海域高于其它海区。

黄海南部冬季的平均波高为1.4~1.6m(强冷空气影响时最高可达3~5m),波高≥2.5m的频率为20%~25%,春秋季为1.0~1.3m,夏季为0.7~0.9m(台风影响时最高可达6~9m)。

东海冬季的平均波高为1.2~1.8m(台湾海峡为3.0~3.5m),≥2.5m波高的频率为30%~40%(台湾海峡为50%~60%),春季为1.2m左右,夏季为0.9~1.2m(台风影响时琉球附近海域最高可达15m左右)。

南海海域的浪高分布很不均匀,冬季以巴士海峡西面波浪最大,波高≥2.5m的频率为50%-60%,越向南越小。4月份波高≥2.5m的频率为5%(巴士海峡为20%),6~8月南海中部的风浪较大,波高≥2.5m的频率为20%。台风影响时最高风浪可达10~15m。 10.1.4 沿海的海雾

海雾也是一种严重威胁航行安全的灾害性天气,因为海雾发生时范围大,雾浓,而且持续时间可以很长。我国沿海的海雾季节性和区域性都很强。南海的雾主要出现在2—4月,东海主要出现在3—6月,黄海的雾出现在春、秋两季,主要出现在3—8月,其中5—7月最为集中。海雾大体上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进,实际上与暖湿气流的活动有关。各海区出现海雾的条件有所不同,但大多属于平流雾,其共同的特点是由特定的风场把暖湿空气输送到较冷的海面上,使暖湿空气冷却饱和而形成。较大的海面温度梯度、大小适宜的风速和一定的气温与水温差(气温高于水温0~6℃)是形成海雾的有利条件。一般而言,沿岸海域出现雾的机率要高一些。在我国的沿海海域中,北部湾海域、台湾海峡的西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山东南部海域以及朝鲜半岛西面海域是海雾的多发区域。

由于我国沿海海域宽广,影响的天气系统各不相同,所以气象要素的分布很不均匀。即使在同一海区,受同一天气系统的影响,但是由于地形的差异和海况不同,同样会造成气象要素分布上的差异,特别是风和浪。

10.2 海雾

10.2.1 海雾和海雾的分类

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当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由于水汽的增加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这时,水汽以细微盐粒等吸湿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上几百米以内的低空里,当雾滴增大、数量增多,使天空呈灰白色,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时,便形成了海雾。

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移到冷海面时,底层冷却,水汽凝结形成。我国春夏季节,东海、黄海的海雾多属于这种。

平流蒸发雾:冷空气从暖海面上流过,一面蒸发向空中输送水汽,一面因湍流交换向大气输送热量,前者利于雾生,后者利于雾消。当蒸发作用大于显热输送时,便能形成海雾。以上两种平流雾的特点:雾性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伸入大陆较远;常伴有平流低云;活动多变,出现突然;日变化不明显。

冷季混合雾:低气压区内降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蒸发或升华,增加近海面层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同时周围冷空气(特别是极地冷空气)不断卷入低气压区内,与因蒸发或升华作用使得海面上接近饱和空气发生混合凝结而成雾。暖季混合雾的形成同上。

辐射雾:当海面上有一层悬浮物质或有海冰覆盖时,夜间辐射冷却生成的雾。多出现在高纬度冷海面上。多见于内海、岸滨或港湾水域的黎明前后,日出后渐消。

地形雾: 海面暖空气在向岛屿和海岸爬升的过程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雾。如青岛的崂山东南坡和舟山群岛普陀山,春夏季节常常云雾缭绕。

我国的近海以平流冷却雾居多,海雾从春至夏自南向北推进。以东海和黄海的雾最多。南海的海雾只限于中国沿岸(两广及海南沿海水域,雷州半岛东部最多),多出现在2—4月。

东海的海雾始于3月,终于7月,而以4—6月为最盛。雾区多集中于闵浙沿海26~30oN的海区(大致从沿海向东延伸到126oN)。有两个中心,一个在台湾海峡北口(集中于4—5月),一个在长江口至舟山群岛海面(集中于5—6月)。温州沿海一带雾日较少。黄海雾季在4—8月,雾区比东海大,整个海域都有雾。其中在中国沿海部分,有两个中心,一个在青岛附近,以6—7月频率最高,一个在成山头附近,成山头7月份的平均雾日达25d以上,几乎天天有雾。江苏的连云港附近为少雾区。

渤海雾季在5—7月,东部多于西部,集中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北部沿海。渤海西岸从莱州湾以北直到秦皇岛的广大海区不大出现海雾。

10.2.2 海雾的水文、气象条件

海雾的生成、持续和消散,有水文条件,也有气象条件。在水文条件中,以冷暖洋面和表层水温的作用比较显著。气象条件中近水面大气温度、湿度、风和空气稳定度的作用较大。⑴ 海雾的水文条件

海雾常出现在涌升的冷洋流上,或者是冷暖洋流的交界区域。海面水温可作为海雾生成的临界,大片海雾区出现在海面水温低于20℃的海域。高于20℃的海域,海雾逐渐减少,超过25℃等温线以外的海域,不再有雾。

⑵ 水-气温差条件

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85%的雾发生在气温高于水温0~6℃范围内。气温高于水温1℃时出雾的比例最大。高于6℃以上,很难出现平流冷却雾。但对平流蒸发雾来说,却多出现在气温低于水温10℃以上(气温越低,海面蒸发越旺盛)。

⑶ 湿度条件

据统计温度露点差在1℃以下时,占出现雾的88%,其中又以温度露点差在0.1~0.5℃以下时产生海雾的次数最多。近年来的观测事实表明,海雾形成时的相对湿度不一定要达到100%,有时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就有海雾生成。但相对湿度低于70%,一般不易有海雾生成。

⑷ 风场条件

对平流冷却雾来说,暖湿气流的长期存在,对海雾的生成和发展相当重要。有海雾生成时,一般盛行偏南气流(东海、黄海)或偏东气流(南海),海雾发生时风力多为2~4级(2~10m/s),特别是4~5m/s最为有利,1级以下或6级以上时,雾较少出现。⑸ 大气稳定度条件

有较强的逆温层可以使平流冷却雾得以产生和维持。但对于平流蒸发雾来说,一般多出现在低层大气呈不稳定状态下。

10.2.3 海雾云图特征

由于卫星红外观测无法判断云底是否到达地(海)面,所以在云图上难以区分层云和雾,层云和雾在云图上是类似的。

可见光云图上,层云和雾表现为一片光滑均匀的云区,其色调从白色到灰色,这主要决定于云(雾)的稠密程度和太阳的高度角。如果层云和雾很厚(超过300m),则表现为白的色调,层云和雾范围都很大,边界光滑清楚,边界形状常与地形走向和海岸线一致,层云和雾这种特征是识别它的主要依据。海雾的主要特征是范围和大小多变不定,边界非常清楚,边界形状常与地形走向和海岸线一致。色调从灰白到白不等。纹理非常光滑,均匀、无暗影。海雾与层云主要差别是前者边界更加清楚,在近海海雾的边界与海岸线非常一致,层云的边界时而参差不齐。此外,层云有时有暗影,其出现与层云相对于海面的高度有关。

在红外云图上,层云和雾表现为色调较暗的均匀云区,由于云高度低,其色调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如果层云(雾)的云顶和地面温度差异很小,则在红外云图上就不易识别。如果夜间雾和层云比四周地表亮,这种雾和层云一定很厚。

在分析云图上海雾特征时,要将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以及地面沿海(海岛)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有无海雾还是层云的结论。

根据FY-2C气象卫星遥感监测,2008年4月7日,华东部分地区以及黄海、东海北部海区普遍出现大雾。雾区范围涉及到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在红外云图上


陕西山阳天气预报》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8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