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09 11:43:07 | 移动端: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传播学,对策,我国,观看,科学

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简介:一、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凸显的问题1.过分重视理论学习,缺乏充分的实践引导笔者曾有幸就读于江南某重点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专业。期间理论学习十分严格系统的,从新闻理论到传播学教程,再到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原着选读,中国新闻史、中西比较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

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内容:

一、 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凸显的问题1.过分重视理论学习,缺乏充分的实践引导笔者曾有幸就读于江南某重点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专业。期间理论学习十分严格系统的,从新闻理论到传播学教程,再到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原着选读,中国新闻史、中西比较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乃至最先进的电子排版等一应俱全。但学习期间,学校只安排一次实习机会。这样学生每天被困在学校的围城内挣学分,而无暇多顾及鲜活的新闻事实,无法真正历练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因此,笔者与一帮“书生意气”十足的师兄弟到羊城晚报社实习时,真有点傻眼:晚报不太强调客观叙述,而更强调讲故事的艺术技巧,讲68 新闻知识 2011年第09期新闻教育NEWS RESEARCH究煽情性软新闻的挖掘;不过同在“羊晚”实习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系的两位大二的小师兄妹,却如鱼得水。他们土生土长,再加上丰富的实战经历,人家如何不先人一筹呢?我认为身为高等象牙塔里培养出来的“精英们”,如果不能“学而时习之”,乃是学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悲哀,更是学生职业生涯之初的大不幸。我们认为,到实践中去,也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检验升华理论,惟此也才是新闻传播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的振兴之路。
  2.专业过分细化,缺乏核心课程意识笔者任教于北方某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该学院虽刚刚从人文学院独立,但汉语言新闻学,广电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细化,界限分明。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在不断反思:一个地方院校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专业细化与师资严重匮乏的矛盾?从2003年起,北京大学招生不再设置专业,而是按院系录取。学生入学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再选择专业,此之谓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通识教育。北大副校长林建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方针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科整合,从而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此前已有报道说,浙江高校已经推出可以转专业拿文凭的政策,我们有理由问:全国着名高校都重新出牌了,地方性院校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新闻的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中心,努力为未来的优秀记者输入更多的人文素养,而不是灌输一些僵死的理论知识,像古代汉语等十足的中文系基础课程应该酌情删减;我们理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选择,引导他们走出象牙塔,多多实践练习。
  3. 近亲繁殖严重,创新教师匮乏我国很多高校以特色为由拒绝改革引进,在研究性教学中,如硕士、博士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目前,全国新闻院系约有80个硕士点,14个博士点,数量不多,而且往往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名牌大学里,这就形成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扎堆”现象。他们毕业以后再反过来教小师兄妹,很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理论泥沼。几年前,李希光教授受命到清华大学组建传播学院,他结合自己在新华社多年的从业实践及海外留学的收获,第一次引进了“新新闻传播学概念”曾遭到业内人士的群起攻伐。但改革总有风险——危险与机遇并存,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者,肯定是改革的大敌。他们的理由无论说得如何冠冕堂皇,也掩盖不了其中的利益博弈;前行者往往注定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我们想只有这样,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进步,才能冲破各路诸侯分争的局面;而真正的新闻传播学课程也不再因派系斗争,各立山头,而露出庐山真面目。当此之时,则是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春天到来之际。
  4. 过度偏重技能训练,忽视学生新闻职业理想教育毋庸讳言,一些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根本没有新闻职业道德这门课,其结果只能把这些知识混在其它课程中轻描淡写带过,因而导致学生忽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特色的传媒“喉舌论”,还是西方语境下的社会“公器论”,无不表明传播媒介承担着崇高的社会使命。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对传媒的期望很高,大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众传媒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作为认识世界和行动的重要参照。西方有专家把信息作为与空气、水和阳光并称的生活必需,应该说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大有作为,当然其前提是传媒应当是社会公义、良知的风向标。当前,我国媒介大量传播“性(男女关系)、腥(暴力)、星(文娱明星)”新闻,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导致的。
  二、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展望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重视实践锻炼胡锦涛总书记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就不妨让我们倾听一下学生的真实声音:“新闻教育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实习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甚至两年,还不如在新闻单位呆一个月,两个月。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到处跟我们抢饭碗。” 针对学生的困惑,结合实际,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出了10字实践原则“实践不断线,实习连成片”,即不间断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训练机会。
  2.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随着媒体的大融合,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无疑也给新闻教育带来了新课题。英国广播公司(BBC)就提出,新闻工作者将越来越有必要学会做图形设计、文字编辑、声音编辑、图像编辑等多项技术性工作。BBC 要求自己的记者能为广播、电视和网络三种媒体供稿。“可以预见,今后的媒体亟须的将是那种会采访,能写作、可拍照的复合型记者,是博采众长、胜任多种报道形式的全能型记者”。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采编播上,这远远不能适应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更不利于新闻传播学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媒介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已经有一批新闻传播学院开始了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如美国密苏里新闻传播学院从2005年开始开设了一个媒体融合的新的专业,他们也要求学生不仅能给报纸写故事,还会给网络写不同的故事,为网络做一些视频、音频的节目。他们的目标是要培养跨媒体的记者。其实,在美国开设融合专业的新闻传播学院也不止密苏里新闻传播学院一家。国外新闻教育界的探索给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以有益启示。
  3.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积极吸收业界智慧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因此新闻院系可以多聘请新闻单位的资深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经常邀请新闻单位的人士来学校开设讲座;选派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去媒体兼职或从事课题研究,增强其对新闻工作的深入思考。新闻教育固然始终要坚守自己的园地,不应该跟着媒体亦步亦趋;但是如果新闻传播学院培养的不是适应媒体需求的人才,又如何才能达成专业培养目标,如何应对学生就业率等事关新闻专业生存发展的考核呢?所以与新闻媒体建立长期有效的良性互动,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 是我们高校应该做好的事情。在我国,新闻教育界和媒体密切交流有优良的传统。曾经创办上海民治新专的新闻教育老前辈顾执中说过:“新闻教育要把现在正在工作着的各种先进经验和错误教训拿来放在学校中,分析研究,做结论,以教育未来的新闻工作者。”着名新闻人成舍我在创办北平新专时,聘请的张友渔、左笑鸿、萨空了、赵家骅等都是有丰富办报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可是,这种优良传统的继承力度越来越小了。近年来,高校新闻传播学教师迫于职称、教学等压力,自顾不暇,很少与新闻实务界人士交往,这对于新闻院校和实务界双方来说无疑都是遗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0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