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创业好项目!轻松致富的好项目,白手起家创业好选择!
当前位置:创业小项目 > 免费论文 > 高中生生物论文

高中生生物论文

来源:创业小项目 | 时间:2018-06-21 | 移动端:高中生生物论文

篇一:高中生物教师论文

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工作中,常听见学生说生物难学,生物成绩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努力程度和钻研不够,学习生物和听课不得法等。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四十分钟生物课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

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

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生物课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积极动手训练上。而笔记只要提纲挈领地记下补充的结论和例题以及主要步骤,课下再详细补充完善。这样做才能既保证听课的质量,又再一次思考和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其结果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取得好的生物成绩,应该重视课前预习,还应加强课外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经常归纳总结,特别是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解题训练及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思维方法的培养锻炼。当然任何科学有效的方法,也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才能取得突出效果。

篇二:高中生物论文

转变相异构想提升课堂效能

温岭二中 潘灵犀

摘要 对生物学概念、现象、过程等片面或错误的理解所产生的“相异构想”会成为高中生物学习的障碍,并将影响对生物学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进而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在对高中生物“相异构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促进学生“相异构想”转变的教学

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相异构想 成因对策

维果茨基认为:个体在正式的科学学习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有些是科学的,有些是有悖于科学的,后者被称之为相异构想。osbome和wittrock亦指出学生在接受学校的科学教育之前,对许多科学早有一套异常顽固且不易改的观点,这些错误的观点可称为学生所具有的相异构想。其实除了在科学学习之前形成了一些相异构想外,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面对以前从未学习过的内容时,由于各种因素也会导致学习知识上的缺陷、困惑与误解,也可被称之为相异构想。相异构想的存在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且阻碍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导致生物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相异构想因其具有很强的顽固性,使得在教学中要清除一种相异构想远要比传授一个概念、原理困难得多。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在对相异构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有策略地进行教学转变,使学生正确认知新知识,并顺利的同化 、吸收并储存。这对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将会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1 高中生物学中相异构想的成因

1.1生活媒体因素

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生物“相异构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生活经验。日常生活知识允许模糊、不准确。而科学知识追求的是最大的精确性、一致性。两者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时遇到很大的认知和元认知困难,这些困难就是学生产生相异构想的重要原因。例如对于“呼吸作用”的理解,常会有部分学生简单化地将呼吸作用等同于呼吸运动,就是因为日常生活对“呼吸作用”这一生物学概念的认知较为模糊、不准确所产生的相异构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大众媒体也会给学生广泛的信息资料。尽管从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些知识并不总是正确的,但这些来源可能比学校科学教育有更大的影响力。如媒体常宣传早锻炼能呼吸新鲜空气,就易使学生产生“早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最多”这类相异构想。

1.2学习环境因素

低年级教材中一些高度概括性的模糊语句以及教师自身的相异构想也是学生形成相异构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小学和初中教材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做了及其简单的介绍,只是特别地强调了植物能产生氧气,学生印象至深,产生的典型的相异构想就是“植物不会呼吸”,或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另外教师的相异构想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时,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会变得更加困难。例如在学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内容时,若是教师本身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离子的扩散描述不清,则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新的相异构想,再如,在 “物质跨膜运输”的教学中,教材没有提及“原生质层”的概念,倘若教师没有强调原生质层和原生质的区别,就会有学生混淆原生质层和原生质的概念。

1.3个人认知因素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时容易表面化也容易形成一些相异构想。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糖都是甜的,淀粉不是甜的,所以淀粉不是糖;因为夏天热,所以夏天时为维持正常的体温,所以散热要多于产热;人类基因组计划属于基因工程;三倍体西瓜因为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不能有受精卵发育而来等等。这些对生物知识、生物现象的片面或错误理解所产生的相异构想会成为生物学习的障碍。这些相异构想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阻碍其学习生物学,进而使学生觉得生物难学。例如:关于单倍体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只从字面上理解此概念,认为单倍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粉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而不是单倍体,经教师几次更正后,勉强记住,但是碰到变式仍会出错。另外,概念外表的相似性对个体的再认和回忆也具有极大的干扰作用,也是影响个人认知的因素之一。如: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等。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够,把握不住他们的本质和区别,则很容易混淆和写错,而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并不少见。

2 教学转变策略

2.1 以试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不少的困惑和问题,这些不是靠教师简单的讲授和指导所能解决的,而应该让其在亲历中学习,甚至是在失败中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不高,而很多事实并不常常出现,对个例、特例并不了解。课堂中就要努力为其提供试误的机会,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并自行转变器相异构想。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这时教师可以先假设命题成立,然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细菌都是分解者,那么硝化细菌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不是自养呢?是不是生产者呢?进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重新建构新知识体系,完成认知顺应,有效形成科学概念。

2.2 以媒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有效消除相异构想。在教学中,教师可逼真描绘自身的亲身实践或创设具体事物、现象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学生转变已有的相异构想。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教学方式。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或观察到的,许多微观、抽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清楚。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机统一地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帮助教师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直观,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可通过观察课件获得更丰富、更生动、更能反映事物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因此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避免、减少相异构想的产生。例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这一段中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电脑动画的观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兴奋传递的整个过程,从而对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受体等概念形成清楚的认识。

2.3 以实验澄清学生的错误认知

生物学科的基础是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获得了更直观的认识,使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之间不断地从“不平衡”到“平衡”,达到同化和顺应,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实验教学可以防止学生由于无法理解有关概念或概念之间脱节、无法建立联系而不得不进行的机械记

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主动构建起科学的概念。如:关于植物有氧呼吸的概念,很多学生根据直观经验,误认为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进行呼吸作用。为消除学生的这一相异构想,可让学生测量植物白天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而且能引导学生轻松地理解:植物每天的生产量正是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植物全天呼吸作用消耗之差,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能有效地引发和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实现相异构想的转变。

2.4以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之一。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社会性,即通过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种社会建构中,认知冲突是由他人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由于对问题认识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就会受到自身原有相异构想的限制。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互动观,因为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都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学生可以相互纠正彼此的相异构想。例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是教学的难点,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各变量的理解,学会如何确定自变量,观察因变量及控制无关变量。

2.5以图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5.1运用表格加强对比

比较图表是一种用来对材料进行比较和分类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将繁杂的信息放入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模式中,从而使学习变得有条理。所以教学中,建议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图表,使学生有效地运用精加工策略,使相异构想和科学概念在联系对比中,排除干扰和混淆,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例如,例如,在学习“各种可遗传的变异”时,所涉及的内容相对繁杂,利用表格可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对科学概念的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理解。

2.5.2 构建概念图注重联系

概念图是美国康乃尔大学学者诺瓦克(J.D.Novak)和戈尔(D.B.Gowin)提出的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概念图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相关概念的认知结构和理解程度。如果对概念不理解,概念间关系不清晰,学生是很难将这些概念组织成层次清晰、关联准确的概念图的。但是对于刚接触概念图的学生,让其掌握概念图的绘制技术并进行绘制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绘制出概念图也不乏是个好方法。例如在“基因分离规律”的教学中有很多新出现的专业概念,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对个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并通过与学生的探讨交流的方法共同绘制出概念图。经常制作概念图一方面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结构化,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另外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相异构想,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学习过程是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以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相异构想,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转变相异构想,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肖方金. 生物教学中的"相异构想"及其纠正. 生物学杂志[J] .2002(6)

【2】 邓鹏,丁娟.生物学中的"相异构想"及矫正策略.生物学通报[J] .2007(6)

【3】 范丰会.中学生的相异构想与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转变.中学物理教学参考[J].1996(1)

篇三: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论文]

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在教学过程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课程学习大体上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进行,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10-01

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目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新课程理念下,在教学中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课程学习大体上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


高中生生物论文》由:创业小项目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10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