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影《九零后》观后感优秀5篇【一】
这是一个不太好驾驭的题材,尤其是作为一部在院线播放的电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作为纪录片,其故事感并不差,代入感也很强,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电影。下面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点:先贤的精神,时代的使命,以及永恒的美和知识。
先说先贤的精神,简而言之,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电影叙述到,在联大读书时候,杨振宁、邓稼先两位先生时常一起背古诗,杨振宁的回忆邓稼先的文章中,也曾提过他们一起背诵唐代诗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电影引入这个段落,取意有二:
一是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二是改变这一切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一直认为,家国情怀是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这种精神底色古已有之,从先秦诸子,再到宋明诸儒,皆是如此。
从《大学》里的修、齐、治、平,到张载的“横渠四句”,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内在的情怀是一致的,联大学子亦是如此。
再谈“时代的使命”。时易世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所以说,“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同样的,我们这一代人,亦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有需要我们攀登的高峰,需要我们补齐的短板。
最后,是永恒的美和知识。知识和美,大致是一回事。知识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亦在于其可以带来思想的愉悦,一种崇高的审美;无论文史哲,还是数理化,皆是如此。这种思维的愉悦,崇高的审美,可以穿越时代,具有永恒的意义。在观影后的交流环节,导演说,她对这些老先生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对知识本身充满热情,而不仅是“知识”所带来的某种具体的好处。
有关电影《九零后》观后感优秀5篇【二】
除了与西南联大“同宗同源”的三校,《九零后》还陆续走进了复旦大学、x交通大学、x大学、x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与正青春的大学学子通过这部关于“中国最传奇大学”的纪录电影,探讨“何为大学精神”。在x工业大学这所工科学校,同学们在映后就“当代年轻人究竟为什么而读书”展开激烈交锋;复旦大学的一位同学则在观影后默默写下:“愿摒杂念,胸有天下,潜心向学。”
x中学站是《九零后》唯一一场面向中学生群体的特别放映。这一次,银幕上璀璨的“九零后”撞见了正青葱的“00后”。近200名初高中生和家长观影,走出教室的“小课堂”,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体验一堂“电影人生课”。
有几场路演在文化气息浓郁的x图书馆和方所书店举行,收获了一批情怀满满的观众:“做纪录片导演是需要情怀的,我们也想成为有情怀的观众。”在影迷路演场,令人感动的故事不断出现。在被称为x“纪录片之家”的豆园,几位中学生观影全程坐得笔直,边听导演映后发言边做笔记;一位x的观众路演当天生日,他“推掉了所有的饭局,特意来看这部电影。”
一位发起人在5月4日百城首映礼首日就组织了一场点映,听说有路演后再次前来观影,“这部电影越看越有味道”。路演过程中,已经出现多位在影片全国公映前就达成“二刷”成就的观众,影片丰富的细节和隽永的影像魅力,激起观众反复品味的兴趣。
16位联大学子非凡魅力折服观众 年轻观众称“影片成为我人生的动力”
2020年1月20日,入党志愿书总书记来到位于x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在联大精神的感召下,各地高校校友会、联大后代纷纷组织《九零后》观影,在电影中重温弦歌不辍的联大历史,影片中的联大学子之
一、103岁的吴大昌先生更是惊喜“空降”x路演场,令全场观众为之沸腾。
而x、x等多地的首映礼,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校友会因《九零后》难得“再聚首”,影片无意间促成了这三所大学当地校友的首次“历史性”团体交流活动。而影片中关于教育、大学和读书的思考,更是带动了许多中学、大学教师、家长及各地书店、读书会的点映发起人。百城首映礼及路演开启半个月以来,目前已举办了100余场,超过8000名观众走进影院,提前观看了这部珍贵的人文纪录电影。
《九零后》迎来的第一波观众口碑堪称“万花筒”,大家不仅纷纷为影片中16位“眼中有火,心中有梦”的“九零后”折服,还从不同视角给出了相当丰富、多元的观感。有家国情怀,“百废待兴的年代的知识分子总是有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有青春感叹,“这是一群眼中有光、心中有信念的年轻人’。”“九十岁,仍然年轻,永远年轻。”
“可爱”成为观众提及片中人物时,出现频率极高的描述,“虽然是群像,但看得到每个采访对象的个性,因为他们真诚、可爱、说真话。”邓稼先先生的口头禅“pure”深入人心,甚至因电影心生“惭愧”,却也从中获取力量,“虽然身处时代不同,但是感受却是可以相通的,看着纪录片中这些‘九零后’依旧保持着青年般的热忱,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努力下去呢?”
如同一位年轻观众观影后激动而真诚的心声:“我觉得人生早点看这部纪录片,应该会更坚定找好自己的方向,然后一如既往。这部纪录片好像可以成为我人生的动力,或许有一天迷茫之际,可以好好想想这些九零后,他们对待人生的那份坦然豁达、怡然自得,会减少一些负面情绪。”相信《九零后》这部刻录西南联大历史记忆,同时解读青春这个永恒话题的纪录电影,将给无数观众带来激励与鼓舞。
有关电影《九零后》观后感优秀5篇【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历程,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校选择在今天,6月中最为平凡的一天,组织我们去观看电影《九零后》。几位老人平实的语言,云淡风轻间,在我的内心掀起万丈波澜。
艺术工作者们选择以纪录片的形式,用杨振宁、许渊冲、王希季等前辈们的讲述和先辈们书信日记中的描述,尽量还原历史,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但群星闪耀的年代。大气磅礴的画面,贴合情节的背景音乐,流畅细腻的分镜剪辑,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能体会到工作人员们的用心良苦。也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用心,才让我们感受到众多“九零后”身处于战乱之中仍坚守那颗赤子之心的家国情怀。
故土在战争中沦陷,大学被炸毁,家园被占领。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他们匆匆出发,徒步南迁,横穿湘黔滇,最终在x高原组建临时大学——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大。他们横跨半个中国,自诩为“湘黔滇步行团”,他们穿越过一座城市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听托赛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们一起抱着书跑警报、加入飞虎队……对这些今已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联大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是依然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如今谈起,有的老人热泪盈眶,难以自已;有的前辈淡淡微笑,平静面对。各位老人都早已不复青春,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当年身处于战乱之中,却仍能秉持那颗求知之心,虽各怀其志但都一心报国,虽缺衣少食但仍苦中作乐。所谓“西南联大”,正是一个在战乱与贫穷中仍然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殿堂,崇尚科学民主的气氛兴盛,人文艺术百舸争流,堪称建构起近现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真乃“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真是那群星的存在,才能有我们如今强盛的国家,才能有我们如今先进的科技水平。而如今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每代人都有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而我们要做的正是从痛苦中创作希望,并努力把希望变成事实。
有关电影《九零后》观后感优秀5篇【四】
不同于《西南联大》纪录片的宏大叙事,纪录电影《九零后》选择将西南联大这个宏大的历史编织成为更加生动、丰富的个体生命。它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演员表”,16位90岁以上的“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直接、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传奇大学的本貌。他们通过电影屏幕与当今的90后、00后,在新时代隔空“对话”,把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砺炼,把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以这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呈现给年轻人,实现青春热血与理想价值的时代传承。时光流逝,精神永存!
《九零后》出品人于荣光、制片人蒋晓荣与x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也来到现场,为观众还原了电影幕后创作故事和西南联大九零后学子们的初心、使命与担当,以及影片最想传达给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西南联大精神是什么。
近年来,x省挖掘和发扬x光荣革命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聚焦重大时间节点和先进典型人物,创作出了《杨善洲》《高德荣》《为国而歌》《一点就到家》《落地生根》《九零后》等一批体现中国精神、富有x特点的电影;《新·五朵金花》《农民院士》《张桂梅》《最后的演讲》《绝地重生》等一大批主旋律影片也在创作拍摄中。
有关电影《九零后》观后感优秀5篇【五】
他们是年龄在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是用一技之长终身报国的大师是西南联大辉煌历史的经历者与见证者,他们是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九零后”。他们是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是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的蓬勃后生,是牢记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他们是年轻有为的“90后”
《九零后》用真实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一群年龄都上九十岁的上寿老人,讲述他们充满青春时光的历史往事,这十六位曾经年少的主角,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星光璀璨的“九零后天团”。《九零后》是一批国宝级的“九零后”与当今年轻的九零后、零零后,在新时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对话”
九零后”们把母校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历练,把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以这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呈现给当今的年轻人。
西南联大是一所在战火中诞生的大学。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平津沦陷。南开大学被炸为废墟,x大学、清华大学也被迫停止办学。为保存民族文化血脉、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北大、清华、南开决定合并,南迁去x和蒙自。在时刻面临死亡威胁、吃穿不齐全、战火遍天的悲情岁月里,联大却是大师云集、学术多元、重德重实务的高雅天地。
西南联大精英蔹萃、入才辈出,富含独特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蕴含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教有意义。作为固举信涵养信念的精神家园。在先辈精神的引领下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始终牢记训词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苦练能力本领,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当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守护凡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力军、国家队。通过观影进一步加深了对学史增信的理解,联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的打动着们,影响激励着我们,我将持续学好用好习总书记重要授旗训词精神。再更加牢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在推进队伍转型强能中发挥更强大作用。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联大学子立志读书、投笔从戎、许党报国的光辉享迹,让自己深深感染,触动内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离不开先辈的努力和牺牲。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骨干只有更加深入坐面学身党的历史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练强专业本领,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本职。才对得住先烈的牺牲和奉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