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材料?写好材料?蚂蚁范文网提供各类范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蚂蚁范文网 > 其他范文 > 常用公文 >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

来源:蚂蚁范文网 | 时间:2021-07-22 09:54:35 | 移动端: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
  水文是水利的“耳目尖兵”,及时、全面、精准、可靠的水文监测数据和预报产品,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掌握和预判雨水情势的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一】

  灾情发生在凌晨。7月17日凌晨,夜黑风大、浪高风急、风雨交加的黑夜,闪电刺破天空,雷声炸响平地,暴雨倾盆强降,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地处__区青木关镇的__公司矿区。这是继7月5日、7月8日之后,再次遭受的特大洪灾。顷刻间,洪水暴发、矿井透水、山体滑坡、岩石裸露、道路堵塞、树木倒塌、堡坎塌方、路面水位猛涨,超历史水位。暴雨挟着淫威,洪水裹着狰狞,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洪灾无处不在,全矿区停电停产,抗洪抢险进入最危急时刻。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一场无情的洪水袭卷了淮河流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上窑镇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赢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二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如设立内部事务管理公开栏,通过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对养护工程招投标和人事干部任免等热点重点事项进行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并由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

  在这场与天的搏斗中,上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作最高原则,把抗洪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发生伊始,上窑镇防汛指挥部就紧急召开会议,传达通报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上窑镇防汛应急预案三级响应。

  随着灾情的日益严峻,田家庵水位达到21.5米,水情就是命令,镇防汛指挥部把办公室迁至防洪堤坝上,镇领导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线指挥防汛,机关同志一律在单位待命,随时准备上堤。镇防汛指挥部采取集中到会议室开会、在堤坝开庵棚碰头会、电话通知等形式,一直坚持每天至少开一次调度会,及时传达贯彻区会议精神,布置落实防范措施。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镇领导班子每人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每人。

  三是各专业主任带领专业专工每天坚持对运行方式、系统参数、设备缺陷、指标数据、班组管理、文明生产进行例行检查巡视。对班组“两票三制”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组考核;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二】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一场无情的洪水袭卷了淮河流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上窑镇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赢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在这场与天的搏斗中,上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作最高原则,把抗洪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发生伊始,上窑镇防汛指挥部就紧急召开会议,传达通报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上窑镇防汛应急预案三级响应。随着灾情的日益严峻,田家庵水位达到21.5米,水情就是命令,镇防汛指挥部把办公室迁至防洪堤坝上,镇领导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线指挥防汛,机关同志一律在单位待命,随时准备上堤。镇防汛指挥部采取集中到会议室开会、在堤坝开庵棚碰头会、电话通知等形式,一直坚持每天至少开一次调度会,及时传达贯彻区会议精神,布置落实防范措施。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镇领导班子每人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每人。

  镇党委、政府本着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在防汛指挥中坚持“四个宁可”,即:宁可把防汛问题估计得更重些;宁可把物资储备得更充足些;宁可把应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宁可把应对防范工作组织安排得更细致些。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确保洛河洼幸福堤上窑段安全渡汛,镇政府按要求备置防浪布4000米,土工布200余米,编织带60000条,草袋5000条,木桩3000根,铁丝200公斤,碎石400余吨及锤、钳、锹、铲等各类工具。组织机关干部奔赴堤坝和各村防汛群众一起运送防汛物资,搭设防汛庵棚。提前组织群众XX余人上堤,全线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堤坝。仅用一天时间就铺设防浪布4000余米,加高加固堤坝XX多米,为高水位下安全渡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实行了领导带班和24小时拉网式巡查,对于险情,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7月12日,巡堤人员发现幸福湾排涝站有两处管涌。镇主要领导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抽调100余人,实施紧急抢险,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奋战,终于排除了隐患。7月13日凌晨,巡堤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处细小管涌,管涌口仅一指来宽,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巡堤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这一险情被迅速扑灭。

  7月12日,田家庵水位达到23.68米,超行洪水位1.18米,创造了上窑镇防段23.68不破坝的历史新纪录。

  大汛当前,团结协作是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镇领导班子成员始终站在抗洪一线的最前沿,一些党政领导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6天6夜,从未回家一次,为广大干群做好表率作用。机关4名同志带病上堤,轻伤不下火线,24小时坚守在大坝上。镇党委书记李保安带头扛起了土袋,和广大群众一起穿梭在筑坝的大堤上。在广大党员干部在鼓舞带动下,群众的抗洪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几千人的护堤大军中,有年逾70的老者,有数十名妇女同志,还有无数自发赶来的群众。原本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的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工作,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完成。

  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我镇受灾人口已达5800多人,受灾面积达到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90万元。针对此情况,党委政府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镇救灾办公室,由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组成,密切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镇民政部门每天都要下村查访灾情,做到灾情每天一上报,保持信息畅通无阻。我镇x岗村内涝灾害最为严重,全村共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目前已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被水围困,村民进出x岗村的两条路已被洪水淹没。镇政府及时准备了两艘小船和两个竹排帮助转移群众,抢救粮食和群众财产。同时在云王小学设置了灾民安置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安排专人帮助群众搬迁,现仅云王小学已转移安置群众50户170多人,镇民政部门及时送去了群众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药品,并联系区卫生防疫组深入灾区开展防疫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灾区社会治安稳定。

  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截止7月底,我镇受灾人口已达2.3万人,受灾面积达到2.7万亩,全镇11个村,1个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00万元。镇党委政府把救灾工作摆到了当前工作的第一位,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设置灾民安置点4个,转移受灾群众两千余人,安置群众近500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援助。为了保证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我们为灾民安置点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发放米、面、粮、油。重新打深井,建水池,保证灾民饮用水安全。在安置房安装了吊扇,向灾民免费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对环境卫生和饮用水进行消毒,注重做好灾后防疫工作。在受灾最为严重的x岗村,全村共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被水围困,村民进出x岗村的两条路已被洪水淹没。镇政府及时准备了两艘小船和两个竹排帮助转移群众,抢救粮食和群众财产。由于救灾工作安排的细致,采取的措施得当,灾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群众的情绪平稳,灾区社会治安稳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灾后生产自救工作,一但洪水退去,立即组织进行农作物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三】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好民兵夏振杰五过家门而不入,把个人家庭受灾困难放在一边,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的举动在当地传为佳话。

  夏振杰,县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应急骨干分队队员。他家所在的汤山镇高楼村三角庄,在“5·25”“6·4”两场洪水中都遭受到严重冲击,数十户房屋被淹,生产生活用品几乎荡然无存,洪水带来的泥沙铺天盖地,大街小巷、居民家里满是淤泥,是我县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5月25日凌晨2点,县人武部接到第一个救援电话。年仅19岁的夏振杰顾不上自家房屋一楼进水,义无反顾的和急需要帮手自救的母亲打了个招呼离家了,紧急受命随队出征,全力突破洪水拦阻,在黑夜中挺进玉虹驾校成功营救16名被困群众。此后的十多天里,夏振杰就跟随队伍到最需要救援的地方参与救援,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巡逻、抢险、救人、清淤、清洁等工作成了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官兵的主旋律。

  5月26日,应急分队接到指令到城南高速公路出口处清除淤泥,清洗街道。夏振杰的家就在抢险排淤路段,他只是远远的看到母亲和弟弟在屋外清洗遭洪水浸泡的家具和电器。

  城南高速路收费站出口下黄金水都小区路段受山洪激流的冲击,厚厚的泥清路面坑坑洼洼急需抢修通行,夏振杰扛着铁锹从家门口路过没有停留一下,快速打通我县唯一高速生命通道对石阡县46万人民群众来说更为重要。

  “5·25”灾害的余温还没散尽,更悲催“6·4”洪涝灾害接踵而来。正在恢复灾后重建的黄金水都小区及周边居民遭受洪水肆虐后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夏振杰已62岁的爷爷夏和强开的百货店铺内洪水达一米多深,店门冲毁,许多物品被洪水冲走,损失惨重。

  天灾时刻、困难面前,夏振杰所在的应急分队又冲锋在抗洪抢险的最前面。6月5日,夏振杰随部队在黄金水都小区离爷爷店铺100多米的地方救援被困群众和清理巷道淤泥半天,也没有时间去帮助爷爷一阵子,又随部队开赴更需要救援的地方。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绿军装,在抗洪抢险的十多天里,夏振杰随队伍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连续作战精神,五过家门而不入,践行“平时看得出来、用时拉得出来、急时挺得出来”的训练要求,展示了忠诚为党服务于民的军队形象,军人形象。

  “我们是灾民,但我们更是民兵、是战斗员”。身材高挑的民兵预备役士兵夏振杰如是说。

  7月22日晚,顶着每小时

  五、六十毫米的降雨,一辆应急抢险车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前停下,一双沾满淤泥的雨鞋踏入车身下的积水中,只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大踏步地向前,突然一个不留神跌坐在地上。随后他迅速起身走入门厅,但紧接着又是一个趔趄,这次他没有迅速起身,表情有些痛苦地缓慢站了起来。两分钟后,他站在了全区防汛应急指挥会议室内,介绍起城区积水和抢险情况。他就是刘树才,自任区水务局城镇水务所所长以来,就兢兢业业奉献在城市排水第一线,在无数个雨夜,他都是这样与雨为伴、奔波不眠。

  7月20日,在接到暴雨预警后,刘树才迅速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了思想动员、汛前物资准备和汛前巡查等工作。7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通州城区平均降雨达到152毫米,由于瞬时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城区内的运河大街、玉带路、新华大街、新华南北路、通惠南北路、x北路等主干道积水深达50厘米,道路上积水点31处,立交桥下顷刻间水位暴涨,平均水位达到3米深,路面交通已经中断,眼看大雨就要冲进城区低洼处的平房屋内,形势异常严峻。此时,刘树才突发急性肠胃炎,正忍受着闹肚子的折磨,浑身毫无力气,几名所领导均劝他留在所里坐镇指挥,防止淋雨加重病情,但他动情而坚决地说:“下雨就是命令,同志们都在一线抢险,我作为所长怎么能躲在房子里休息!”顾不上好好养病,刘树才就带领抢险队兵分三路,一路奔赴立交桥下护送行人过桥,并着手排除桥下积水;一路奔赴街道主干线,实施人工助排;一路为低洼地区的居民送去沙袋,阻挡洪水冲击,并帮助居民排除积水。就在抢险紧张有序进行时,南小园地区突然断电,造成玉桥中路立交桥下水位快速上涨。刘树才得知情况后,立即冒雨奔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迅速启用备用发电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排水。由于有的路面积水很深,汽车无法通行,在一次次的道路巡查和抢险过程中,抢险队员全靠两脚趟水前行。在前往一个又一个抢险点时,好几次刘树才都因疲乏劳累体力不支,摔倒在雨水里,但他爬起来之后,又咬着牙坚持前进。同事们纷纷劝他休息一下,他坚定地说:“灾情这么严重,抢险救灾就得拼着命上!”

  22日凌晨3时左右,一名醉酒行人趁抢险队员不注意,正要从潞河中学立交桥下过桥,当时桥下积水已深达3米,情况十分危急。刘树才顾不上身体劳累,带领抢险队员立即赶往现场解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救下了那名醉酒行人。经过刘树才和全体抢险队员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立交桥下的积水和道路积水在22日中午12时前全部排除,城区交通得到了全面恢复。

  “大雨无情人有情”,在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区的危急时刻,刘树才用一名水务干部的职业担当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付出,一直战斗在救灾最前线,用最实际、最具体、最感人的表现,捍卫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谱写了一曲浓墨重彩的奉献之歌!

  7月18日,合川涪江、嘉陵江、渠江先后迎来了198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各级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取得了抗洪救灾阶段性的胜利,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人物与事迹。

  18日当晚,人民医院领导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抗洪抢险工作,医院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汛,防大疫”的思想,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认真部署、扎扎实实做好抗洪救灾及医疗救治工作。

  杨安全,人民医院物管中心主任,是该院此次抗洪救灾后勤保障组中的一员。作为人民医院一名老职工,在副院长喻其敏、唐乐辉的带领下,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带领着物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洪水的铜墙铁壁。

  洪水肆虐期间,医院后勤保障、水电供应中断,在困难面前,杨主任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科室全体员工全力做好防汛救灾物资的调拨、配送以及水电气、房屋维修等工作,使抗洪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由于水位不断上涨,该科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防洪水位观测记录,每1小时报告一次并做好详细记录,随时上报。

  二、根据从区防汛办得到的情况,院领导果断下令,物管中心、护理部等部门组织100余人,迅速将住院部一楼病人及家属护送到安全地带,确保病人得到了及时治疗,无一例人员伤亡。

  三、及时转送上千件贵重物资、设备及价值6000余元药品,尽最大可能减少医院财产的损失。

  四、及时拆除损毁电路,将住院大楼供电线路并连到门诊供电系统中,及时保证住院大楼的照明用电。

  五、该科组织人员对全院所有排污管道及强电网管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六、及时清洗食堂,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消毒,保证病人、职工及家属的饮食安全。

  目前,该院的抗洪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笔者的采访,因疲劳过度而不得不输液的杨主任摆了摆手,轻轻的只说了一句:“不要问我,其实我们医院还有好多同事都做得很不错,多写写他们。”声音疲惫而撕哑。物管中心水电班的李昌模同志,面对妻子被困在断水断电断粮的家中,他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坚持奋战在医院抢险的第一线,直到洪水退后才回家。设备科朱祥明同志,在洪水肆虐期间,他忘我工作连续三天三夜,组织人员抢修中央空调等设备,险性排除后,在领导的一再提醒下,他才不得不去输液。

  在人民医院,这样的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与事迹还有很多。该院的干部职工们正是凭着这种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坚韧不拔,为夺取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不懈奋斗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王群英,渠北乡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201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百年一遇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群英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云峰村沿河两岸村民紧急转移,负责云峰村5个社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疑问,她一脚踏进雨中。从社到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她用了仅仅两个小时就跑了个遍。当她走到最后一处三峡移民家时,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她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一家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王群英和同事们赶紧协助他们把楼下的物品往外搬。

  走到猪圈前面,王群英看见一头肥滚滚的架子猪在四处乱窜,来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绳子,跳进猪圈,把绳子套在猪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猪拼命挣扎,无数次把她绊倒在地。雨伞折断了,手电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猪拖到对面的高坡上,她才发现自己披头散发,全身湿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19日晨7点,洪峰抵达渠城,云峰村沿河低洼处民房全部进水。王群英站在家屋檐下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当她听说村民魏礼书还在往楼上挑谷子的时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礼书家走。

  魏礼书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在平时的工作中,王群英对他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她知道这场大水对魏礼书家意味着什么。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进魏礼书家里,魏礼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七手八脚将剩下的几袋谷子抬到楼上,魏礼书才发现王群英还光着脚,鲜血从她磨破的脚趾处流到了地上,眼泪淌下了他的脸庞。他拉着王群英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群英笑着说:“这是我的任务,只要你们没有损失,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灾情况,是第一次洪峰后,王群英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顾魏礼书的劝阻,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坐上找来的渔船,一户一户艰难划动。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等回到乡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矿泉水、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

  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禾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地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还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

  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度!要求她呆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整整三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得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平时穿惯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们的眼里,王群英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她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她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没了高岩头大桥,望石公路交通中断,许多车辆被困在渠北乡街道上,司机和乘客,无助地看着泛滥的洪水,又饥又渴。王群英看到这一情况,赶紧去招呼他们到乡政府避雨,买了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她四处打电话联系渔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赶路的乘客过河。他们不知道王群英的名字,都亲切地称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渐退去。王群英独自来到魏礼书家,帮着他打扫卫生,清除淤泥。污浊的泥浆溅到了头上、脸上,裹住了她的裤腿,她没有丝毫的厌恶。笨重的柜子、桌子,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她没有叫一声苦。她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鼓舞着魏礼书一家人战胜洪灾的信心。

  洪水给渠北乡的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王群英她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王群英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四】

  今年的抗洪救灾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事迹,成为抗洪救灾的先锋和旗帜。

  xx,xx县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这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汉子,将责任与担当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抢险最前沿,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打响了“家乡保卫战”。

  以雨为令奋战一线

  钟西村歌场圩位于钟小x岸,圩内面积4000多亩,埂头窄,埂身单薄,1999年洪灾修复后尚未经过大水考验。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简旺生被窗外的雷雨声吵醒,打年轻就有充足防汛经验的他,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组织100多名人员上埂巡查,并划分2个重要埂段,交由两个村民组负责,紧急调配桩木、土、砂石、彩条布等防汛器材物资,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6月24日上午9点30分,歌场圩钟小河外河段出现险情,简旺生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和一台挖掘机,进行打桩抢险。他带领3名队员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小时,协助挖掘机打完了10多根木桩。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调来一台挖掘机、五台拖拉机,加紧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除险。此后十天里,简旺生就带领突击队奋战在歌场圩,危险发现一处,就及时化解一处,共计化解十几处险情。

  身先士卒死生考验

  6月21日下午1点多,简旺生和60多岁的老党员傅泽元在歌场圩巡埂,突然看见埂下的泄洪沟涵闸在渗水,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圩埂有随时垮塌的迹象,一旦垮塌,3000多亩农田就直接被淹没,给整个钟西村4000多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不敢估量。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简旺生不顾劝阻,捡起旁边的旧水泥板和彩条布,纵身一跃,跳进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紧抢险。老党员傅泽元被简旺生的举止感动,也一同跳入水中,两人协助完成堵塞涵闸口的任务。他们在水里奋斗了整整1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涵闸堵住。随后赶到的抢险突击队,开来1台挖机,在闸口的水泥板上铺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盖,最终确保泄洪沟涵闸安全。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五】

  面对61年不遇的严重雨情,柳德利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积极调动全镇各方力量,英勇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带领全镇人民渡过难关。

  暴雨来袭后,作为镇长,柳德利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采取措施应对灾害。他及时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成立了防汛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设立物资保障组、人员安置组、伤病救治组、应急值守组,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200余人的抢险队投入抢险救援第一线。随后,他又迅速召集全镇47个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区政府防汛视频会议,要求各村专人值守,随时上报受灾情况,村“两委”全体成员随时排查人员伤亡、道路积水、房屋进水坍塌等险情,并立即组织自救。

  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尤以小堡、宋庄两个村部分地势低洼地区受灾最为严重,共计103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柳德利闻讯后,确定了“先救人”的救援指导思想,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到受灾群众家中进行安抚,正确疏导群众情绪,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在全面掌握村民受灾情况的基础上,他迅速协调部队、武警、消防、公安等单位派出200余人参与抢险救援工作,把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儿童转移出危险地区;及时将受灾群众安置到运河苑、园中园酒店、宋庄宾馆等镇内宾馆,并妥善安排饮食;对于不愿意转移的群众,他又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看护帮扶,确保每一名群众的生命安全。

  7月22日清晨,暴雨刚过,柳德利就带领受灾村的村干部深入各村,查看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到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去。随后,他看望了被紧急转移到镇内各宾馆的217名受灾群众,并妥善部署了他们的安置工作。最后,他又返回受灾各村紧急部署了灾后防疫等工作,杜绝次生灾害的发生。与此同时,立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组织制定了改善低洼地区群众居住条件的工作计划,力争在明年汛期到来前,彻底消除洪涝灾害发生的隐患,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柳德利不顾个人安危,与全体救援人员一同浸泡在齐腰深的雨水中将近6个小时。面对被漂浮物击伤划伤的危险,面对被抽水泵卷入水中的危险,面对被破损电线电击的危险,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临危不乱,处置得当。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积极践行党的宗旨,把全镇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终站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21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精选例文》由:蚂蚁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fanwen/2436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