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材料?写好材料?蚂蚁范文网提供各类范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蚂蚁范文网 > 其他范文 > 常用公文 >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

来源:蚂蚁范文网 | 时间:2021-11-07 14:52:20 | 移动端: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
  建党百年,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经历良多,然历史中这一场战役中的一事一人,便可作这百年的缩影,让人浮想联翩了。我想,这便是《金刚川》的意义所在了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一】

  “我知道你们不是神,但你们却创造了神迹,那不是人能够做到的事,但你们做到了”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句话人们早已烂熟于心,可又有多少人,能真切的体会到负重前行之人的不易?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

  回望抗美援朝时期,多少人民处于苦难之中,多少人民饱受战火牵连,又有多少战士赴死前线。

  这部影片讲的就是抗美援朝时期,渡金刚川时的“拉锯战”。大致无非就是敌炸我修,我修敌炸的顶级拉扯,但他却用三个视角为影片增添了更多戳心的细节。

  在前线,有无数个并肩作战的队友,大多数根本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却愿意在战火来袭的第一时间把炮弹引向自己。

  令我最触动的还是张飞和关磊。两人互相挤兑互相看不惯,但在临近最后关头,关磊调笑着说把你们炮弹匀我十个的时候,张飞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在分配任务时,总想把对方推向隐蔽炮点,总想保住对方。

  夜晚,战士们在过桥,看哨的士兵有所察觉,连忙吹出一个“情况不对”的哨音,战士们立刻撤退,紧接着,空中的美军战机便投掷了炸弹。一时间,黑白交织,溅起无数江水与黑土。关磊为了掩护对岸的战士,点起明火吸引敌机,牺牲在炮台下。

  张飞慌忙赶过去查看情况,看到的却只有满地的鲜血和尸体,还有关磊的烟灰罐。

  情况直白,无一幸免。

  张飞顾不上炮点隐蔽不隐蔽了,他只有五个字,我跟你拼了。

  他回到炮点,点明火压炮管,与美军战机来一场殊死搏斗。身边的战友被射中,血溅在脸上,他的血和战友的血混在一起,紧密交缠,永不分离。

  他只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炮弹箱已经空了,他拄着粗木棍去拿原本准备匀给关磊的几枚炮弹,拖着身子又重新点明火,压炮管,虚弱的唱出关磊平时拿来调侃他的戏曲。千钧一发之际,炮弹摧毁了那架击中关磊的战机。他无力的垂下唯一一只手臂,过一会又举起来,艰难的捏起哨子,吹出“关磊,我们打中了”的哨音。

  巨大的炮弹落下,那是美军极具摧毁力的大家伙,张飞永远留在了炮台上。

  最后还是过去了,他们用身躯顶起木板,架起一座“人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

  他们本以为一次两次足以将我们摧毁,投下无数个炸弹,翻起无数片土地,可又有什么用呢?千千万万的人牺牲,又有千千万万的人顶上。三米,五米,七米......无论炸毁多长的桥段,我们总能最快速度把断桥修复。

  他们不是神,却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二】

  在x市北部,鸭绿江畔的西边,坐落着一座松柏掩映着的陵园——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座陵园建于1951年&月,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安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而闻名中外。

  电影《金刚川》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将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网络上有一篇关于抗战英雄张振智的文章,主要就是讲金刚川的故事。金刚川是一条河,金城战役打响后后勤物资需要通过桥运到前线,张振智等人受命要在这里架起称重桥。他和战友们利用敌人炸断的木料,七天七夜真的建好了,可敌人出动了飞机,把7孔桥炸得只剩下了两孔,桥不能用了。张振智带着全连冒着枪林弹雨修桥,在这次任务中,敌人在载重桥周围共投下了近千枚炸弹,还有2500多发炮弹,可全连一直坚守到运输车通过为止。敌人的轰炸愈发猛烈,上千枚炮弹在张振智和战友们旁爆炸,他们冒死用自己的生命撑起了桥梁,尽管头部、肩部等多处受伤,但张振智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架桥。没想到刚一架完,又被敌方空军炸毁。就这样,张振智不屈不挠地带领志愿者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了37米长的桥。活生生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彻底保障了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给身处最前线的战士,输送了救命的炮弹与武器。

  现在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都应该去看看这样的电影,确切的说,我们都应该去看看如今这样的繁荣昌盛,是怎样得来的。是无数英勇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组成了这片土地的砖瓦城墙,是他们的宁死不屈,捍卫这如今的浩瀚山河。长江黄河再汹涌,长城林园再坚硬,都抵不过,那集结成军的民族心。看完电影深刻理解到,中国如今能屹立世界之林的根本在哪里。以前听过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他们不需要奉信神明,他们的神迹,来自他们的民族。”其实这部电影前期就一直有在关注,看完成片后,我觉得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又向前进了一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像以血肉之躯冲破炮弹战火抵达彼岸的志愿军。我们民族的精神,总在被一群又一群,坚定而有信念感的人证明着。从前是,现在也是,真好。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当听到这首志愿军之歌,浑身的热血就会沸腾!七十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自己没有经历过,可儿时就从也没有参加那场战争却在那场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参军在x附近服役的爸爸不止一次的讲过,儿时的课本里小人书里知道了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一动不动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等等这些英勇的志愿军烈士的英雄事迹。

  金刚川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金刚川》的故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因为敌方的顽强抗击,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金刚川》片子里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几个人物,一个情节,多角度的反复演绎,让观众通过不同的场景,深入了解我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与美国鬼子的钢铁飞机、炸弹间进行的浴血奋战。

  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演绎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吴京没有了《战狼》里的完美身材,油腻大叔的样子也把高射炮手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值得说的就是说张译演的张飞的角色,他的"来啊"的怒吼,目眦尽裂的敌忾表情,把志愿军战士不怕死的顽强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

  抗美援朝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物资资源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人的志愿军,愣是用不怕死的精神,将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打得坐到了谈判桌上。这不得不说是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场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人有了足够的底气面对强权,为国家和人民争取到了尊严威严。

  作为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金刚川用还原真实场景的形式,告诉国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军人用生命和血肉之躯换来了。现代年轻人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也不能放松警惕,时刻准备着给与那些胆敢破坏我们幸福生活的"豺狼"狠狠的打击,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不好惹"!"惹不得"!

  墙裂推荐大家走进影院去看看这部片子,最好带着孩子们去看,就为了让孩子们不忘记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那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牺牲,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的不易。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四】

  金刚川看完了,张译说愿意用十发炮弹换班长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作为一部只拍了两个月的电影,这样的完成度已经算很不错了,整体值回票价。

  下面说说失望之处。

  感觉最大的问题不是节奏感欠缺导致的冗长乏味的嵌套叙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观念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军为阵亡战友报仇,我方张排为老班长报仇,两边展开的仇恨厮杀。没错,高潮部分体现的是个人仇恨。张译这个角色的性格本是严谨认真,顾全大局,从整个战役总目标出发反复强调节省相当有限的弹药——却在老班长牺牲后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弹像不要钱一样一梭子打出去“打飞机”,看起来虽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儿”了,可整个战略目标怎么办?大部队怎么办?如果每个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战斗任务之前,战争不要打了。

  现实中,铁原阻击战指挥官马兆民团长的那次最不情愿的选择——让嫡系部队当炮灰掩护大部队撤离——为了完成总目标,亲手选择让兄弟们牺牲,完成任务后宁可自己降级去做排长,与兄弟们在一线同生共死。这种战略眼光和冷静的判断力与坚定的执行力才是我们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这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愿军区别于普通大头兵而长久打动的地方。

  可惜编剧为了破除“无情战斗机器”的刻板印象,转而强调志愿军战士的个人情绪,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片把高潮设为双方报仇雪恨,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战争双方都有牺牲,战争是残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界限。

  而最终的“桥”的结局,虽然有所升华,却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后的胜利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人的肉体比木板铁石更能对抗美军的压倒性的恐怖轰炸?

  强行升华实在是暴露出编剧自己其实并没有想明白处于绝对劣势的我们,到底是凭什么去赢得战争的,最后只能归结于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说法就是被洗脑成了机器。

  其实老电影《上甘岭》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因为家乡可爱,因为人民对全新的未来充满期望,所以甘愿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为过人的单兵素质,多年战争练出来的高效组织形式,特别是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术战略意识。

  是素质与智慧,正义、崇高的信仰让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具备了超强战斗力,而不是血肉之躯和兄弟情这么单薄的东西。

  当然,单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单薄的故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个美国大兵才是全篇最立体的人物,源自其点到为止又恰到好处的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引经据典,到牛仔帽与塔台称呼的呼应,人家的每个举动都有明确的精神来源,因此立得住,真实。而反观我方的几个角色,导演说不清,所以假大空。

  这部片子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后悔买了票,反而说明这类题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挖掘空间和反思空间,什么时候导演编剧想明白了,能感动自己了,作品自然就会感动观众。

  期待下一部。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五】

  电影《金刚川》总共分四部分,前三部分是从三个视角对于同一段事件进行展示:志愿军大部队要过江支援阵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桥,美军反复轰炸,志愿军工兵连反复修,以血肉之躯维护着关键的木桥,最终还是让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最后一部分是对于主题的升华,也是影片所散发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电影名叫《金刚川》,但其实电影所选择的故事,是金城战役中的一个小切片,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以一个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精神,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像电影《大决战》系列里那样的百万人冲锋的恢弘场面。

  理解这部电影,我觉得看它的英文名比较合适——《the Sacrifice 》,电影其实讲的就是牺牲,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志愿军战士是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所以我才说,用牺牲精神筑成我们最坚固的长桥。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六】

  今天我看了《金刚川》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政府看透了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因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难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正如"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根绳子同时绑住两个人的一条腿,然后围着操场跑一圈,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老师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分组,结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赵子晗,我高兴地几乎要喊出声来。我想这还不简单,凭我俩的默契,我们一定会取胜的。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赶紧向前冲,可看事容易做事难,还没走出几米,我们就摔倒了好几次,摔得灰头土脸的,我们挣扎着爬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着子晗轻声说:"现在听我口令,我喊一的时候我们一起迈绑着的腿,我喊二的时候迈另一腿。"子晗会意的点点头。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跑的很流畅,最终我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当听到这首志愿军之歌,浑身的热血就会沸腾!七十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自己没有经历过,可儿时就从也没有参加那场战争却在那场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参军在x附近服役的爸爸不止一次的讲过,儿时的课本里小人书里知道了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一动不动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等等这些英勇的志愿军烈士的英雄事迹。

  金刚川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金刚川》的故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因为敌方的顽强抗击,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金刚川》片子里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几个人物,一个情节,多角度的反复演绎,让观众通过不同的场景,深入了解我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与美国鬼子的钢铁飞机、炸弹间进行的浴血奋战。

  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演绎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吴京没有了《战狼》里的完美身材,油腻大叔的样子也把高射炮手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值得说的就是说张译演的张飞的角色,他的"来啊"的怒吼,目眦尽裂的敌忾表情,把志愿军战士不怕死的顽强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

  抗美援朝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物资资源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人的志愿军,愣是用不怕死的精神,将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打得坐到了谈判桌上。这不得不说是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场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人有了足够的底气面对强权,为国家和人民争取到了尊严威严。

  作为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金刚川用还原真实场景的形式,告诉国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军人用生命和血肉之躯换来了。现代年轻人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也不能放松警惕,时刻准备着给与那些胆敢破坏我们幸福生活的"豺狼"狠狠的打击,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不好惹"!"惹不得"!

  墙裂推荐大家走进影院去看看这部片子,最好带着孩子们去看,就为了让孩子们不忘记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那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牺牲,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的不易。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八】

  金刚川看完了,张译说愿意用十发炮弹换班长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作为一部只拍了两个月的电影,这样的完成度已经算很不错了,整体值回票价。

  下面说说失望之处。

  感觉最大的问题不是节奏感欠缺导致的冗长乏味的嵌套叙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观念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军为阵亡战友报仇,我方张排为老班长报仇,两边展开的仇恨厮杀。没错,高潮部分体现的是个人仇恨。张译这个角色的性格本是严谨认真,顾全大局,从整个战役总目标出发反复强调节省相当有限的弹药——却在老班长牺牲后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弹像不要钱一样一梭子打出去“打飞机”,看起来虽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儿”了,可整个战略目标怎么办?大部队怎么办?如果每个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战斗任务之前,战争不要打了。

  现实中,铁原阻击战指挥官马兆民团长的那次最不情愿的选择——让嫡系部队当炮灰掩护大部队撤离——为了完成总目标,亲手选择让兄弟们牺牲,完成任务后宁可自己降级去做排长,与兄弟们在一线同生共死。这种战略眼光和冷静的判断力与坚定的执行力才是我们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这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愿军区别于普通大头兵而长久打动的地方。

  可惜编剧为了破除“无情战斗机器”的刻板印象,转而强调志愿军战士的个人情绪,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片把高潮设为双方报仇雪恨,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战争双方都有牺牲,战争是残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界限。

  而最终的“桥”的结局,虽然有所升华,却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后的胜利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人的肉体比木板铁石更能对抗美军的压倒性的恐怖轰炸?

  强行升华实在是暴露出编剧自己其实并没有想明白处于绝对劣势的我们,到底是凭什么去赢得战争的,最后只能归结于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说法就是被洗脑成了机器。

  其实老电影《上甘岭》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因为家乡可爱,因为人民对全新的未来充满期望,所以甘愿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为过人的单兵素质,多年战争练出来的高效组织形式,特别是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术战略意识。

  是素质与智慧,正义、崇高的信仰让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具备了超强战斗力,而不是血肉之躯和兄弟情这么单薄的东西。

  当然,单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单薄的故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个美国大兵才是全篇最立体的人物,源自其点到为止又恰到好处的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引经据典,到牛仔帽与塔台称呼的呼应,人家的每个举动都有明确的精神来源,因此立得住,真实。而反观我方的几个角色,导演说不清,所以假大空。

  这部片子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后悔买了票,反而说明这类题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挖掘空间和反思空间,什么时候导演编剧想明白了,能感动自己了,作品自然就会感动观众。

  期待下一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生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精选例文8篇》由:蚂蚁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fanwen/2543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