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材料?写好材料?蚂蚁范文网提供各类范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蚂蚁范文网 > 其他范文 > 常用公文 >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

来源:蚂蚁范文网 | 时间:2022-02-26 11:45:59 | 移动端: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
  我们有能力承办世界顶级体育赛事,而且比任何一个国家做得好,这从各国的运动员反馈中就能看出来,就不一一列举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一】

  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

  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2.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

  谷爱凌再夺金!今天,谷爱凌无悬念地获得个人第二块金牌,也令中国队的金牌数升至8枚。网络上点赞如潮:牛,太棒了,碾压式夺冠!无数的赞美和祝福抛向金牌得主。

  称赞是发自内心的。连日来,这位总是笑容灿烂的女孩,给人们带来太多期待、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高颜值及独特身世,也平添坊间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披金戴银,王冠加身,19岁的姑娘似被捧上圣坛。而纯朴的谷爱凌却清楚自身的“斤两”,她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小女孩,喜欢玩、爱美食,甚至在奥运赛场,她也抱着“好玩”的心态。

  这显现着谷爱凌的可爱可贵,阳光、率真、不矫饰。尤其是她对于竞技运动的态度,给国人提供了另一种“体育思维”。

  谷爱凌自幼受妈妈影响而爱上冰雪运动。作为获奖无数的“冰雪公主”,要获得好成绩,艰苦的训练必不可少。谷爱凌其实非常自律,即便在奥运村里,也不曾间断训练。作为极限运动,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但她把这一切都视作“冰雪之恋”的有机部分,从不气馁、放弃。

  是爱让她与冰雪结缘,也与金牌结缘,同时,她又令赛事变得更精彩和让人享受。对于重大赛事,人们总是过多强调其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忽略了运动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谷爱凌这种“享受体育”的理念,同样值得点赞。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二】

  这届冬奥会,谷爱凌自带流量,属于真正的“顶流”。此前,她就通过一系列比赛证明了自身的实力。这一切很难简单归结于天赋。大方开朗,自北京光,形象气质俱佳,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她带有儿化音的北京话,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拉近了她与公众的距离。敢于拼搏,尊重对手,自信乐观,既有国际范也有东方美,既文质彬彬又虎虎生威,这样的运动员成为顶流,得到人们喜欢,再是正常不过。事实上,谷爱凌身上展现的一切,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的,在新生代运动员身上经常能看到。拿担任解说的王濛来说,她的自信与幽默打动了无数人,那一句“我的眼睛就是尺”更是收获了无数粉丝。这一代运动员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享受到了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他们又是努力的,在青春年华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三】

  2月8日,决赛中的谷爱凌。

  中间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了。第三跳前,她曾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的是转体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还是决定尝试1620,这个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难度。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比赛,好好享受它。”事实证明,谷爱凌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身份,商业代言拿到手软的新科体坛一姐,这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压力,在谷爱凌身上似乎都没有留下痕迹。在2月7日预赛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挺进决赛;当记者问及要在3个项目中冲击奖牌,会不会压力太大时,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压力,比三个项目反而会让我压力小很多,因为我有三次机会去实现愿望呀”;而在更早的学霸高考故事中,因为突发情况,谷爱凌在雨中一路跑到考点,不仅考试没受影响,还超常发挥,交出了成绩为1580分(满分1600分)的答卷……

  这些细节都佐证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是怎么拥有这样一颗“大心脏”,怎么能在竞技场上做到始终享受比赛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上,如果想的是背负的巨大商业价值,或者是身边的镁光灯,那就丝毫无法承受尝试1620带来的后果。只有纯粹和热爱,能担负起这样的决定。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样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也是她一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们的。

  所有比赛,都要面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在减弱,对拼搏过程和运动乐趣本身的关注在增加。但是谷爱凌的选择和表现,仍然给许多人带来很大的心灵冲击,这份纯粹和热爱,将带领我们在观赛心态上更加成熟。

  谷爱凌的成长起点和天赋,是大多数人无法复制的。但无论是任何起点,包括谷爱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所赋予的枷锁和内心的患得患失,战胜畏惧和恐惧,回归热爱和专注,是18岁的谷爱凌用惊天一跃,给我们上的美好一课。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四】

  滑雪作为高危运动项目,在过程中摔倒是常事,即使是谷爱凌这样的"天才少女"也不例外。12岁时,她在滑雪中摔断了锁骨,至今还有一个突起的疤痕。

  去年3月的世锦赛上,她摔断了右手,造成粉碎性骨折,加上大拇指韧带断裂,有一阵子几乎无法执起雪仗。2018年,在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比赛前的训练中,她意外跌落,这一摔,当场把她摔到失忆。范文大全她坐在雪地上嚎啕大哭,却记不起任何事情。作为一名极限运动员,谷爱凌不得不学习如何与恐惧相处。她的办法就是"想象"。每当她尝试一个新的滑雪技巧之前,身体都会变得紧绷。这时,她会深呼吸,先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闭上眼睛进行想象。

  "当我登上巨大的起飞坡道时,我想象着伸展双腿以限度地提高升力。然后,我会想象我的上半身向我打算旋转的相反方向扭转,在我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弹回之前产生扭矩。现在,在我的意识里,我已经是腾空的状态了……

  我的耳朵将风当成一首歌,每360度旋转都会为我的动作音乐提供节拍……

  在我安全地执行技巧和迎接不可预知的兴奋之间,有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这种通过想象积极的意象来克服内心恐惧和紧张的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意象疗法"。所谓意象,指的是大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它是表示感觉的心理形象。心理学家朱建军曾指出,意象与情绪紧密相连,持久盘桓的意象造就心境。当我们把心中消极的意象,想象为积极的意象,我们就会克服情绪的困扰,变得积极、勇敢、充满力量。积极的意象不断累积,我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改变。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受到一些伤害。这是不可避免的。受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害怕受伤,再也不敢尝试。

  克服恐惧,不妨学习谷爱凌的方法,想象积极的画面来替换消极的感受。利用想象的力量,激活你的勇气和探索欲。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五】

  在夺得金牌后,有记者问谷爱凌,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说:"我觉得我跟所有人都一样,只不过我对一件事有很大的热爱,也有很大的梦想。"她对滑雪的热爱源自3岁那年。那时,酷爱滑雪的母亲在美国加州一家度假滑雪场做****滑雪教练,她常把爱凌带到滑雪场。在母亲的影响下,爱凌对滑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快,她就能在雪地上娴熟地穿梭在山林间,完成猫跳这样专业的动作,甚至还能自如地进行后空翻。

  在她看来:"滑雪不是每天去打仗的样子。滑雪本来是飞翔,是好玩,是创造。每天出去在太阳下面,在美丽大自然中跟朋友们去享受在空中的感觉。"正因如此,她从不害怕失败,因为对她来说,滑雪并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赢得比赛;心得体会而是为了挑战自己,看看自己究竟能把这个雪上游戏玩到什么程度。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才会在大跳台决赛的关键时刻,放弃妈妈的保守建议,向高难度动作发起挑战。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对未知的事物望而生畏。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追求喜欢的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尝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放弃努力,宁愿躺平。之所以如此畏惧失败,大概是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热爱过什么吧。什么是真正的热爱?真正的热爱,其实源自一种感知力。谷爱凌所热爱的,是一种在户外自由玩耍的'感觉。她热爱的是在雪上飞翔的感觉,是在山林自如穿梭的感觉,是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做自己的感觉。而滑雪恰恰给了她这样的感觉。这种感知力,是通过不断体验、不断感受而变得越来越敏锐的。

  专栏作家山本美芽提出了"感官抽屉"这个概念,就是把你体验到的各种感受积累起来,从中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当我们真正热爱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忘记恐惧、忘记失败,只剩下好奇、专注和享受。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六】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金牌。

  谷爱凌是我国滑雪运动的“超新星”。本届冬奥会上她会参加大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技巧3个项目。

  谷爱凌:希望把中国元素带到世界

  2月7日赛后面对媒体采访,谷爱凌一边回答问题,一边主动展示自己的冬奥“战袍”。她掀起运动员罩衣,露出了滑雪服前闪闪发光的名字汉语拼音“GU AILING”,以及背上金灿灿的龙纹图案。

  “我的雪板和雪服都是自己设计的,上面有中国文化的元素。我想把中国的元素带到世界、带到自由式滑雪中去。希望几年以后,有很多人穿着我设计的雪服和雪板站在雪道上。”谷爱凌说。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迎来冬奥首秀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是“冬奥大家族”中最年轻的项目。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是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这个项目的“冬奥首秀”,也是自由式滑雪“冬奥六兄弟”最小的一位。

  正因为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颇为“年轻”,大部分运动员都属于兼项练习。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两个项目的冬奥积分合并排名,因此所有大跳台项目运动员都将同时参加坡面障碍技巧项目。

  大跳台场地分为助滑区、起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区域4个部分。运动员从超过40米的助滑区出发,至起跳台依靠惯性跃向空中,做出一套空中动作后在着陆坡落地,非常考验运动员观察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裁判根据选手的动作难度、动作完成度、抓板以及流畅性等要素综合打分。

  自由式滑雪决赛共进行3次滑行,3次成绩中最好的2次成绩相加为最终排名成绩。这也意味着比赛的悬念会一直保持到最后。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七】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上演惊天一跳,顶住巨大压力夺得个人首金。

  同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第8点强调将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谷爱凌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因为玩,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她的成功也被不少网友称作“五育并举”最生动的例子。而去年7月24日出台的双减政策,其核心便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玩”中充分发挥天性、展现个性,从而找准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因此,只有深入推进“双减”,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谷爱凌”。

  谷爱凌夺冠后,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她“3岁学滑雪,9岁获得少年组冠军,16岁拿到雪联世界杯冠军,18岁冬奥会夺冠”,似乎这位“青蛙公主”俨然为滑雪而生,从小就一直坚持苦练滑雪。事实上,钢琴、芭蕾、骑马、冲浪、长跑、篮球、攀岩……这些都是谷爱凌的挚爱,滑雪只是其中一项。

  有意思的是,谷爱凌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说,决赛前一晚她特意练了练琴,决赛第三跳尽管是以前从未做过的运作,但正是长期练琴形成的音乐节奏让她充满自信,最终成功挑战自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谷爱凌即便不出现在冬奥会滑雪赛场,也有可能出现在夏奥会长跑赛场,伴随耳机里的音乐,想像自己是一只在森林里尽情撒欢的小鹿;或者出现在夏威夷冲浪大赛,海天一色间,仿佛自己踏着冲浪板在海面肆意挥洒,正绘制一幅印象派大作……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谷爱凌的成功与家庭教育当然密不可分。在谈到“育儿经”时,谷爱凌的妈妈谷燕说:“爱凌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也许有人会说,谷爱凌小时候也曾在北京的奥数班刷题,谷燕也说过“中国学10天顶美国学1年”。但这并不是内卷,而是规划和平衡——在中美之间找到效的方法,才能规划好她的学习和众多业余爱好,才能平衡她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况且谷爱凌6岁就立志要上斯坦福,相信她上奥数班与去滑雪场都是同样开心。

  更难得的是,谷爱凌透露她保持状态的秘诀是“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中,10个小时睡眠时间是小学生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谷爱凌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仅实现了“五育并举”,还考进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奥会冠军……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深思。

  “双减”政策实施刚过半年,一蹴而就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想法并不现实,需要继续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其目的也是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减负的主阵地,让家长成为孩子减负的主力军。

  只有广大家长进一步改变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让孩子们的明天拥有更多选择,我们才能拥抱更多彩的未来。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八】

  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

  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观后感范本参考》由:蚂蚁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fanwen/2627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