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一】
今天我第一次和朋友去了烈士陵园,很有感触的说:让我知道什么叫做“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为革命而奉献自己一生的人,他们是在是太伟大啦!
偌大的革命烈士,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烈士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是一名普通的市民。我的责任就是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更让我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方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学习。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我要从自身做起,发扬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虽然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二】
7月10日上午,我跟随“喜迎党的十八大宣传服务团队”参加了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组织的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当天早晨,我们团队在学校西门口集中出发。到达“广州烈士陵园”时,大家忽然安静下来,对历史遗址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翻开史书,时光回到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和策划下,广州发动了起义。然而因形势所逼,起义失败,死难烈士达5700多人。后来,为纪念革命先烈,建国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此兴建陵园,就是现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门朝着中山三路的英雄广场和广东省体育场。大门墙上镌刻着**同志为该园题写的园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园内连着正门的是一条宽30米、长167米的花岗石大道,大道两旁是苍松翠柏,绿荫如盖。大道的北端是一座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该碑是1987年广州起义60周年时兴建的,面积达2500平方米。纪念碑造型十分独特:三块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枪、高举着直指云天;钢枪上系着起义的识别带——红领巾;雕像底部基座宽阔,坚如磐石;枪尖如刺,崇高向上,象征了当年革命先烈举枪呐喊,誓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纪念碑正面刻着邓小平手书的漆金碑名;三块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当我们“三下乡”团队一行来到了一对夫妻雕像前时,师姐说,这对夫妻在广州起义是假扮的夫妻,最终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多么伟大的一对夫妻呀。我们回想一下,当时的旧社会,女子的名声是多么珍贵,是多么高洁,但是她却为了革命事业而放弃了这些,我敬重她。然而,当今社会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爱情的呢?那些闪婚闪离,为了钱而破坏别人家庭的“二奶”、“三奶”,那些经不起美**惑、抛弃槽糠之妻的男士们……这些现象的发生,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我们“三下乡”团队一行一边参观烈士陵园一边听导游的讲解,来到一个八角湖心亭,已是中午时分,湖心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的牌匾。我们在亭子里休息,同时填写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是:历史、时事、政策,调查对象面向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参观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我们“三下乡”团队一行来到了广州现代博物馆。到了博物馆,我们又好像回到过去——1927年12月11日。我们看到了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等人正在开会策划“广州起义”的旧图片。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广州起义”后的几次会议、战役时的照片,旗帜,会议的草稿文案等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一天的时间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了解过去。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时光流逝,许多往事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但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广州现代博物馆”所激发出来的坚定的革命主义信念,却永铭在我心!参观有着深刻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烈士陵园,我们深情缅怀为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英烈们,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一次洗礼,我们将永不忘记这些光荣的先烈。
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对我的启发很大,不仅让我对革命先烈产生崇仰之情,而且让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多么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我们的党一直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这是我们永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跟随党,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添光彩。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三】
11月26日清晨,党员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参观学习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之旅。时值农历十一月,寒气微逼,天空却明净无云,格外清爽。烈士陵园的早晨并不安静,很热闹。一进大门,便看到了许多晨练的老人家,神采奕奕,使整个陵园充满了活力,看到了生机。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州一个有名的历史景点,久仰其大名。一座高耸雄伟的广州起义纪念碑正对着大门,上面是一把坚固挺拔的枪,一只大手坚定有力地握着它,昭示着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感谢有了他们,眼下才有一群祥和地打着太极拳,做着早操,幸福生活的人民。
我们循着门票上的地图一处一处地参观和学习。四烈士墓、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怀着敬畏和庄重的心情,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来瞻仰烈士墓,仔细阅读碑文。烈士们的高大的形象和英雄事迹真切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更不时浮现在我脑海里,感受深切。由董必武亲自题名的“血祭轩辕亭”位于湖的中央,朴素典雅。虽然并不了解它的历史,但是一听到它的名字便可知它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史。“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是为了纪念中国和苏联和朝鲜人民携手奋战、相互扶持友谊之情。此外,还有广东省的革命史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等等。
我们看到的早晨的烈士陵园真的是充满了生机。中老年人做各种各样晨练的场景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许多,但是他们由衷的热爱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怀却始终不变。走着走着,我们便被湖边热闹的歌声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啊!一大群的老人围坐在亭子里高声颂唱共产党和祖国的歌曲,有的打起鼓,有的拉起二胡,还有的吹起笛子,各种乐器齐登场,领唱者鼓足气势,全场齐唱《中国人民解放据进行曲》、《洗衣歌》、《青藏高原》。几乎每位老人家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歌词,还有站着的,坐在旁边石头上的,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一位阿婆介绍说,每周星期一、三、六都会有人聚集在这里唱。大多数是广州本地的老人家,但他们却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唱出了这些歌曲。
歌声嘹亮,唱得起劲,唱出了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祝福,真让人感动。这次的组织活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开拓了我的视野,了解了更多关于广州起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珍惜。还使我牢记革命先烈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警醒我们青少年同样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像那群歌唱祖国的老人家,由衷的感谢和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四】
2017年5月4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广州,我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
走进陵园我们先后参观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柯棣华大夫陵
墓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纪念馆”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等。
看到先烈当时奋战的壁画和简介,仿佛还还能看到他们英勇
奋战的身影,看到你们坚信革命成功的眼神,听到你们嘹亮的口号与号角。心中不禁热情澎湃。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白求恩,他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同样中国的人民也为了他建造出来了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纪念馆,进到纪念馆里面后迎面是一个走光的世界地图!左手边就是白求恩纪念堂了,走到纪念馆里面后看到很多他的很多资料,还有他生前的一些事迹,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工具,让我看到了他生前是在什么样的艰苦的情况下对中国人进行医治,太伟大了,他受到中国人民无比的崇敬。
还看到了很多伟人的纪念像,比如先烈马本斋,他和他母亲
做出的事迹真让我们佩服!它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时代随
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他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战士。
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烈士多的数不胜数,每个烈士的事迹
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从这里我知道了,烈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不再受别人的欺负。当一次次的纸醉金迷之后,有何曾感恩过给我们铸造如此优越环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给我们优越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烈们!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审计事业美好的明天,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五】
来到广州之后,便听说有这么个革命圣地,由于长辈中部分是受过教育的党员,对我国近现代革命者的敬意,是我从小就清楚的。所以在他们的熏陶下,我心中也充满了对革命烈士的莫大的崇拜和深深的敬意。于是尽管人生地不熟,还是约了朋友一同去参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而后受益颇深。
到了景点,便看到园外有很多人在门口,足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知名度,当然,他们都和我一样是为了感受烈士的壮志情怀而来,于是我们大家纷纷
大踏步进入这庄严的圣地,毕竟石门框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几个朱砂大字和显旧的栅栏门已经让我们神往当时荡气回肠的时刻,并决定进一步领略。
步入陵园发现其建筑保留近现代风格,当中各种纪念亭和雕像仿佛将我们带到当时的故事里,到了烈士之墓圆形的封土前,人们不约而同驻足,就在这时,身边的一个老人牵着一个小孩,用教育的口吻说:“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的,经过了3天英勇战斗后失败了。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都埋于此。”听到这里,不禁让人扼腕叹
息,牺牲了如此多的人,他们是否也给家中寄了《与妻书》之类的遗言,但是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他们的家眷会为他们自豪,因为他们在为千万个家庭争取幸福和快乐。无意中在石壁上看到朱德将军的题诗“红花岗上放红花,血迹未干映彩霞。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歌颂了本次革命豪情壮举和威武不屈,只为中原革命走龙蛇的烈士精神。来到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面前,虽然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雕像纪念这个伟人,但我总觉得意义不同,价值也不同,这里是这些革命的发源地,这里才是孙中山先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自由的开始。陵园东
面,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这是为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就义,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先烈已经逝去,有的事迹我们可以通过文献知道并纪念,但是有的却是无名英雄,所以在此仅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他们致敬——为中国人民牺牲过的每一位英雄!现在人们只能用各种石像来纪念他们,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甘愿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做奠基石,正如董必武先生所题“血祭轩辕”,足以看出当时先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和胆略。
虽然他们壮烈牺牲,但是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进
一步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也激励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六】
7月10日上午,我跟随“喜迎党的十八大宣传服务团队”参加了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组织的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当天早晨,我们团队在学校西门口集中出发。到达“广州烈士陵园”时,大家忽然安静下来,对历史遗址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翻开史书,时光回到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和策划下,广州发动了起义。然而因形势所逼,起义失败,死难烈士达5700多人。后来,为纪念革命先烈,建国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此兴建陵园,就是现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门朝着中山三路的英雄广场和广东省体育场。大门墙上镌刻着**同志为该园题写的园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园内连着正门的是一条宽30米、长167米的花岗石大道,大道两旁是苍松翠柏,绿荫如盖。大道的北端是一座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该碑是1987年广州起义60周年时兴建的,面积达2500平方米。纪念碑造型十分独特:三块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枪、高举着直指云天;钢枪上系着起义的识别带——红领巾;雕像底部基座宽阔,坚如磐石;枪尖如刺,崇高向上,象征了当年革命先烈举枪呐喊,誓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纪念碑正面刻着邓小平手书的漆金碑名;三块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当我们“三下乡”团队一行来到了一对夫妻雕像前时,师姐说,这对夫妻在广州起义是假扮的夫妻,最终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多么伟大的一对夫妻呀。我们回想一下,当时的旧社会,女子的名声是多么珍贵,是多么高洁,但是她却为了革命事业而放弃了这些,我敬重她。然而,当今社会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爱情的呢?那些闪婚闪离,为了钱而破坏别人家庭的“二奶”、“三奶”,那些经不起美**惑、抛弃槽糠之妻的男士们……这些现象的发生,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我们“三下乡”团队一行一边参观烈士陵园一边听导游的讲解,来到一个八角湖心亭,已是中午时分,湖心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的牌匾。我们在亭子里休息,同时填写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是:历史、时事、政策,调查对象面向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参观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我们“三下乡”团队一行来到了广州现代博物馆。到了博物馆,我们又好像回到过去——1927年12月11日。我们看到了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等人正在开会策划“广州起义”的旧图片。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广州起义”后的几次会议、战役时的照片,旗帜,会议的草稿文案等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一天的时间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了解过去。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时光流逝,许多往事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但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广州现代博物馆”所激发出来的坚定的革命主义信念,却永铭在我心!参观有着深刻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烈士陵园,我们深情缅怀为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英烈们,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一次洗礼,我们将永不忘记这些光荣的先烈。
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对我的启发很大,不仅让我对革命先烈产生崇仰之情,而且让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多么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我们的党一直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这是我们永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跟随党,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添光彩。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七】
今天我第一次和朋友去了烈士陵园,很有感触的说:让我知道什么叫做“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为革命而奉献自己一生的人,他们是在是太伟大啦!
偌大的革命烈士,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烈士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是一名普通的市民。我的责任就是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更让我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方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学习。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我要从自身做起,发扬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虽然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范本参考【八】
11月26日清晨,党员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参观学习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之旅。时值农历十一月,寒气微逼,天空却明净无云,格外清爽。烈士陵园的早晨并不安静,很热闹。一进大门,便看到了许多晨练的老人家,神采奕奕,使整个陵园充满了活力,看到了生机。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州一个有名的历史景点,久仰其大名。一座高耸雄伟的广州起义纪念碑正对着大门,上面是一把坚固挺拔的枪,一只大手坚定有力地握着它,昭示着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感谢有了他们,眼下才有一群祥和地打着太极拳,做着早操,幸福生活的人民。
我们循着门票上的地图一处一处地参观和学习。四烈士墓、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怀着敬畏和庄重的心情,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来瞻仰烈士墓,仔细阅读碑文。烈士们的高大的形象和英雄事迹真切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更不时浮现在我脑海里,感受深切。由董必武亲自题名的“血祭轩辕亭”位于湖的中央,朴素典雅。虽然并不了解它的历史,但是一听到它的名字便可知它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史。“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是为了纪念中国和苏联和朝鲜人民携手奋战、相互扶持友谊之情。此外,还有广东省的革命史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等等。
我们看到的早晨的烈士陵园真的是充满了生机。中老年人做各种各样晨练的场景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许多,但是他们由衷的热爱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怀却始终不变。走着走着,我们便被湖边热闹的歌声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啊!一大群的老人围坐在亭子里高声颂唱共产党和祖国的歌曲,有的打起鼓,有的拉起二胡,还有的吹起笛子,各种乐器齐登场,领唱者鼓足气势,全场齐唱《中国人民解放据进行曲》、《洗衣歌》、《青藏高原》。几乎每位老人家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歌词,还有站着的,坐在旁边石头上的,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一位阿婆介绍说,每周星期一、三、六都会有人聚集在这里唱。大多数是广州本地的老人家,但他们却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唱出了这些歌曲。
歌声嘹亮,唱得起劲,唱出了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祝福,真让人感动。这次的组织活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开拓了我的视野,了解了更多关于广州起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珍惜。还使我牢记革命先烈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警醒我们青少年同样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像那群歌唱祖国的老人家,由衷的感谢和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