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口号标语 > 文艺复兴的口号

文艺复兴的口号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18 | 移动端:文艺复兴的口号

篇一:文艺复兴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

大瘟疫、黑死病肆虐:起源于亚洲西南部,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整个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当时那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这场浩劫造成了极大影响。黑死病使幸存的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对宗教产生怀疑,开始放纵欲望,纵情享乐;

“文艺复兴能够大规模发展的机遇之一在于,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成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契机和机遇”

新的资产阶级出现:中世纪的农奴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市民,从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15C末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使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获得更为广阔的活动天地,资产阶级很快成为一支富于经济实力的社会力量。

宗教改革: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护下进行的反对教会统治的革命斗争。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演说,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控制,提倡《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否认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个人直接阅读《圣经》,反对神父做中介。

都市的复苏:意大利许多沿海城市成为新兴贸易和商业中心

教育及娱乐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及娱乐的需求与日俱增,教育乃出自其工作需要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其统治者最早打破封建传统,实行新的统治方法,新的政治制度对意大利早熟起了决定作用;古学的复兴与意大利人的创造天才结合起来)

二、文艺复兴产生的文化动因

1.中世纪民间文学、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为其变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3世纪前后的欧洲,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文艺复兴运动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13、14世纪很多欧洲作家开始学习研究希腊罗马文化,但丁、薄伽丘等人创作可见一斑;罗马废墟的文化开掘)

三、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定义:14-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实质:文艺复兴原意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以摧毁中世纪的神权统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新兴文化

马克思 “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 和衣服,以便穿着久受尊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新场面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内涵:以人性反神权;个性解放反禁欲主义;理性反蒙昧主义;自由平等反等级观念;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核心内涵:对人的肯定,与神本主义针锋相对,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肯定个人欲望、情感出发,人文主义者把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当成重要任务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重新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审美标准

四、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

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对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倡导艺术模仿自然,遵循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达芬奇:画家应当像一面镜子,真实映照出镜子前的世间万物,如果要画人物就要像活生生的人,要画白云,就要像真正天空中漂浮的白云。不但如此,还要用心灵之眼去吸收眼前的一切,寻找其中的意义

莎士比亚: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现实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

3、表现资产阶级新人对个性自由、对人生幸福的大胆追求

西蒙松:文艺复兴的真正意义是自由的重新降生。人心恢复了自觉和自决之力,承认外界的美,借艺术而承认肉体之美,在科学上解放道理,在宗教上解放良心,使教化复返于理智之域,确立了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维纳斯回来了,马利亚也走向人间,肉的放纵和享乐取代了灵的束缚和苦行,知识和艺术的崇拜取代了宗教和道德的崇拜

4.体裁的多样性:古代文学多以诗歌、戏剧为主,这一时期出现了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线性结构长篇小说(流浪汉小说)、风格多样的散文等新的文学样式

多才多艺的达·芬奇: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和运用于绘画,他说“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凹凸感”

达芬奇代表作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及画圣拉斐尔(对比)中世纪圣母像

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分期概览

早期(14C-15C中叶)意大利和英国。强调个性解放和世俗享乐;

中期(15C下半叶_16C中叶)法国。描绘巨人形象,展示巨人风采。

晚期(16C下半叶-17C初)西班牙和英国。除了前两个时期的内容外,对人自身矛盾的关注,对由于放纵人性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此时期的突出内容。

人文主义文学的具体发展历程

1、早期人文主义文学(14c-15c)

中心:意大利和英国

主题: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否定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人文主义文学最早出现的国家

代表作家:彼特拉克、薄伽丘、与早期出现的但丁被称为佛罗伦萨文坛“三杰”

彼特拉克(1304-1374)

人文主义先驱,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开创性:最早喊出了“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革命性话语。

代表作“抒情诗集《歌集》,共有300多首十四行诗,主要部分是与劳拉有关的爱情诗篇

意义,从内容上来看,该诗从个人的感受出发表达个人的情感,客观上显示出来对冰冷死寂的神权世界的对抗。形式上,创造了14行诗的新诗体

十四行诗体:是由彼特拉克在温柔新体的基础上创造的,又称“彼特拉克体”。这种诗调子轻快,便于抒发男女爱情,后风靡欧洲,龙沙、杜贝莱、莎士比亚皆有14行诗传世。

薄伽丘(1313-1375)

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另一个伟大的作家。“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意大利学者桑提克斯语)

创作:一生写了传奇、史诗、叙事诗、十四行诗以及小说论文等众多作品。

代表作:《十日谈》(Ten Days’ Work)(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在《十日谈)嘹亮的号角声中揭开序幕的——方平)桑提克斯将其与《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

又名:《笳略托公子》

创作动机:最初是为了”纵谈风月“。但薄伽丘更多的是从肯定个人情感和情欲的角度来反抗神学体系的不合理,这才是他创作的真正动机

意义:小说表现出反封建、反教会的巨大思想意义,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

《十日谈》艺术成就:

1.创造了“框型结构”的艺术形式:全书有一个简洁的框架:10名青年男女为逃避瘟疫,来到农村,每人每日讲一个故事,10日后重回城市,各归各家,从来到农村开始,到返城结束,被称为框型结构,这个框架中装进了无限丰富的内容。

2.开创了短篇小说体裁的先河: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成篇的短篇小说。

英国文学

乔叟(1304-1400)出身:伦敦市民家庭 ,创作:叙事长诗《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显示了乔叟看重情感作用和觉得情感难以捉摸的写作心里

意义:是文艺复兴运动初期从人的感情层面上考察人的思维模式的反映

《坎特伯雷故事集》

地位:乔叟的代表作品。内容:尽管这部作品包含着很多讽刺宗教僧侣的文字,但对于市民阶层纵欲抱着欣赏的态度、肯定主人公用种种手段达到肉欲的满足和爱情的实现,仍是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中期人文主义文学(15c下半叶-16c上半叶) 中心:法国

背景:早期人文主义作品从肯定人的情欲的角度对神学教条和神学体系的冲击极为有力,但也暴露了肤浅之处:人的情感欲望和人的理想之间没有密切联系。新起的作家发现,如果只有情感欲望要求而没有远大高尚的理想与之匹配,情欲就会流于放纵

主题:描写巨人形象,展示巨人的思想和行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用巨人形象的塑造逐渐取代早期单纯对”人性快乐“的感性层面讴歌,从而对人的认识走向深化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分别以“七星诗社”和拉伯雷为代表。

七星诗社:以龙沙和杜贝莱为代表,在发展法兰西民族语言及文艺理论方面有独特贡献,其贵族倾向表现在轻视民间文学和民间言。 法国作家拉伯雷(1483?-1553)

生平:通晓多种学科的人文主义巨人

开创性:第一个成功描写人的巨人形象、展示巨人风采、使人的形象顶天立地的站在了神的面前

《巨人传》

取材:受民间故事启发创作而成

人物形象:用象征的手法,第一次为人们塑造出来两个无论在躯体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熊硕的巨人典型: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

意义: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面前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

小说共有5部分,描写巨人家族三代国王高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故事,最后庞大固埃与朋友一起远涉重洋,寻找神瓶。

神瓶的启示:畅饮真理、知识、爱情,这是全书的精神总结。

描写巨人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大”字。作者从各方面展示巨人的风采,这些特征具有象征意义。

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

后期人文主义文学(16c下半叶-17c初)。中心:西班牙和英国。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文学达到鼎盛阶段,其标志是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出现 主题:除继续表现前两个时期的讴歌人性和展示巨人风范两种主题外,对由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此时文学的基本任务。

英国“大学才子派”主题:继承和发展了描写巨人形象,展示巨人风采的主题。 代表作家:斯托弗·马洛(1564-1593)

代表作品:马洛在他的10幕悲剧《帖木尔》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帖木尔描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追求无止境的世界霸权的巨人式人物。“大学才子派”除马洛外,还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等

西班牙骑士小说 骑士小说:16世纪出现,对宗教的虔诚往往被对贵夫人的爱恋所取代,动力均来于爱情。

主人公:其魔力更多的是来自自身武艺高强而非来自上帝的赐予。 价值:对爱情生活的追求与自身具有强大的巨人式力量的结合,就使西班牙此时出现的骑士小说不自觉地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一些特点。

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 :代表作:无名氏的《小癞子》。主人公:小拉撒路是一个生活在下层社会中的特殊“巨人”,他虽然地位低下,遭遇悲惨,但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靠狡黠欺诈终于摆脱了厄运,过上了较为优裕的生活。

意大利16世纪的文学

特点:显示了描写巨人情感和巨人风采的特点,反映出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深化

阿里奥斯托(1474-1533):他的传奇体长诗《疯狂的罗兰》,就通过主人公罗兰表现了狂热的爱的激情和他坚忍不拔的寻找行动及对爱的执着。

塔索(1544-1584):在叙事诗《被解放了的耶路撒冷》中,也以歌颂的态度塑造了所谓的基督教英雄高弗莱多等人。

第二节作家作品讲述

塞万提斯(1547-1616)

出身于西班牙马德里附近的一个破落的乡村医生家庭,由于家贫,只读完了中学

经历:曾参加西班牙驻意大利军队,并在激战中受伤导致左臂残废;也被土耳其海盗俘获,到阿尔及尔做苦役,还做过军队征粮员、收税员,数度入狱。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巴尔扎克

塞万提斯的创作

田园小说《伽拉苔亚》(1584)

剧本《努曼西亚》(1584)

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1613)

长诗《巴尔纳索神山瞻礼记》(1614)

剧作《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1615)

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荣达历险记》(1616)

《堂吉诃德》(1605)

地位:长篇小说,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创作过程:1605年第一部完成出版,当年就再版5次,正当塞万提斯写作《堂吉诃德》第二部时,有人出版了一部续篇,歪曲作家愿意,内容低劣荒诞,塞万提斯为了还击,于1615年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二部。

情节内容:拉·曼却地方的穷绅士吉哈达因阅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企图仿效古代游侠骑士外出漫游。他改名为堂吉诃德·台·拉·曼却,还物色了邻居桑丘·潘沙做侍从。

小说围绕主仆二人三次游侠冒险的经历,广泛地反映了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现实

创作目的

否定骑士小说和它所宣扬的骑士制度

在《前言》中,作者提到写作总旨:“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在小说结尾处又郑重宣布:我的愿望无非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唐诘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光了“。

创作手段:故意模仿骑士小说的形式,叙述一个被骑士小说迷惑的人怎样模仿骑士历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荒唐可笑的事情,使人们在笑声中认识骑士小说、骑士制度的腐败荒诞和对人的毒害,告诫人们不要沉迷骑士小说之中

效果:骑士小说自此销声匿迹,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他的荒唐行为笑掉了西班牙的骑士小说。

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中共出现了包括社会各阶层将近700个人物,有贵族、教士、商人、地主、市民、士兵、农民、囚徒、强盗、妓女等 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最为引人注目

堂吉诃德

二重性特征:将幻想当现实的喜剧人物,同时又是受到历史嘲弄的悲剧英雄,性格矛盾而复杂,可笑又可敬

时而疯癫,时而清醒;行为荒唐,,思想深邃;动机善良,结果恶劣;模仿游侠骑士冒险带有中世纪陈迹,追求正义、真理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

意义:其矛盾性既无情地讽刺了骑士文学,又巧妙地赞美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时代精神。

桑丘·潘沙

性格特点:是一个以是从身份出现的西班牙贫苦农民的典型

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也表现出了小私有者的心理特点。

意义:体现了西班牙农民渴望改变自己生存处境的愿望;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阶层的关注和希望。

《堂吉诃德》的思想内涵

作家最初的写作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然而,小说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对骑士文学的嘲讽和攻击

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西班牙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和社会黑暗,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作品曲折巧妙地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如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太古盛世:;喧嚷人与人之间平等,反对等级观念;主张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等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奠定了近代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

2、是一部戏拟骑士小说而写成的现实主义巨著,既“微笑地结束了西班牙的启示文学”,有体现了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文主义思想,显示了强烈的批判倾向。

3、发扬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以唐诘诃德主仆二人游侠冒险为主要线索,又使一些次要人物的互动和社会场景大交织,使小说成为当时西班牙社会的一面镜子

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十分成功,作家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

5小说的语言鲜明、生动、幽默。富于情趣;人物的语言合乎本人的身份和教养,还大量的运用了民间俗语和谚语,对后代的欧洲作家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1616)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地位:英国著名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戏剧家和诗人,被认为欧洲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琼森: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时代

歌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生平

出身:生于英国爱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一个富商家庭,后家道中落。

经历:1586-1587年间离开家乡到了伦敦,最初曾做过为戏院看守马匹和一些剧院的杂务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并同时为剧院修改和改编戏剧脚本。

创作与发展:1593年第一部作品长诗《维纳斯与阿东尼》出版并获得盛誉,1594年发表另一部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1599年,伦敦修建了当时最豪华的公共剧场“环球剧院”,莎士比亚为股东之一。

逝世:1612年,离开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逝世,享年52岁,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

墓志铭:看在耶稣 的份上,好朋友,切莫动底下的这抔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

莎士比亚创作分期

创作概况:莎士比亚一生共37部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诗行。其中戏剧方面的成就最高。

创作时间:其创作活动从1590年开始,至1612年结束,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和喜剧时期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时期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1、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

原因:当时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盛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社会矛盾尚未激化。莎士比亚对现实抱乐观态度,真诚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加上年龄的原因,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基调是乐观的、明朗的。

历史剧:《理查二世》(1595)、《亨利四世·上篇》(1597)、《亨利四世·下篇》(1598)和《亨利五世》(1599)《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1592)

喜剧:《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皆大欢喜》(1600)、《第十二夜》(1600)等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595)

诗歌

十四行诗:154首(1592-1598)

长篇叙事诗两部:《维纳斯与阿都尼斯》(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

<维纳斯和阿都尼>,取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写爱神维纳斯爱上人间美少年阿都尼,而阿都尼却逃避维纳斯的追逐,最后在狩猎时被野猪扎死,诗中对爱情的歌颂、对情欲的描写、以及它的反禁欲主义精神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鲁克丽丝受辱记》(The Rape of Lucrece)

同样取材于奥维德的作品。写于罗马王政时代最后一个国王塔坤之子赛克斯特斯,奸污同族柯纳廷纳斯之妻路克丽丝,鲁克丽丝自尽,临终要求丈夫报仇,以致引起起义,王国被推翻的故事。现实性较强,有明显的讽喻作用。

十四行诗

又翻译为“商籁体”,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11个音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 另一类“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十个音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1212,3434,5656,77)即这种押韵格式每两韵重复一次,形成一个节奏,然后转入下一个四行组的新的音韵,表现出跳进式的运动过程,把旋律步步推向高潮,节奏分明,音乐感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5首

当我默察一切活泼泼的生机 (押i)保持它们的芳菲都不过一瞬. (押un)宇宙的舞台只搬弄一些把戏 (押i)被上苍的星宿在冥冥中牵引. (押in,un/in通韵)当我发觉人和草木一样蕃衍, (押an)任同一的天把他鼓励和阻挠; (押ao)少壮时欣欣向荣,盛极又必反, (押an) 繁华和璀璨都被从记忆抹掉. (押ao)于是这一切奄忽浮生的征候, (押ou)便把妙龄的你在我眼前呈列, (押ie)眼见残暴的时光与腐朽同谋 (押ou)要把你青春的白昼化作黑夜. (押ie) 为了你的爱我将和时光争持,(押-i)他摧折你,我要把你重新接枝.(押-i)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诗歌成就主要是十四行诗,抒发诗人对人生、爱情、友谊的理想。1-126首写友谊,歌颂诗人和他的男朋友的友谊

127-152首写爱情,描写诗人对一个皮肤黝黑的女子的爱情。最后两首及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诗中的“男朋友”和“黑美人”是谁,不可考,写给男朋友的诗,有人认为莎士比亚有同性恋倾向,是歌颂爱情还是友谊,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感受做选择 十四行诗与奏鸣曲

十四行诗,英文Sonnet,也作Sonata,与音乐中的“奏鸣曲”同名。奏鸣曲是器乐独奏曲,它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通常分三大部分:1呈示部;2展开部;3再现部;4尾声。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彼特拉克体”的变体,由三个四行组合和一个两行组合构成,形式上与奏鸣曲相似,形成了一个诗歌奏鸣

篇二:文艺复兴

众所周知,欧洲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史,尤其是西方近代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出现的,那么文艺复兴究竟给近代科学的诞生作出了怎样的基础性作用?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带着这样一种思考来探讨一下。

一、对探讨范围的界定

在探讨之前,我认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文艺复兴”是被当作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呢?还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特定历史事件(或运动?或思潮)?如果是前者,那么我要思考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一切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事物——近代科学技术由此诞生则是给科学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也就是说给科学技术带来划时代影响的究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些事物?这个论证预设让我们不能忽视除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文艺复兴运动”直接影响外的其他影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狭义的文艺复兴带来的直接影响,然后研究诸如大学的发展,宗教观念的变化等带来的间接影响。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只需研究文艺复兴这场历时300年的关于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社会大思潮带来的影响,即上文所提的直接影响。我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认为应该选择前者作为本文的论证预设,因为“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是社会综合发展的产物”,其中文艺复兴运动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科技革命的机制和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等各种促进因素的一种[①]。而且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话语前提下,研究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便会被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这样便无法客观评价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二、传统意义上的“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

虽然在上文中我已经对“文艺复兴”异词作了广义界定,但在阐述传统意义上的,即狭义的“文艺复兴”带来的直接影响时,我们还是有必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对狭义的“文艺复兴”作出相应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 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第三版修订中第1319页【文艺复兴】词条定义:指欧洲(主要是意大利)从14到16世纪文化和思想发展的潮流。[②]而我从大量资料中知道,基督教从犹太教中继承了信仰的传统,其主要信仰,如“创始论”、“原罪论”、“救赎论”、“末世论”分别来自古希伯来犹太教的“独一真神观念”、“犯罪受罚观念”、“弥赛亚观念”、“最后审判观念”。系统化、理论化的信仰体系建立在古希腊、古罗马出现信仰、道德危机的基础上,于是在中世纪时期过分强调了信仰的重建和道德的净化,甚至不惜以压抑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的自然欲望为代价。[③]

正是在对这种漠视人性的强烈反对下,人文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并成为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主张。这一思潮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知识文化体系的重新认识,大量文学家、艺术家在宗教题材的作品融入了对人的肯定和赞美。他们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对人体的贬低和对人体健康的摧残,从而提出“维护

人的尊严”的口号,在各个方面对禁欲主义进行批判,使人们树立了崇尚人体健康、体力和肌体自然美的意识,最终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④]

具体来说,文艺复兴给医学带了两个最不朽的影响:人道主义和解剖学。前者使医生改进疗法,创新医疗器械,减轻病人的痛苦。比如理发师出身的外科医生帕雷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废除了对伤口烧灼的野蛮的治疗方法。此外他还发明了不少先进有效的外科医疗器械,如止血钳等。后者从外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医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中世纪时期解剖学有骨骼、神经、肌肉、动脉和经脉系统五种示意图谱,但印刷物却是一成不变而且非常粗糙的,到了15世纪,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成了佛罗伦萨医生和药剂师行会的成员,他们勤奋学习透视画法、几何学和体比例,提供了精确完美的人体解剖图,最终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他们中间突出的代表有列奥纳多·达·芬奇和被誉为“解剖学之父”的比利时人安德鲁斯·萨维里。[⑤]

天文学方面,文艺复兴的贡献在于挖掘了原来教会内部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学者的巨大潜能。原来,这些天文学家始终认为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和谐的完美的。后来,文艺复兴中关于认识人类理性的呼声使他们不再对上帝抱着一成不变的看法,他们开始怀疑一些经典学说。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正是对抱着对经典理论著作的怀疑态度,才最终得到“日心说”的结论。这样的例子,不光在天文学方面,任何领域的科学发现或研究进展都是建立在对人的能力的全新认识基础上的。

三、间接影响

就本文的探讨思路来看,我认为所谓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文艺复兴思潮带来的各种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些观念影响着所有关于人类本身事务。此外,对现代大学模式确立的显著促进作用上,文艺复兴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由于中世纪宗教对人的思想禁锢的非常严重,人们的精神处于不思进取、麻木的状态。而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翻译了大量的古希腊的著作,给知识界提供了相互竞争的科学体系,导致了有关古代权威的论战,提供了重大问题不得不让人们进行抉择。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风气都发生了转变,从而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认可的基础。[⑥]

《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⑦]一文中认为西方科学发展所需或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为了求知和摆脱愚昧而不是为了实用为目的,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二、热衷于探索寻找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三、喜欢、擅长运用理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四、追求思维的严谨性、明晰性和精确性,注重对概念的严格定义;五、相信世纪是简单的、有序的、统一的,因而可以凭理性思维找到其中的规律;六、具有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喜欢标新立异、自创理论;七、十分重视逻辑和实验方法,对知识进行检验和论证;八、具有一贯的“主客二分”传统;九、重视个人自由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十、基督教适宜西方科学的生长。

从中我也发现,促进西方科学发展的文化因素绝大一部分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比如第一、二、三点等,在漫长的中世纪后期,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希腊、古罗马知识文化体系的重新发现和诠释,才真正的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古希腊的理性思辩精神,虽然在中世纪曾帮助神学家们建筑起了基督教教义的理论大厦,但在文艺复兴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形态就是科学技术的研究须以严密的理论体系为前提,而文艺复兴正是恢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性思辩传统,并且在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等人发展后,才能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不可代替的条件。

对大学来说,文艺复兴先是带来了大学文科课程的根本性变化,具体标志是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知识”,这些“新知识”最终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彻底变革。虽然文艺复兴大学对科学知识的贡献甚微,而且大学课程尚没有自然科学的地位,但正是文艺复兴,将科学从属于神学的情况下解放出来,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为大学最终引入自然科学和确立科学研究的职能创造了条件。[⑧]11 世纪后期,意大利成立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大学——波仑亚大学(1158 年) ,此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大学,如:巴黎大学( 1160 年)、牛津大学(1167 年)、剑桥大学(1209 年)等,到14 世纪末,欧洲共建起了65 所大学,这些大学成为当时学习和交流科学技术的专门学术机构,为欧洲科技的腾飞,也为近代科技在欧洲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前进的步伐。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有23 都是由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如:培根,达芬奇,哥白尼,薄伽丘,塞万提斯,布鲁诺,莎士比亚等。[⑨]

以上人本主义、理性思维的复兴和近代大学机构的建立,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而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也正是建立在了这些基础之上。

此外,文艺复兴必然地跟宗教改革发生联系[⑩],而宗教改革运动对解放人们思想地禁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是显著并且富有成效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文艺复兴又一次显示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间接促进作用。

四、结论

当然,任何因果联系在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上都不是泾渭分明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加速了人们观念的更新。在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区分中同样如此,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影响的再次探讨也旨在客观认识“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五、几点未展开的思考

上述思考实在只是将前人的对“文艺复兴”认知进行总结和“复述”而已,但在查找资料和构思论文的过程中,我除了加深了对某些方面的认识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但由于时间、资料等限制,只得暂列如下:

首先,文艺复兴运动的内涵是否真的就仅是属于“反封建,新兴资产阶级为了阶级利益” ——强调意识形态上的定义——而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呢?我从部分资料中了解到,中世纪后期许多封建领主、甚至是世袭国王等出于各种动机资助各种研究希腊文化的学者、艺术家。即使的确存在出于政治经济上的目的,但决不能看不到其他情形存在。比如,文艺复兴中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贯穿在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对立冲突过程当中的。世俗权力的利益主体可以直接等同于新兴地主/领主,或新兴工商阶级/资产阶级?

其次,即使是在宗教内部,也并不存在与科学技术根本对立的情况。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宗教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具有其独立的价值。在“宗教是精神的鸦片”观念的权威话语中,宗教无法不被简单化、功利化解读。宗教本身在探求人的道德精神领域是有不可抹煞的地位并取得了相应成就的。

最后,在大量的文献中,我见到的是论述人文主义精神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有可能——起码是有可能,人文精神与科学主义是存在内在紧张关系的。20世纪以来,人类对偏重纯粹科学知识文化,忽视人的重要地位,引发人文精神危机的情况作出了反思。我觉得在追溯人文精神起源时就应该对科学理性精神保持警惕。

篇三:浅谈西方文艺复兴

论文题目:浅谈西方文艺复兴

内容摘要:14世纪初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兴起,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文学,在西方国家又如何的推动与发展,

关 键 词: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十日谈》

浅谈西方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文学介绍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至17世纪初,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一场新兴资

产阶级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持续300年。当时新兴

阶级的思想家提出“回到希腊去”的口号,声称要把久被淹没的古代文化“复兴”

起来,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其实所谓复兴,并非指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

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觉醒使人摆脱

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梏,致使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

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文艺复兴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tis,

原意指中世纪意大利学者所学的文法、修辞、诗歌、历史、道德哲学等人文学

科。到了14世纪,人文主义一词有了新的含义。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针对

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学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

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针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提倡理

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应该有权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针对

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鼓吹仁慈、博爱,歌颂友谊和个人品德,

提倡平等和冒险精神。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它表现了蓬勃的

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它是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初思

想准备。

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的大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文化的古希腊罗马源

流与希伯来基督教源流形成了大规模的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从而开始了

文学中人文观念的重大变化。此时的基督教文化走向极端,成为人性的反动,

成为人的异己力量,一些人文主义者借用古典文化向它发起了攻击,古希腊古

罗马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由此形成冲撞之势。

一方面,人文主义继承了古希腊观念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文化内核

相冲突。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要求以人性、人智取代神性、神智,从上帝那

里找回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这种冲突实质上也就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

魂的冲突;另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同时又吸收了希伯来文化中的

合理成分。希伯来—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为人文主义所汲取,人文主义思想体系

中也就拥有了人人平等、仁慈宽恕等基督教观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文

主义又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结合的产物。

人文主义作家热爱生活,要求了解现实,反映现实,抛弃了中世纪重象征

梦幻的文学手法,而注重写实。当时的杰出作家都有时代感和历史感,他们的

反封建意识使作品带有强烈的讽刺性质。人文主义作家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欧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他们对人类

发展具有信心,其代表作品不仅健康、乐观,并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

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体现了他们的理想。

1)关注人,以人为本是文艺复兴文学精神的核心。人文主义者利用自己的创作,

通过艺术形象的描绘,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价值与尊严。他们曾鲜明地提出“人

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坚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人文主义作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

人”风采的崭新形象。

2)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

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和主题。许多作家创作出性格丰满、

妙趣横生的形象,如快乐的青年、聪明的少女、机智的寡妇、阴险的野心家、

邪恶的君主,乃至作为上帝使者的修女、女修道院院长等,他们凭借着自己的

聪明、智慧以及狡黠等张扬着人的本能的欲望。

3)文学基调上,人文主义文学所描写的形象大多充满“情”和“欲”,生机勃勃。

它或充满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或展示着令人愉快的生活情趣,或蕴涵着人

的困惑、渴望及其激情。这和中世纪文学的干瘪、僵化、苍白与死气沉沉形成

鲜明的对比。

4)在艺术手法上,人文主义文学以写实为主,与中世纪的象征、寓意手法下的

玄学和神秘主义不同。文学形式上,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尤其是长篇

小说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上,当时一些重要作家,

一般均是本民族语言的奠基者和文学语言的大师,他们摈弃官方语言拉丁语,

采用普通老百姓所通晓的俗语、俚语或口语进行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早期在14世纪初到15世纪中叶,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

英国,讴歌人性,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中期为15世纪下半叶和16

世纪上半叶,主要成就在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塑造巨人形象,展示理性力量,

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晚期为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主要成就在西班牙

和英国,除去前两个时期的主题外,还着眼于关注人自身的矛盾,探讨人性的

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

以下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人作为古罗马人的后裔,是罗马文化的直

接继承者;作为地中海岸的居民,自古与希腊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1453年

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大批希腊学者携带古典书籍和手稿来意大利避

难,推动了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对这古代两大文明进行再

发现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意大利是文艺复兴大约开始于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的意大利在绘画和雕塑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而在文学上,

则有“佛罗伦萨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弗朗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人文主义

学者,享有“文艺复兴之父”的美誉。由于他的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

辟了道路,后人还尊他为“诗圣”。他出身于佛罗伦萨名门望族,他不仅是才华

横溢诗人,而且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

人,著述丰富。《歌集》是他最优秀的作品。共收366首诗,绝大多数是十四行

诗。作品抒发了对女友劳拉的真挚爱情,既写了她的形体美,也写了她的精神

美,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和幸福观。劳拉是诗人于1327年在阿维尼翁偶遇的一

位美妙少妇,一见钟情,终生不忘。劳拉成为他精神恋爱的对象和创作灵感的

源泉,惜1348年死于黑死病。《歌集》以劳拉的逝世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部描写诗人热恋的种种欢愉的感受,以及无法摆脱的因享受尘世幸福而产生

的罪恶感和惶恐心理;后部宣泄痛失恋人的悲苦,并描绘了劳拉抚慰诗人的梦

境。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

义者,《十日谈》(1353)是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这部短篇小说集从酝酿到成

书,作家花费了十年时间。作品的开头是一段序曲式的故事,1848年在佛罗伦

萨发生鼠疫,七名少女和三名少男一起到乡村别墅避难,以讲故事作消遣。他

们规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之内总共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这些故事是作家根据历史事件、中世纪轶闻趣事、东方民间传说(《天方夜谭》、

《七哲人书》)、法国寓言、宫廷传闻和街谈巷议改编而成,非常生动幽默,令

人读来哑然失笑。这是一部反对封建主义、宣扬人文主义为目的的著作。它首

先的矛头就是封建势力的集中代表者教会。作品头两个故事《歹徒升天》和《杨

诺劝教》在这方面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次,薄伽丘倡导热爱现实生活,宣

扬“幸福在人间”的积极人生观,正面提倡人性和人道。这一主题突出体现在他

的大量的爱情故事中,他认为纯洁的恋爱是至诚至情的流露,是人生中的积极

因素,幸福的源泉,爱情能够激发人身上的聪明才智,使人的品格和情操趋向

高尚和完美。《十日谈》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故事涉及男女关系,其中大多数是描


文艺复兴的口号》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56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