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导游词 > 宁化客家祖地导游词

宁化客家祖地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1 | 移动端:宁化客家祖地导游词

篇一:导游词

导游:王淑梅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的风景资源以水上丹霞、绿海洞天、温凉泉乡、大地史书、乡野田园等原生态类和闽人源、闽江源、客家源、长征源、理学源等源头类优势资源为特色,泰宁的水上丹霞、永安的桃源胜景、将乐的玉华古洞、宁化的客家祖地和沙县的风味小吃,都是三明久负盛名的品牌,他们以各自独特的个性魅力,共同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生态休闲胜地的画卷。

客家祖地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山西大槐树和福建的石壁村遥相呼应,成为许多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故乡情结”。从东汉到明清这一漫长的时间过程中,战乱、灾荒迫使许多世居中原的旺族、富贾、饥民一路奔袭而来,他们选择了石壁暂居,最终又从这里出发到达更远的地方,广东、四川或者东南亚、美洲、澳洲……有数据证明,有多达150种姓氏的客家人祖先都来自石壁一带,所谓“石壁裔孙半天下”。今天的我们只能推测,客家人的祖先经过长途迁徙后,突然站到眼前的这片肥沃葱郁的土地时,是多么的兴奋。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从中原来到这里,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环境都天差地别,最终,从语言、习俗到行为观念,客家人既承继了中原的脉络,又有自成一体的文化特征,也才有了汉民族中一个独特的支系——客家人。祖先们自称“客家人”,他们心目一定有着“落叶归根”的期盼,可他们却越走越远,以至于今天的客家人散落在世界各地。然而,支撑他们的正是客家人开拓进取的精神。每年,客家人从各地汇集到石壁的玉屏堂,他们不

仅仅是来寻祖,也是通过祭拜勇于开拓的祖先们,让客家人的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石壁祖地”也是一个引领客家人回家的符号。 美食之旅

美食之旅沙县小吃几乎是福建的名片,因其口味的淡雅、用料的精致而成为众人追捧的美食,沙县于2003年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目前,沙县小吃有39个小吃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沙县小吃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只有到过三明才知道,还有一个可与沙县小吃相媲美的永安小吃。它们之间难分伯仲,但味觉的细微体验却是三明美食之旅的一份惊艳。 宁化、将乐、泰宁都有喝擂茶的习惯,擂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的饮品,更是一份独特的饮食文化。

日本人爱吃生鱼片,据说这种吃法是从中国传入的,只有宁化客家人和北方赫哲族人还保存着吃生鱼片的吃法。这吃法在宁化话里,叫做“鱼生”。

理学故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中国人都熟悉的一首诗,其作者便是儒家学说集大成者——朱熹。宋明时期,我国东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研究、倡导、宣传并发展二程(程颢、程颐)理学的学者,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在学术上形成了一门独立学派——闽学,其中以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为代表,史称“闽学四贤”。除李侗为福建南平人,其余三位均为三

明人,三明是当之无愧的“理学故里”。“倡导东南”的杨时、“闽学奠基人之一”的罗从彦、“集大成者”的朱熹即是师承关系,在学术上又继往开来,丰富并发展了儒家学术。

绿海丹山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三明,那就是“绿”——三明的森林覆盖率达76.8%,有“中国绿都”“绿色宝库”之称,不夸张地说,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泰宁因典型的青年期丹霞地貌而取得了“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自古“山川之气,特为奇秀”的泰宁山水得以走出“深闺”,为更多的人所知。除了这片丹山碧水,还有终年葱郁的格氏栲、大旅行家徐霞客也为之倾倒的桃源洞、袖珍灵动的鳞隐石林等共同构成了三明山水的清丽与灵动。

乡野情怀三明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尤其适合休闲度假和安养。可亲近自然畅游竹海、茶苑品茗、还可放松身心在温泉沐浴,或者去联合梯田看那一幅隽永的水墨写意画卷,再或者到四季交替的花海,闻香识建宁,“五朵金花”总是别样红。

古镇风月说起古镇,我们总是先想到江南水乡、徽州宏村、江西婺源,亦或就是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因为旅游资料或者媒体宣传中,它们频频曝光,于是,曾几何时,我们忘记了,在中国还有许多不被人们广泛了解和认识的古镇。作为客家祖地的三明,其古堡建筑和古镇风情并不输于永定的土楼,不论是建筑形式还是人文风情都更有一番独特的风韵。深藏于山间的安贞堡、桂峰村还有迷一样的十八寨,身处其中更能体会到,中国人那血浓于水的宗族观念,天人合一的居

住智慧,还有就是中原地区业已消失的种种传统都还生生不息地传承在古镇与古宅之间。

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欢迎您!

篇二:宁化客家文化

宁化客家文化简介

宁化纯属客县,与唐开元年间建县。客家人的历史决定了客家文化肇固于移民生活,移垦社会孕育了客家文化的形成。客家人的特性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客家文化的各个领域中。

正是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的眷恋。

客家的文化习俗,继承了中原汉民族的优点,又与南方山区的特殊环境相适应,演进为一种具有个性特点的客家文化。如重孝梯、讲仁义、重教育、讲卫生、重节俭、讲礼仪、热情好客等等风气,不仅宁化及其石壁人长期承袭下来,而且还有许多具体习俗流传到各个客家地区 宁化多山,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以水稻为最。客家地区的水田,近山用溪水,靠河用河水。皆以水车灌水入田。农家肥料,以"沤粪"或"沤火炉灰"作粪种,参上石灰肥田。稻谷成熟后,收割时,不雇工; 约左邻右舍的妇女,到时她们自带镰刀来田里帮助割水稻。这叫“帮工”等她们各家收割水稻时,被人"帮"过工的妇女再"帮"人家的工。是客家人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好传统的充分表现。

在教育上,宁化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始为儒学,明嘉靖十一年(1532)为社学六所,二十九年(1550)创设书院。从唐至清,宁化科目题名举人152名、进士50名、特奏名30名。汀州的第一位进士便是唐代的宁化人伍正已。在51名进士中,宋代占30名。宋时宁化教育兴旺略见一斑。古现代知名人士就有伍正已、雷宏、李世熊、雷羽上、张显宗、伊秉绶、郑文宝、黄慎以及陈宗表、邱晓华、张启舜等。

在建筑上,宁化有“九井十三厅”、“四扇三植”、“上厅下廊”等,与闽西、粤东北的乡村的居民房子大致一样。香港的三栋屋的房子结构与家具摆设与宁化完全一样。

在婚丧喜庆方面,更是保留了古代中原遗风。婚嫁在形式上有“聘娶”、“招赘婚”、“童养媳”、“等郎妹”等,聘娶婚礼习俗包括“开生日、压八字、送庚贴、报日子、去轿、接亲”,新娘入门后后还有“拜堂、闹房、入厨、回门、洗手、满月”等,与别的客家地区大同小异。丧事老人死亡,俗称“白喜”有“报丧、落棺、开路引、开悼、出送、做七、守孝、做财年”等。

节日习俗,客家人保存着自己的传统特点,节日有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还有“长命菜、七种羹、茸菇果、立夏丸、棕子、月半丸等,这些习俗都是传自石壁的。石壁人同各地客家人一样好客、礼貌、卫生。大凡有人从门口经过,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热情地打招呼:“归来坐”、“放下肩”。客人到家让坐之后,便以擂茶相敬。招待男客喝酒时,四邻也会拿出酒菜放在一起相敬。石壁人讲究卫生,几乎天天晚上都要洗澡,烧好热水请客人洗澡,是热情的待客礼仪。

宁化客家文化习俗,正是在这世世代代不停的运动中传承、演变、改良。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然保留了不少先辈的优良风俗。

篇三:宁化石壁是客家研究的里程碑地(发表版)

宁化石壁是当代客家研究的里程碑地

黄庆彬

[1]

摘要:宁化石壁是举世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民系的摇篮、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客属的朝圣中心。然而,石壁在当代客家研究史上的作用却鲜有提及或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宁化石壁是当代客家研究的里程碑地,并从客家研究与石壁的关系、石壁对客家研究所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宁化 石壁 客家研究 里程碑

宁化石壁是名闻遐迩的客家祖地、客家民系的摇篮、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客属的朝圣中心。当前,这些石壁定位已得到客家学界和世界客属宗亲的一致认同,然而石壁在当代客家研究史上的作用却鲜有提及或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宁化及其石壁在当代客家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能漠视宁化石壁在客家研究史上所起的作用。

里程碑,《辞海》的解释是?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要论证?宁化是当代客家研究的里程碑地?,笔者认为可以从?客家文化及其研究与宁化石壁的关系?和?宁化石壁对当代客家研究所起‘标志性’作用?这两方面来佐证。前者是基石,后者是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宁化石壁客家研究对研究客家意义重大 [1] 作者系宁化县客家工作办公室干部、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探寻客家历史,不能不探寻石壁历史;研究客家文化,不能不研究石壁祖地文化。缺乏石壁内容的客家研究,犹如一个完整体系缺失关键一环。[1]石壁客家研究对研究客家语言、历史、文学、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一,语言方面。客家话形成的时期,正是客家先民南迁到石壁的最兴盛时期。宁化石壁既是客家的摇篮,也是客家话形成的摇篮。客家话是汉语中的一种方言,有的学者认为客家话的浊母清化是在石壁形成的。研究石壁客家话的特点,对于认识、比较各地客家话,进而追溯其渊源关系,意义重大。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现在主要分布于闽、浙、赣的畲族,一般也使用客家话,但是保留有本民族语言的一些词汇。为什么不同于汉族的畲族会接受使用客家话?究竟畲族说的客家话与原来客家话有什么关系?畲族与客家人有什么关系?从研究宁化石壁客家话的特点与变迁中,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如果这样,其意义就不仅限于语言学上。

第二,历史学方面。客家南迁形成发展的历史,是汉族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有关省、市、县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石壁是客家流迁的中转站,研究石壁客家的来源与迁徙,对了解各地客家的渊源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客家考古文物的研究,对探讨石壁客家的来源与迁徙,也可提供实物的证据。

第三,民间文学方面。民间文学可在石壁客家中寻找养料,石壁实在是文学采风的宝库。客家的山歌、情歌富有民间文学创作特色,[1]刘日太、何正彬主编.第三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17

过去常为人们称道,还有石壁客家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民间艺术等作品,还有待人们去探讨和发掘。

第四,社会学方面。石壁是客家的发祥地和中转站,他们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特点,以及今日石壁的社会现状和问题,都提供给社会学者以新颖的材料,需要认真调查研究。

第五,民俗学方面。石壁客家还保留不少古代传下来的民俗,包括节日习俗、婚姻丧葬、妇女首饰以及饮食习俗、建筑特色等。因此,研究石壁客家民俗,既可了解客家民俗的特点、来源和意义,也可与各地客家民俗做比较研究,丰富民俗学的内容。

第六,文化人类学方面。石壁客家提供了典型的客家文化特点,诸如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各方面的内容,文化人类学者在研究石壁客家时,注意到整个文化丛的各个文化因素。通过对文化丛的研究分析,来全面认识石壁客家文化的变迁,比较不同特点,以正确认识各地客家文化的特点。因此,石壁客家文化的研究,不仅可对石壁客家有一正确认识,也有利于对客家文化的正确认识。反过来说,石壁客家文化的研究,也可为文化为类学提供具体的地区性典型文化资料。

最后,民族学方面。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主要民族,而客家是汉族的一支重要民系。过去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学的研究忽略了对汉族的研究,这种状况现在正在逐步改变。在研究汉族中,作为汉族重要民系的客家应该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应该首先给予重视。只有研究好客家,才有可能全面了解汉族;而石壁客家的研究,正是客家

研究的主要课题。如能把石壁客家研究清楚,对于客家研究、汉族研究、民族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二、宁化石壁在客家研究史上的贡献

当代客家研究蓬勃开展,肇端于海外华人寻根问祖。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学术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海内外华人的交流多了起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东南亚的客属团体纷纷前来大陆寻根问祖,开启了近二十几年来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客家学研究热潮,沉寂了50年的客家研究也在大陆兴起。而在当代大陆的客家研究热潮中,宁化石壁起着前沿阵地的作用,筑就了客家研究的时代里程碑。

(一)成立客家研究机构,掀起客家研究热潮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聚智聚力发展客家文化事业,宁化先后成立县客家研究会、县客家研究中心,创立石壁客家论坛,成立石壁客家论坛理事会,专门从事客家文化的研究、交流、推动工作。其中,1991年成立的?宁化县客家研究会?,是大陆首个客家研究机构。而由此创刊的《宁化客家研究》是第一份客家研究杂志,发布了前所未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客家研究宣言——吴泽教授的《建立客家学刍议》。1992年,国际客家学会正式成立,地方客家研究机构纷纷成立,客家学研究如火如荼四处展开。正如台湾著名客家学者冯秀珍在《略论宁化石壁在世界客家的独特地位》一文中所说?如同石壁建立客家公祠是历史的选择一样,在当代,石壁成立了大陆第一个客家研究机构,召开了第一次客家研讨会,创刊了第一份客家研究杂

志……,这些个第一均发生在石壁……于是,石壁在当代客家研究中便具有里程碑意义?。[1]

鉴于宁化及其石壁与客家文化与生俱来的渊源关系,刘善群、张恩庭、余保云等宁化本土学者凭借天时地利,兼之发愤精进,在史志、谱牒等大量的史籍中条分缕析、勾玄勒要,于田野调查的众多资料里正本清源、抽绎提炼,石壁客家祖地研究因之获得突破性进展。迄今,累计编辑出版客家文化研究文献资料、宣传书刊80余种5500余万字,发行16万余册,并形成县域一级非常罕见的客家学石壁学派。其中,著名客家学者刘善群先生的新著《宁化史稿》是一部系统研究宁化史与客家史的专著,堪称石壁学派代表作;张恩庭、刘善群主编的《客家祖地石壁丛书》是石壁客家文化研究成果的一大集成。与此同时,宁化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力量健全、人员充实,并得到三明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大力支持,于2013年分别在宁化设立?客家文化研究基地?。[2]

(二)举办客家学术活动,推进客家学学科构建步伐

如今,客家研究蔚然兴起,但有关客家学的学科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尚未得到充分的论证,科学、系统地构建客家学科已成为我国学术界、文化界一项刻不容缓和责无旁贷的重大课题。[3]

客家祖地人民勇立时代潮头,以推进客家学学科建设为己任,不断举办客家学术活动。迄今已持续举办三届?巫氏文化节?、三届?宁[1] 张恩庭、张万福主编.石壁客家祭祖纪实[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14.343

[2] 蔡建镜、杨兴忠主编.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福州:海风出版社,2014.208

[3]杨兴忠主编.客家论丛精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46


宁化客家祖地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07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