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教师笔记 > 读书笔记装饰画

读书笔记装饰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1 | 移动端:读书笔记装饰画

篇一:读书笔记《美的历程》2013020823 黄木子

美学作业 2013020823 黄木子

李泽厚 美的历程 三联书店 2015.6

摘抄:当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当他们作出上述种种“装饰品”,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它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亦即远古图腾活动。(P3)

这样,区别于工具制造和劳动过程,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亦即包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就算真正开始了。所以,如同欧洲洞穴壁画作为原始的审美——艺术,本只是巫术礼仪的表现形态,不可能离开它们独立存在一样;山顶洞人的所谓“装饰”和运用红色,也并非为审美而制作。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P3--P4)

以“龙”、“凤”为主要图腾标记的东西两大部族联盟,经历了长时期的残酷的战争、掠夺和屠杀,逐渐融合统一。(P6)

龙凤飞舞——也许这就是文明时代来临之前,从旧石器渔猎阶段通过新石器时代的农耕阶段,从母系社会通过父系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门槛前,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腾旗帜?(P10)

它们是原始艺术——审美吗?是,又不是。它们只是山顶洞人撒红粉活动(原始巫术礼仪)的延续、发展和进一步符号图像化。它们只是观念意识物态化活动的符号和标记。但是凝冻在、聚集在这种种图像符号形式里的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们那如醉如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像形式获有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使原始人们对它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觉的性能和价值,也就是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并且在客观形象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都如此。这不是别的,又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P10)

这种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并不是观照或静观,不像后世美学家论美之本性所认为的那样。相反,它们是一种狂烈的活动过程。(P11)

远古图腾歌舞作为巫术礼仪,是有观念内容和情节意义的,而这情节意义就是戏剧和文学的先驱。古代所以把礼乐同列并举,而且把它们直接和政治兴衰联结起来,也反映原始歌舞(乐)和巫术礼仪(礼)在远古是二而一的东西,它们与其氏族、部落的兴衰命运直接相关而不可分割。??到后世,两者才逐渐分化,前者成为“礼”——政刑典章,后者便是“乐”——文学艺术。(P13)

图腾歌舞分化为诗、歌、舞、乐和神话传说,各自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不同的发展道路。继神人同一的龙凤图腾之后的,便是以父家长制为社会基础的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从烛龙、女娲到黄帝、蚩尤到后羿、尧舜,图腾神话由混沌世界进入了英雄时代。作为巫术礼仪的意义内核的原始神话不断人间化和理性化,那种种含混多义不可能作合理解释的原始因素日渐削弱或减少,巫术礼仪、原始图腾逐渐让位于政治和历史。这个过程的彻底完成,要到春秋战国之际。在这之前,原始歌舞的图腾活动仍然是笼罩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巨大身影。(P13--P14)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有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文献资料中的神农略可相当这一时期。(P15)

仰韶型(半坡和庙底沟)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P15)

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P16)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P17)

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P27)

但要注意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这种原来是“有意味的形式”却因其重复的仿制而日益沦为失去这种意味的形式,变为规范化的一般形式美。从而这种特定的审美感情也逐渐变而为一般的形式感。于是,这些几何纹饰又确乎成了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最早的样板和标本了。(P28)

总之,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了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线比色要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P29)

因为形式一经摆脱模拟、写实,便使自己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便日益起着重要作用,而影响人们的感受和观念。后者又反过来促进前者的发展,使形式的规律更自由地展现,使线的特性更充分地发挥。(P30)

虽同属抽象的几何纹,新石器时代晚期比早期要远为神秘、恐怖。前期比较更生动、活泼、自由、舒畅、开放、流动,后期则更为僵硬、严峻、静止、封闭、惊畏、威吓。(P31)

不过从总的趋向看,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确是走向青铜时代的无可置疑的实证。(P33)

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相适应,出现了最初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就是巫师,是原始社会的精神领袖。??“唐虞以上”的原始社会还不好说,夏、商、周的“建国受命”建立统治,则总是要依赖这些“巫”、“史”、“尹”来编造、宣传本阶级的幻想和“祯祥”。(P36)

这种“幻想”和“祯祥”,这种“真实的想像”即意识形态的独立的专门生产,以写实图像的形态,表现在青铜器上。(P36)??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已不同于神异的几何抽象纹饰,它们是远为具体的动物形象,但又确乎已不是去“想像某种真实的东西”,在现实世界并没有对应的这种动物;它们属于“真实的想像”出来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为其统治的利益、需要而想像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P37)

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P39--40)??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P40)

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P41)

与青铜时代同时发达成熟的,是汉字。(P41)

在早期,青铜饕餮和这些汉字符号(经常铸刻在不易为人所见的器物底部等处)都具严重的神圣含义,根本没考虑到审美,但到春秋战国,它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特性便突出地独立地发展开来了。与此并行,具有某种独立性质的艺术作品和审美意识也要到这时才真正出现。(P44)

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

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即净化)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P45)

金文、书法到春秋战国已开始了对美的有意识的追求,整个青铜艺术亦然。审美、艺术日益从巫术与宗教的笼罩下解放出来??作为时代镜子的青铜艺术也就走上了它的没落之途。“如火烈烈”的蛮野恐怖已成过去,理性的、分析的、细纤的、人间的意兴趣味和时代风貌日渐蔓延。作为祭祀的青铜礼器也日益失去其神圣光彩和威吓力量。无论造型或纹饰,青铜器都在变化。(P46)

到战国,世间的征战,车马、戈戟等等,统统以接近生活的写实面貌和比较自由生动、不受拘束的新形式上了青铜器。(P49)

其基本特点是对世间现实生活肯定,对传统宗教束缚的挣脱,是观念、情感、想像的解放。(P49)

然而,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技巧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它的终结之处。战国青铜巧则巧矣,确乎可以眩人心目,但如果与前述那种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厚薄,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十分清楚,人们更愿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何烈烈”的社会时代精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P50)

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P51)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P53)

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P55)

《诗经·国风》中的“民间”恋歌和氏族贵族们的某些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及其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P57)

中国文学(包括诗与散文)以抒情胜。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能成为艺术。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像、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像、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P59)

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P63)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俗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P65)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P66)

《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像,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美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于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P70)

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P72)

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

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P81)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对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P84)

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P84)

“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P85)

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P86)

无为而无不为,茂于神明而同有哀乐,不是外在的有限的表面的功业、活动,而是具有无限可能潜在性的精神、格调、风貌,成了这一时期(魏晋)哲学中的无的主题和艺术中的美的典范。(P97)

“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的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主题”的具体审美表现。(P98-99)

如果说,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P99)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P103)

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因此,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P105)

不是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委屈以累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P108)

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P110)

沉重阴郁的故事表现在如此强烈动荡的形式中,正可以体会到它们当时吸引、煽动和麻醉人们去皈依天国的那种巨大的情感力量。(P115)

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秩序,充分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于是,既有执行“大棒”职能、凶猛吓人连筋肉也凸出的天王、力士,也有执行“胡萝卜”职能、异常和蔼可亲的菩萨、观音,最后是那端居中央、雍容大度、无为而无不为的本尊佛像。(P120)

如果说,北魏的壁画是用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精神的慰安,那么,在隋唐则刚好相反,是以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神的恩宠。(P121)

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P121)

哲理的思辨竟在宗教的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魏晋以来人生悲歌逐渐减少,代之以陶醉在这思辨与信仰相结合的独特意味之中。(P125)

唐宋诗确乎是两种风貌与不同性格,包括唐宋在内的历代诗人都可以各有所偏各有所好,不仅唐人可以有宋调,宋人可以发唐音,而且有时也很难严格区划。(P131)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

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P138)

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P140)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P140)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它,即此之谓也。(P141)

杜诗、颜字、韩文是影响深远,至今犹然的艺术规范。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P142)

李白、张旭等人属于无法可循的一类,杜诗、韩文、颜字属于有法可依的一类。后者提供了后世人们长久学习、遵循、模拟、仿效的美的范本。(P144)

零散感受:

刚摘抄完第七章,字数已过半数,事实上,哪些要摘录哪些不必摘录,是难以取舍的。书中论述的精妙之处、新的观点、文化常识??都是应该做摘录的。我最起码用彩铅和铅笔在书上做了四种不同的标识以示区分。有时候一个小节就可以摘录近五百字。但是为了能让摘录尽可能的全面,尽可能的多涉及几个章节,我不停地用橡皮修改决定要摘抄的句子。后来觉得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读书真是辛苦的活计,当初听到这种论断时还不以为然,(那时正迷余秋雨,觉得能于一静室之中,和你喜欢的作家对话,追随他思想的足迹,实在是一种幸运的事情。)现在我懂了,作为一个没有什么积累的人,在阅读中会遇到很多不认识或者拿拈不准的字,以前看书过了也就过了,现在会查阅,手机里下载的软件新华大字典确实好用,那么问题就来了。有时候,字的注释里面又会出现三两个生字,如此下来,确乎过于耗费时间。比如,我查“甗”,又在注解中看到了“鬲”,“甑”,“箅”。这还不算,因为生字总是可以立即查到的。书中旁征博引,有一些古人的文艺评论、引用的史料、诗句,我并不能完全领会。一些新观点的阐述论证,也需要回过头来反复斟酌。(或许也说不上新观点,只是于我而言从未见过罢了)但是,确实也有点滴的收获。

首先,要学习的是作者李泽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前也有觉得余秋雨严谨,是因为曾发现他再版的作品中会有修改的痕迹。这一次则是从字里行间,遣字造句看出来的。试举一例:“??正由于屈原的作品(包括他名下的作品)??”

其次,还是开阔了视野,get到了许多新的观点或说是作者独到的见解。比如,李先生极为推崇《红楼梦》,认为可与屈子《离骚》相匹配。“《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像,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美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P70)如,“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 (P72)又如,作者比较推崇以理想胜(魏)的宗教雕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运用了雕塑这门艺术的种类特性:以静态人体的大致轮廓,表达出高度概括性的令人景仰的对象和理想。” (P127)再如书中引用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中论唐宋诗区别表述极妙,“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唐诗多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秉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沈潜者近宋”、“一生之中,

篇二: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建筑艺术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建筑转人近代时期, 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而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主要体现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如竣工

—— 之中国近现代建筑

于1919年的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这幢由美国建筑师史摩尔设计的教学楼,大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

传承与交融

导语:文章以近现代建筑的艺术为切入点,根据历史的发展变

化,整理了一些近现代中国建筑的实践活动资料,通过建筑艺术的表现来剖析近现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致,并且以此来体现中国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西方建筑风格的交融。文章共分五个时段,配合照片以及手绘图。

风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

沙逊大厦

上海汇丰银行

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建

二、现代主义风格的派生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的两点史实。其一,现代建筑式样的出现,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 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 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 年9 月5日, 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 从其形式来说,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 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 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 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 但与周围沉

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 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如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汇丰银行,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于1921—1923。大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6层,外立面模仿砖石结构,处理威严的新古典主义形式。全楼分五段,中部有贯穿3层楼高的仿罗马科林斯式双柱。哥特复兴建筑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3)等;中国古典传统复兴的代表作如原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1931—1933)等, 以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商业建筑;折衷主义的代表作如马勒住宅(1936)等;二三十年代流行全世界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对上海的影响使上海成为国际上装饰艺术风格的中心之一, 其代表作有沙逊大厦等;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则有国际饭店(1931—1934)等。

一、清末民国的建筑

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

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 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 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

篇三:读书心得(赵杰)

开卷有益

读书心得 高二3班 赵杰

书是人类思想的凝聚,进步的阶梯,智慧的

源泉。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权且与大家分享一番。 首先,读书贵在积累。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何要积累?人如果要更好地学习,必须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百科知识,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如果不具备的话,自身所学就会受到种种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俯瞰群山,遍观全局。

读书不仅要读今人的书,也要读古人的书;不仅要读中国人的书,也要读外国人的书。而且最好涉及人文、历史、哲学、百科。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夯实自己的底子,做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在博学的前提下,还要有选择地精读。因为如果只是泛泛而学的话,就不能深入地了解内涵。博学就好比是一把弓,精读则是一支箭,只有弓没有箭,就不能瞄准目标射击;只有箭没有弓,徒手投箭,射程既不会远,又何谈有中的的可能?只有两者配合得当,相互统一,才能弦响中的。

其次就是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思考就能引导你更深层次的学习。思考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短处与长处,做到有针对性的扬长避短、事半功倍。有了思考,你就能发现书中的精华和糟粕,这样你就能有选择性地去腐存精,吸收精神食粮。有了思考,才能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发现新大陆,挖掘出一片新的天地。学与思结合才能发挥良性循环,不断地提高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仅是空谈而没有实践,那一切都只能是“梦想”。只有切身实行,理论与实践响结合,读书才能真正地有所成。

2005

年, 我读

了余秋雨

的《千年一

叹》,随着

一段段文

字成像进

入大脑,我

的思绪便

不由自主

地飘了起

来,飘向了

希腊,跨过了埃及,目

睹了耶路撒冷,邂逅了

两伊??

在希腊,沿着迈锡

尼文明,沿着古希腊文

开卷有益 高三3班 顾思思 明,我追溯到了欧洲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我目睹了历经千年沧桑后的巴特农神殿,尽管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她还在,带着悲怆的记忆独立于这衰草斜阳中。 在埃及,我领略到了金字塔的伟大,这样一个貌似粗糙的工程,却有着金银首饰般的细致,至今,石方之间还找不到一个能划进薄刀片的缝隙!其实,不必过多的用文字渲染,只要想想当年气焰熏天的拿破仑带领军队抵达金字塔时也感到自己的渺小,就能体会到他的无与伦比了! 在耶路撒冷,世界上被投注信仰最多的城市,三大宗教都把自己的精神重心集中在这里,在我们眼中,他是神圣的,可又有谁知道神圣的背后是什麽?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望尘莫及的灾难!这片昔日神圣的土地实在超重得气喘吁吁,不堪一击了! 在伊拉克,我了解得更多的便是古巴比伦王国,是的,这个文明古国就是在伊拉克的土地上崛起的!空中花园曾在这儿矗立,刻有《汉摩拉比法典》的黑色玄武岩曾在这儿矗立,伊什塔女神门也曾在这儿矗立!而如今,他们早已消声匿迹了,只因为他们曾经太美丽,太气派! 文明之所以称之为文明,是因为他们与野蛮

生存在一起,被人们视为神圣。但恰恰又是因为与野蛮生存在一起,才使他们摆脱不掉战争的洗礼,暴力的侵蚀,注定要殒灭于草丛石堆间,这大概就是文明的悲哀吧!我忽然间意识到我们中华文明是多麽强韧,真令人刮目相看。如果像其他文明注定毁灭倒也简单,可她却苦打苦熬了数千年,至今还在艰难地前进,还在为后代开拓前途!

千年一叹,在惊叹古文明的建筑工程如此精湛时,我也不得不悲叹,悲叹曾经辉煌的古文明如今落魄了,悲叹曾经的文明古国如今消失了,悲叹几千年前的恩恩怨怨,在几千年后仍然要用武力来解决! 《千年一叹》,他让我目睹了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更让我清楚地看到政治功业与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但此时,我又陷入了沉思:作为整个人类的生命基座,这些古文明到底付出了多少代价?衰草瓦砾间,到底承载了多少灾难?那些中东的孩子是否注定要匍匐在战场?如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在几千年后会不会重复那些古文明的兴亡宿命?

高三5班 钱姗姗

羽毛笔快速移动着:“时、空乃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声音又停了下来,他皱着眉头扫了众人一眼,“不要写这么快嘛,先生们!”他说:“我可不是圣贤。”可你的话是名言!我心里嘀咕着。他已从小桌子后站了起来,我这才看清他,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瘦得快成皮包骨了。“你们得学会自己思考。”他头也不回地走出门去。我不假思索,追出去,幸好,他金色的假发在阳光下闪耀着,远远地,是煞是可爱的夜空中的北极星。噢,哥尼斯堡,我爱极了这里的空气!

悄悄溜进餐厅,坐下,他与客人们已开始吃起来。我对着干豆拌鱼和烤肉发呆,肚里的问题一个个涌上来,吃不下;小心地瞥他一眼,他仍是慢悠悠地吃着饭,不时说着笑话。拜托,说点别的吧!实在忍不住了,我鼓起勇气:“教授,以您对哲学史的精通,您是否已得到您的答案?世界是否有终始,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我不得不闭嘴。他已愠怒地看着我,很明显的被人打断谈话后不高兴的表情。我只有沉默。忽然间,他微微一笑,“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他盯着我,犀利的目光似乎要看穿我的灵魂,“我们的问题关系到的是一个我们本身在其中占一小部分的事物。因此我们永远无法了解这个事物。”

“可是,难道人类的认知能力不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吗?”我“‘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我们所知道的中’看到的事物。我们可以说世界无所谓终始,但如果不曾开始的直存在呢?我们说世界一定是在某一时刻开始的,那就是无中生物可能会无中生有吗?我们不可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确实答案。”

“那么,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

的?”

“不,是与非是有分别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何谓是、

何谓非,每个人都有辨别是非的智慧。”他那漂亮的眉毛

挑了起来,“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的内心都有一套

道德法则。”

“或许??是的”,我有些迷惑,脑海中时而闪现无

人理睬的伤者,嗷嗷待哺的弃婴??“当物欲横流时,

我们还能保有这套道德法则吗?”我有些怀疑。

“当然,我们无法用理性来证明它。———只有当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本身,而不是将他当成达到目的手段时,才会遵循内心的道德法则。”“可是,我们常常为心中的目标或是理想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心中是否还会有一套道德法则?”

“如果你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甚至成为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做你应该做的事———出自善意而为之,你是自由的,它使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

“那么,当我们失去了某种欲望的支配,一旦激情流逝,我们为什么而生存?”我望着他。他蹙起眉头,凝视着窗外一所教堂的塔楼,“如果人类的脑袋简单得足以让我们了解的话,我们还是会愚笨得无法理解它。”他喃喃自语。我有些吃惊:“您是说‘自相矛盾’?”没有回答。“我们能做什么?”我问。他回过头来时,面色已霁。“笑吧,吃了饭可以笑一笑,据说笑能促进消化。”他歪了歪了头。我大笑,对着一桌水果。他已提起金头拐杖,踱出门去。 不胜其烦。他已在这条巷里来回走了六趟,“您在想什么?”我问,他像是没听见,“或许,我们可以做些努力,”他顿了顿,“所有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国际联盟,以确保各国能够和平共存。”那有用吗?眼前似乎闪过一抹血红,说不清是南京城中一片殷红还是南联盟那座废墟中的斑斑血迹,“那没用!”眼眶一热,感觉想哭。


读书笔记装饰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07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