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教师笔记 > 毛概作业读书笔记

毛概作业读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2 | 移动端:毛概作业读书笔记

篇一:毛概的读书笔记

毛概的读书综述

读书综述

论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的读书综述

在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际掀起世界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境困难。在国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标志着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基本消灭,标志着国内主要矛盾已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我国人民面临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大量地存在并占居主要地位。于是在这种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了《论十大关系》的言论,《论十大关系》主要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的关系,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中十大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和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建国初期的经验,为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作。它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通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读书综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总结报告。它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后来这条路线一度被偏离,结果导致党的事业遭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时,这一思想不

仅被重新确立,而且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宣言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大无畏精神,力挽狂澜,可以说如果没有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国就不可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这对于当今的党的建设依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正。从而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

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的读书笔记

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个部分,通过1200多件(套)珍贵文物、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综述

《实践论》一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37年7月的论文著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章。 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革命战争即将到来。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曾经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于1937年7月毛泽东写了《实践论》这篇文章,目的在于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观点,教育披着马克思主义迷惑广大群众的同志,使他们理论联系到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来。《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其次,文章阐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指出认识过程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和由理论到实践两次飞跃。再次,阐述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着重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和认识真理的道路。”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任务,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了实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任务”。 此外,文章还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正如《实践论》所述的,认识与实践是相互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自我。只有“认识你自己”才能改造你自己,进而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上帝安排给我们的任务,这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因为此两者是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我们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需正确地认识世界。《实践论》是一篇杰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贡献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既丰富和发展了《反对本本主义》关于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行、知问题,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毛泽东《矛盾论》读书综述

《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它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矛盾论》存在的缺陷是:论述的起点不高,以事物这个反映具体存在的概念为基础。从横向上看,理论分析停留在不同事物之间(即不同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没有深入到同一事物内部(同一质内部)的矛盾分析中。从纵向上看,基本上停留在直观的抽象层次上,即初级本质层次上,没有牢固地深入到具有间接性的二级本质高度上。将上述两方面的缺陷综合起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毛泽东阐述的辩证法属于知性辩证法范畴,他没有能够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众所周知,在三大改造之前,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外部,因此,知性辩证法完全能够胜任民主革命任务的需要。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这种建立在不同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基础上的知性辩证法已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了。社会的变革需要我们的理论也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按理说,哲学理论揭示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它的基本观点应该不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改变的。

它与《实践论》等为我们党确立了科学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为延安整风作了理论准备,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必需应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落实行动,

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注重理论实践创新,激发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的激情,不断拓展自己的新视野。不断探索科学真理,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看清对象,有的放矢,对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想付诸行动。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的素质的能力,争取做有为的青年,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篇二:毛概读书笔记

读《中国的对外政策》有感

他,15岁投入五四运动以来兴起的爱国主义潮流;16岁漂洋过海;18岁投入了中国共产党事业;23岁就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25岁代表中国中央前往广西领导革命……最终,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袖、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国的伟人有许多,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崇拜最喜爱的就是亲切和蔼的邓爷爷了。当然,不只是因为他和蔼可亲的外表,他的大智慧、大胆略、大毅力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国内,毛泽东评价邓小平是“人才难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何其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国际,美国《时代》周刊就曾先后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和1985年度“世界风云人物”。

《中国的对外政策》这一文章就是他大智慧、大胆略、大毅力的反映。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我不能完全读懂这一伟人的每一句话,但我也竭尽所能的去理解邓爷爷所写的每一字每一句。

首先,他清楚简明地阐述了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并且,他指出中国是个坚持原则和说话算数的国家。他以生活中打桥牌的例子生动且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在政治上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会去赌博而获得不该获得的东西。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提出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而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他将中国的对外政策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他对世界局势有着清楚及透彻的了解,霸权主义、世界的不和平,其受害者不是美国,不是苏联,也不是欧洲、日本、大洋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而是第三世界。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之后,毛泽东指示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邓小平也出席了这次会议,毛泽东点名邓小平发言时,他先按要求说了几句批评周恩来的套话,接着话锋一转,大谈起国际形势。他分析了中美、中苏、美苏之间错综复杂的战略关系,认为看待国际关系和国与国的关系,不能凭一次谈判和某一句话来进行判断,关键要看大形势。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发言,它标志着和平与发展主题、大三角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的萌芽。

他认为有切身利益的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这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第三世界所处的地位和切身利害关系决定的。之后,他提出了战争的的因素在增长,但抑制战争的因素也在增长。我的理解是,霸权主义仍然是在延续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同时,第三世界在兴起,联合国中,第三世界成员增加了。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即使在经济上“吃亏”,但在国际政治上的分量已经大大增加。他曾说过“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我们怕什么?”“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除了不怕,对自己有信心外,还要有度量,讲策略。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说:“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 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此文中,他也明确表示了中国只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最后他指出中国认为裁军谈判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但谈判是好的。他认为在

当时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是要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以求稳定发展的。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又对我过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教思想。他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再下一个目标就是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维护世界和平是基于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人民的需要,更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而中国的这一政策,无论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都是不会变的。当然,他也曾说过如果国际上有人要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中国要打也不怕,过去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今天就是用小米加步枪,也能打赢。而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对我们的宏伟目标有益的。而且毫无疑问,对外开放政策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面对如今风起云涌的世界局面,我们也应当尽力去认知、判别是非对错。当然坚持当今中国的对外政策固然重要,如何更全面地认知我们所处的形势,如何能全面对外政策,如何更好的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一个国际环境等等的这些问题,应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所认真思考的。

篇三:毛概读书笔记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题 目

学号

姓名

教 师

读书报告《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读书报告

年 6月4日 2015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是一本关于杨尚昆的回忆录,这位长期身居要职的老一代革命家,曾在中央担任多个职位,对那些鲜为人知的要事轶闻了如指掌。在这本回忆录里多多少少是对历史的还原,从个人的一生联系到党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大时代的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杨尚昆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这个要职整整20年。他对自己有这么一段评价:我大概起个甘草的作用。甘草是中药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辅药,一种调和药,一剂药里加上一点甘草,就能使这剂药更好的发挥疗效并减少副作用。中央办公厅的工作本身包罗万象,小到人民信访,大到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安全的督促调查,目的就是为中央服务,保证其正常运转。后来在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上,做的事情也一样是四平八稳。在一件事上做到稳妥也许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然而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20年和在中直机关党委12年,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十分平稳却是不容易的。

记得在前些天,有个副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把每一次的作业都当成一件作品来完成,展现你的思维过程。同样是一种态度与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态度。杨尚昆是一个成功的实践家,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教给我们的正是这么一种态度,需要我们去践行。当然,并不是态度就能决定必然性的结果,但是没有这种态度却必然不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四平八稳的。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在回忆录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相关的细节,大部分的党内人员都认为不应当出兵,理由是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经济还未恢复,入朝战争于我方不利。当时,只有彭德怀分析了唇亡齿寒的形势,最后在会议上决定了入朝参战,由彭德怀挂帅。

不得不说,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眼光是长远的。假如历史可以被假设,我们不妨去设想一下中国不派兵参战的后果。有苏联做靠山的北朝鲜与有美国做后盾的南朝鲜相比,战争前期虽是北朝鲜占优势,但在仁川之战之后,局势的极度转变却不得不让人担忧北朝鲜,甚至说没有中国的志愿军,北朝鲜的沦陷也是时间的问题。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这次的决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多数人都只看到眼前中国的局势之时,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目光是长远的。因为事物总是

发展的,那么以长远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去研究问题才会真正解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经济成果是举世瞩目的,但同时,现在的环境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当下政府在严抓环境问题,只是在发展经济时没有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在解决主要矛盾时,却忽略了这个方案带来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结果。这也是一种局限性,一个环境中的个体,都总是会受到其影响,其想法容易受到拘束。从实践经验来看,或是从历史的发展看,能不受到约束的人总是占少部分。

对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事件,在回忆录中倒是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以下是相关的总结:一是中共内部的团结、统一是中共的生命。要实现这一点,薄一波认为,高级干部要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搞“五湖四海”,不搞山头主义,不搞宗派主义。二共产党人不可追求个人的权利和地位。高岗的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于当顺利时骄傲自满,狂妄跋扈,而在不如意时,则患得患失,泄气动摇)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大发展了,这就是他的黑暗的一面。

高岗饶漱石事件是建国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通过回忆录中的叙述:可以发现这是两个权欲熏心的高层干部,在有相当的领导基础下,开始逐步走向分裂共产党的道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有这样的想法本就应该进行自我批判,在任其发展后,总是让人惋惜的,两个都是极其有能力之人。在欲望面前,失去了自我批评,而越走越离党的路线远去。

这是政治生活,看到这部分,也会联想到一些经历或是别人口中获知的经历。从小就被教导名利场是一个多么让人迷失的地方,所以从来就很抵触。在大学里,那些社团里的或是自己的班级里的,或多或少会遇到那么几个被权力被禁锢的人,总觉得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但不得不说,那是一种存在,即使再怎么不喜欢再怎么抵触,却要以正确的认知观念去观察存在。有那么一句话: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前头。

通读这本回忆录,看见了新中国建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国际形势的严峻,党内人员的斗争,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建国初走了不少的弯路,但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从而真正走上中国特色。在这段时期的一系列事件中,可以发现在探索中国特色道路上,重要的是党的领导方向。

在那些曲折的道路上,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四清运动,其中四清运动对于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把多种性质的问题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不少基层干部遭到错误的处理和打击。四清运动,实际上为“文革”的发动作了准备。不得不说,党的领导方向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在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要少走弯路,就要确保党的决策正确。那么又该如何保证领导方向的正确性呢?

我以为:首先要明白这个正确性的含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是是国家的主人,要领导全国人民走一条争确的道路就应该充分考虑人民的需求:从需求对象上看,物质需求是第一。我们盼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儿童能成长得更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而在非物质的需求也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度推进,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变化和日趋多元化,人们面对越来越大的多重心理压力,更加注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从需求主体上看,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在社会财富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后,需求主体的分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越来越突出,靠提供单一产品满足很多人需求已经不可能。当前群众工作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都是一种需求主体。从需求的层次看,高层次需求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已经告别了全面短缺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对法律、秩序、公正、道义等的追求开始日益上升,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民主参与、诉求表达、利益维护、尊重、发展、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其次,党内人员应当做好自我反思工作。毕竟每个人都会有一定得局限性,在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要犯错误,但是只要在意识到时进行改进,那么在这个环节上就会少犯错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名,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

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就是在这样一次规模空前、意义重大的党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就工作上的失误作自我批评,对党的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缺点、错误主动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带头下,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作了自我批评。正是由于这次大会是在一种民主求实、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中进行的,因此对纠正“大跃进”等错误做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产党的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还需在其领导下走更远的路。

参考文献:

[1] 苏维民.《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4年.

[2]谷正中.21CN读史:薄一波思索高饶事件“手莫伸,伸必捉”

[DB/OL].http://news.21cn.com/history/lishidajiangtan/a/2013/1025/11/24686108.shtml. 2013-10-25

[3]康伟.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

[DB/OL].http:///tbzt/tbzt_2013/qzlxjysj/luxx/llyj/201307/t20130722_251378.htm.2013-07-21


毛概作业读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13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