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教师笔记 > 伤逝读书笔记

伤逝读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8 | 移动端:伤逝读书笔记

篇一:鲁迅《伤逝》读后感

鲁迅《伤逝》读后感

鲁迅这个人,我确是很喜欢他,喜欢他骂人。骂那些维护封建制度的卫道士,痛斥那些秉持封建礼教的人们,讽刺那些被封建思想所愚弄的人们??看过鲁迅文章的人,都觉得他骂得好,骂的深刻,骂的真实,骂的淋漓尽致!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影响下,这种婚姻制度持续了两千多年。鲁迅作为反封建的革命家,他深知这种包办婚姻制度对社会的毒害!《伤逝》是鲁迅通过描述民国时期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来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弊端。

涓生每日为生计奔波,靠笔杆子辛勤耕耘,收点稿费,勉强过活。他也去一些机关单位做文员,但终究因为他思想活跃,或者超时代的言论被周围人排斥,孤立。子君,是一个努力打破封建思想的弱女子。两个人不顾世人的冷眼,追求自由恋爱,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当子君谈起她的胞叔和父亲时,她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是要顶着家人多大的怨言和委屈,才能做出自由恋爱的决定啊!所以,涓生认为,中国女性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涓生常常与子君谈起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还有伊孛生,泰戈尔,雪莱等。子君总是微笑着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也许制度,思想之类的词,她并不明白。但她确定涓生所提倡的想法和她追求自由恋爱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她点头表示赞同。她虽然不能与

涓生滔滔不绝、意气激昂地讨论这些新思想。但是她那眼睛里稚气好奇的光芒,已经给予涓生很大的动力。子君正在接受和吸收新思想,那光芒代表希望,代表中国女性思想开始觉悟的希望。

自由恋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鲁迅这样描述:“唉唉,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的夜呵!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两个人终于寻到了住处,买家具已经用去涓生大部分的钱,子君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涓生知道,如果不给她加入一点股分,她是住不舒服的。受新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意识到男女平等的条件下,养家糊口不只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也有份。

现实总是不完美的,何况是在民国那个思想和政治都不稳定的时期。两个人的美好幸福生活,持续了半年多。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的流言蜚语,致使涓生丢掉了工作。他开始尝试写作,投稿来挣取微薄的稿费。同时,子君因自家饲养的小油鸡和叭儿狗,常常和邻居起争执,而心情沉闷。再加上每天的做饭、洗衣??这些家庭琐事让子君身心疲惫。因为生活困难,涓生与子君开始越走越远。涓生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他觉得为了生存,新的希望就只在他们分离。他对子君说:“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

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这是涓生经过许久的考虑所做出的选择,几次想告诉子君,却又忍住了。最终还是说出来了,他希望子君能理解他的想法,能接受新生活的开始。因为只有生存下去,才是对封建思想更有力的反驳,才是追求自由的真实意义。然而子君呢?她依旧沉浸在无怨无悔的爱情里面,继续在严威和冷眼中负着虚空的爱情重担来走所谓人生的路。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还是摆脱不掉封建思想的影子。之后她被父亲拉回家,不知怎么的,死了。她不仅在思想上不能摆脱封建的枷锁,而且在现实中她也无力对抗封建卫道士的力量。

鲁迅先生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两个人,从热恋到分手所经历的细腻的感情变化,再到子君去世以后,涓生的歉疚与忏悔。涓生在这次觉醒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涓生选择和子君在一起,因为他把子君看作是新时代的觉悟女性。他觉得在传播新思想,拯救国民的道路上,他们可以并肩作战。随着,生活的困境,他开始认为只有两个人分开,才能生存。他多么希望子君能够坚强地振作起来走下去。但他又清楚地意识到,两个人分开,对于子君,将意味着什么。在生存与爱情的选择上,他的内心坚定地选择了生存,而他的灵魂在被子君那孩子气的眼神所深深地煎熬着。子君的死,让他的生活更加虚空,然而,他还要向着新的生路走下去,将伤痛埋在心中,默默地前行??。两个勇敢的生命在自由恋爱之后,迫于现实的困境,最终还是被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所拆散。在封建大家庭中,他们的新思想与封建旧思想、旧制度的力量相比,太薄弱了。子君最终

未能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能被旧的封建制度所埋葬。

鲁迅笔下的这朵美丽的爱情之花,是脆弱的,娇小的,经历着昼夜不息的风吹雨打。自由盛开的爱情之美,又有几个人能看得见?这或许是鲁迅内心最痛苦的所在吧。生活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人民何时才能觉醒?何时才能摆脱这样的压迫?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最终淹没在反封建思想的滚滚浪潮中。但结果还算不坏,总算在觉醒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小步。中国人民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封建礼教的束缚渐渐觉醒,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潮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逐渐加深。

篇二:伤逝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

《伤逝》是鲁迅先生惟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有同名电影。

《伤逝》读后感

在《伤逝》描述的故事里,涓生是醒者,他虽然不致于象“狂人”那样受众多不醒者的排斥和贬损,但他也同样有“狂人”般醒者的痛苦。子君是个未醒者的代表,“阿随”虽然是子君的宠物狗,但它是子君未醒的象征,老观念不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所以,做为醒者为未醒者疗救病痛,自然不可能“真话”就有效果的,有时适得其反。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在小说《伤逝》中的结尾了。鲁迅先生通过涓生的手记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他还没说的话是:爱情如果不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那就必定“伤逝”。听说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正是和他的学生许广平结合的时候,这在某种意义来讲,小说对社会、对先生、对许广平都是个警示。

鲁迅说过,“女人幸福生活的最大敌人是无聊~”事实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幽默大方、自信阳光、身体健康、相貌堂堂的男生,但这些优点在缺乏物质基础的支撑下显得那么无辜无助和无力~确实,“没有房子,我让爱情住在哪里?没有车子,生活又如何运转?”生活的现实让大多女孩在选择对象时不得不把男方的物质基础放在首位,但从《伤逝》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如果过分依赖男人,那便会使自己走向脆弱??

其实找对象就和炒股一样,必须分散投资,决不能孤注一掷,而且选择的类型要多样化,不能只关注“基本面”好的绩优股,或者急功近利地做“短线”,最好能今天买,明天就涨停;所谓“长线是金”,有时候找对一直潜力股将来可能获得的收益会远远超乎想像!

如果把女人的相貌、身材、个性、人品等综合起来用数字来表示其水准的话,那找一个60分左右的对我而言可能就是“实惠”,而70分左右的则是“现实”,80分左右的叫“理想”,85分以上的,就是“梦幻”了~

我这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但或许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吧。

篇三:伤逝读后感

今日推荐:经典短篇小说《伤逝》

第一次看《伤逝》是在一部悲情小说集子里面。那时候我十分梦幻,总是对爱情有瑰丽的想象,所以朋友推荐了这部集子给我,说,这才是爱情的真相。

这集子的第一篇就是这篇《伤逝》。彼时的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还是高举着革命旗帜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斗士,所以这篇《伤逝》确实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鲁迅先生。 这篇短篇小说有一个副标题,叫做:涓生的手记。

题记写得是: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伤逝》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相爱了,尽管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挠,但他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而出身富裕之家的子君,态度尤其坚决。面对父亲和叔父的反对,她坚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正是靠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态度,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碍而结合,结婚了。但涓生和子君婚后的“安宁和幸福”并未维持多久,他们的爱情悲剧恰恰发生在恋爱成功,婚姻自主之后不久。首先来临的打击是涓生被解聘。失去职业后,他们的生计成了问题。虽然他们尝试用其他办法“来开一条新路”,但都没有走通。这使他们的爱情生活蒙上了阴影。加上结婚后,子君便日渐沉浸在小家庭琐碎的生活中,变成了涓生心里的一个目光短浅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家庭主妇,甘愿做靠丈

夫养活的附属品。软弱而自私的涓生在感受到婚后生活的平庸和生活的压迫时,只想着“救出自己”,并自欺欺人地把抛弃子君作为自己“向着新的生活跨出去”的第一步,结果是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并未真的跨入新的生活,整日在悔恨与悲哀中消磨着生命。

“阳光底下无新事。”这似乎是一个上演过很多次的故事。 我们也不能简单的把它理解为:爱情需要“物化”,没有生活基础的爱情势必会破灭。

在爱情中,女性通常会是一个更加愿意相信浪漫而不是实际的一方。在这里也不能简单的责骂涓生,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终究已经过了“有情饮水饱”的阶段。关键是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伤逝读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8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