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教师笔记 >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6 | 移动端: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

篇一:《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礼”“义”“仁”“智”的思想,其内容广泛,涉及许多社会问题,比如道德行为、做人准则等。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代表作,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文人的必读书目。流传至今,下至5、6岁的孩童,上至70、80岁的老人,也几乎人人知晓此书。我也毫不例外是看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语》名言长大的。小时候看的是只言片语,也只靠生硬的翻译去浅显地理解《论语》。而今已为大学生 的我,终于认真地看了一遍《论语》,联系现实,对它也有了很多全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或许有偏差也或许不够深刻,但还是让我一一道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可能是《论语》中我知道得最早的一句话了,小时候对此的理解更多是在学习的层面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好知识。而现在看来,这种理解只是最低境界罢了。细细品味,里面却蕴含了处世的哲学。随着年纪增长,步入复杂变幻的社会,为了取悦他人,也或是因为不得不迎合社会,许多人选择了伪装自己,伪装自己的能力,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肆意吹嘘,工于心计。他们流连在灯红酒绿之中,虚伪地弯起嘴角的弧度,却忘了交友处世的首要准则,诚实(当然,这种诚实是相对意义上而言的,比如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并不算是违背了诚实的原则)。看看古往今来朋友甚多的谦谦公子,谁不是以诚实待人为准则的。古时的伯牙子期若不是坦诚相待怕仅是因才华相吸也难成知音吧,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不仅是在做学问上诚实,还有为人处世上诚恳,这应当也是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其中还是蕴含有大智慧的。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对于你要说得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数人都是言语大于行动,包括最初的我。总是在最开始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然后大声地告诉世界,我要开始做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懈怠直至放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博学多才的君子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不倦的目标,而这句话是孔子所认为的君子之道,不能只说不做。我想对于现在而言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你成功地做到之后再说出来。这不仅是一种不凡气度,更是一种君子之道。

3、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不应该你祭奠的鬼神你却祭奠他,这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懦弱”。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孔子对“谄”“义”“勇”下了一个定义,纵使世事变迁,这些定义于今世却也是适用的。谄媚的人,嘴脸如此让人恶心,做着不该自己做的事,孔子对此的描述“非其鬼而祭之”十分形象甚至还有些诙谐幽默,让人读后心里不禁小小地敲起了警钟——莫做此类人,只会遭人鄙夷唾弃。再看现在“小悦悦”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冷漠旁观甚至见死不救者大有人在,这不就是孔子所言的“无勇”么。我们都应做一个孔子所说的“见义敢为”的人。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而文采多余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才是君子“。此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人与质的辩证关系以及君子的人格模式,这句话对我有很大启示。就简单从写作上来

说,如果语言直白,则显得平淡没有内涵;若又一味追求夺人眼球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文章,则会变得空洞浮夸。放到人格模式上来说,一个人应该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以免落入俗套,流于粗野。但同时也要怀有质朴的心,不能因此而盛气凌人看不起周遭事物。只有兼具一身才华与赤子之心(也就是质朴与文采),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我想这句话用现代的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吧。懂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可以顺利地完成一件事,喜欢这件事的人则能圆满地完成,可以此为乐的人却能超凡地完成。因为以此为乐,便能全身心投入,甚至是“融”入。这句话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如果你要学习某样东西(甚至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请你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个任务。这样,就一定能够将它做到最好,同时自己的心境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虽然《论语》字字珠玑,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有些观点我还是不认同的,比如以下两句。

1、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什么是“异端”呢,或许在孔子等人眼里不正确的东西就是异端,可是他们就是绝对的权威么他们就是完全正确的么?答案是不。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一味地否认他人的观点,未免有些自以为是甚至是专制了吧。或许就是这些对所谓“异端”的攻击,而导致了许多正确或新奇的想法遭到压制甚至消失。再者说,攻击“不正确”的言论,祸害真的就可以消除了吗?未免想得太过简单了罢。

2、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书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礼”千年传承,作为儒家文化的结晶,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我却不认同这里的“礼”,我认为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君子博学,便定会产生自己的新思想,却硬生生地用“礼”来约束,还将一种有创新的潜质称作是离经叛道,这是何等地忽视人性啊。

读完《论语》,感触颇多,却不能悉数表达,寥寥两千余字,希望能记录下自己一些深刻的想法。

篇二:论语读书心得

读《论语》心得

《论语》,在高中都在背了,当时只知道是大作、经典,而其真正的价值从未摸索和细细品味过。最近,稍有些急躁,感觉需要看看修身养性的书,便得其而品之。

人生在世,孰能无憾?《论语》告诉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缺憾。常言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确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们往往面对着在学习、就业、工作、评职等等种种困惑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人的心态真的非常重要。对同样已发生的一件事情,你换一种心态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再做出努力,就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每个人一生中都离不开朋友,也无处不在结识朋友,朋友像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交友之道受益匪浅,豁然明了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又有几何?商海中朋友之间尔虞我诈,官场上朋友之间唯利是图、相互利用,平凡生活中朋友之间勾心斗角、虚情假意,于酒酣之后相互称朋道友,其实常常是貌合神离,这绝不是孔夫子所言的良朋益友。回想我的旧友,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安慰我、关心我,在我绝望时帮我建立信心,在我开心时肆无忌惮的疯傻,每一位都是我的良朋益友,我的生命里或许可以没有感动、没有胜利、没有成功,没有其他的东西,但唯独不能没有的是朋友。

孔子思想注重“仁爱”,“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以诚待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在这个浮躁的大社会里,在论语里能找回曾失去的宁静、纯洁,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当急躁时,研读《论语》吧,当成功冲昏头脑时,找找《论语》吧,当心灰意冷时,让《论语》带给你温暖吧。

《论语》,中国式的心灵鸡汤??

篇三:初中生《论语 》读书笔记

范文一

翻开薄薄的论语,我发觉如今的我们已离儒家文化甚远了,也许以今人的眼光,论语中的孝道已很难让人接受。但我想说:请大家捧起《论语》,让我们重视孝道。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实父母就是我们最完美的榜样,我们观其志,而等到我们成为父母眼中的成人,多的更是任性的小王子、小公主,而少了对父母的崇敬之情,孝字难寻呀!我曾听说父亲卖血换来的是儿子无止境的花销;我曾看见一个绝望母亲的泪水,却换不来浪子的回头。我不禁想问:孝从何寻?早在春秋之时,夫子便有子寻父志之思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以崇敬的心来奉养父母,这就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如今我也见年过半百的父母仍为孩子操前忙后,真不知作为儿女的他们是否对父母之年有夫子般的见解。而有感于父母之年这正是现在儿女应尽的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看完这句,我不禁想起报纸电视上一个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和那流满泪水的父母的脸。夫子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孩子应该在父母身边,若有时要远行必告知父母。若那些离家的小孩能捧起《论语》,若明了此句的深刻含义,便知父母之用心良苦,便会少一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和焦虑万分的父母。如果今后我们远游了,我们更应当珍惜与父母团聚的时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父母以最大的关心来弥补远游之缺。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就是孝。而对于现在的小王子、小公主,和颜悦色大概只是父母对他们吧!若以夫子之言,我们应当以遵从的心来面对父母,以此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要在小王子、小公主辈重拾对父母的敬佩服从之心,重捧《论语》,势在必行。

读《论语》,才明白了孝字当头必从小事行起,才懂得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的珍惜,而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真切、切实。重读《论语》,受益匪浅,我坚信这部哲学原典的光辉必能照耀普世孩子的心。重读《论语》,对我们意义深远。

范文二

女儿的读后感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创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论语》是一本老古董。年轻人很少由喜欢它的。他们多半认为,都21世纪了,谁还去看古文啊!尽管这样,还是有人喜欢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爱屋及乌才喜欢《论语》的,就决定读读它。读后觉得,他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们为人处世。我最欣赏的是他以仁为本的思想,他的胸怀和他的学问一样大。

我认为,沉迷于漫画书的朋友们,偶尔看看古书,体会一下前人留下的精华,是大有益处的。

母亲的读后感

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我也不能脱俗,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快乐健康地长大,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女儿11岁了,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因此,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希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第一本。

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起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原来都

可以在书中找到依据。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希望女儿能够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

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他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培养。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64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