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分析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分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8-20 16:30:20 | 移动端: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分析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分析 本文关键词:民族文化,化与,分析,文化,全球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分析 本文简介:【提要】马、恩首先论述的是居于基础地位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尔后,推及至精神生产(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趋势现今已为事实,对于民族文化而言利弊皆存。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文化体制革新的新时期,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期,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全球化思想重新解读,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具有重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分析 本文内容:

【提要】马、恩首先论述的是居于基础地位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尔后,推及至精神生产(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趋势现今已为事实,对于民族文化而言利弊皆存。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文化体制革新的新时期,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期,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全球化思想重新解读,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

当前学术界对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研究经历了,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文化的逐步转移,其中,对于文化全球化思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

一、对《宣言》中文化全球化思想的解读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问题时表示,过去时代各民族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情形已被冲破,彼此交往、相互依赖成为了常态,“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他们指出,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各个民族建立了本国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亦日趋一致,促使不同国家之间形成了许多相似的文化观念,这为他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建立了内在基础;而现代大工业所需要的普遍交往,信息通讯、交通运输的发展更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机会与条件,从而开启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全球化”是指各民族文化跨越地域空间、社会制度等的障碍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渗透、认同、共享,由此形成“全球文化”的趋势及过程。其主要包括两层内涵:1.文化全球化是强调各国家之间的文化日益密切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从而文化共性增多的一个过程。2.在文化共性逐渐扩大的基础上,各民族、国家不断超越狭隘的民族、地方界限,最终形成一种较为融合的“全球文化”趋势。《宣言》强调:“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此处所讲的“世界文学”即指高度融合后的全球文化,它反映世界人民的理想与信念,是适用于各个民族、国家中的“文化一般”。但“全球文化”并意味着单一文化,并不代表民族文化将会丧失,其只是消除狭隘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源自各民族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及各自复杂多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全球化进程虽使各民族生产方式趋于一致,但由于受种族基因、自然环境、经验事实等的影响,而呈现出各种变异。因此,文化之间的一致只是性质层面的,而体现文化性质的内容及形式是多样的,文化全球化即为各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形态下的“多样性的统一”。文化全球化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文化扩张为自身开辟道路的,原因有二: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树立现代文化较早,其形成了适应现代物质生产方式的文化,这些蕴含先进因素的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渗透性。而处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为促进文化现代化都必须吸取发达国家文化中的有益养分,导致资本主义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相关联。其二,从全球化的源起以及其发展阶段来看,全球化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为标志,构成了资本占据主导的全球化发展格局。发达国家在对欠发达国家输出资本、信息、商品的同时也进行着文化输出,以此达到同化或消解其他国家文化的意图,从而维护自身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地位。尽管文化全球化是由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率先开启,但它最终无法实现各民族平等共存的“全球文化”。因为资本主义文化存在着固有弊端:人与自身、社会以及自然界处于对立情形,不断异化,各民族文化发展不平等,冲突愈发升级……。而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文化的形态,因此只有当人类社会迈入更高的社会主义阶段,“世界历史”才算真正形成,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的实现“全球文化”。

二、文化全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基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人类文化可以超越国界的限制,各种文化要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交流,为民族文化借鉴他国优秀文明成果搭建桥梁,民族文化因此得以加快发展步伐。例如:文化全球化有益于先进科学技术推广,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有益于高雅文学艺术流传,丰富民族文学艺术宝库;有益于先进价值观念的传播,促进民族价值观念提升;有益于文明生活方式的推广,实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等。毫无疑问,各国文化的广泛交流,给予了各民族学习、吸收人类先进文化的机遇。尤其是处于落后边缘的国家及地区,能从中汲取促进自身成长的养料,促进本民族文化枝叶的繁茂。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然表明,采取合理的对外开放政策于国家是光明富强之路,而封闭自守必然导致愚昧黑暗。历史上,我国曾经历闭关锁国、冷战及“文革”时代的自我封闭(其间包括列强对我国的封锁、孤立及遏制等因素),此为我国落后于人甚至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而政策转变之后,开放格局,包含文化生活在内,我国踏实稳进地迈向了新时代新阶段。再观亚洲“四小龙”之类的新兴国家(地区),他们由落伍、贫弱,转而走向了现现代化,亦无不受益于全面对外开放策略的落实,受益于全球化潮流。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亦存在负面效应。当今,各国的文化生活仍处于不公平的秩序之中,少数西方国家占据制高点,文化的帝国主义及霸权主义依然没有被消灭。民族文化在积极迈入文化全球化行列享受益处时,面临着诸多考验。例如:进入文化全球化,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发展养成国际依赖性,自身独立性大打折扣,或言民族文化主权受到冲击;异国文化的盛行,势必与本土文化相冲,民族的传统风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皆受其熏陶;在学习先进的文化盛宴同时,腐朽僵化的文化垃圾亦纷涌而至,对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埋下祸根;西方的强势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弱势文化存在不对等的交流,未实现对待各民族一视同仁,导致国家文化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国家政治安全也易受破坏。就目前不对等的国际文化交流情形下,处于弱势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的挑战居多,如西方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蚀,外来的愚人节、复活节、情人节等日渐盛行,而对于寒衣节、端午节、七夕节却日渐被人淡忘,因此,怎样守住本民族特色文化不被强势文化所动摇,值得深思。此外,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谨防民族文化的“西化”倾向,如西方价值观念备受推崇,“拜金主义”“奢靡享乐”“个人主义”在我国盛行其道,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却被遗失。

三、文化全球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主动融入文化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运转,处处渗透着文化全球化,资产阶级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了文明中来了。”各民族文化交流日渐深入,各地域间的文化界限日趋淡化,“民族共性文化”愈加明显,甚至趋同化,这是任何国家、民族都无法回避的文化发展趋势。因此,关于世界文化及民族性,不是粗暴征服、拒斥仇外、简单移栽,而是融合吸纳、有所革新。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化的建设,即要把本土文化传承好,继承其精华,大胆创新转化,使本民族文化能妥善应对新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亦能为别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这是我们走向文化全球化的基础与前提。同时,处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华文化绝不能坐以待毙,要坚定的走出国门,主动对外交流。在走出去期间,我们应注意吸纳、消化他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洋为中用”。毛泽东对此曾指出,应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作为我国文化“食粮的原料”,他将学习外来文化类比为我们咀嚼食物,经过口腔及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二)保护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性,不断促进文化创新。《宣言》中对文化全球化的预见并非要抹杀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其所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共生共荣。如同自然界要拥有多样性的物种才能使生态平衡一样,世界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我们所要建构的文化,是在保持本民族特性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尽管全球化趋势越发显著,但即使到了世界性交往的阶段,民族特性依然不可消除。文化的世界性是通过各民族的文化个性得以展现的。斯大林曾提及,各民族间差异的缘由,一方面在于彼此生活条件相异,另一方面在于“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我国历史悠久,在全球化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好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提高保护各种文物及文化遗产的意识。正因为文化有民族性才是多样的,文化首先应为民族的,才为世界的。(三)增强意识形态建设,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当前我党的重点工作,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定指导,提高意识形态的相关教育,抵制其多元化及混乱化。我国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核心所在,亦是本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生命之魂,其引领着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之途。现今,我国与别国的文化交流多样且频繁,外来的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影响深刻。由于当前国民素养不够,对传统文化认知有限,我国文化存在科学化、理性化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近年来,各种国外思潮采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渗入我国,使本国文化建设遭遇风险,出现某些领域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部分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异化扭曲。面对这些文化困境,我们要落实意识形态教育,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将其“整合”“引领”及“破冰船”的功能充分发挥。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使全民尊重文化的差异、纷繁多样,树立自觉的文化信仰,从而有效摆脱各种错误及落后思潮的腐蚀。

作者:杨舒心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分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742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