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粽子650字
家乡的粽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特产。而在我们的家乡——岑溪,特产有很多,而最令人难忘的就要数家乡的大粽子。
谈起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粽子外面包上箬竹叶,四角形状,系上五彩绳,再投进江里。于是从那时到现在,人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裹粽子吃。家乡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叶、细长的棕叶、糯米、板栗、腊肉、花生米。妈妈先把箬竹叶与棕叶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并用刷子洗干净,把腊肉切成腊肉丁;然后将箬竹叶围成圆锥的形状,像一个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箬竹叶上,一边放上板栗,另一边放上蜜枣;接着将腊肉丁放在中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糯米,好像为板栗、蜜枣、腊肉盖上雪白的被子;最后把箬竹叶裹起来,成为一个个粽子,每头有两个尖锐的小角,好像一个穿着绿衣裳,顶着四角帽的小精灵。这样,一个粽子就做成功了。
粽子包好以后,放在锅中煮上几个小时,便可出锅拿来品尝了。妈妈打开锅盖,一股热气立刻冲了出来,热气中掺杂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我解开粽子的衣裳,里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喷喷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软又黏,十分润滑。一颗颗糯米就像一颗颗白玉珍珠,一边的蜜枣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像
一颗颗红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红了周围的糯米,使白糯米换上了红衣裳。蜜枣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虽有点苦涩,但苦尽甘来,使人回味无穷。
吃粽子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放在锅里煮,可以放在火炉上烤,还可以切成片状,放在锅里煎。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很久,想吃时再拿出来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间的友谊。
你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想尝尝我们家乡的大粽了呢?那就赶快来吧!我在这等着你们!
篇二:关于粽子情的作文700字
关于粽子情的作文700字 记忆中的农历五月初五,没别的,独有满屋子的粽子,太香了,这也注定了我与粽子间的不解之缘。 很小很小的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端午节。等到了那一天,外婆总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就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觉得这就是生活最大的乐趣。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将芦叶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绳扎好,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看着,我也有点儿耐不住性子了,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将芦叶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芦叶卷得不严,漏洞自百出,害得糯米掉得满地都是,到了扎绳子的步骤,又是手忙脚乱的,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外婆就会开心地笑着,并认真地教我,于是形状各异的粽子就从我手上诞生了??待粽子香飘满屋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再大一些的时候,没有时间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等到了粽子飘香时品尝几个,不过,此时的心境不同了。有一次,我天真地问外婆:“为什么要送粽子给屈原呀?”外婆笑笑说:“他很善良而且爱国呀,善良的人永远是值得纪念的。”于是,我开始了解屈原的品质、屈原的精神内涵。之后,品尝着清香醉人的粽子,静静地体味着历史的沧桑,还会不时地在心中默默地想起劳动人民的淳朴与善良,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而现在,端午节的时候,已不能在家中与父母团聚了。回想起童年包粽子的趣事,回味着外婆那句纯朴的话,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对屈原的了解,我心中顿时百感交集,一阵阵甜蜜涌上心头 今年的端午节我又回家了,外婆仍然在忙着。我悄悄地弯下腰,像小时候那样,学着外婆的样子包粽子,于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仔细一看,比以前的美观大方多了。 我又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一种熟悉的滋味涌上心头,如同粽子里的糯米那样味道醇厚,又如芦叶般清香脱俗! 教师点评 这篇习作能跨越时间段,小作者 写了很小很小的时候与外婆一起包 粽子的趣事,写了再大一点儿的时候听外婆讲粽子与屈原的故事,还写了今年端午节回家同外婆在一起包粽子的往事,粽子之中寄寓了深情,叙事中满含情趣,是篇优秀之作。
篇三:家乡的粽子
家乡的粽子
也许是家乡周围有大片竹子吧,所以每到了端午节前几日都会挺热闹。总会有不少同村人去竹林里捡竹叶,听他们说这粽子蒸出来会有淡淡的竹叶清香。
外婆在这时候总是张罗地最欢的,连续好几天她都会在竹林里呆上个好几小时,还总是笑着说不累。
因为家里有个灶,可以蒸出很多的粽子来。一个个粽子就像是胖娃娃散发着清香,真叫人垂涎三尺。而每到这个时候,外婆总是会乐呵呵地拉长声音喊道:“粽子,出锅嘞!”一听声音我就会手捧碗筷一个箭步冲下来??
家里人都比较爱吃粽子,所以每当我止不住口想多吃的时候,外婆总会拍开我的手,然后转身拿来几个碗把粽子分成一份一份的。一份是给家里人的,其余大部分外婆通通会让我分给邻居们。面对这些精心包好的粽子,我总会嘟囔着嘴埋怨外婆。可在她挂满汗珠的脸上我永远都能看见她的满足。
我以为能一直吃到这家乡的粽子,可是那一年的端午,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每个人的脸上都抹上了一层阴霾。外婆没有像往常那样在山上乐此不疲地捡竹叶,家里的大灶也没有了那缕缕炊烟。她只能够躺在床上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们不必担心。经历了一场大手术后的外婆脸上那硬挤出来的弧线使人看了很不自然。 门外传来几声急促的敲门声,只见邻居们手里捧着大碗的粽子,每个人的脸上,头发上都沾满了雨滴。他们喘着气对我说:
“往年都是你外婆给我们送粽子,以后就该是我们送来啦。”我将这些粽子紧紧地拥在怀里,径直走到外婆身旁。她看着这些还冒着热气的粽子,笑了,会心地笑了。
那一年全家还是吃到了粽子,依旧如此香甜,依旧是那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