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诗经读后感1000字以上

诗经读后感1000字以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3 12:10:20 | 移动端:诗经读后感1000字以上

篇一:《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是个大众教育家,他这样唱的诗,很可能就像现在周杰伦《双节棍》一样通俗流行。但后来《诗经》被置于六经之首,再加上那个没有注释谁也看不懂的《春秋》,于是在一般人看来经典似乎从此和通俗势不两立。《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高山仰止,除了语言和社 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不再通俗的是《诗经》的文本,而在我们这些热爱汉语、喜欢诗歌的人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诗经》的元素。她会不停地跳出来,刺激你去了解整部《诗经》。至少对于我来说,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又止步于他佶聱难懂的文字。这样徘徊的心态持续了十年,终于在去年的冬天下定决心一字一句啃掉她。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巧,在我看来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说是啃掉,实在是因为心态的浮躁。果然进去了,就是一种自在的飞翔。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诗是对生活的揭示、还原、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还原了自我、升华了人性,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土国城漕的劳苦和死生契阔悲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但我又不能,一本《诗经》千百个人有千百种读法,谁也无法保证谁能准确解读诗(来源:文秘114 )意。但依靠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做到不断接近诗意的。安

意如无疑是读诗、解诗的高手。

你看她,在云南丽江的三月,坐在客栈的阳台上看云,看见日影衔山,有妇女背着装满一家生活的箩筐经过,看见《式微》家人的期待,那种“薄弱的未被剪绝的美,似在黄昏时望见的天际里最后的一缕霞光,远处小屋透出的一点橘黄灯光,遥远难求,竟未至绝望。”她从这里切入《诗经》真是别有风味。在这里她不用情景还原法,只写自己,只写身边,古今异同,情理相近,哀婉的古诗被她一点拨就进入了你我的生活,不变的只有对生活艰辛地深味和体会。看到《木瓜》想到家乡清甜滋养的瓜果脯,由木瓜的美好,再想到男女恋爱的轻快活泼,又到电视上的婚恋速配,《木瓜》一诗的轻快可爱到了她文中也变的轻快可爱。古代毕竟久远,虽然借助文字,我们可以情景还原,但书中得来终觉浅,不能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理解诗意,终究是空发感慨。由这样浅显地介入,深沉的感悟,诗性便在你我心中充盈。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一样,对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很多文人都从《诗经》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相对《诗经》来说,后世的诗文更易学易懂。所以结合后世之诗文,进行诗意与诗意,诗境与诗境等等的对比阅读,对于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无疑是个方便之门。在这里安意如告诉我们,与诗词的理解,要有一种邂逅。早年她看《神雕侠侣》,程瑛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以真面目示人。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纸上反复写着一句话:“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如今读《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种欲言又止,眼波流转的韵致近现眼前。从风雨如晦到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她看到了“读诗经就

有这种好处,它告诉你所有的艺术都有迹可循,无谓过度迷信崇拜,只是语言的天才,他会将文字表达得落花无声,踏雪无痕。”白居易踏雪无痕,我们的安意如却明察秋毫,凄凄的《风雨》就有了明亮的色彩。

《诗经》不单是诗还是史,她记录了春秋以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先秦正史的有益补充。同样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资料读《诗经》,对正确理解诗意也是必须的。这里说史,不单有正史,也有野史,甚至有些是传闻和猜测,但只要合理,都可以把诗解的相对圆满。《新台》等近十篇里都讲了卫国的一件事,把这些不同的诗,用同一历史事件串连起来,反复吟咏,我们就能感受诗中厚重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安意如并没有拘泥《左传》《国语》等正史而进行简单复述。历史总是人写的,总有人的感情好恶,价值取向。这在里安意如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被历史唾骂了几千年的宣姜予以同情,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同一篇诗,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究竟谁正确,谁不正确,就有看谁的论据更足,谁的说法更有说服力,谁能把故事说的更好听,更好看。《召南?野有死麕》历来众说纷纭:“‘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卫宏《诗序》),‘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郑玄《诗笺》,‘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

[1] [2] 之意盖可见矣!’朱熹《诗集传》。“(安引)而在安意如看来,这完全是一对青春少年浪漫相遇相爱的故事。《诗经》短短二三十个字,经她一还原,就成了一个跌跖起伏,意蕴幽长,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这是何等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啊。

总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信息刺激着,想读《诗经》的话,就借鉴一下安意如的方法吧,如果你想更省力

,那你就读她的书,她会告诉你,《诗经》其实是这样有意思,这样容易读,这样就在眼前,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高山仰止的经典。

篇二:《诗经》读后感5000字

自由的“风”

——读《诗经》有感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子,述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 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不知这些句子都出自《诗经》。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虽也很是喜欢,但当读过《诗经》里的诗句后,都远不及对《诗经》的喜爱,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如此大的事间跨度间确仅有这些诗句留下,实是憾事,但从另一方面想,《诗经》都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能有流传下来并整理成集也是很不容易的了。都说《诗经》是通俗的,确实,虽有些生僻的文字,但当这些字弄清楚后,整篇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十分明了了,不会像后来的诗词那样,将自己的情感借助其他的事物很隐晦暗喻出来,让人要几经推敲才能晓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诗经》却不是,虽然同样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意思确很清楚,喜欢就是喜欢,比起其他古文,它更接近白话的程度。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比如:《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是说,女子出嫁,出嫁的女子样貌很好看,就像盛开的桃花一样,很开心嫁做人妇,其后也会像桃花一样为夫家开枝散叶。读着诗句就仿若看见那位明眸皓齿的姑娘,披着嫁衣,含羞带笑的等着出嫁,并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还有《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大意是雎鸠鸟两两相对的在水中的小岛上鸣叫,善良美丽的女子是男子理想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水底随着水流摆动,朝思暮想的想要追求那个采菜的姑娘,去追求,确未能如愿,就日夜牵挂,漫漫长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对着左来右去的采摘荇菜的姑娘,弹琴鼓瑟向其表示友好,对着挑选荇菜的姑娘,以钟鼓之乐来讨她欢心。小伙子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辗转难眠,想尽办法去取悦姑娘,如此淳朴的民风,实在是让人无法不喜欢,而在诗经中,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意为“你的衣

领色青青,时时萦绕在我心。纵然我没去找你,怎么不给我音讯?你的佩玉色青青,我的思念永不停。即使我没去找你,你怎么不来扫我兴?走来走去多少趟,久久等在城楼上。一天没见你的面,好像隔了三月长。”如此优美的旋律,让人沉醉,真是诗不醉人人自醉!这首《子衿》大胆直接的倾诉了女子思念爱人的焦躁心情,是多么纯粹的情感啊!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的直白,如此酣畅淋漓,让人连连惊叹!读来,我也能感受到女子的那份深沉的思念。似乎看到她在城楼上美目顾盼却不见良人的那份失望与落寞,不由心生疼痛,只想说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诗经》的“风”不仅有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有在在丈夫离家后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采着卷耳的妇人,时刻为远行的丈夫担忧,而远行的丈夫,也确实是人疲马乏。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听见雷声震动,而思念远行在外的君子,而且关切这至,时时感念无暇休息,因而内心情感的其望君子回家。诗从雷声振动写起,正是内心情感的其振效应,自然而贴切。而雷声响处不定,或在南,或在侧,或在下,下正是思妇心情的思念君子居处不定,反复咏叹无暇,感念君子的辛劳,这样的心情,不见思念,却更深更切,也更含蓄。

在《诗经》的记述中也不全都是美好的向往和祝福,在那个时代,虽然有些男女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挣脱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女子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有的获得了幸福,而有的却在婚后不久,被丈夫逐渐冷落抛弃;《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最初男子借着交易来谈婚事,走时还依依不舍,并说问好吉日,秋天就来迎娶,然而娶到家后不久,女子虽过的清苦,但也是不辞辛劳,而丈夫却开始动辄打骂,女子以自身的经历劝解他人,不要对男人太痴情,男人迷恋你,可能只是一时的,;很容易就放弃了,而女子痴恋男子后,想解脱就不那么顺利了。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描写灾害年间一位遭受遗弃的妇女不幸遭遇,抒发了女子的悲伤和哀怨。诗以山谷中干枯的益母草起兴,既写出了环境的贫瘠孤寂,暗示着弃妇面临的生活遭遇和灾荒的恶劣环境,又象征了女子的憔悴。诗写她的叹息、哭泣,根本的原因在于生活中遇到的那个不善的人造成的分离。可是,她无可奈何,只有伤自悼,尽管毫无作用。

读过《诗经》才发现,虽流传下来的诗句不多,确林林总总的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爱情追求,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守誓言,也有“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的女子的大胆反叛,这些都是抒发情感的诗句,然而《诗经》还有很大一部分记录风土民俗,单纯记事的文段。

《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蘋?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牅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本诗描述女子采摘浮萍、水藻,置办祭祀祖先,真实记载了当时女子出嫁前的一种风俗。《礼记昏义》记载,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受教育:“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妇顺也”。诗直叙其事的过程,从采摘、煮,最后点明祭祀的人物,使我们得以清楚认识一种礼俗。

《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菲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本诗抒写人们的在危急的政局下,纷纷号召逃亡,表达发对残酷的暴正反的不堪忍受。《诗序》说:“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诗以恶劣的自然气候象征政局的暴虐,以狐狸、乌鸦比当政者,狐狸以赤,正如烈火,乌鸦以黑,正如黑暗。形象而又鲜明,既写出了时局的危急,双写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后四句的反复,加深了主题,强化了情感,还能犹豫不决吗?时局已是如此的危急!有着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诗经》是属于社会下层人民的,它不会像有些诗句那样一味的为当朝执政者歌功颂德,而是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呐喊,对于真正贤明的君主同样不吝于称赞,对于奢侈浪费的贵族勇于批判。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末尾一句“谁之永号”的反问。更把农民脱离剥削者的心中的向往表现淋漓尽致,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何彼穠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候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候之子,平王之孙。本诗描写王姬嫁与齐候之子,车驾的盛大德行的不谐,以钓鱼作比或者正在讽刺,郑玄说因为“钓者有求于彼。”尽管他说是善道相求,而被钓之“鱼”岂是如愿以偿吗?顾炎武就解释:“且其诗刺诗也。以王姬徒有容色之盛,而无肃雍这德,何以使化之,故曰何何彼穠矣。”而王姬下嫁,“以树援于强大之齐,寻盟府之坠言,继婚姻之夙好”(《日知录》卷三)这乃是为了政治的原因,这必然是一方针对一方的需要,而王姬本人又怎能和顺呢?我们真要佩服诗人如微风观察了。

《诗经》最早由孔子收集成书,此说法还是可信的,后《诗经》被列为《六书》之首,这些儒家经典,每每总给人以深奥难懂的感觉,有人戏称《诗经》对于孔子来说就像是周杰伦的《双节棍》,是通俗的流行歌曲,,读完《诗经》我也有同感,我实在是很难将《诗经》与那拗口而深奥的《春秋》等书联系起来。

《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祭祀典礼,战争徭役,定都建国等等,其信息量之大,文献价值之高,令人惊叹。我觉得可以这样说,一部《诗经》立体地再现了生存环境、事态人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其内容在世界古代诗歌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诗经很大部分歌唱的是百姓的平常生活,展现了一平淡出惊奇的艺术价值和写作方向,它可以称赞一位

猎人的技艺高超,可以称赞一个女人长得漂亮,也可以描述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嫁娶,写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诗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深得人们,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其重要原因就是它所表达的都是当时人民最真实最纯粹的情感,其中的诗词大多直接朴实,没有一点的刻意修饰,于质朴中透露出深刻。用质朴的灵魂冲击吟诵者那心中的纯净之窗,使人产生共鸣。

篇三:诗经读后感

篇一:诗经读后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305 篇。原称 “ 诗 ” 或 “ 诗三百 ” ,汉代 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 “ 毛诗 ” 。 关 雎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 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者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 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 “ 流 ” 、 “ 采 ” 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过程。 其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 “ 窈窕淑女 ” ,既赞扬她的 “ 美状 ” ,又赞扬她的 “ 美 心 ” ,可 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 “ 辗转反侧 ” 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 “ 孤灯极尽难成眠 ” ,乔吉《蟾宫曲 * 寄远》 “ 饭不沾匙,睡如翻饼 ” ,都是 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 “ 钟鼓乐之 ” ,又更是 “ 千金难买美人笑 ” 之类的故事的原本。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这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 .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 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 , 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着特点便是 " 赋, 比,兴 " 手法的运用。 1. 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 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 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 " 月出皎兮 " 、 " 月出皓兮 " 、 " 月出照兮 " 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 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 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 " 硕鼠 " 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 " 赋、比、兴 " 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还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 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 特征,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 篇二:诗经读后感 五百年诗词之沉淀,三千年历史之光阴,传承儒家之文
诗经读后感1000字以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12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