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校园防爆恐安全小常识
校园防爆恐安全小常识
一、可能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恐怖分子造成的破坏性行为、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对社会不满的极端分子的恶性行为、歹徒在被追捕过程中的威胁性行为、因严重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报复性行为、精神病人的严重失控行为等。
二、事件的预防:
1、由符合条件的专职保安担任门卫,严格门卫登记、验证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2、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的人员的管理。为确保学校安全,具有精神异常症状的人员必须在正规的精神卫生部门进行鉴定,一旦确诊为精神病人,学校应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帮助照顾。
3.对可能引发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4.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积极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预案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
三、事件的处理: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务必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为主要目的,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1、报警。可按紧急报警按钮或110报警电话。
2、选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身体强壮的老师与犯罪嫌疑人进行
劝说,以拖延时间。
3.保护有关对象及全体学生,将保护者护送到安全处。
4.一日发生伤害事故,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并通知
家长或亲属。
5.保护现场,做好当事人和见证人的书面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配合警方调
查。
6.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作善后处理。
四、 学校发生恐怖性挟持的应急避险指引
1、 教师尽力安抚学生情绪,使其保持镇静。
2、 顺从挟持者,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以免触发挟持者的伤害行为。
3、 不要随便触摸周围物品。
4、 学生无论有什么事都要向老师报告,不准自己直接跟挟持者交涉。
5、 教师设法与挟持者交涉,争取逐步释放学生,优先释放幼小体弱的学生,并设法让被释放的学生把里面的有关情况信息传递出去(如写纸条,用手机发信息等)。
6、 教师要关注挟持者,察言观色,寻觅挟持者控制中的薄弱处,及时准确配合营救人员组织学生撤离。
7、学生家长不要擅自采取营救行动。
篇二:防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4
反恐防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如何识别恐怖分子。
2. 了解恐怖分子的手段。
3. 知道各种场合中遇到恐怖分子袭击时应采用何种措施自救、他救。
4. 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合中的各种防暴设施。
5. 学会如何报警。
教学过程
播放相关视频与图片
一、 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1. 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 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者冲锋枪射击等。
3. 挟持;挟持人、车、船、飞机等。
4. 纵火。
另一种手段
1. 核与辐射恐怖袭击。
2. 生物恐怖袭击。
3. 化学恐怖袭击。
4. 网络恐怖袭击。
如何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上标签,但是有些不同寻常的
行为可以引起我的警惕。例如
1. 神情恐慌、言行异常的人。
2. 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不符合,或者季节不协调。
3. 冒称熟人、假献殷情的人。
4. 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
1. 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 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 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求救。
4. 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 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公共场所一般都有完善的防火,灭火设施和紧急出口
1. 在公共场所部位,均有红底黄字的"报警开关"标志,箭头指向位置即按钮位置,下推为报警电话;
2. 走廊配有干粉灭火器箱,上面贴有红色"灭火器"标志
3. 楼层内设有事故照明灯,可见清晰的紧急出口标志。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恐怖活动的知识,大家如果在遇到恐怖袭击时,切忌一定要保持镇定,按照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作出正确反应,施展救和他救,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篇三:校园防暴力安全教育
中心学校2014年第一学期各班安全教育登记表
记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