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是一滴小小的雨作文700字
听,那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的优美音乐,是我们在歌唱;看,那晶莹剔透小巧玲珑的蹦跳水珠,是我们在舞蹈。我,就是大自然中的小雨滴。 我长着一副可爱的样子。圆圆的身材胖乎乎,全身晶莹剔透没一点儿瑕疵,小小的身材,让人看了都会忍不住称赞:多么纯洁可爱的小雨滴! 别看我长得小,我可是一身兼多职的大功臣哦! 我是植物的公众良医,植物们的健康生长总离不开我的帮助。就说那几个艳阳天,太阳当空照,一直不肯让白云来交接,独自在地球上空占足了风头。不管是刚出生的小苗,还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植物,全都晒得一个个垂头丧气,严重缺水。他们可病得不轻呀!我想着。唉,不是我有意和太阳作对,毕竟,医者仁心嘛!我实在看不下去,召集了伙伴们,奋力奔向旱苗们为他们医治缺水症。我尽力地为他们服务,用自己的身体滋润他们,在他们心中留下一片清凉。不一会儿,植物们又精神焕发了。人们都说:这可真是及时雨呀! 我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因为我的存在,城市变得更美丽。几个沉闷的阴天过去,人们的心情显然低落了不少,晴不晴雨不雨的,真不痛快!没有阳光的照射,天空显得灰蒙蒙的,大地上布满灰尘,一切都显得毫无生气。是我出马的时候了!沙啦啦&&我来了!我吸走了空气中的灰尘,使空气不再沉闷;我润泽了大地。接受我的洗礼后的城市一下子清新了起来,气温低了,雨后,天,变蓝了,人们的脸上又重新挂上了笑容,城市,更美了! 我还是一位魔法师呢!我能把河水变满,把云层变厚,把旱地变松,把荒山变森林&&只要我愿意,我会尽我所能去用我的小魔法帮助一切需要我帮助的人们!我的魔法受到不少人的欢迎! 沙啦啦,沙啦啦&&听,我又在歌唱了,我又来到人间舞蹈了&&。我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美丽的记忆。我真快乐,因为我是小雨滴&&一滴默默无闻的雨!河东小学五年级:邱小雯
篇二:那个小小的背影作文700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每个人都会唱,雷锋精神每个人都想拥有,但用实际行动表明的,缪缪无几。所以,学习雷锋叔叔的人是很棒的,而公共汽车上的那个小小的背影,是非常棒的,虽然年龄很小。 那天,我去上培训班。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座位,马上坐下,才发现浑身都酸极了,一坐下就不想起来了。看到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上车,我也不让座,也许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雷锋精神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吧。看看别人,也都懒懒散散地躺在座位。凭什么他们不让我就得让?我想了想,觉得不让没事的,也就安心地坐着啦!别人总会让的。我暗想。 过了一会儿,看那个老人扶着扶手,艰难地站定着,一会儿摇摇晃晃的,心里挺不是滋味。一丝怜悯之情涌上心头,片刻间,就烟消云散。我站着的时候,别人也不让呢!我想。于是又不管了。这时,一个小小的背影扭扭捏捏地站起来,稚嫩的声音传出:爷爷,我要下车了,你坐吧。虽然声音很小,但还是听得到。老人似乎很高兴,说:你要下车啦?好好好。谢谢小朋友啊,真懂事!真是个小雷锋!便高兴地坐下了。 好像全车坐着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不用让座了,就又各干各的事。有的人坐在老人的身边,听他夸那孩子。听的人都说那孩子没听到,真可惜。但我留意到了,他站在车门旁,静静地等候到站。听着老人不断的夸奖与叹息(除了那孩子之外,没有人懂得尊老爱幼),我有点心酸:自己当初怎么就只顾腿,不顾心(只顾自己,不顾老人)了呢?就算站着,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呀!唉! 也许,那个等待到站的小小背影,听到老人的话,正甜甜地笑着。也许他长大,会是一个新的雷锋,新的人民榜样&&浙江杭州江干区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五年级:洪韵涵
篇三:叛逆的我们(9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叛逆的我们(900字)作文 大逆不道,一个禁锢我们几千年的道德暴力成语,以至于如今也根深于我们家长们的灵魂深处。什么是大逆?在我们中华大地没有被外来帝国冲击之前,对于统治者的议论是大逆,对于皇权的怀疑是大逆,对父母不孝是大逆,对老师的不尊是大逆,对领导的不忠是大逆.....如今,这些大逆,剩下的还有几何? 从小就与互联网接触的我们发现,在论坛上,政府是个出气筒,凡是有不顺的地方,他们就把责任归咎于政府。如今不再同于往日,言论自由让我们知道,统治者不对,我们也可以说它的坏话。在视频中,许多老人摔倒,路人却没有人去扶。而真实的原因不是他们缺少道德感,而是在私人财产与道德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因为扶一扶也可能导致你倾家荡产,所以他们宁愿背以道德的谴责也不愿去冒这个好人的风险。在新闻中,我们知道了,毕业也可能就代表了失业。我们被望以成龙,成凤,于是踏上了夺取名牌大学证书的征战之路,我们丢掉了自己的爱好,丢掉了自己的梦想,专注于学业,将所有的时间投资于此,可是未来的回报我们却开始迷茫。我们不仅迷茫于此,我们迷茫生活于生活中的一切,大人们是对的吗,大人们是对的吗?大人们,你们真的对吗?如果不对,我们将怎么办?于是我们迷茫,我们被叛逆。 也许对于我们的长辈们他们的想法难以一下子转变过来,可是对于天生于这些新环境下的我们来说,大人们的大逆不过是些常理而已,为什么要将叛逆一词灌注于我们,难道你们不该反思一下是否是你们过于迂腐。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也许有些家长会说,哪里来的忤逆之子,还有没有重道尊长之礼。我要说的是,我在表达我的真实想法,不欺骗就是对你们的尊重。也许我们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可是我们不希望凡是你们看不顺眼的,就将其冠以叛逆一说,我们需要的是,为什么。也不要以我们还小我们不懂即不了了之,也许我们真不懂,但你们不说明,怎让我们信服。 叛逆的我们不叛逆,我们是这个时代革命者,改革30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不仅是物质,还有文化,而我们即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变革者,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这个新世界的新文化。所以不要再叫我们叛逆的孩子,我们不叛逆,我们是祖国的希望。高三:一?t一
篇一:作文:叛逆与束缚
作文:叛逆与束缚(2013年3月厦门市高三质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
也有人说: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示例 叛逆不是狂欢 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越来越多呼吁言说的声音出现,人们不再屈从于懦弱,而是在叛逆中获取精神的满足于愉悦。于是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留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然而,这般不受任何限制的叛逆真的对吗?克尔凯郭尔曾叹:“人们最大的悲哀不是软弱,而是过于强大,乃至于漠视上帝。” 诚然,叛逆是一个时代进步的必须条件。正如《家》中觉慧的叛逆,让他走出封建礼教的罪恶,走向新生。社会更需要这样不合时宜的举措,来抨击那些隐藏在面具之下的罪恶。
只是,当叛逆之声愈演愈烈,演变成全民的狂欢盛宴,当摆脱限制被当成漠视一切秩序,这样的叛逆,便偏离了
社会需要的轨迹,倒成了一场空喊口号的闹剧。
叛逆少年们自认为活得精彩而轻视法律,落得终生悔恨的下场;网络愤青们自视时代的新声音,毫无理智只知以为抨击,当期待异声成了只余骂声,把叛逆当做狂欢的人们,正如伏尔泰所言,“手持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相比之下,新诺奖得主莫言,便获得了一场“沉默着的胜利”,许多人不满他的极少反抗,不似鲁迅等所谓爱国志士们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但难道莫言不是叛逆的吗?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太多对社会现象的无情揭露,而在生活中却谨遵叛逆精神的实质吗,不让其失去控制,只剩下狂欢般热闹过后的一片空白。因此,于我,叛逆是可以的,甚至是必须的,但不受限制、漠视秩序的一类却不再有益。“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我们可以言说己见,可以身体力行斥责不公,但这一切都应有理智,有公德,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而不是一味哗众取宠。
面对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站在路边不屑一顾,歌德却毕恭毕敬施礼。叛逆者们自是无尽推崇贝多芬,咬牙切齿对歌德,却未曾想过全社会都无视礼法只知忤逆,那么倒真是天下大乱一片灾祸了。从这个层面来说,时代需要贝多芬,时代更需要歌德。
1
所以当辜鸿铭留着辫子上课被北大学子斥责时,他一番“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在心里。”不应只让当场学生沉默,我们更应该意会到叛逆的意义正是在于由内而外、勇敢而不失理智的反抗。
切不可拿叛逆做狂欢,让珍贵的异声成为一场空娱乐。
随心到达,一江清明 哲学先贤尼采在超人论中提到人生三境界:骆驼狮子婴孩。骆驼忍辱负重,埋头前行有如握在手中的笔;狮子不惧艰辛咆哮着挣扎铁链,流着叛逆的血;婴孩以黑白眼辨浑浊世界最难得。我并不想评出此三者的上中下等,人们或匍匐于世,或仰头望天,都只是匆匆的行者,到达本就是一种姿态。
叛逆,不应是作秀,不应是为博人眼球,而是太过空灵与世难容的玻璃球;束缚也应是为自己画下的牢笼,它活血是橡树杆上的铁圈,你层层撕扯着皮肉包裹它,又因为与它的抗争得到更强大的免疫能力,在杀死同伴的病魔手中活下。
对于中国人,是不缺只看见鞭影的老马的,或许是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或许是国民从众的劣根性,我们习惯了对异类的围堵。然而,那被世人热捧的乔布斯、扎克伯格,哪一个不是曾经叛逆的异类。他们中途辍学,不顾他人阻挠,疯狂地追逐一个“乌托邦”时,我们可曾流露出一丝对如此叛逆的赞赏?再看才女张爱玲繁华前世寂寞后生,男人们是不敢靠近,甚至不喜欢她的。她的叛逆冷冽尖锐,已经“虚无到了边缘”,她是成熟的叛逆,却因褪去中国人以为女子该有的委婉与天真的愚蠢不为平凡的世界所挽留。首先,中国人该有叛逆的骨气。
不过时下也有一些年轻人,提倡“裸游”这一理念,即没有工作没有家庭,抛去一切经济与时间限制,游遍大江南北。似乎是个美好的词语可惜对现实的这点反抗太过苍白。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无业后的空虚与不安,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马良神笔天马行空,你有资格“裸游”吗?如果
不能,何方暂时做根被握住的笔,至少在方格与宣纸间留下墨痕。由此可见,任何叛逆都该有底气,如果只是一把笔,便该积蓄力量,同时在一方天地里努力精彩。
其实回到起点,成功并不是一身轻松,更不是肆意妄为,也不意味着只能屈居人下,悲凄地取暖,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意义,他们将生命融入追求的过程,并让这意义与个性共放异彩。 事实上幼年时读到孔子“随心所欲”总是不解,长大了我看到于丹的“所谓局限,是格局大小,为其所限。”便突然明白,成功不可定义,生命自有长短,那么一个在地狱中可以创造天堂的人,对他来说,无所谓挣脱束缚,佛曰,心之所向,便已到达。月影支离,一江清明。
独立与良知,乃铸大师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说:“我把独立分为两种,学术上的独立和人格上的独立。”无论何种独立,都必须摆脱一切限制,并且真正的大师还不仅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更需要有精神体积和生命业绩的综合考量。为此,一个成功者,须以叛逆的鲜血摆脱诸身心的限制,以独立与良知开拓境界。 2
反抗强权的限制与守卫良知是并行不悖的,大师身上的强权首先是权威、政治,而良知则是为人类幸福所负的责任。梁漱溟在一次政协会议上为农民的艰苦境况提出“九天九地”说,公然顶撞毛泽东,他为人民出声音而义无反顾。索尔仁尼琴更是左右开弓,用《古拉格群岛》揭露斯大林体制的黑暗,还攻击美国虚伪的民主。这些在权力者眼中的“叛逆者”,以其超越政治眼光的文化眼光,超越民族思维的普世思维,成为人格上的独立为人和人类的良心。
荣格说过:“学术的最高成就就是人格成就。”而独立的人格便是打破一切不合理、非理性的因素,特别是成为不被某一只手握住的人。那么,难道今天就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心怀民族命运的大师吗?
随着社会浮躁化与功利化,知识分子中除了极少数之外纷纷甘于沦为“犬儒主义者”和政治的服用。钱理群笔下的“于丹现象”便是一例。《<论语>心得》忽略了儒家批评者的一面,在社会现实巨大矛盾中避而不谈政府责任,弱化社会与政治承诺的重要性。这种甘于被权势收编,对人民现状坐而不理,“倒挂式的修身”心态,又如何成就大师?
由此观之,所谓大师者,首先要有浩瀚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生命行为,和摆脱束缚的勇气。尼采曾言:“一切文化都是非政治的。”因而在这个时代,铸就独立人格的大师首先必须“去政治化”、“去体制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于社会毫无约束,而是开放一个空间使之看清人民、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的风向标。
黑格尔曾言:“一个民族有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若只是关注脚下,注定没有未来。”把握住大师的手放开,使之超越束缚二独立,不仅是人民的福祉,更是一个社会走向理性的标志。 怀律己之心,修独立之思
有人说: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也有人说:成功的人是真正守住规则的人;而我认为,一面追求一面哭
泣,背叛的是陈规陋习,紧握的是人类与自由签下的契约,这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心中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英国诗人所言极是。“猛虎”是对于墨守成规的离弃,而细处的“蔷薇”则是成功的人超越世俗时不可违背的边境。试想当传承千年的礼义之规逐渐消散,传统美德和人类规则底线无人问津,空余为名为利不断破坏自由契约而潜心经营的蝇营狗苟,那么这个民族真正的自由又有意?试想当条条框框圈住欲腾飞的独立思想,世俗的压迫已成为人类灵魂的桎梏,那么这个民族离明哲保身的苟且偷生还有多远?
且看梵高为艺术挣脱世俗的禁锢,血一般的玫瑰红,浓郁的钴蓝,耀眼的柠檬黄,一一直指灵魂深处,破处心灵枷锁。梵高对世俗的背叛,冲破艺术的陈规,追求自由艺术之巅不正是超越一切的桎梏从而获得灵魂高度的背叛吗? 3
再看左拉当国家聚集起的乌云笼罩着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权的天空,一句掷地有声的“我控诉”摆脱漠视人权的法国大地。左拉的身上流着叛逆的血,这是对陈规的叛逆,是对陋习的挣脱。
是的,若无这些在枪林弹雨中致力于摆脱框条桎梏的仁人志士,那么那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胆怯者还将退在角隅里瑟瑟发抖至何时?然而,挣脱一切限制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而是在撕裂陋习的同时,与自由签下契约,有所节制有所约束。
“真正的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萧翰说道。诚如斯言,摆脱限制争取的自由,是应符合自由法则的自由。反光当今,爱国愤青们为所谓“独立自由国权”而肆意抢砸同胞们的日货车;美国为所谓的“言论自由”开演《穆斯林的无知》而使其中东政策走向迷茫之点;毒奶粉、染色馒头为所谓“自由逐利”竟肆加违禁品??这些都不是真正摆脱限制争自由,反而是对于法规和文明良心的漠视。
常怀律己之心,守住自由的契约;常修独立之思,挣脱灵魂的桎梏。
踽踽而行的溯流者 “生命是对宇宙意识的全然叛离,没有忤逆,生命便不能成其为生命。” 我不知道木心在写这句话时,他见到了哪些踽踽而行的溯流者。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正如《云图》中多个时代的转换拼接中,永远都有身上烙有自由流星的孤独的清醒者,在生存平等、音乐独立、思想自由的召唤之下背离着世界行走。
他们是少数的英雄。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抗某种不公与谬误甚至愿意站起来与大多数人抗争,而有时甚至是神与信仰。“思想的恶魔”尼采嬉笑于“快乐的科学”对日益空虚的基督信仰进行强烈抨击,他是上帝的叛徒,他敢怀疑本应毋庸置疑的力量。因此当他高喊“上帝死了”时,他正孤独地逆流而上。如今现人崇他赞他,而悲哀的是时间并没有维度。叛逆者因破坏与反传统而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虽然热爱却无法言说。
圣西门曾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中赞扬叛逆者“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根源”,而从这个层面上看这些思想“叛”者的存在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启蒙。当代社会困于意识形态之时他们却同样
踽踽而行的溯流者像是对于集体的反叛。诚然,社会是人的集合,却也因“人”的个体意义而立体可感。
现今我想对于叛逆者更多的是一种包容,人类社会,才能在孤独、集群、自由、平等、独立之中,缓缓向前,生生不息。
自由为文,束缚如质 智慧之书《论语》中有一言:文胜于质则过,质胜于文则囿。于是,我们明白,文与质不偏不倚,相辅相成才能使其大放光彩。一如文与质,自由使人冲破心灵的牢框,而束缚令其不致太过锋芒。自由为文,束缚如质,文质相称,相得益彰。
凌波曾言:“若心灵失去根基,心灵虽生犹死。”根之于人一如水之于鱼,在渴望自由之时不忘携束缚上路,让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有理性的阳光照耀。在《飘》那个动荡的年代,斯嘉丽挺身而出,为自由而搏,为理想而斗,然而“精神的孤独是心灵无处安放的寂寞”,越飘泊越企求心灵的束缚,企求回归大地的怀抱。与斯嘉丽迥异,对于久在飘零的昆德拉而言,这看似无拘无束的游移却是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一如克莱尔所道:“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会流泪?为什么脱离人群时会失去思考能力?因为这样我们不必为责任和义务思考和烦忧。”
追求自由无可厚非,试图挣脱一切限制的勇气值得敬佩,而现实并非理想主义所构的“理想国”,乌托邦的钟声固然诱人,还需有甘于接受束缚之心。
对于少年而言,现实就如同一部魔幻剧,那些血气方刚的少年如何能在现实的委屈和困境中甘心偏安?追寻自由的脚步如何能在荒诞的故事里停歇?自由者如同周云蓬。17岁的他,坐上开往另一座城市的列车开始向世界发出了挑战。这个盲小孩选择依随跳动着的叛逆的鲜血,在无情沧浪之上泛船游移,钓回的不是悠悠似水年华,只是一伤苍凉作伴。当初那个不甘偏安,执意前行的周云蓬才发现世界不容庸人自扰,义无反顾追随自由的心经不起岁月的摧残。于是最终选择被缚于安定,生活也逐渐安心。
我们的时代有太多的附属品,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那些从不停歇、追逐名利的人生,都得使我们一步步想要逃离束缚去忠于自由与理想。而若只是金圣叹夏日淤来红盘里切绿沉西瓜的随意和恬淡,切格瓦拉前往古巴去享受他的“百年孤独”,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又何尝不是对自由与束缚的一种深刻理解?
似《隐言经》所启示:“灵性之子啊,我使你来生高贵,你却日趋卑贱。为着你的创生,你要挺身奋起。”我欲与你共勉,以自由为文,束缚为质,习得权衡之心,让自由与束缚并存,大放光彩。
成功源自叛逆 成功有保守的一面也有开创性的元素,我想成功更多源自叛逆,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是叛逆激发了人类心中大自然赋予的力量。”
心理学上,叛逆是基于束缚的摆脱,是自我积压的释放。我们一生都处于卢老所言的枷锁之中,然而这些限制都应被冲破才能成功?不可一概而论之。 5
下页篇二:叛逆的青春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是许多父母面对的难题,一位中年女性向我讲了她的困境――
她拥有安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