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三政两不为内容

三政两不为内容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6 13:02:54 | 移动端:三政两不为内容

篇一:雷台小学三政两不为工作总结

雷台小学庸政、懒政、怠政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县委以及李俊学区关于“三政两不为”的实施方案精神,现将我校开展“三政两不为”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思想,学习“三政两不为”精神。

我校接到李俊学区关于“三政两不为”精神后,开展了庸政、懒政、怠政等专项整治,紧紧围绕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党章》和党政规章为基本遵循,全面推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着力解决精神不振,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等突出问题,庸官懒政也是一种腐败,那么,对庸官懒政要做到“零容忍”,努力营造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自查自纠。

学校成立以余志清为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督促开展自查自纠整治。对照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清单,对照“庸懒散拖”、“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清单,认真查摆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进取意识淡化、业务工作不熟悉、工作推诿扯皮等“不想为”、“不会为”、“慢作为”问题,分类列出问题整改清单和整改时限,坚持边查边纠边改。

三、着力推进专项整治。

结合岗位及个人实际,“三严三实”集中整改,使党员干部,党员教职工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在短时间内迅速好转,制度治本。

1、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不歧视学生,不变相体罚学生。

2、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不给学生征订教辅教材,教师不参加有偿补课。

3、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4、抓好学生安全工作。学生安全家长放心,是学校对社会的责任。学校对学生利用集会、升降国旗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四、践行“三严三实”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从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做人做事“三严三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雷台小学

庸政、懒政、怠政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015年10月

篇二:三大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三大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政治制度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的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制度是充分反映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精神﹐最能代表和反映当前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种政治制度。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一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政协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并实行民主监督。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进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实现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体制改革

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动力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既来自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又受到全球化等外部力量的作用影响。因此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同时面临“两个适应”,既要适应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又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环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文化体制改革是国家整体性深度改革的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到“攻坚”阶段的迫切要求。如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很大成效,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渐完善、成熟。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政治文明”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要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得到进步,这些必然迅速反应到文化领域,并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同时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因此,我国新的经济体制要想继续不断完善和成熟,政治体制改革要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

(二)国际背景:适应全球化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大融合的时代,并引导人类社会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文化与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深刻的互渗关系,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前,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世界交往与人类活动正在超越民族与地区的界限与阻隔,形成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彼此相关的互相依赖的事实与趋势。然而,全球化的过程不是没有价值主体的纯自然过程,居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同样也是全球化意义与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它有意识地推行既定利益、既定价值,造成所谓的“同质化”、“一体化”。甚至就是“美国化”、“西方化”。这对全人类的文明、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全球化最终将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而且也是文化战略问题。

当前,我国在文化体制、结构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不进一步促进文化发展,那么我们不但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占有率,而且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我们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推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日益推进,文化生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手段等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国的文化体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一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不相适应。市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许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拓展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空间,也给现有的文化生产和管理体制带来巨大冲击。而我们在许多方面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由政府包揽,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二是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文化同经济、政治的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强调了文化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才有可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

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文化需求比过去更加强劲,要求在信息提供、知识支撑、思想启迪、审美娱乐方面及时提供优秀产品和优质服务。这既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使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国家的一些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还不多,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不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四是与世界高科技发展不适应。当今世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接收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日趋现代化,新媒体和新的娱乐方式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而我们在这方面还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在体制、结构和管理上反应不敏感,在运用高新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上,还不能同发达国家抗衡。解决上述不协调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文化建设跟上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步伐。

三、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意义

第一,进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第二,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精神文化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先进文化,实质上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日益巩固;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趋势,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意识相互碰撞,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有所滋长。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永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三,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才能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四,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创造和培育良好的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

文化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尊重规律、创新机制,是文化体制改革应当遵循的路子。没有良好的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就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就没有优良的文化产品和优秀的文化人才。为此,必须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体制改革原则: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要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只有通过这样一种创新型思路的改革,才能够达到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最终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具有强劲后续发展势头的、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文化体制。

第五,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文化体制改革能够激发、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和创造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这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还存在着文化生产能力不足、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只有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而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们才能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篇三:小店乡中为官不为实施方案

小店乡中

“开展治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大力倡导勤政廉政、敢于担当、依法办事新风尚,持续推进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常态化。根据召教体 (2015)82、8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深化作风建设 治理庸政懒政怠政 整治为官不为、为政(师)不为”主题活动,消除“中梗阻”,追责“太平干部”、“逍遥教职工”,切实解决“庸懒散乱奢”、“为官不为”、“为政(师)不为”等“软腐败”问题,不断深化学校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努力实现全校作风明显转变、组织纪律明显增强,办事效能明显提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党风政风行风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树立新时期教育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时间

2015年9月启动,12月底结束,为期3个月。

三、治理重点

1、决策失误。重点治理领导班子对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

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等问题。

2、执行不力。重点治理确定的重要工作、重要教学规划、教学任务、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不按规定落实,敷衍塞责、推进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效果;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致使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

3、监管缺位。重点治理工作情况了解不及时、不深入,工作监管不到位,行政监管事项放任不管,或不依法进行监管,或监管不力等问题。

4、推诿扯皮。重点治理对交办工作迟迟不落实,找理由推脱;各吹各号、各唱各调、互不配合,出现情况相互推脱;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回走,出现难题就上交;有风险的不敢干,有难度的不愿干,没先例的不肯干;干不成事找借口,只讲客观条件,不讲主观原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取舍剪裁等问题。

5、庸懒无为。重点查处广大教职工思想上不求上进、精神不振,业务上能力不强、又不加强学习,工作上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办事不用心、工作不负责等问题。

6、行为失范。重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对待办事群众和学生家长态度生硬、作风粗暴,推三阻

四、久拖不决等问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和虚报工作业绩,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等问题。

7、效率低下。重点治理办事程序繁琐、手续复杂,政策规定

不透明、宣传解释不到位;告知事项说半句留半句,让群众和服务对象来回跑;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不主动、办事拖拉,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等问题。

8、纪律松弛。重点治理教职工组织纪律涣散,不守规章、不听指挥,散布谣言、搬弄是非,目无法纪、制造事端;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擅离岗位,工作时间打牌娱乐、上网购物、手机游戏、炒股以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问题。

9、顶风违纪。重点治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豪华装修、超面积使用办公场所,利用学校食堂公款大吃大喝、休闲娱乐,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超标准接待,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反财经纪律,谋取小团体利益,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侵占、挪用、截留、套取教育专项资金等问题等问题。

10、索拿卡要。重点治理作风效能建设规定,在行政审批和服务中故意刁难,设置障碍,吃拿卡要;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滥评比、滥培训,增加服务对象和基层负担;各学校乱收费,增加学生及家长负担。

11、权钱交易。重点治理具有人、财、物及审批权限的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要求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安排消费、报销费用,为亲属、朋友承揽工程、承包项目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借婚丧喜庆、年节敛财;领导干部亲属“吃空饷”;暗箱操作、权力寻租,收回扣、拿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问题。

12、出面说情。重点治理在教育工程项目招投标、教学设备采购、清理“吃空饷”、公共资源交易、人事调整、交流、职称评定等过程中通过找关系、托熟人说情打招呼等问题。

四、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教育阶段(9月24日至9月27日)采取理论学习、领导干部上党课、每周一政治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作风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问责办法,切实认清“三政两不为”等“软腐败”问题的极端危害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增强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校内的优质课评选、送课下乡、各类课程研讨会、业务专题培训班等交流平台作用,组织开展一次“摒弃为官不为、为政不为、为师不为、强化责任担当”的大讨论,引导广大教职工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素质能力。

(二)自查自纠阶段(9月28日至11月7日)。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三政两不为”存在十二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座谈、访谈、问卷调查以及领导点、互相提、自己找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本单位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自觉对照整治重点梳理各方面意见,严查细照、对号入座,查找“三政两不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梳理,明确

整改措施。

(三)整改落实阶段(10月8日至11月30日)。认真填写《“三政两不为”问题专项整治自查整改情况登记表》,结合部门和岗位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明确整治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等,抓好整改落实。对梳理出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实行销号管理,同时要将整改措施和进展情况,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公开,接受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四)建章立制阶段(12月1日至11月31日)。认真梳理“三政两不为”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查找内部管理和日常监督方面的不足和漏洞,分析原因,把握方法,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坚持下去,把专项整治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项整治活动,把深化作风建设、治理庸懒散奢、整治为官(为政、为师)不为作为关系教育系统工作的大事来抓。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专门工作机构,结合教育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细化活动方案,切实推进活动开展。要认真组织实施,把开展主题活动与深化“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有机结合,与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与评议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与推进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确保活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三政两不为内容》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38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