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写信落款格式

写信落款格式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8 07:47:14 | 移动端:写信落款格式

篇一:写信格式

书信格式

开放分类: 格式、书信、注意、要点

例文:(“_”表示空格)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__您好!

__(正文)

此致

__敬礼!

———————————————————————(学校)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__(内容)

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篇二:写信时的各种落款

对祖父母: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叩请金安 恭祝健康长寿对亲友长辈:敬请钧安 敬颂崇祺 敬颂福祉 恭请福绥

恭叩钧安 敬祝康乐 顺叩崇祺 恭请万福

对女长辈:恭叩慈安 敬请坤安 敬请淑安 恭请懿安

对师长:恭请海安 敬请教安 恭请教祺 敬请讲安

对平辈:即颂时祺 敬候佳祉 谨颂大安 祝你健康 祝你安好 顺颂时绥 敬候坤祺(女) 并颂妆安(女)

对晚辈:即问近安 顺询近祉 祝进步 祝健康 祝幸福快乐 即颂近好 对政界:敬请勋安 恭请钧安 祈请政安

对军界:敬请戎安 恭叩麾安 即颂勋祺 敬问戎安

对学生;并询学安 敬颂学祺 顺祝进步

对作者:顺候著安 敬请著福 顺祝撰安 即颂著祺

对编者;肃请编安 即颂编祺

对商界;敬请筹安 并颂财安 顺颂筹祺 顺颂筹祉 祝生意兴隆 祝财源茂盛 对宗教人士:敬请道安 即颂法安 恭请法安 即颂禅安

对旅行者: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此祝行安 谨问旅安

对已婚者:敬祝俪安 敬候俪祉 恭请双安 顺颂俪祺

贺婚:恭请岩喜 顺贺大喜 恭请喜安 祉贺大喜 祝新婚幸福快乐

贺新年;恭贺新禧 顺贺新祺 并颂新祺 敬贺岁祺 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祝新春大吉大利

吊唁:敬请礼安 顺候孝履 用候苫次 请节哀顺变

问病:即颂痊安 顺候痊安 著早日康复

按时令:

敬颂春祺 即颂春安

敬候暑安 肃请夏祺 即颂夏安 此颂暑祺

谨颂秋安 顺候秋祺 顺问秋安

敬颂冬绥 敬请冬安 敬颂炉安

对全家:恭请阖府清福 恭祝阖家清泰 祝全家安

篇三: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

一、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

按通行的习惯,现代书信格式上主要涉及称呼、正文(包括问候语、主体文、祝颂语)、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附注、封发(包括折信、信封书写、邮票张贴)等五个方面。

以俗体书信为例,就各部分特点、要求分述如下:

(一)称呼

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从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要和署名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需要说明的几条细则是: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大哥”、“二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叔叔”、“月亮姐姐”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张”、“小李”、“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呼其名,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笔名除外),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

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二) 正文

1、问候语

问候语是书信正文的开头,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你们好”(注意不能用“您们好”),也可以依时令节气不同有所变化,如以“新年好!”“春节愉快!”“圣诞快乐!”等代之。

此外,问候语后面还可以视情况加上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久未通信,甚念!”之类。 问候语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书写。应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转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意义单一的构段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2、主体文

主体文是书信正文的主体部分,系交代正事,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有事说事,可长可短,没有什么套路。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事一段,不要把多件事情混为一谈。

3、祝颂语

祝颂语也叫颂候语、致敬语,是正文最后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也是整个书信的结尾。

俗体书信祝颂语最常用的是“祝??”这一格式,如“祝你(您)健康、祝你学习进步、祝你(您)万事顺意、祝你(您)全家幸福”等,前一半(“祝+第二人称代词”)可接在正文之后写,也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一半(具体祝

福内容)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以示尊敬。也可省略前一半,另起一行后空两格,直接写“安好”、“健康”、“平安”等词,表示祝福。

另有“此致敬礼”这个套语,其习惯写法有两种:一是不另起段,紧接着正文之后写“此致”二字,不加标点,转一行顶格写“敬礼”;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此致”,不加标点,再下一行顶格书写“敬礼”,后加惊叹号,表明祝颂的诚意和强度。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套语带有过去时代较浓的政治色彩,已经离开了作为私人书信祝颂语的固有含义,除了一些专用书信(如申请书)保留了这一格式,已被大多数人摈弃不用。如果要用于私人信件,可以采取变通的做法,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二字,后加感叹号或句号,表示敬意。

(三)落款

1、署名

署名与称呼首尾呼应,是对受信人的一种尊重,无论出于结构完整性的考虑还是礼节上的考虑,均不应省略。

如果是写给亲人或朋友的信,署名最好能反映与受信人的关系,在姓名之前加上自我称谓(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则一定要把姓名写全,并可根据具体情况于姓名前加注身份标识,如“XX(单位名称)职工”。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此外,在署名之后,有时还可加上“恭呈”、“谨上”等启告语(又称具名语,是信函署名之后的谦词),以示尊敬。

署名位于祝颂语下方右侧。如祝颂语后空格较多,其下方空出半行即可;如祝颂语后空格较少,与落款之间则需空出一至二行的位置。

2、日期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一行,以后者较为常见。日期往往具体到年、月、日,甚至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夜”、“凌晨”、“正午”等。有时需要写信人加上自己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有时还可顺带交代一下写信时的天气状况,如“严寒中”、“溽暑中”等。

(四)附注

附注位于日期下空一行位置,用于书信写完后根据需要补充交代一些内容,如附告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补充正文遗漏的内容(以“又及”等领起),问候其他人(如“代问某某好”)或受托向收信人问候(如“某某附笔问候”),附件说明或其他(如“随信附照片一张”、“另有包裹一件,请查收”)。也可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五)封发

封发属于书信的外在格式,主要包括折信、信封书写、邮票张贴等环节。信封有横、竖两种形式,目前通用的是横式信封,邮政编码和邮票位置都相对固定,按要求填写、张贴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地址和收、发信人姓名的写法:

受信者地址应写于信封上方邮政编码之下,左端可与邮编第一个字符对齐;发信者地址应写于信封下方邮政编码之上,右端尽量与邮编最后一个字符对齐。收、发人地址均应从左到右书写清楚、详细,省名一般不要省略,如“XX省XX市XX区XX街XX大厦名XX楼XX号房间”。

受信者名称要居正中,基本格式为“收信人全名+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开启语”。受信者若为亲人,称呼可按平常叫法或其书面语填写,如“阿姨”、“父亲”;若为同学、朋友,可简称为“友”;若为上司或生意伙伴,可用其职衔,职衔过长时可将职衔提至姓名之前,后加“先生”、“小姐”、“女士”等泛称,如“陈大文总经理”、“营业部主任陈大文先生”;受信者若非亲非故,可称“先生”、“小姐”、“女士”;若很难找到合适的称谓,则最好省掉。至于开启语,又称为启封语,是附在受信者名称后表示尊敬的词语,并非必备项目,一般写“收”或“启”即可。也可视受信者身份等选择使用雅体书信的开启语,如“陈大文总经理台启”。如果信件需要别人收转,可写“XXX烦转XXX收”。

若非挂号信,写信人只须写姓氏,后加“缄”、“付”表示发出,如“陈缄”。如用印有自己机构地址的信封,写信者姓氏则可略去。

另外,借鉴传统书信做法,为了表示对受信人的尊重,折信不仅要有规则,还要注意让文字及受信者名称向外。

二、雅体与俗体的区别

雅体和俗体是现代书信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演变形成的两种体式,前者是对旧体书信某种程度上的继承,后者则是文化普及的结果。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称呼格式不同。俗体书信用口语,平常怎么叫,信上就怎么写,或在平常称呼前加上一些表达感情的用语;而雅体书信用书面语,在名字(一般姓和名不对举)后面加“君、兄、先生”(此三者都不分性别)、“贤弟”或“老师”、“经理”、“局长”等职衔,有时还需按受信人身份在称谓之后加提称知照语 (即表敬语),如“陈懂事长钧鉴”、“李主任台鉴”等,参见下表:

二是祝颂用语不同。虽然二者都讲究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表示祝颂,但俗体书信常用“祝??”格式,雅体书信则以“颂安”为其基本模式,分为“颂”(即请候语)、“安”(即安好语)两部分。“颂”有“请、问、询、叩”等变化形式,其前可加“恭、敬、即、顺、并”等词语;“安”有“祺、祉、禧、吉祥、平安”等同义词语,其前可根据时令、职业等加“金、台、旅、近、春、暑、俪、双、痊、编、教、撰、著”之类词语。如“请候语”接着最末一句出现,则“安好语”必须另行顶格。如在信末另行书写祝颂语,则采用“请候语+空格+安好語”格式,如:“即颂 商祈!”。

雅体书信祝颂语与受信人身份对应情况如下表:


写信落款格式》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62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