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图形创意之共生原理及运用
图形创意之共生图形原理及运用
李文辉 王洪海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摘 要:图像创意拥有多种常见的构成形式,如:置换、异影、矛盾、共生等。通过这些构成形式的训练可以为创意思维提供多条可行的道路,拓宽我们的创新思维,为创意工作提供源源不断创新动力。共生图形是一种极其重要创意图形构成形式,主要运用方向是创意造型、标志设计、图案设计。
关键词:图形创意,共生图形
图像创意拥有多种常见的构成形式,如:置换、异影、矛盾、共生等。通过这些构成形式的训练可以为创意思维提供多条可行的道路,拓宽我们的创新思维,为创意工作提供源源不断创新动力。因此熟练地掌握和理解图像创意常见的构成形式对于创意工作至关重要。 共生图形是一类特殊的图形,它在各国美术史上多次出现,并带有神秘色彩,有些共生图形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很多专用名词就是共生图形,如“鲁宾(Rubin)杯”、“太极图”、“三兔争耳”、“四喜人”等。其中“鲁宾杯”常被称为典型作品,当人们注意到黑色图形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对称的杯子,而当人们的目光注意到背景白色的时候,就会发现两个侧面的人脸,两种图形被神奇的融合到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种共生的关系,形成了视觉上的奇妙感,引起人的兴趣。
共生,从字面上理解“共生”,“共”就是共同,“生”就是生存,合起来就是“共同生存”的意思。共生图形是指由“图底相生”和“双关轮廓”组合而成的图形,以一种独特的关系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生图形分为两类:正负(图底)共生和局部(含轮廓)共生。
一、正负共生图形
正负共生图形,是巧妙利用正负图形原理,使正形、负形同时具有意义的共生图形。经典作品“鲁宾(Rubin)杯”就是利用正负共生原理制作的。
正形是指画面中存在的、印刷的、能引起受众明显注意的部分;负形是指画面中不存在的、未印刷的、受众一般不注意的部分。负形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构成元素,很多作品通过正负图形的配合,达到美的效果。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余白,其实就是指负形。余白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是指无像、无字。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 ”的辩证观点,深深影响着中国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发展。余白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我们认为正形与负形是相互依存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在某种环境下,原本不引起人注意的负形也可以转变为正形,引起人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中“福祸相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互依存、相互转变的辩证思维,和正负形辩证统一的观点具有相通性。
正负共生原理主要运用到标志设计和创意造型产品设计。
因为正负共生图形具有用一种图形表现两种含义(正形与负形)的特殊功能。所以在应用中备受设计的青睐,
图1是名为“云鹤食品”的标志设计作品,运用了正负共生的原理设计。在图形中,正形为祥云,负形为仙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云与仙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整个标志设计构思巧妙,寓意丰富,传递信息准确,是运用共生原理创作的优秀标志作品。
图2是名为“清茶馆”的标志设计作品,同样也是运用了正负共生的原理。在图形中,正形为折扇,负形为茶盖和缕缕清香。折扇是清雅、潇洒的象征,更是文人手中不可缺少的
物件。折扇在国际文化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此标志巧妙地将折扇与茶融合一体,同时也将文化韵味展露无遗。
图3是名为“伟人尊”的钧瓷作品,运用了正负共生的原理进行创作的。此作品于2005年9月被毛主席纪念堂正式收藏,2006年9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于2007年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教科书。尊是古代青铜文化中的重要礼器。“伟人尊”采用立柱尊式器形,尊器上部器型设计独具匠心地采用正负图形原理,把正负形延伸至立体空间中。将器型颈部轮廓线设计为毛泽东主席侧面微笑剪影轮廓,注意尊器颈部的负空间,伟人神采跃映眼前,“伟人尊”的神奇就在此处。
图4是名为《种族主义》的招贴设计。作者是莱西·德文斯基(波兰)。在白色的脚下出现了黑色的人脸,此招贴设计同样运用了正负共生的原理进行创作,设计师正是将脚和与之被踏到脚下的人脸进行对比,传递出发人深省的反对种族主义主题,从而创作出具有心灵震撼的正负共生图形。
图1 图2 图3图4
二、局部共生图形
局部(含轮廓)共生图形,是指图形的某一部分(轮廓或形状)和其他图形共用,形成的富有趣味的图形。我国传统图案中“三兔争耳”、“四喜人”等均是局部共生图形的典型作品。
局部共生图形主要运用到图形、图案设计。
图5是中国传统图案“四喜人”。“四喜人”是一种民间美术造型,她的造型采用的就是局部共生原理,它是利用形与形的部分重合和借用来造型。四喜具体是象征人生四大喜事:一为久旱逢甘霖;二为他乡遇故知;三为洞房花烛夜;四为金榜题名时。四喜人图案以两儿童相互颠倒组成,巧合成四孩童的效果,故名“四喜娃娃”、“四喜人”。寓意吉祥如意,美好幸福。四喜人材质也不尽相同有:青铜、玉、木材等。“四喜人”的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人们喜爱。
图6是某滴眼液的广告设计。运用共生原理,绘制出了鱼和眼睛两种形象。这两种形象鱼和眼睛共用了两段半圆弧线。配合广告语“如鱼得水”,说明了使用滴眼液后,眼睛滋润、舒适的效果。此广告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图形创意共生原理。
图7图8是传统图案“三兔争耳”,分别源于唐代莫高窟205窟和1550年英国利德古堡旅馆玻璃窗户。图案中两只兔子共用了一只耳朵,3只兔子一共有3耳朵,形成巧妙地共生图形。“三兔争耳”出现在英国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的金属器皿上、也出现在建于公元六世纪到七世纪的中国隋朝庙宇中。这也为“三兔争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图5 图6 图7图8
图形创意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形式,设计师通过图形的巧妙变化与构思,达到表述自己创意构思的目的。共生图形因其构成巧妙,结构新颖,并且多一形多意,收到设计师的青睐,创造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多应用于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图案设计,造型设计等。
参考文献
[1] 罗瑞兰,周承君.图形创意.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林家阳.图形创意.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3] 谢卉,谭昕.图形创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4]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文辉,男,郑州华信学院教师,河南包装技术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广告艺术设计。王洪海,男,郑州华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联系人:
姓名:李文辉
单位:郑州华信学院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郑市郑州华信学院
邮编:451100
电子信箱:23488640@qq.Com
联系电话
:13673979010
篇二: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
一,名词解释
1. 图形创意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作为名词的含义,即有创意的点子、构想、图形;二是作为动词,即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图形的过程。
2. 意象图形是一种典型的人文图形,是用某种符号化、抽象化的带有象征意味的图式、图形表达或0
3. 相似联想
指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在形状、功能等方面与它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如由圆想到太阳、苹果、汤圆等等。 4. 形象与形象的相融,共生存在,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容基础形的适合
5. 同构
指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可以是视觉形态上,可以是含义或知识经验上的,也可以是心理感受上的。
二,简答题
1.简述图形表现的四种风格。
答:一、写实风格
依照科学的透视和绘画原理,在二维平面上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物象的一种表现方式,强调真实、逼真。
二、几何风格
几何图形是指用几何图形作为设计元素进行创作,呈现出一种简洁的、抽象的、规整的几何形式美感。
三、中和风格
指介于写实和几何抽象表现之间的一种调和图形,兼有写实风格图形的真实感、立体感,又有几何风格图形的简洁和现代。
四、动漫风格
当今非常流行的一种风格深受现代插画、漫画、卡通电影的影响,带有拟人和童趣色彩,充满亲和力,收到创作者和受众的喜欢。
2. 对于单一形态的想象创新有哪4种方式?请随意选择一个图形作为例子进行材质异化的表现,画出
草图.
答:一、打散重构
将原形分解,打散后按照一定目的以新的方式重新组装。
二、材质异化
改变物体的材质并通过表现异质的特征来塑造新的图形形象
三、分割裂变
对完整的形态进行分割,通过打孔、切割、开启、断置等方式改变原形的封闭 形式,形成有趣的新形象。
四、尺度夸张
对人们主观经验中熟悉的元素进行尺度体量上的夸张变化,将微小的放大,将巨大的微缩,使观者如同来到产生视觉上的冲击。
3. 对于多个形态的创新组合有哪两大类,每一大类又分别有哪几种形式?
答:一、超现实组合
1、拼置同构——将两个以上的物形各取部分拼合成一个新形象的图形构建方式。
2、 置换同构——又称替代同构,指在保持原形的基本特征基础上,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形素材所替代的一种图形构造形式,从而产生具有新意的形象。
3、置入同构——将用以组合的元素中的一个轮廓作为外形框架,将其他物形填置在这个外形中,形成外轮廓形态与内部元素间的组合关系。
4、 肖形同构——指以一种或多种物形去模拟另一种物形的形态。
5、显异同构——将一个原形进行开启,显示出藏于其中的其他物形。
6、影同构——以影子作为想象的着眼点,以对影子的改变来表情达意。
二、技巧型整合
1、 共生同构——指几个物形通过共用一些部分或轮廓线,互相借用、互相衬托,以一种独特的紧密关系组合成一贯不可分割的整体。
2、正负形同构——运用正负形的原理,将几个物形通过正负形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3、延异图形——异变或渐变,指一种形态经过一定过程逐渐演变成另外一种形态。
4、隐歧图形——一形双意,指图形具有“同时性”,即一个画面元素,由于观察方法和角度不同,可以看到两种事物形态,从而象征两种含义。
4.
三,论述题
答:一、东方传统图形的特点:
1、独特的象征(论述)
2、求全思想:希望在一幅画面中将事物的方方面面都交代清楚。
3、丰富的造型手段:
超现实组合—根据一定的目的将现实中无必然联系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体;适形—通过变形等手法将元素塑造在特定的形态结构中;共生同构—将不同元素通过共用一些部分组合为一体,形式巧妙,富于装饰性。(论述)
二、中国传统图形对于现代图形设计的意义:虽然进入近代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对开交流增加,受西方现代图形设计的影响,中国的图形发展逐步融入到了世界的潮流中…(当今趋势概括)。但是在追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了解和学习世界优秀的设计思想的同时(学习),更要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中国的图形设计在世界的舞台上独树立一帜。(对于传统的传承方面进行论述)
篇三: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
冈特·兰勃,国际公认的欧洲“视觉诗人”的代表人物。对当代的视觉设计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冈特·兰勃生长在梅克伦堡的乡村,这段成长经历深深影响着他作品中的媒体使用和艺术内容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背后隐含了更多的体力劳动和传统的手工艺。在作品里他关注的是主题的物质性。他总是赋予这些主题更多的意义,每一幅招贴都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透过那些隐喻的物体联想实际事物。
切瓦斯特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追求艺术设计作品的自由性。他关心的焦点是如何能够把个人独特的风格和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常常以幽默、活泼的形式来表现。线描和色彩平涂是他平面设计作品中十分常见的创作手法,他还擅长于运用颇具美国式幽默的色彩风格,与此同时,他还热衷采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来混合使用表现作品主题,以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
从根源上来讲图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图腾纹样、岩洞壁画等原始图形符号。绘画 最初产生是出于现实的需求,为了记载事实、表现思想,古人在岩壁上绘制图案并不仅是为 了装饰,更重要的是寄托某种精神与宗教的信念,具有一定的实际目的。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显而易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 云南沧源记录劳动和生活场面的岩画
半坡文化陶罐
简单的说图形就是具有文字语言的内容、类似绘画影像的形态,在传播领域传递信息的视觉形象。
福田繁雄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多才多艺的全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也成为福田海报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余白,其实就是指负形。余白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是指无像、
无字。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 ”的辩证观点,深深影响着中国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发展。余白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我们认为正形与负形是相互依存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在某种环境下,原本不引起人注意的负形也可以转变为正形,引起人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中“福祸相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互依存、相互转变的辩证思维,和正负形辩证统一的观点具有相通性。
图5是中国传统图案“四喜人”。“四喜人”是一种民间美术造型,她的造型采用的就是局部共生原理,它是利用形与形的部分重合和借用来造型。
图7图8是传统图案“三兔争耳”,分别源于唐代莫高窟205窟和1550年英国利德古堡旅馆玻璃窗户。图案中两只兔子共用了一只耳朵,3只兔子一共有3耳朵,形成巧妙地共生图形。“三兔争耳”出现在英国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的金属器皿上、也出现在建于公元六世纪到七世纪的中国隋朝庙宇中。这也为“三兔争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