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汉中古汉台导游

汉中古汉台导游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5 07:28:18 | 移动端:汉中古汉台导游

篇一:汉中古汉台导游讲解词

古汉台导游讲解词

作者:陕西理工学院 刘军波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古朴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的的汉中参观游览,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刘军波,大家可以叫我小刘或者刘导,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简师傅,简师傅虽然姓简,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却是很不简单的。接下来的两天将由我带领大家畅游汉中的名山秀水,希望汉中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汉中能玩的开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并预祝我们此次的汉中之旅能顺利结束,谢谢大家!

汉中城内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就是这座占地14000平方米、台垣高耸气势恢宏俨如城垒的古汉台了。相传古汉台建于公元206年,刘邦建国之初汉中太守田叔在此为刘邦建造的行宫。

据《史记记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违背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盟约而立刘邦为汉中王。为了麻痹项羽,刘邦入汉中时烧掉了走过的栈道。进入汉中后,他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一方面训练军马,一方面储备粮草。与此同时,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北越秦岭占领关中,继而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汉中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汉朝的发祥地.刘邦在汉中的时间虽短,但遗留下来来的古迹却很多,古汉台就是其中的一处.

古汉台最早叫汉台,又名七星台,坐北朝南,最高的台地高达7米,为人工移土夯成。自汉以来,这里便成为汉中府署官员的游乐场所。历代都有修葺现耸立于东北隅的天汉楼就是望江楼的初称。明国七年,望江楼经道尹主持重建并正式命名,此后再无更易。我国古代都有在名胜处临江建楼的传统。一般统称为望江楼。也有冠以雅号的如黄鹤楼、滕王阁等。登之可以饱览山水,陶冶性灵激发诗性。但古汉台的望江楼却与众不同。此楼远离汉江数里之遥,为何会谓之望江楼呢?原来汉台地势高,加之古汉台高七米,望江楼正是利用这一高台优势。古时汉江水源丰沛,航运繁忙,等此楼可清晰饱览碧波东流白帆点缀的如画美景,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这里两局诗充分表达了汉太望江楼在陕南名胜古迹中的重要地位。而今,望江楼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峨的风姿成为了汉中的标志性建筑。

望江楼的南面为明朝所建的归荫堂.现有古汉桂数珠,每逢中秋时节香气四溢,成为汉中寻香访桂的佳处.桂荫堂的命名和桂树有关,意在汉中的官员和文人学士都会受到汉桂的庇护.

汉中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西南之间的必经之地,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栈道之乡”。首相我们先把这个栈字分开来看,左边是个木字旁,右边是浅水的浅字去掉三点水,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占到在当年是沿河道修建的,而且材料是木头。我们古人充分利用了当时的自然条件,足以见得我们古人是多么的的聪明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这个电子沙盘,这是以汉中为中心的秦巴交通分布图,关于栈道的整体布局,有南三北四之说,北四指的就是沟通关中和汉中翻越秦岭的四条道路,又叫北栈或者秦栈,由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子午道,又叫子午口,北口在西安的长安区叫子口,南口在汉中西乡县叫午口,刘邦当年来汉中时走的就是这条路,他边走边烧,最后子午道被烧毁了,迷惑了项羽,刘邦来到汉中后拜韩信为大将,养精蓄锐,声东击西,最后取道陈仓道打到了关中灭了项羽

统一了天下,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的由来。子午道与今天的西汉高速的走向大致相一致。傥骆道是依傥水和骆水而取名的,傥水向北流到渭河,最后流到黄河,落水向南流到汉江,最后流入长江。傥骆道与现在西安到汉中的飞机的航线基本上是一致的。褒斜道,南口在汉中的褒谷口,北口在宝鸡眉县的斜谷关,长约235公里。陈仓道,北口在宝鸡市的陈仓,南口在勉县。南三指的就是从汉中到四川的这三条道路,又叫南栈或者蜀栈。是古代川陕的交通线。李白曾经感叹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这几条路是多么的崎岖。这三条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金牛道,金牛道上曾经发生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场骗局: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秦惠文王在秦岭深山踏青狩猎,偶遇蜀王。两国国君相见,出于礼貌,秦王就将随身携带的价值连城的玉佩赠给了蜀王。蜀王非常高兴,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也用布帕包了一块礼物送给了秦王,双方礼貌道别,乘兴而归。

中国人一向内敛含蓄,收到礼物之后一般是不会当面打开的,于是秦王回家之后打开一看,里面包的竟然是黄土。秦王气的破口大骂:蜀王竟如此的贪财!众大臣看见这种情况都一起恭贺到: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秦王问:有什么可喜可贺的?大臣们说:黄土代表国土,蜀王将自己的国土回赠给大王,还有什么比您的玉佩更值钱呢?秦王心里一想,也是啊!于是问道:接下来如何?于是谋士给他出谋划策。过了几天秦国放出消息说:大秦宝物甚多,尤以石牛为最,它每日不吃不喝,但能日日粪金,天天拉黄金。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和秦国的美女都想送给蜀王。这个消息传到了蜀王的耳朵里,蜀王高兴得睡不着觉,天上掉馅饼,不要白不要,当即下令蔬果五员大将亲帅蜀国大军迅速打通了蜀国通往汉中的道路以便迎取秦王相赠的礼物。因为迎取的主要宝物就是金牛,于是这条蜀道就叫做金牛道。金牛道开通之后,秦王如约将宝物绫罗绸缎和秦国美女送给了蜀王,蜀王乐的笑不拢嘴。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回去几天,秦国的大军就浩浩荡荡的从他开通的金牛道打了回去,蜀王没有任何准备措手不及,蜀国就此灭忙,从此蜀国也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中间的就是米仓道,因为翻阅米仓山而得名,东边的那条就是荔枝道了,说起荔枝大家就会不自觉的联想到了杨贵妃,不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条道路就是玄宗李隆基为爱妃杨贵妃修建的道路。据野史记载,当年了李隆基很喜欢杨贵妃,想娶她为妻,但杨贵妃说:嫁给你可以,但是你必须满足我吃荔枝的心愿,李隆基说这有何难,于是下令立即修建栈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巴蜀的新鲜荔枝送往华清宫,也就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别墅。这就是荔枝道的由来。

关于栈道的情况我就介绍的这里,下面我们就去领略一下著名的汉魏十三品的风光。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汉魏十三品了,这些石刻都是当年从褒斜栈道石门摩崖石刻中凿迁到这里的,是汉魏石刻中最有名的是三通石刻了,1983年专门建成了专题陈列室加以保护。大家来看这通《开通褒斜道》,简称《大开通》。号称陕南第一名石,刻成于东汉永平九年,是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它全面的记载了开通褒斜栈道的历史经过。它的书法劲直硬瘦,是我国书法史上由小篆向隶书过渡的重要标本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书法价值。

再看这通《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摩崖,简称《石门颂》。从题目我

们不难看出“故”就是去世的意思,“司隶校尉”是一个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杨君”是对杨孟文的尊称,“颂”是对他生平事迹的颂扬。这通摩崖被称为汉隶之极品,与略阳的《陠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它详细的介绍了杨孟文上书请求修复褒斜栈道的经过,成为研究汉中古代交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了,它的书法劲道,刻在不平的石面上,显得尤为圆浑,有种古拙自然的意趣,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国之瑰宝。大家都知道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版过《辞海》,而其书名辞海二字就是取自于此,《汉中日报》的汉中二字也是取自于此。

大家再看这通《衮雪》摩崖,相传为魏王曹操所写。据史料记载,曹操当年两次来到汉中第一次是曹操为了征讨木斗米教教主张鲁而来汉中,第二次适当曹操得知自己的爱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斩而定军山面临失守时率军来汉中。由于当时曹操和刘备的兵力悬殊不大,于是相持了两个月之后没有结果曹操边退回到了长安。当他亲临汉中时,在褒谷口看到水浪激石如白雪翻滚非常的漂亮,目睹此情此景之后于是欣然写下了衮雪二字。大家看这衮字,一撇一拉犹如翻滚的浪花,一点有如即将落水的水珠,极富动感。而雪字安静祥和。一动一静更体现了曹操书法的独到。后来有人问曹操“这个衮字为啥没有三点水呢”曹操笑着回答道“江中之水甚多,何须画蛇添足”。其实这只是古人的一种税法而已,我们都知道,古代汉字的书法是激昂就堆成的,他只不过是一个通假字而已罢了。但这足以见得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了。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的讲解就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行参观,谢谢

篇二:古汉台导游词

古汉台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西北小江南——汉中观光游览!很高兴能在这人杰地灵的魅力之城与大家相识,在这您不仅能欣赏到秦巴汉府的阔大,也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神韵,更能感受到历史带给您的人文气!我呢是汉中职工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我叫任志华,大家可以叫我任导。我旁边的这位师傅姓王,他是汉中市十佳旅行车司机之一。此次汉中之行将由我和王师傅陪大家一起度过,我们将竭诚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在汉中吃的舒心、玩的开心、住的安心。祝愿大家把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留在这里,把愉悦舒适的心情带回家!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离开了下榻的邮政大酒店,前往今天参观的第一站古汉台。古汉台是汉王刘邦的行宫,又名七星台。1958年汉中市政府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现在的汉中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20分钟的行车,请大家往窗外看前方不远处就是古汉台了。请大家携带自己的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谢谢大家!

现在大家看到的高楼就是望江楼,古人在此留下了“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的诗句。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看一下“汉家基业”汉基。公元前206年,项羽违背“谁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认为汉中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自然不愿意来。萧何劝谏道:“汉中,语曰 ‘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能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发现汉中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盛产鱼米,便利用此地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囤积粮食。此后,他又拜韩信为大将军。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策,一举攻出散关,平定三秦,奠定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纪念他从由汉中发迹,遂定国号为 “汉”。这里一直被视为汉室帝业的象征,有诗为证:留此一杯土,尤为汉家基。著名学者余秋雨来汉中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是汉人,说汉话,写汉字,我建议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老家,我建议大家有空能常回家看看!

经过桂荫堂我们来到这里,大家看到的两幅壁画,右手边这幅就是家喻户晓的鸿门宴。描绘的是刘邦先入关中激怒项羽,恶战在即,刘邦到鸿门找项羽谢罪,九死一生逃回坝上的情景。左手边描绘的是刘邦当年设坛拜将时的情景。右手边呢是拜将图,刘邦在鸿门逃离虎口后,在萧何的推荐下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采用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出三关,一举拿下三秦大地!下面我们去参观栈道陈列室!

大家看这个栈道的栈字,栈道的“栈”字,左边为“木”字旁,说明栈道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右边为“浅”字的右半边,说明栈道主要顺着河谷,依浅水区而建,一方面运送木料简便易行,另一方面取水方便。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开山工具,聪明的古人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凿栈道,符合今天物理学“热胀冷缩”的原理。用猛火烧之,就近取河谷之水激之,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柱孔、壁孔,立木为柱,上架木梁、石梁,铺之以木板,供人、车行走,这就是栈道。汉中被誉为“栈道之乡”,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战国策·秦

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汉中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西南之间往来的必经之地。栈道分“南三北四”,共七条栈道。北栈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因连接秦地,又名秦栈。南栈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因连接蜀地,又名蜀栈。在七条栈道中以褒斜栈道最为重要,是修建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最短、最为合理的一条栈道。褒斜道是横跨秦岭、连接关中与汉中、巴蜀的主要通道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条国家级“高速公路”。褒斜道以秦岭为界,北边沿斜水河谷而建,出谷口为斜谷口,连接关中眉县。南边沿褒水河谷而建,出谷口为褒谷口,连接汉中,因此称为褒斜栈道。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金牛道,它涉及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据说当年秦王在秦岭中游玩巧遇蜀王,两国国君相见,秦王非常高兴就把自己随身的玉佩送给了蜀王,来而不往非礼也,蜀王也回送了礼物,中国人讲究含蓄,秦王不好意思当面打开,回国后打开一看,非常生气,原来蜀王送给他的是一包黄土,正要发怒,手下一位谋士灵机一动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黄土代表国土啊。秦王大喜,便照谋士的注意,让人给蜀王传信说,我们大王准备送给你们几头能粪金的石牛。蜀王大喜,偏派了5位大力士,遇水搭桥,遇上开山,没想到秦王派了大批军队跟着大力士灭掉了蜀国,这就是金牛道的来历。下面去参观被称为国之魁宝的石门十三品展室。

这里展出的都为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就是以自然山崖为依托,稍事修整后刻上文字。石刻之风,兴于秦而盛于汉,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通摩崖石刻《大开通》,曾在泥沙青苔下沉睡了数百年。最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通溢满生命能量的艺术品,而以为那些刚劲有力的线条,不过是崖壁的自然龟裂。审视《大开通》的开通二字,书法家看到了古拙开张,政治家看到了开创开拓,哲学家说它包容天地,军事家则想到了开疆拓土,应该说这正是对汉中历史的认识,也是对汉中精神文明的理解。

大家知道,枭雄曹操诗文华盖天下,他的书法却十分罕见。现在大家看到的衮雪摩崖,相传为魏王曹操书写。史书记载,曹操一生两次来到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闻讯爱将夏侯渊被刀劈定军山,便亲帅大军四十万,来到汉中与自己的老对手刘备一决雌雄。人算不如天算,两个月过去了,总是相持不下。心情郁闷,在部众的陪同下来到今天的褒河散步,看到水激岸石卷起的千层浪花犹如白雪翻滚,回首往事,一时心情澎湃、感慨万千,便提笔写下了滚学两字,以抒情怀。大家看,这两个字近篆而非,行笔纵放不羁,确有波涛澎湃之势。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风采神韵和魏武精神。

好了,古汉台的讲解到这就结束了,请大家自由参观,半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篇三:古汉台讲解词

古汉台讲解词

欢迎大家来汉中市博物馆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是1958年在汉初“汉台”遗址上创建的一座地方性综合历史博物馆。发展至今已是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这里所说的汉初遗址实际上就是刘邦当年曾经驻跸过的刘宫遗址。人们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汉台为古汉台。已可称为汉中古城的标志。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末农民起义,当时群雄并峙,烽烟四起,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刚愎自用的项羽分封为汉王,领地巴、蜀、汉中、都南郑。南郑就是今天的汉台区。于是,刘邦就率众从子午道来汉中委身汉中王一职,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汉水上游,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在当时,这样的地方是很荒凉的,一般是迁徒葛役的地方,因此刘邦心中很不高兴。萧何及时劝告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往汉中”,刘邦很信任萧何,于是安心以汉中为根据地,制定策略,招贤纳士,拜韩信为大将,采用三十六计之一的“明修暗渡”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出其不意的灭掉三秦,继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刘邦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王朝,因此,刘邦与汉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在此处的根雕与石基正是此说的象征,喻赤“汉台”。汉中是刘邦的立国之基,从树根的造型来看,像一条腾飞的龙头,昂首挺立,这棵树根想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真正喻意是这里是龙头之地,石基之上刻有汉台二字,背面是刘邦所写的大风歌。

汉台坐北朝南分三个台级。逐渐升高,汉台台高7米,因此汉

台又叫七星台。这里是一处环境优雅,风景迷人的园林式建筑,最高处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时期,后经历代官员多次进行维修,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风采是1995年落架大修的。它保留了原有明清式的建筑风格,望江楼上下三层,是典型的多檐式高层建筑,高达17.5米,建筑面积667平方米,在我国古代尚有临江传统,一般都统称望江楼,但也有冠以雅号的如黄鹤楼、腾江阁等等。而此处的望江楼却与众不同,与汉江有数里之遥,怎么能叫望江楼呢?望江楼在当时可称之最高建筑了,加上古时汉江水流充沛、航运繁忙,登上此楼极易看到江流如画,白帆点点、巴山如黛、云烟飘渺的如画美景。

到此最高,看其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

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无言已尽,宋元涛就描写了登楼眺望的惬意。

古汉台古树名木繁多,有誉为汉中市市花的旱莲和桂树。有历史久远的铁树和皂角树等等,古汉台桂树成荫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汉中气候温润,适宜桂树生长,桂树高雅名贵古今皆知,最大一棵桂树已有200年的树龄,树高可达12米。这两株铁树,高的这株树龄约100年左右,高2.5米,另一株高0.7米,树龄50年左右。这就是市花旱莲,二月下旬始花,三月上旬盛花,先花后叶,大型钟状,紫红色。

为了能使大家对以汉台为缩影的汉代汉中的历史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展室就是以汉代出土文物为展品,通过对汉代杰出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文物的认识,能得到精神的激励与艺术的享受。

展室从四个单元向我们再现汉代汉中的辉煌,请看第一单元:汉代汉中英雄谱

自汉朝建立的四百年间,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汉代汉中的名人层出不穷,并在历史岁月下留下了斑斑足迹,至今的如孺皆知。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统治者-----刘邦,他能建立西汉王朝,正是因为他知人善任,宽宏大量,是一位识人,用人的杰出人物,他对在建立汉室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忠实随从这样的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加有容乃大、抚百姓、给魏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玖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这几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依靠有智慧能够出谋划策的贤士,论智慧我不及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及萧何,能够统军打仗的我不如韩信。这三位“汉初人杰”使汉中成为汉王朝的发祥地,地位也日益提高。

刘邦于公元前195年4月病逝于长安长乐宫,葬于咸阳,长陵是刘邦与吕后的合葬墓,汉代实行同墓而不同穴,两座墓穴相距200米左右。刘邦基在西,吕后墓在东。“长陵东当”“长陵西当”这两种瓦当就是出土于长陵之园,瓦当是一种建筑材料,也可称为是一件装饰品。“汉并天下”“当王天命”这两种文字瓦当则说明刘邦当王是天授意的,这里陈列的兵器不仅体现出当时的铸造工艺,更体现出汉中曾乃兵家必争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汉武帝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奠基

者张骞是我们汉中城固人,他代表中国的开放开拓的精神走出世界,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世界历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封为“博望侯”,他逝后就归葬故里,张骞墓在城固县七里博望乡饶家营。

被誉为四大发明之首的造纸术,它的发明者----蔡伦。西汉时期他总结民间造纸经验,使用橡树皮、麻布、破鱼网等新材料,改进造纸技术发明了“蔡候纸”从此真正意义上就有了纸,纸的出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蔡伦墓在今洋县龙亭铺封地,结合这张造纸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纸的制作程序复杂,它这种制作工艺至今还在延用,像镇巴样纸,就是如此制作的,你们看这种流程和我们汉中小吃面皮的制作及为相似。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外戚专权、宦官执政,政治腐败不堪,曾任东汉顺帝、冲帝、质帝时的太尉----汉中人李固,他不惜生命主持正义与黑暗势力对抗。被誉为“鲠直派领袖”。后被外戚奸权梁冀迫害致死,葬于城固县柳林镇,他所说的:饶饶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已成千古名句,还多次被毛主席引用过。

在神巫之术盛行的西汉时期,汉中曾演绎过“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典故,此后到了东汉末年,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张天师(张道陵)之孙张鲁在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下割据汉中及相邻地区,创建了”五斗米教“,倡导平均主义(原始的共产主义)。汉中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他这种倡导平均主义,政教合一的政权治理的汉中地区俨如世外桃源,太平景象持续近30年,不仅使汉中人民免受战争

之苦,也使汉中成为流之百姓的避难所。张鲁在汉中20多年,立下了保境安民的历绩,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活动过的遗迹:张鲁成,今勉县老城,黄金谷,今洋县等地。在汉中勉县还有的张鲁女儿命名的女郎山和女庙。

延以三国时代,更有智慧的象征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千古佳话。万世楷模,他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军中,遗嘱安葬于勉县定军山,以示不忘北伐之志,他在汉中期间,实行“殖谷务农闭关息民”的政策,同时兴修水利,奖励农桑,训练士卒,改革武器装备以提高战斗力,如制作木牛流马,十天连弩、扎马钉,推演八阵图等。

这组石人,石马原置于城北石马坡田间,后搬至古汉台,它是三国时期,为蜀国屡建功勋的魏廷墓前的遗物。

汉中成汉业,汉中多人杰,汉代汉中的英雄人物谱写了历史华章,铸就了天汉之魂!

2000多年前,在汉中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剧。秦代末年,就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誓约下,刘邦进入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致伤人及盗者抵罪,废除秦朝的苛政,这一举措深得老百姓的称赞,都希望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项羽对此十分不满,于是策划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在鸿门宴上凭借张良的机智与果断,刘邦才得以保全性命。由于项羽势众力强,刘邦只好听从安排做一个汉中王。从子午道来到汉中刘邦听取张良的建议烧掉了栈道,通往关


汉中古汉台导游》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15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