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反思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之一是: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据此,定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化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 一直觉得,文化课不好上,学校的教学设备更新相对滞后,可用的多媒体设备有限,要依靠传统的课堂来领略文艺复兴的各项伟大成就,实在不易。仅凭教师的叙述极难令学生体会到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这三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可贵之处。
要真正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必定要大量地比对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绘画,还有天主教会对异教徒的迫害,而这些都离不开多媒体。传统教室的有限资源令本课的传授,大打折扣,学生几乎领会不到文化进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篇二:向人性扼杀者宣战说课稿
《向 人 性 扼 杀 者 宣 战》 说 课 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理念。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本次说课主要分为说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反馈练习五大点来展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章“跨入近代的门槛”的第一课。
本教材是继初一初二的中国史的学习后,进行补充学习的世界史,旨在让学生熟悉我国五千年历史历程的同时,对外国史能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是教材的开篇课程,主要从欧洲由中古时期跨度到近代所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来为学生展现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国度。同时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对以后学习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等起到铺垫作用,可以说是基础,是教材的中心,灵魂所在。同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对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毕业带来的压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历史已有两年,对学历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具备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且喜欢历史课程生动有趣的教学。而且正处于毕业阶段,在人生观等情感态度方面很需要他人的指导和鼓励,故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加入一些课外知识加以讲解并借用这些课外知识,提取有用的信息启迪和鼓励学生。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意义。
B、认识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物并能够说出其代表作品以
及作品的价值、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认识和分析,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透过具体事、物来对文艺复兴有更深认识和理解,也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人文主义者及其作品所体现的对生命的热诚、知识的渴求、理性积极等,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坦然面对毕业压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影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难点:A、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作用
B、透过但丁等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来分析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根据以上分析我来讲一下我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决定在教学过程里主要采用对比法、图示法、启发法。具体怎么用我会在教学过程中一一提及,这里就不细说。
(二)、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而不是强硬地灌输。由于初三历史课程是世界史,学生在前两年所学的是中国史,对世界史不是很熟悉,但是历史总是会有相类似的,有联系的。故在教学中,我会把中国史中一些跟本课程比较类似的地方搬出来,让学生自己自行分析、思考,这些跟课程有什么联系、类似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往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对现在的新课程发挥自己的最大限度的认知。同时这也是为了结合能力目标而设的。
(三)、教具:ppt演示文档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我将使用的是电影题材导入,我所要采用的电影是好莱坞灾难片《2012》,因为该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涉及到本节课内容的,即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被相关人员带上诺亚方舟。于此同时我会通过创设问题,如为什么这幅画会受到人们的如此重视,其他那么多的文物都不保留,却偏偏要保留这一幅,这幅画到底有什么巨大的魅力?等等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先不说出答案,
留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我这样导入是考虑到了要从学生生活中最贴近的地方——电影出发,从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入课堂主题,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这也是图示法的应用。
(二)、教授新课
在刚刚的导入后,直接进入课题。任何一场历史运动、历史事件等等,它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文艺复兴也不例外。但是从学生的角度的出发,初中学生对外国史不是很了解,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场运动的背景,我会先从我国的清朝时期的君主专制略讲一下它的专制下对中国人的危害(君权至上、麻木顺从等),再通过讲鲁迅先生所写的《药》所反映的历史社会情形(愚昧无知等),这些知识学生在初一初二的时候都已经学过了的,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复述,让学生回忆后,再转回到文艺复兴前的中古欧洲时期,提示学生:此时的欧洲跟中国清朝和鲁迅先生的《药》其实很多类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并自我归纳分析、对比,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 这就是对比法、启示法及说学法的应用,这样子更能够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文艺复兴前的社会背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了初步的铺垫。
第二步,就是要讲解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离开那么的几点,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影响、意义等。在这里的话,同样需要运用到ppt的辅助。同样地像上述讲解背景时一样,在一些知识内容里涉及到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仍会引入辅助讲解。如讲解文艺复兴运动地理条件、经济因素、阶级因素这三个知识点,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我首先是提问学生在汉朝时曾经有一条沟通中西文明的一条路,这条路是哪条?通过这样创设问题,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然后再通过ppt展示,这条路即是丝绸之路。并进行分析解说,意大利地理条件因为处于东西文化交融地,促进了其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这样讲解可以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地理,对地理因素对文化的影响都有着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我这样的讲解,又能够让学生回忆旧知识,且学习起来不吃力。同时在最后,再提一个问题:根据以上的讲解,说说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以锻炼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 第三步,讲代表人物,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能够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人物简介、作品分析、故事加入讲解以及教育这几方面结合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如讲但
丁,则可以先从恩格斯对他的评价“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进行引入,并问“为什么但丁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了解认识这位伟人”。然后,用一、两分钟简略的介绍一下但丁后,引用但丁说过的一句名言“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并用孔子说的一句话“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加以讲解。并接着说:但丁参与一次政治斗争失败后被流放,曾有机会可以被释放回家乡,但是由于条件令但丁感到屈辱,他拒绝了,但丁曾说过一句话,现在的网络用语“穿别人的鞋子让别人找去吧”就是仿照但丁的这句名言写的,并提问学生这句话叫什么?这句话我相信学生绝大多数是能答出来的即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得到学生回答后,并说:“但丁就是坚持着这个原则,勇敢向前走,同时在流放过程中,他更深的体会到了教皇统治下的社会民不聊生,黑暗腐朽。虽然他自身遭受到很多的苦痛折磨,但是我们的先哲庄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什么’”等学生回答后,再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但丁遭受如此祸难,让他更深一步认识到教权腐败,人性的扭曲,才写出了这部震古烁今的《神曲》。”然后分析《神曲》,并教育学生:同学们,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但丁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尤其是他写的《神曲》所反映出的那种精神气概可以学到,虽然你们处于毕业阶段,压力大,但不要埋怨读书只是为了老师、父母,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品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这样的讲解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地从中学到知识,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这样一来,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接下来对达芬奇、莎士比亚的讲解过程都是差不多的方法,这里就不详说。(图示也即ppt展示会在讲学过程中随讲解的要点而播放,故不在上面中一一提及。) 第四步:讲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也即是总结。
在教材里面,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是放在了代表人物的前面,我觉得这样是不妥的,因为在学生还没有对整个文艺复兴运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时,就把他的影响和意义给说出来,对学生而言会有种硬塞给他们的感觉。反而,把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放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根据对但丁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结合以往学中国史的时候如新文化运动等提问其影响是否也是都是好
的呢?结合哲学中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启发学生从这些具体的人、事和物,自己去思考对这场运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对如今社会的一些过度文明开化现象,来反思文艺复兴,这样对于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都将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所采用的板书设计是线索式板书,流程如下:
社会背景:中古欧洲社会(压抑人性、禁欲苦行、麻木顺从、神权至上等) 文艺复兴运动:时间;地点;经济因素;阶级因素;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和《神曲》、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
意义和影响:
五、反馈练习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练习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本节课中我所要采用的是以下练习:
(一)思考练习:
1、 为什么人文主义者不直接向扼杀者宣战,而非得要借用古罗马、古希腊文
化?
2、 文艺复兴是否是一场复古运动,它对如今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课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我总结,分小组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发表见解
(二)作业练习
从但丁说过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出发,写一篇500-800字左右的作文,主要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从这句话对你人生的思考,并透过这句话,写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本节课的说课方式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历史教育最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知古鉴今、教书育人,突破以往教师只知道读课本的死路,创新教学。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诚请各位老师指导改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案)
2015-2016学年上期焦作市本级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第 1 课课题: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1.了解但丁《神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风格特点、历史作用和艺术成就等基本内容。
2. 讲述达?芬奇的主要成就和艺术风格。了解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3.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文化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护作用。
教学难点:
对但丁《神曲》、达芬奇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14—17世纪,许多和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它通过绘画、文学作品和各种著作流传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文艺复兴首先从兴起,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是响近代社会大门的运动。
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1、时间:14-17世纪,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
2、地点:意大利
3、文艺复兴的背景: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4、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这是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前提条件。②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人才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主要条件。
5、本质、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6、核心思想、时代特征:人文主义 (发现“人”的时代)
7、表现方面:在对神的看法、对人和自然界的认识方面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