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三亚资源教育平台登录

三亚资源教育平台登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5 07:38:00 | 移动端:三亚资源教育平台登录

篇一:2011年三亚市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

三亚市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10月 日)

一、基本概况

三亚市是我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辖2个区6个镇。2010年,我市全市总人口为57万,国内生产总值23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42.2亿元。目前,我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45所,其中,幼儿园60所(公办2所),普通中小学178所(公办160所), 职业中专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高等院校5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16.4万人,其中,在园幼儿1.2万人(公办900人),小学在校生6.3万人(公办4.7万人),初中在校生3万人(公办2.4万人),高中在校生1.2万人(公办

1.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万人,高校在校生3.7万人。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5587人,其中教师5233人,职工354人。

二、做法与成效

(一)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教育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印发 - 1 -

了《三亚市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三发“2005”13号),提出把三亚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即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三亚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及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全省教育相对发达市县的水平。2007年,拆除了正在盈利且每年纳税上千万元的水泥厂,在其原址上无偿划拨总价值3个多亿的388亩土地,投资4.07亿元新建了三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解决我市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及农村籍初中生上学问题;2008年,全面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土地确权工作,联合多个部门开展农村学校土地核查、测量和颁证和清理工作,核发学校土地证93宗。2011年,制定《三亚市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投入9938万元,按标准化进行规划,新建一批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从政策层面给予民办幼儿园极大支持,鼓励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从2008年至2010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近60多份,书记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及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近50份。在每年的全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推进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都切实做到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提高人力素质的重要内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用地指标、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十一五期间,三亚市取得了高等教育从无到有、职业教育由弱到强、基础教育由不均衡到均衡的重大突破。

- 2 -

二是教育投入逐年增长。2006-2010年,市财政预算内教育资金分别为2.13亿元、3.26亿元、4.38亿元、5.87亿元和8.37亿元。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三免一补、学校基建、设备购置、教师培训、教师工资也随着我市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在全省范围内创造诸多率先,如率先推行?两免一补?政策;率先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率先实现校校通工程100%全覆盖。

三是教师待遇逐年提高。2009年,我市安排6020万元将公办学校教师岗位绩效工资从人月均600元提高到1370元,达到机关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2010年再做调整,绩效工资从原来的1370元提高到2271元,教师年平均收入达到

5.5万元,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地方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实施教师?安居工程?。2007年至今,共解决1266套保障性住房和973个教师工作间,其中?同心家园?集中为城市教师提供800套保障性住房。今后三年内,我市将全部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按照?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区镇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和?一个乡镇建设一所现代化示范中心幼儿园、一所现代化示范初中和一所现代化示范中心学校?的思路,制定了《三亚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采取?自然合并法?,调整和撤并地处偏远、学生数量 - 3 -

少、师资力量差的47所学校,其中教学点27个,完小20所。

二是科学规划中小学校园。编制《三亚市中小学教育用地规划》,并结合《三亚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对布局调整保留下来的115所学校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汇编成《三亚市中小学校园规划》,作为校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使校舍建设真正实现?改造一所,完成一所?的目标。

三是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在做好布局调整和校园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制定《三亚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近三年来,共投入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6.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改扩建学校近100所,新建教学楼约1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约3.5万平方米,教师工作间约6.6万平方米,加固校舍约13.8万平方米。市九小、天涯中心学校、市实验中学、崖城高级中学等一批学校,经过改造后,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投入教育技术装备投入5800万元,建成农村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117间,多媒体电教室181间,建立教育卫视宽带接收站139座。全市113所学校通过光缆和ADSL连入城域网,14所学校达到国家、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标准。

(三)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 4 -

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引培工程?,一方面从全国各地引进专业型、管理型的优秀校长,另一方面从教育系统内部培养一批优秀校长。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三亚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输送了7批共407名中小学校长到各地名校挂职锻炼。定期举办?校长论坛?,2008、2009、2010年,分别以教学质量、规范化管理、均衡发展等为主题,展开论坛交流,使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2008年来,共免去5名任务不达标、不称职校长,选拔任用一批德才兼备、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的校长。实行教学质量一把手负责制,校长必须把教育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做到?六带头?、?过三关?,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头雁?。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先后于2008年、2009年从全国共引进43名省级骨干教师、招聘30名教辅人员;2011年在全国招聘124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我市各中小学。分组分批选派68名省级骨干教师、381名市级骨干教师到南京跟班培训;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专业培训,培训参加率达100%。2010年,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基本能力测试,及格率93%,优秀率14.2%。优化配置城乡师资,环节教师结构性矛盾。常年开展市区名校与农 - 5 -

篇二:海南省三亚市资源概况

篇三:三亚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三亚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一:三亚市旅游资源现状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笔洞三亚古人类遗址等都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三亚是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三亚东邻陵水县,西接乐东县,北毗保亭县,南临南海。陆地总面积1919.5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人口68.5万,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三亚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南省风景名胜最多而又最密集的地方。三亚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南省风景名胜最多而又最密集的地方,它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中国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资源密集的地区。这些旅游资源在我国首屈一指,与世界上同类旅游城市相比也略高一筹。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天涯海角、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大东海风景区、鹿回头公园、海山奇观风景区、三亚湾风景区、落笔洞、南田温泉、蜈岐洲岛海景乐园,此外还有崖州古城孔庙怀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已避风登陆遗址能雕像等人文景观。

二:PEST+G分析三亚市旅游资源 (1):人口因素

1.人口总量规模

据2010年统计调查,三亚市市常住人口为68.54万人。其中,0-14岁少儿人口为12.10万人,占17.6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21万人,占4.68%;15-64岁成年人口为53.24万人,占77.67%。全社会总抚养比为28.75%,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2.72%,老年抚养比为6.03%。人口年龄结构为成年型,外来人口流入对三亚市年龄结构影响较大,处于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其中从省外流入的人口12.13万人,从省内其他市县流入的人口7.88万人。 2.人口增长速度

10年间三亚市增加了20.3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58%,增长速度为全省最快,比全省的年平均增长率0.98%高2.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三亚市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特别是旅游、房地产、教育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净增加16.86万人,占10年间全市增加人口总数的83.01%。

(2):经济因素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8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8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9、3.7、9.6个百分点。新经济业态规模逐步壮大,景区、游艇、高尔夫、海上娱乐、动漫、创新创意产业、物流及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011年全市新经济业态行业增加值8.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人均富裕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均生产总值56269元,比上年增长12.0%;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约合8712美元。

(3):社会因素

文化水平:

三亚的客源市场中旅游消费者的文化水平集中于较高学历上,大专或本科以上的占71.25%,研究生占11.25%。 社会阶层:

三亚的客源市场中旅游消费者的社会阶层企业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教师比重较大。 相关群体:

旅游伙伴中,伴侣占第一位,其次为家人,同事或朋友。

(4):政治因素

对于三亚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政府指出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它的实质内涵,结合三亚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品种丰富的旅游度假产品,进一步规范与整治旅游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准。对“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等战略定位,明确提出了三亚努力的方向和策略。 三亚市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时时牢记国务院有关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六大战略定位及有关发展目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内容及精神实质,并紧紧围绕这些定位和目标,结合三亚实际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5):地理因素

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如热带海滩风光,热带动植物,众多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海南岛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旅游接待能力提高;距离经济发达区近。

1.三亚市旅游资源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结合小组对三亚资源单体的搜集统计,将三亚的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4个亚类,60个基本类型,总计有322个资源单体。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

2、旅游资源的分布范围以及分布密集程度 旅游资源分布较广,空间分布相对较为集中。三亚市资源密度大,地域组合良好,

(三)、旅游资源组合结构——旅游资源类型上以及空间上的组合结构, (1)、同类旅游资源相结合:a、生态资源集群——除滨海资源之外主要分布在

三亚腹地以此构成三亚市整个生态大屏障。

b、人文资源集群——从三亚的历史文化资源看,

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崖州古城,以及沿滨海一带。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滨海自然旅游资源与“内陆”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

(四):三亚市旅游资源评价


三亚资源教育平台登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20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