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键期 敏感期 转折期 危险期
敏感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
敏感期的解释:
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敏感期有何特征?
研究发现: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与环境有何关系?
研究指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处于敏感期里的学习:多、快、好、省。
敏感期之外的学习: 少、慢、差、费。
幼儿具有哪些敏感期?
可以归纳出以下八种幼儿发展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0-8岁)
2、秩序敏感期(1-4岁)
3、感官敏感期(0-5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1、语言敏感期(0-8岁)
婴儿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影响日后的人际关系。
2、秩序敏感期(1-4岁)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而焦虑、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担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之建构起来。
秩序与幼儿对环境控制感的需要
幼儿需要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感。如果幼儿能自如地、成功地操纵、利用、探索他所接触到的事物,就会产生心理满足感、控制感,从而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而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心理能量燃烧的助燃器。它可以让人释放出令人吃惊的能量。
“秩序”是幼儿控制环境的重要条件。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个体的自我观,具体的说,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性格所持有的知觉,态度和评价
3、感官敏感期(0-5岁)
幼儿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幼儿自已产生智慧。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幼儿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以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这有助于幼儿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心灵之花开在手指上)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开始去“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倾向于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感兴趣。
这时,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培养亲社会行为等,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用笔涂鸦、画“字” 前书写(书写的准备)自发性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 如果幼儿在语言、感官、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环境,易使孩子养成爱读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敏感期的结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发展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特殊时期,它即有开始,又有终结。
2、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诸如言语、知觉、记忆、情感等敏感期的起止时间不完全相同。
3、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来说,在敏感期内,同种同量的刺激在非敏感期内不能产生同等的效果,因此,敏感期又是对儿童教育的最佳期。
4、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来说,在敏感期内,它也最容易受到不良刺激的伤害,也就是说有机体对不良刺激也是敏感的,同种同量的不良刺激(包括环境剥夺)在敏感期内产生的不良影响程度要大于其它时期。
5、敏感期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绝对不可逆的,在非敏感期中的补救性教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有效。(但永远达不到潜力赋给的最大程度)
6、敏感期所产生的效果的持久性与儿童在该时期内受到的刺激的适宜性及其数量有密切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二者表现为正相关。
7、敏感期的产生及其机制既不完全取决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刺激条件,而是二者的综合效益。
8、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
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幼儿各种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有何特点?
注意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才刚刚开始萌芽。 无意注意的发展,就使幼儿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某一物,专心地玩一个玩具,留心注意周围人们的言行。同时,幼儿的注意也开始能服从于成人们提出的活动任务。
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芽。幼儿经常不能为了设定的目的而识记什么,例如,开始可以记住成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或记住一些简短的诗歌、故事,但是最容易记住的还是那些印象强烈的或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 1岁时,幼儿再认的保持时间为几天或十几天的事物,到了3岁时,就已经能再认相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了。重现的能力开始发展,约2岁时,如正在玩玩具,忽然想起了姐姐,因为以前姐姐跟他玩过,现在姐姐不在家了。最初能重现的,只限于几天以内感知的事物,3岁时可以保持到几周以后,还能重现。正是由于从3岁开始,重现的能力一天一天地发展起来,人们一般不能回忆3岁以前的事情,3岁以后的事情才开始以深浅程度不同的印象被保存下来。 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有何特点?
儿童的思维从这一时期开始产生。1~3岁幼儿主要的思维特点是他的直觉行动性,即幼儿进行思维的时候是跟对物体的感知、跟幼儿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例如,他身旁如果有布娃娃,他就拿起来做喂布娃娃的“游戏”,布娃娃被拿走了,“游戏”活动也就停止了。
在这一时期可以看到想象的最初形态。想象是借助于词实现的对已有的表象所进行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分析综合活动。1~2岁的幼儿,由于经验的贫乏和语言发展较差,只有想象的萌芽。3岁的时候,逐渐产生了带有最简单的主题和主角的游戏活动,例如,布娃娃当主角,给他穿衣、洗脸、喂饭等等,在这种游戏活动中,想象也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了。但1~3岁幼儿的想象水平是很低的,内容非常简单与贫乏,且经常缺乏自觉的目的,显得零散片段。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有何特点?
社会性发展
幼儿不甘寂寞,爱与同伴游戏。游戏已进入社会性程度更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游戏中有四类儿童:受人尊敬的“小人王”;顺从、随和的依赖者;不受欢迎又受嫌弃的孤立型儿童;因霸道而遭排斥的儿童。独生子女和智力高的儿童常有假想的儿童作伴。对性别认识日益稳定。4岁前游戏不分男女,4、5岁后游戏内容男女分化明显。男孩子不愿模仿女孩的游戏,但不少女孩喜欢模仿男孩的活动。
个性发展
幼儿已对自我形成一定的看法,如聪明或愚笨、好看或难看。经常受到成人表扬会产生自信和满意感,经常遭成人批评会产生自卑和孤独感。个人的兴趣、能力差异已有表现,已养成一套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初步形成。
篇二:关键期和敏感期
关键期和敏感期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对微细刺激即能发生反应。有的研究者因而改称其为敏感期。研究者还发现,在关键期的开始及结尾阶段,机体对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在中间阶段最高。但若缺乏某种影响,便会引起发展方面的变异。
儿童关键期指孩子对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产生反映,以创造或巩固神经网络。
胎儿的神经细胞从第3个月开始迅速增长,每分钟超过25万个。人类新生儿是在脑发育未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出生后还要继续生长发育,完善大脑的功能。到一岁时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1/2。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功能就应该完成,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 在关键期内,越早给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孩子的大脑就越聪明,灵活。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关键期
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对微细刺激即能发生反应。有的研究者因而改称其为敏感期。研究者还发现,在关键期的开始及结尾阶段,机体对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在中间阶段最高。但若缺乏某种影响,便会引起发展方面的变异。
关键期的研究在教育实践方面引起强烈反响。首先,它促进了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近期的研究证明,儿童幼年具有巨大潜力,而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又多在幼年期,因而实施早期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潜力,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有利于早出人才。其次,促使父母、教师注意选择最佳时机对儿童进行教育,使知识技能容易为儿童掌握,智力及性格容易形成。所以,与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相对应,提出了教育工作的最佳期。
关键期这一概念的引用,应推到奥地利习性学家K.Z.洛伦茨的研究。洛伦茨发现出生的小鸡、小鹅有印刻现象。他指出,个体印刻现象只能在个体生命中一个短暂的“关键期”发生,个体在这时刻所印刻的对象,可以使该个体对它接近并发生偏好,而且不会被忘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对它的永久约束性的依恋。 洛伦茨的研究引起心理学界对关键期的注意,并进行大量研究。其中比较主要的是探索并提出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例如,有的研究者发现人类胚胎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关键期是怀孕后6周以内,即主要器官发育时期。一切先天缺陷
都发生在妊娠的关键性的头3个月内。有的研究者提出,大脑发展的关键期为生后第5~10个月。在这时期,如果疏忽或缺乏良好的环境教育,会使发展受到损害。此外,对儿童语言及心理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曾提出关键期问题。
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关键期的发展对日后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自出生到3、4岁的阶段中,如被剥夺感性经验,缺乏社会交往,疏忽智力教育或没有双亲的抚爱、照料等,都会严重影响日后心理的正常发展。
对于关键期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所要注意的是:①要科学地确定儿童发展各方面的关键期,而不是出于简单的推断。②要充分利用关键期良好时机,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发展,而不是等待自然发展。③要重视关键期对发展的作用,但不局限于此;错过关键期的儿童或成人仍可通过适宜的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 蒙台梭利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
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语言
一、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秩序
二、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
三、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
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兴趣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
五、动作敏感期(0-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阅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
九、文化敏感期(6-9岁)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quot;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敏感期的教育重点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篇三:早期教育八大关键期和九大敏感期 (2)
早期教育八大关键期和九大敏感期
1、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
2、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3、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4、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5、4岁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年龄;
6、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7、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8、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九大敏感期
蒙特梭利对婴幼儿进行观察与研究,归纳出婴幼儿以下九种敏感时期: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如果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如果孩子对
泥土里的小昆虫或你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你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以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是到了6~9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名词解释
早期教育 提起早期教育,很多人会联想到天才、神童,甚至有人将其量化为识多少字、念多少诗等等,这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项研究表明,0~3岁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很多思想、习惯和智力是在3岁前打下基础的。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另外有30%是在8岁之前发展起来的,而初生婴儿的脑发育比15岁的少年快1000倍。0~3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就从这里开始,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被称作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