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ppt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ppt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6 07:51:24 | 移动端: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ppt

篇一: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区别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基础性

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2011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

策略性

与国际社会竞争相关,在国际相近的战略思维中,寻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德国高度重视,其他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把CPS系统确定为关键研究领域。2011年3月,欧盟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800亿欧元预算,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经费计划。日本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智能化”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德国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竞争中的不利态势,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形势,德国采取了包容、开放、有策略的战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德国为工业4.0配套制定了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和主导的市场策略,重点考虑将产品与恰当的服务相衔接,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创新性

与工业发展历史相关,把累积、继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水平的创新。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从工业化早期阶段吸取经验,继承和发扬现有工业的核心价值。在德国,一般意义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至今仍然支持90%的工业制造过程。因此,工业4.0很重视借助传统工业和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德国工业4.0将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通过CBS系统构成全新的社会服务和实时保障平台,体现了深度的创新性。德国“工业4.0”就是一种“再工业化”战略。但是与美日的“再工业化”不同,德国的“工业4.0”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模块化技术,实现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中由于地理位置导致的生产、研发脱节现象,使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不再依赖物理上的互相接触,使德国在既保持自己科技研发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享受全球化生产的优势。德国通过新理念、新战略、新技术,把信息化推向质的变化阶段,推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为特征的新的工业革命。这一点是很高明的。

前瞻性

与未来趋势相关,正确研判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工业4.0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智能经济、智能世界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中长期目标之间,德国一方面特别注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智能工厂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透视和描述,既体现可操作性,又体现前瞻性,为正确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超常规的相应举措,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德国把实现技术标准化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抢先制定行业标准,企图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除了在经济上获得现实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为长远确立德国制造优势创造条件。

市场性

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关,适应市场、构建市场、引领市场,占据市场制高点。德国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化世界的一部分,以“工业智能化”带动“社会智能化”,为“社会智能化”提供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方法等各类软硬件,将成熟的“工业解决方案”转化为“社会服务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推广应用,构建新的市场空间。德国在构建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把CBS技术和产品确立为主导市场,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系列化的智能产品,建设智能社会,建立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比较

2015年,中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个重点行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以及相应的供应链和销售网。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德国工业4.0为德国工业发展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认真与严谨,在战略思想、基础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机构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1战略思想的差异 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相对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这种战略思想上的差别应该说是客观条件的反映,符合现实基础,但也说明中国制造2025缺少战略上的理论深度和技术高度,也缺少市场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战略基础的差异 战略基础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等,是战略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仔细研究《德国工业4.0》,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战略最

重要的因素是基础科学研究,很多细节方面的任务目标,都以“高、精、尖”的理论知识作为依凭。致力于改善德国科学基础研究的条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国基础学科的研究比较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有重大突破。其根本原因,除历史基础条件因素之外,也有政策的因素。在政策支持上,中国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无论在数目上,还是支持力度上都要大很多,导致中国应用型的研究领域较强,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中国还在制定国际化行业标准方面缺乏经验和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下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同时,我们还有必要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方针,积极成为网络化先进理论和先进标准体系的重要接入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一起分享理论、技术与市场。

3战略措施的差异 在配套政策方面,德国为了有效实施工业4.0,比较重视对技术、政策和环境等进行评估调整。比如,德国系统评估新技术对相关法律可能造成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创新周期缩短可能导致相关规则架构频繁更新等,及时对现行不利于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德国比较重视构建支持工业4.0的法律环境,及时对与企业责任、数据保护、贸易限制、密码系统等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培养全国国民的竞争意识,比较重视反思和自我调适。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协同机构方面,德国成立了政府统一协调机构,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德国机械制造联合会以及德国电子工业联合会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了秘书处,负责为优先主体研发路线图。我国除了在中央政府层面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之外,还应该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同机制建设。

德国工业4.0比较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的启示

1积极迎接智能经济新时代 工业4.0将使人类-技术(human-technology)和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的相互作用发生全新转变。借助CPS系统,特别是互联网+,可以巨大地提升人的智能。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能力。基于人类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世界有机融合的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这种效率是传统工业无法达到的,因而智能一旦出现将以新的结构和形态取代传统工业,形成“智能经济”。在智能经济时代,智能环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智能家庭、智能企业、智能城市、智能地区、智能国家、智能世界,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在智能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市场主体相互之间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经济系统对外更加开放。以智能工厂为特征的智能经济也很可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可以预料:世界的不平衡性将更加突出,竞争的形式将会改变,全球治

理方式将有重大变化。对此,我们要有一定的准备,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文道德上占据制高点,形成良好态势。

2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我国相当一个时期可能还需要同时推动“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既要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工业体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和广宽的基础。既要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考虑解决就业问题。

3正确认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的中国制造业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方面来自高端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将“再工业化”与新的工业革命相结合,必定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科技革新与产业革命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使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分工体系进一步固化,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来自低端挤压,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可能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在中低端广大市场的优势面临失去的危险。再一方面来自内部的困境。从整体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保问题严重;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导致管理成本高,严重影响产品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三大机遇。首先是新的契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进入重塑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启动期有很多空白点,在某种程度上为全球提供了新的起跑线,也为中国赶超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是新的供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全新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组织模式,必将创造新的市场和供需,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大展身手之处。再次,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及发展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业务,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我国充分汲取其教训,借鉴其“再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具有前瞻性、符合发展大势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特点,

篇二: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写在前面:

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跟大家分享一些什么,看到近来有一些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和工业4.0的新闻,想到自己的工作在行业中恰好是“中国制造2025”之路上的一根小火柴,或许可以分享一下关于中国目前在工业数字化制造行业的一丢行业动态和关注点,抛砖引玉,作为行业分析的引子。

:)文比较长,但也难以从行业动态到面面俱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更多制造业的报告、报表和订阅RSS。

=====================================

话题一:默克尔访华

在世界杯的大气氛下,再进入正题前,先来两个网络上最火的两个关于中德外交的足球段子。

“中南海,晚宴,习主席宴请默克尔,席间宾主把酒言欢,气氛一片融洽,唯独习主席面带愁容,默克尔小声关切,习主席说:去年中国队0:8输给巴西,我这过两天去巴西,有点...默克尔说:我办事,您放心,绝不会让巴西人在你面前提足球两个字!”

“李克强:巴西队2002年曾经羞辱过我们,4:0!默克尔:放心,我们今晚给你们报仇,需要进几个?李克强:就7:1吧,纪念我党生日。默克尔:我懂了!”

球迷们当然是在开玩笑,但是,若回到中德两国关系,不论是政经全局,还是高层私谊,确可担得起一句“历史上最好时期”。在成都,默克尔留给中国民间舆论的最深刻印象是亲自到农贸菜市场买了一袋豆瓣酱、一两辣椒粉和一两八角,然后又到老牌川菜馆“拜师”学艺,吃完一整盘宫保鸡丁。德国女总理第7次访华的行程本身,透着浓浓的“走亲戚”意味。

关于中德外交,以后合作的路还长,中国高层期待双方求同存异一起向前看。“最好时期”怎么讲?根据中国网前两天所刊《默克尔成功地开展了一次公共外交》一文的说法,“默克尔此次访华,或许并没有特别紧急的外交议程,但也绝非空手而归”:“中德关系总体顺畅,目前最大的障碍在于彼此了解和互信不足。不久前,英国广播公司(BBC)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德国是对中国看法最负面的国家,高达7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比例甚至超过日本(73%)。长期以来,中西价值观、政治体制差异被不断放大,使得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充斥德国媒体,浸淫在这样一种舆论氛围中,德国人既无意愿也无渠道了解真正的中国。从国家层面来看,欲推动两国关系取得实质性突破,如果缺乏民意支持,也将面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窘境,‘全方位战略伙伴’也可能因此‘跛足’。默克尔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德国一贯强调‘民间力量’,中国深厚的文化恰恰蕴藏在民间,要真正带动两国人与人的密切往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碰撞,两国关系才能实现跨越。或许,当德国民众看到成都人民那种闲适淡然的生活氛围后,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了。”

话题二:德国的工业4.0

什么是工业4.0?

工业4.0(Industrie 4.0)战略,是德国政府提出并在《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德国人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机械化+电气化+IT技术+Internet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再加上互联网技术。必须说明这里所要求的互联网是“Things and Services”的互联网,Things可理解为物和事情;Services泛指一切服务。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首先要建设“物事互联网”与“服务互联网”。这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资源、信息、物事、人和对这一切的服务进行互联。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的支持下革新、改造整个工业及制造业。制造业中的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将融入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中,成为目前火热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

再来说说德国,足球就不讨论了,工业何如全世界有目共睹,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领头羊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专注于创新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以及对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车间制造工业,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有很专业的技术,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国在制造工程工业上的领军地位。(最近朋友圈流行一帖子《德国为什么这么强》,认真和刻板是他们给全世界的标签,除了日耳曼民族本质的特质外,细节真的决定成败,所以插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人看过德剧,比如《炸弹妞(屌丝女士)》,搞笑的同时,里面关于德国生活工作等等方面的细细节,很能反映德国人表面随意骨子里死磕细节高质量的特质,值得学习。)

话题三:工业4.0成员随默克尔访华透露积极信号

看默克尔此次到访,除了看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就是关注都带来了什么人来。此次德国代表团可谓是星光熠熠,众多知名德企高管随行,级别规格非同一般,包括了西门子、大众汽车、德意志银行、蒂森克虏伯、汉莎航空、德国邮政、英飞凌、软件公司SAP、工业气体巨头林德,以及德国证券交易所等等企业高层。

从名单来看,主要是三类企业:传统的工业制造巨头、航空巨头,以及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来访自是延续之前中德金融全面合作的态势,航空巨头是为了加强两大经济体之间互联互通格局,而传统工业制造巨头来华所为何事?

此前习近平访德国曾在当地媒体撰文表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中德合作会有更多契合点,而其中点名提到了德国的“工业4.0”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是以全方位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制造业转型,被寄希望以智能制造为主导带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次德国代表团中的英飞凌、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思爱普等企业正是德国工业4.0工作组的核心企业。(西门子已经将工业4.0中的业务流程全新整合进某些产品,并且在中国的制造业内销售和被使用了),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但期待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期待能赶上这一波革命浪潮的发动期。

从过去的历史发展来看,产业革命决定一个国家的财富与竞争力。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动力改变了产品生产方式,带来了英国的霸权时代。20世纪之交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飞速发展,尤以德国、美国为代表。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和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给美国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而发达国家在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意识到过度依赖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可能会导致经济实际贫血的状态,开始从“去工业化”走向“再工业化”。金融可以发挥舒筋活血的作用,但是真正具有“造血”功能的还是制造业,因此美国奥巴马政府要求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期目标是要重振美国制造业,而德国也开始推行了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期望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

如何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且不被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甩的太远,除了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外,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与它国合作,德国无疑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德国,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经贸往来密切。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615.6亿美元,接近当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的三成。德国制造业在世界上具有领先优势,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创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都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而在德国周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德经贸往来给德国众多机会。中德双方在“工业4.0”方面的战略合作不仅有助于带动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加强竞争力,也为德国企业开拓广大的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

目前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正在联合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借鉴德国经验,力求促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话题四:思考和总结

具体落地是这样落的,工业4.0战略重点关注以下8个方面内容:

(1)标准化和参考架构建设;

(2)工业4.0战略下,人们所管理的是比前三次工业革命更为复杂的系统,必须开发出管理复杂系统的工具和方法;

(3)实施工业4.0不仅需要加强本国自身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要加强伙伴国之间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4)信息安全和系统保护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5)进行新的组织与工作设计,使其能适应智能化工厂时代;

(6)建立最佳实践网络和数字化学习工具,推进终身学习和个人的职业发展;

(7)针对新的产业革命设计科学的管制框架;

(8)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全方位的绿色化。

那么,总结一下德国的政策措施系列,哪些值得我们中国借鉴?

(1)跨界研究小组或者平台;

为推进“工业4.0”计划的落实,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资讯技术和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以及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共同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办事处,以吸引并协调所有参与本次革命的资源。中国也应成立类似的机构或平台,囊括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社会科学家、企业等,对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深入研究。

(2)

充分发挥优势,重视话语权建设;

中国在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过程中,也要立足于充分发挥中国现有优势,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新工业革命的规律与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本国参与、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规划,要力争在新的科技发展与产业革命中建立自身的话语权。

(3)

标准的国际化建设;

为了顺利实现向工业4.0的转化,政府为了实现生产和服务模式之间的整合而引入的相关标

准。为此,我们不仅要在国内加强标准化的工作,而且还要实现标准的国际化,使中国设立的标准得到国际上的广泛支持。

(4)

利用市场规模优势,对传统工厂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试点;

中国的制造业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全达到工业4.0的标准,在向工业4.0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新的技术引入到旧的系统中,将传统的工业流程系统改造成实时的能动系统,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开展工厂4.0试点,对传统工厂生产模式的智能化改造。

(5)

把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人脑科学发展,置于抢占工业4.0制高点的高度加以推进。

话题五: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

工信部正在着手编制与“十三五”和“十四五”相关规划。随着中国工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工信部将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顶层规划。

据悉,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并将形成注重顶层设计的《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中国制造2025》说,中国到202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和工业强国。中国准备利用20年的时间,赶超德日等国的工业制造业。

《规划》将涉及整个制造业,但这里面还是有重点的。《规划》将制造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跟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或者差距很小的。比如高铁,还有能源装备。第二类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比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这样的装备。至于说像纺织、食品,这些主要靠市场去优化、配置资源。这些行业涉及中国十几亿人吃饭、穿衣,也会关注,但国家规划没有特别强调,制造强国包括了装备、机械建筑,包括原材料,像钢铁、石油化工。

对于2025年的中国汽车产业,中国工程院负责规划制定的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表示“谨慎乐观”:“汽车是我们揪心的一个产业,现在还看不出很好的前景。现在这几年在渐渐地下降。一些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他们80%、90%的利润都是靠合资企业,咱们自主品牌的汽车不仅不赚钱,甚至有的还赔钱。总的来说,我对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很有信心的。唯独对企业可以说句话心里没有底,不是我没有底,大家都没底。”

《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落实后还要对成果进行检验,屈贤明认为,“我们不敢说企业都跟西门子、美国通用,跟他们比。因为从制造业来说,这都是世界数一数二、又大又强(的企业)。但是我们会有一批企业,我们分析至少有20家企业,它在国际分工当中能够处于一个关键的环节。既能够出口产品,又能够输出技术、输出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跨国的企业。它不仅仅能出口产品,还可以到国外兼并;不仅仅是进口技术、引进技术,还能够出口技术,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这一步还需要5到10年形成这么一批企业。能够跟世界上同类的企业,跟它同台竞争,可以跟它掰手腕。”

篇三: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

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面临着全球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为寻找新的发展支撑点,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纷纷提出各自的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美国于2012年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构建了先进技术、节能降耗和新贸易规则“三位一体”的发展先进制造业框架,以期实现“再工业化”之路;德国在2013年提出“工业4.0实施建议”,提出将生产设备、生产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全部连接起来,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实现产品及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日本于2015年1月发布“机器人新战略”,以确保日本机器人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同样,为探索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我国在2015年3月提出“中国制造2025”,争取用三个十年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华丽转身。

从一些书籍、媒介平台上也可知道,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日本等国制定的制造规划不同,与德国工业4.0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两者都强调实现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与实施在某些程度上也受到了德国工业4.0的影响。但是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两者出台的背景不同。众所周知,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近几年中国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国内制造业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价值不高、能源消耗大和污染严重等问题,较制造强国存在较大距离。当前,德国制造业创新活力比较强,国家的创新体

制也较完善。况且,德国已经在很多制造领域成为了世界级的制造强国,本次4.0的制定,也是依托“高、精、尖”的理论知识,再用互联网将MES(制造执行系统)与ERP(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环节串联起来。

两者的战略目标不同。中国要用三个十年的时间,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个十年,缩小差距、重点突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个十年,巩固地位、提升层次位于制造强国中位;第三个十年,创新引领、实现跨越迈入制造强国第一方阵。而德国期望借助“工业4.0”的强力推动,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借助互联网来消除产能过剩,从而实现智能生产、智能产品、生产服务化和云工厂。

两者实施领域不同。中国政府提出九大任务、十大领域、五大工程、八大政策来确保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而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

总体来说,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很多不同,但也在很多领域不谋而合。

相信大家都知道“微笑曲线”这一模型。微笑曲线将一条产业链分为若干个区间,即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等,其中组装,也就是生产制造环节,处在曲线的中游,也就是低利润环节。当前,中国制造大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游区域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投入与收益比很低。要想摆脱低利润的束缚,只有沿着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完成制造向智造的完美转身。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ppt》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23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