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禁毒安全教育讲座
禁毒安全教育讲座
学习禁毒知识
1、何谓“国际禁毒日”?
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2、什么是毒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摇头丸、K粉)
3、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总的来说,吸毒会成瘾是毒品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毒品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逐渐产生精神依赖(心瘾),进而形成追求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另一方面,毒品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正常的平衡,产生在毒品作用下新
的平衡状态(身体依赖)。一旦停止吸毒,就会感到不适。只有连续不断地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才能保持人体新的平衡。
4、吸毒有哪些危害?
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加速死亡。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2)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吸毒给家庭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吸毒贻害后代。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摧毁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据调查,我国的80%的女吸毒人员靠卖淫维持吸毒消费。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都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
5、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
(2)寻找刺激。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
(3)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
(4)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吸了。有一位中学生谈到他开始吸毒的行为时说:“我原来就吸香烟。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一支烟,我看它不像香烟,就问朋友是什么。他说,你吸吧,反正比你吸的那种烟要好多了。我想,反正都是烟,吸就吸吧。就这样,吸了没几支就上了瘾,再也戒不掉了。”
(5)为了摆脱烦恼和忧愁有些青少年碰到的挫折,处于焦臣不安的心境,为了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愁,就从吸毒行炽去寻求暂时的解脱。
(6)被欺骗,引诱。
6、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7、怎样正确对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性质身份。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因其吸毒违法而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的病人,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8、青少年应当避免与4种人交往:
有吸毒恶习和嫌疑的人员;从强制戒毒所释放回来的人; 从劳教戒毒所回来的人员;
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处理的人。
9、青少年应当远离三种场所:
赌场、有贩毒嫌疑的住所、社会上营业性娱乐场所。同时防吸毒要从不吸烟开始。
10、如何判断他人染上毒瘾?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贵重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用金钱。
(3)食欲不振、面色灰暗、身体消瘦。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4)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在不适当的场合佩带太阳镜,以遮掩收缩的瞳孔。
(5)行动神秘鬼祟。白天少吸、多睡,晚上多吸、少睡,对毒品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不寻常地长期躲在自己的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经常无故进入偏僻的地方(觅毒品),与吸毒者交往。
篇二:禁毒教育知识讲座稿
禁毒教育知识讲座稿(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主讲:和进超
一、从案例引出课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川的一家强制戒毒所。这家戒毒所,有一位姓王的女医生,她每天看见大量的戒毒人员因吸毒而痛不欲生。一贯好强的她对此表示怀疑:“难道毒瘾真不可抗拒吗?” 她决定要以身拭毒,要亲身“获得感受”,用自己的自信来征服毒品,她要写一篇震动世界的论文,以自己的“伟大”实验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从戒毒人员那里获取了购买毒品的渠道,然后开始了她的“伟大安验”。王医生开始了她精心计划的第一步,开始吸了第一口毒,并在专用记录本上描述:“极难受,呕吐。”第二次,她接着记录:“开始有些舒适感。”第三次,她写道:“较适应。”如果这时她毅然止步,她仍然是一名令人尊敬的医生,但她没有。第四次,她又写道:“完全适应”。这时,她已认定自己是真正的海洛因征服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吸毒人员,她要将亲身实验告诉世人,她是毒魔的唯一征服者。她要像丢弃一双破鞋一样地丢弃毒品。
然而当她象饿虎扑羊般地扑向海洛因时,一切就变得那么地可悲、可叹又可笑了。这时她后怕了,她开始挣扎了,然而越来越大的毒瘾,使她难以自拔,先失去了丈夫,然后把存款吸光,把家俱变卖,然后变得一贫如洗。没多久,她的身体开始变得丑陋:身体消瘦,头发开始脱落,身体表面所有可以注射的大小静脉处已看不见一处完好的肌肤。最后,在她“伟大的实验”只有1年零7个月的时候,割脉自杀了。此时,她才30岁。
一个戒毒所的女医生掉进毒窟就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生命,远离毒品,千万别把生命当儿戏,千万别沾第一口!
二、毒品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
前面讲了王医生用自己的生命做了一个可悲、可叹又可笑的实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有名的斯金纳(Skinner)动物成瘾性实验。
实验人员把一只猴子关在一只特制的铁笼里,铁笼里设置了一个铁棒,只要猴子碰动了铁棒,马上就会被打一针吗啡。开始,猴子似乎很气愤,因为挨了一针,很痛,便尽量躲避碰撞铁棒。可是一不小心,它还是碰撞了,自然又挨了一针。几天过后,猴子开始不气愤了。因为它觉得每次碰撞打针后,身体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于是,它开始有意识的碰撞铁棒。随着时间的推移,猴子又发现,以前碰一次铁棒可以获得的“快乐”,现在碰两次也得不到了。怎么办?聪明的
猴子便更频繁更猛烈地碰撞铁棒。这时,实验人员又安上了另一个可以提供精美食物的装置。但猴子即使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也是宁可要吗啡不要食物。现在,实验人员又把吗啡撤去,换上输液的盐水。于是,猴子出现了以下症状:泪水、打哈欠、浑身发抖,焦躁不安……,为了得到曾经有过的“快乐”,它竟绝望地一次次重复着枯燥的碰撞铁棒的动作,毫不气馁。最多的一天内,它竟连续不断地碰撞了两万多次,直到力竭而死。它对毒品的无限渴求,使实验人员惊骇不已。
前面讲的王医生染上毒品后不能自拔,猴子染上毒品后也力竭而 死,可见毒品对人体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
殖系统、血液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全国因吸毒而死亡的达10余万人,我县因吸毒而死亡的已有60多人。
2、对家庭的危害:
吸毒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对家庭也是无情的伤害。它可以让百万富翁变得一贫如冼;它能把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老百姓有一句话完全可以说明吸毒对家庭的严重危害: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位老板怎样从百万富翁变得一无所有、倾家荡产。
这位廖先生,他从跟人学做土方运输的生意开始,逐渐在上海的土方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此后,他又从土方、运输的领域逐步向贸易发展。到1996年,廖先生已经有几百万元的资产。2000年,站在人生巅峰上的廖老板结识了一位据说做“大生意”的陈“老板”。一次应邀拜访时,陈“老板”与他人正在吸食燃烧的白色粉末。廖老板下意识地想到这是“吸毒”!陈“老板”热情地劝他也尝一口,并说:“这是精品啊!我们赚了钱,最大的享受就是吸这个啦!不信你试试,吸了,你就会感到比神仙还快活!”就这样,禁不住诱惑的廖老板走出了最终导致他倾家荡产的第一步。从此以后,廖老板完全被毒品所控制。自以为财大气粗的他,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全部家产都吸光、败光,一家四口的生活都陷入了困境,最后竟然还要拿他女儿储蓄罐里的零钱去买毒品。2005年5月,廖老板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完成了从一个毒品受害者到害人者的转变,终因贩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身心憔悴的妻子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了他。他在狱中捶胸顿足、大声疾呼:毒品乃万恶之源,任何好奇和幻想,都将让你走向毁灭。
这幅漫画就是对刚才那位廖老板的真实写照。“家住小洋楼,吃喝不用愁,如今染毒瘾,流落到街头。”
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的老板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为什么会变得一无所有?下面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
问题一:吸毒成瘾之后,每天至少需要100元以上的资金,按每日1OO元计算,一年的毒资是多少?(学生计算)
结论:100×356=36500元。
问题二:一年毒资才三万多元,为什么吸毒会让百万家产的老板倾家荡产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启发:前面讲的动物成瘾性实验
小结:吸毒会上瘾,需加大剂量。加大剂量,则需增加毒资。 引导学生计算“一个月增加一次剂量,一次增加100元毒资,一年共需多少?”
100×30+200×30+300×30…+1200×30 =(1+2+3+…+12)
×100×30=234000
小结:一年需234000元。
(1+2+3+…+12…+48)×100×30=3528000
4年要消耗3528000元。
结论:
吸毒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普通的工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吸毒者的需要,即使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也只能维持一时,因为毒瘾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倾家荡产。
3、对社会的危害:
吸毒可以让百万家财散尽,社会上许多吸毒的人本来家庭就不富裕,要吸毒,又没钱,这时又会如何呢?(学生讨论)
结论:借、骗、偷、抢!
据统计,有八成的吸毒人员有过盗窃、抢劫、抢夺、诈骗、贩毒、卖淫、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吸毒还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员约占三分之二。
下面来看一看发生在我县的几起因吸毒而诱发的刑事案件:
4、对民族的危害:
毒品泛滥成灾,可以毁掉一个伟大的民族。19世纪鸦片侵入中国以后,使国人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国力大为减弱,被帝国主义称之为“东亚病夫”。毒品泛滥成灾,势必会造成当年林则徐所警示的“国库将无充饷之银,国中将无御敌之兵”的民族悲剧。有专家指出“万恶毒为首”、“毒品猛于虎”,无数的事实可以说明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危害:危害生命、毁坏家庭、侵蚀社会、殃及民族。
三、认识毒品
毒品如此厉害,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到底什么是毒品。
1、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7)其它常见的有:可卡因、杜冷丁、氯胺酮(***)、三唑化、咖啡因、安钠咖等
四、远离吸贩毒人员
(一)青少年是怎样沾上毒品的?
可以说,每一个染上毒瘾的青少年都是在无知中沾上第一口毒,贩毒分子为了发展毒品市场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他们惯用的手段有以下“六招”:。
毒招之一:谎称“毒品吸一两次不会上瘾。”但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还有的误认新型毒品(如******、***等)不上瘾。一些青少年容易被他人误导,错误认为服食新型毒品不会上瘾,对身体伤害不大。其实服食“******”约20分钟后,先是头有些晕、手心出汗,脚开始发软,然后有兴奋感,出现幻觉,控制不住自己,在音乐的强劲作用下手舞足蹈,音乐越强劲,感觉越舒服,有一种想钻进音乐的感觉。“******”是“****”的衍生物制成的,对人体的危害同传统毒品一样,长期服食会使人意志消沉,丧失进取心,身体肌肉萎缩,消瘦乏力,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毒招之二:免费尝试。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
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或者把含有毒品的香烟送你吸食,在你上瘾后,毒贩们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青少年。
毒招之三:声称“吸毒能治病解忧”。毒贩们利用人们对毒品的无知和对疾病的恐惧,引诱青少年吸毒。但实际情况是吸毒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人的大脑,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还会降低生殖和免疫能力,甚至导致死亡。
毒招之四:利用你的好奇心。毒贩们瞄准一些青少年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鼓吹“吸毒是超级享受”,“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积攒了一定财富的机会,向这一群体的人们兜售“吸毒是有钱人的”这样极其荒唐的错误观念。
毒招之五:与你交“朋友”。你渴望独立,希望多交朋友,但你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去辨别好坏,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朋友”,在小圈子里慢慢拉你下水,尤其是没有目标,无心学习,在学校得不到大家认同的青少年最容易上钩。
毒招之六:利用女青年爱美之心,编造“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话。实际情况是,吸毒不仅损害面容和身体,还摧残人们的意志。
(二)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以下特征:
吸毒者都有些什么表现?(讨论)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吸毒者的“光辉形象”。
大家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这位“身材苗条,婀娜多姿”的“粉哥”。(骨瘦如柴、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死路一条)(用李伯清的话说,叫搓衣板加晾衣杆的身材)
1、在生活和卫生方面,他们变得无精打采,不注意个人修饰,甚至变得很不讲卫生,胃口也一反常态地变得不好了,但又不见他有什么明显的疾病。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吸毒人员一般不能喝白酒。
2、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在社会交往中,他们接触的圈子里往往有明显吸毒倾向的人,他们交谈的内容也与正常人群的生活内容不相干,例如不讨论教育,不讨论工作和业务,不交流个人有关健康、有关生老病死的相关信息。
3、在经济上,吸毒者一般都是入不敷出,整天四处骗钱,甚至偷抢,但又不见他有正常的支出,比如购买衣物,添置家电,购买房产等。相反,他们先是变卖衣物、甚至变卖房产,然后以种种理由向家人、亲友借钱,但很少有正常还款的。这往往说明这个人很可能已经染上毒瘾了。
篇三: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
摘要:
当前,我国青少年吸毒情况十分严峻,由毒品问题引发的青少年社会问题也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然而,目前在青少年禁毒宣传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造成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清,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不足。本文试从当前青年少禁毒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出发,在分析青少年吸毒心理原因的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为青少年禁毒宣传在实践中的开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从而增强禁毒宣传的针对性,使禁毒宣传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词:青少年禁毒宣传模式探究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禁毒工作要按照“源头治理、以人为本、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而在各项举措中,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被放在了首要位置。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人的价值观等尚未形成,处于好奇和他人的诱惑,极容易受到毒品的侵害。然而目前在青少年禁毒宣传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造成青少年禁毒宣传的成效并不显著。
一、青少年禁毒宣传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获得真实数据,团队自行设计了《青少年禁毒宣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9道单项选择题和6道多项选择题,内容包括:青少年对禁毒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青少年知识的来源和目前开展的禁毒宣传主要形式与学生的喜爱程度,问卷最后留有征求意见的开放式空间。2015年4月-2015年7月,团队以不记名、走访方式,对上海市青浦区部分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70份,接受调查的学生涉及青浦区27所中小学、高中及1所大学。利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7对15项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个别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及学生反响较为强烈的反馈意见,分别进行了讨论。
(一)青少年禁毒宣传现状
1.青少年对禁毒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调查发现,经过近年来多次的禁毒宣讲教育活动,青少年对于毒品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升,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毒品,知晓程度不同。所有学生都知道了海洛因、大麻这两种传统毒品,对于新型毒品K粉、摇头丸和冰毒的知晓率也分别达到了95.74%、97.87%和97.87%,但对于杜冷丁的知晓率仅占到25.53%,对新型毒品中氯胺酮和麻古的知晓率更是仅占到2.13%;25.5%的青少年不知道或不清楚注射毒品会传染艾滋病、乙肝等疾病;17.2%的青少年认为我国现阶段毒品问题并不严重;74.47%的青少年并不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天;85.10%的青少年对我国的禁毒相关法律并不十分了解;14.89%的青少年认为吸毒成瘾后能够单凭自己的意志力解除毒瘾;6.38%的青少年表示其周围的生活群体中有人尝试过毒品或已成为吸毒者。(部分调查项目见表一)。
上述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虽然目前青少年禁毒教育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禁毒宣传尚有待进一步深入。 表一:青少年对禁毒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n=470)
调查项目n% A.海洛因470100.00% B.大麻470100.00% C.杜冷丁12025.53% D.K粉45095.74% E.摇头丸46097.87% F.冰 毒46097.87% G.麻 古102.13% H.氯胺酮102.13% 2.你认为服用摇头丸、K粉对身体有伤害吗?
A.会上瘾,且对身体有害 46097.87% B.偶尔服用无害 102.13% C.无害00% D.不会上瘾 00% 3.世界禁毒日是哪一天?
A.3月26日 88.51% B.4月26日 10021.28% C.5月26日 21044.68% D.6月26日 12025.53% 4.你如何看待吸毒者?
A.吸毒者也是受害者,吸毒行为不违法 102.13% B.吸毒是犯罪行为 19040.43% C.吸毒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6055.32% D.吸毒像吸烟、喝酒一样属于个人行为 102.13% 5.如果有机会,你想满足好奇心尝试一下毒品吗?
A.会尝试,没什么关系00% B.想,但不敢尝试 102.13% C.偶尔尝试一下不要紧102.13% D.不想45095.74% 6.在你身体不舒服或心情极差的时候,有同伴提供给你吃会止痛或令你兴奋的药丸、饮料等,你会怎么做?
A.会不加考虑的服下00% B.不会吃39082.98% C.如果是好朋友可能会吃 5010.64% D.不好说306.38% 7.据你了解,你的身边是否有吸毒者?
A.有 306.38% B.没有42089.36%
2.青少年禁毒知识来源
据调查,91.49%的青少年对禁毒知识的了解来自于学校或外部讲座教育,从报刊、书籍、电视或广播获得禁毒知识的占到74.47%,从网络上获得禁毒知识的占到61.70%,通过父母的教育获得禁毒知识的有34.04%。但在走访或单独询问过程中,大多数青少年表示通过学校或讲座教育、父母教育获得的禁毒知识并不能有效记忆和吸收,而自己从媒体上、同学交流中以及社区公益活动中获得禁毒知识却能够牢牢掌握。
上述结果表明,青少年有兴趣参与的禁毒活动形式与他们平时真正参与的活动不完全吻合,禁毒教育活动形式应当注重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兴趣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调查项目见表二) 表二:青少年禁毒知识来源(n=470)
调查项目你所掌握的禁毒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多选) 父母教育学校或讲座教育 报刊、书籍 电视或广播 网络 同学谈论社区活动
n
%
160 430 350 350 290 40 100 34.04% 91.49% 74.47% 74.47% 61.70% 8.51% 21.28
3.目前开展的禁毒宣传形式与青少年的喜爱程度
调查结果(表三)表明,目前青少年参加的禁毒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校开设的禁毒教育课程(82.98%)、参观禁毒馆或戒毒所(74.47%)、阅览禁毒宣传手册或书籍(63.83%)、警察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53.19%);但对于学校开设毒品教育课程这一禁毒宣传活动形方式,仅有38.30%的青少年表示愿意参加;禁毒主题综艺活动(46.81%)以及戒毒成功者现身说法(46.81%)的禁毒宣传方式虽然在青少年中较受喜爱和欢迎,但实际上只有少数青少年有机会参与。
上述结果表明:青少年乐于参与的禁毒宣传活动与他们平时真正参与到的活动并不完全吻合,因此,禁毒宣传形式应当注重匹配青少年的兴趣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三:目前开展的禁毒宣传形式与青少年的喜爱程度(n=470)
禁毒宣传活动
曾参与过(%)
74.47% 82.98% 12.77% 48.94% 53.19% 8.52% 63.83% 17.02% 46.81%
喜欢参加(%)
65.96% 38.30% 46.81% 53.19% 40.43% 25.53% 12.77% 46.81% 2.13%
参观禁毒馆或戒毒所 学校开设的禁毒教育课程 戒毒成功者现身说法 观看禁毒主题电影警察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 禁毒志愿者活动禁毒宣传手册或书籍 禁毒主题的综艺活动 禁毒板报、标语或征文比赛 针对以上数据和情况,走访一些学校,发现了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
(二)青少年禁毒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禁毒宣传的重视程度不足,宣传工作开展不充分
“预防为本”是我国禁毒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全国中小学预防毒品专题教育纲要》,禁毒相关课程也已纳入了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宣传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学校过分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于禁毒知识这一内容在升学等考试中并不作为考点,因此部分学校存在压缩非主课课时的情况,以至于禁毒知识课程被一带而过甚至直接省略的情况;有的学校认为禁毒宣传应当是禁毒办、公安机关、戒毒场所的事情,与学校无关;有的家长和学校老师担心宣传会造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青少年吸毒。
此外,有的高中和高校认为,禁毒知识教育既然已经在中小学课程中作为课堂化教育,在高中和高校中就没有必要安排时间再进行教育,也有的认为,高中和高校的青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没有必要在校内开展禁毒宣传。因此,可以说很多学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但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开展也不十分到位。
2.宣传方式一成不变,缺乏传播学中的适应性要求
长期以来,各地开展的青少年禁毒宣传工作主要是采取开设课程或讲座、利用横幅标语,举行签名、宣誓仪式等方式进行,很少有形式上的创新,在课程或讲座过程中,宣传主体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注重与青少年的良性互动,宣传手段一成不变,这使得禁毒宣传方式不能适应现代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即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