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总结 > 培训总结 > 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1 07:21:34 | 移动端: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篇一:素质培训心得体会

员工素质提升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素质提升学习活动,我个人觉得非常必要,非常及时,通过学习,给了我全新

的理念,还解决了许多我在工作中的困惑,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提

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现将就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谈一下体会。

一、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认真学习。由于多年来忙于工作缺少学习,总也感到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更新知识、开拓视野。通过

学习让我觉得思维开阔,深感受益不浅。很多理论知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转化成了可以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技巧和可参考利用的资源。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学习中,

态度端正,尽量克服工作忙的困难,认真听讲,及时作笔记。

二、学习方法

在学习上首先要做到,一是勤学习,只要对工作有利的,都要认真去学,要挤时间学。

正如古人所言,士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人不学习、不爱读书,就会缺

少灵气、迷迷糊糊,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光学不思应叫“食

而不化”,学了要消化,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思考一些问题。三是要勤积累,只要对工作有

价值,都要把它积累起来,积累起来等于“厚积而薄发”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因此一定要重

视学习,善于学习,力求奋进,把工作做好。学习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实践,运用于本职工

作。我深深感到,只有持续不断地积累,才能有所前进。学习不能急功近利,但要有一定 的目标,尤其要带着问题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思考中学、

研究地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而不是泛泛地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由于所从

事的工作性质,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技能,促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从工作中得到学

习的动力,得到真正的快乐。

四、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体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身受

其益,以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把学习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能够自动自发地贯穿于

工作中去,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增强了法律意识。总之,应做到认认真真学习,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篇二:素质提升培训心得

体会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双河东区采油大队 周升宝 三月份,大队为贯彻落实油田公司、厂关于开展机关和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培训通知的精

神,结合大队实际,开展了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活动,以提升个人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意

识,确保我们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过硬的能力,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大队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的教育活动。指导我们怎样做事,教导

我们如何做人,使我感到收获颇丰,借此机会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 首先,结合我们的实际形势谈谈不学则罔。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但只要认真刻苦,善于钻研,总能坐得下来,学得下去,静心思考。有时工作繁忙,工作压

力大等,确实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是没有学习的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

要去挤,总是会有的”。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那么忙还手不释卷,学而不厌。

董必武75岁时还“趁日翻俄语,开灯读楚辞”。和他们比起来,我们更没有理由强调工作忙

而放弃学习。只有持之以恒,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胜任新任

务。 其次,结合本职工作谈谈无为则殆。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我们学习

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做事。作为一名采油一线安全环保人员,我们每

个人都有很明确的岗位和职责。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清楚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现在年轻人

身上严重存在“五化”现象:即思想上非政治化、人生目标虚无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

生活世俗化、利益追求独立化。从而失去了年轻人的斗志和锐气。有的人认为干与不干,干

多干少,没有多少差别,以至于出现了大错不犯,工作不干,贪图安逸享乐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而缺乏了我们应有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进取心。这次素质提升的第一讲课便是《纪念白求

恩同志》,正是通过那种奉献精神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再也坐不住,闲不住了;正是通过对奉

献精神的学习,激发了我们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也正是通过奉献精神的学习,激励我们

要成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一心一意为祖国奉献石油的石油工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和

国家的培养,才对得起领导对我们的重托与信任,才对得起我们无悔的青春。最后,谈谈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做本职。通过为期20天的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身体

素质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认识,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把工作做好。当前,安全环保已成为

我国一项国策,安全、环保、节能都具有否决权,而在石油行业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如

此严峻的形势,作为安全、环保工作人员,应当时刻准备接受考验、时刻准备迎接更为严峻

的挑战,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练就一身本事,才能厚积薄

发,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在严峻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把责任心体现到工作中

去。要把工作做的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还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石油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生产需要,提高个人劳

动技能和业务水平。

二、服从分配、听从指挥、热情工作、忘我劳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作好自己应做

的事,让领导放心。

三、协助领导做好全大队安全环保宣传和检查工作,确保全大队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四、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厂规厂纪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十五项

禁止性规定”,做到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谋私,不徇情。

五、树立诚信、务实、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端正、朴实的工作作风,做到着装上岗,仪

表整洁,举止端正,待人诚恳礼貌、团结同志、尊敬师长。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篇三: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

是走向素质教育。 通过认真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

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

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

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

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从多方面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德育,

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

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

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

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

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

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

为一个语文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

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

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肩负着素质教育思想与课程的具体实施,因而自然成为了素质教

育的主力军。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

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

涉及面最大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是

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

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

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

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

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用有

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

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还要促进学生

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马晓玲

2013.01篇四:职业素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职工职业素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设施部 ×××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由××师范大学××教授主讲的职工职业素养的培训学

习,×教授的讲课非常轻松活泼,让我在笑声中了解到职工素养的重要性,也让我从×教授

列举的实例中对职工的职业素养有了更多方面的认识。 先做人,后做事,一个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一个员工要有个人发展,也离

不开企业这块平台,良好的品质和人格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基础。所以, 职业素养是

每个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员工好的职业素养,将是我公司整体风貌的展现。简单而言,

职业素养是员工对自身工作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体现,一个优秀员工应该具备十点基本的职业

素养,下面我将从这十个方面谈谈关于职业素养的一些心得。

一、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为人处事以诚相待;守信,则是

信守诺言,讲求信用。诚实与守信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的优良品德,是思想和行为高度一

致的具体表现。

二、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我们应该像海绵一样,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

人学习、向行业专家学习;同时应该养成计划与总结的习惯,做完一件事,要善于发现执行

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很好的总结归纳,将其提升到理论与流程的高度,避免犯二次错误。

三、不断创新,力量的源泉;一个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与市场份额,产品的差异化与低成本等

竞争策略的实施,需要通过员工们的持续创新来实现。一个员工要想实现价值增值,最关键的

一点就是要拥有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

四、高度的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做好份内应做的事;责任就是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

承担的过失;责任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是对他人、对集体、社会、国家及至整

个人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当我们坚守责任时,我们就是在坚守最根本的人生

义务。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我们

不能推卸责任,推卸责任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当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

己的责任时,他又在完善自己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给别人一种信任感,

会吸引更多的人与自己合作。“责任保证一切”,责任保证了信誉,保证了服务、保证了敬业、

保证了创造??正是这一切,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

五、高度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企业管理专家

指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的是战略,30%靠的是运气,另40%靠的是执行力。可见,执

行力是何等重要,仅有战略和运气是不行的,必须有强的执行力。

六、优雅文明的举止礼仪;举止礼仪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身体姿态方面约定

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用优美的体姿表达礼仪,比用语言更让受礼者感到真实、美好和生

动。

七、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什么样的态度是受欢迎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欣赏他人的,包容的,自

信的,乐于助人的等等,这些构成了一个有感染力的环境,每个人都愿意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

这样的环境使人的压力减轻,也使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态度就是乐观豁达,要有

乐观平和的职业心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工作要主动、必须做到位,尽自己最大努力做

自己份外的事情也是一种收获。天长日久提高的是自己,快乐的也是自己,用好的心态面对

一切!

八、忠诚度;

忠诚是员工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良好品质,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忠

诚是一种气节,是一种能力。有忠诚之心,才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才会拥有更好的职业声

誉和品牌形象。忠诚不是一种纯粹的付出,忠诚也会有回报,企业并不仅仅是老板的,同时

也属于员工的。忠诚是企业的需要,是老板的需要,但更是员工自己的需要。作为一名员工,

你必须忠诚才能立足于职场,你自己才是忠诚的最大受益者。

九、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

小事,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

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在今天这个社

会,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胸怀大志,满腔抱负,但是成功往往都是从点滴小事开始的,甚至是

从细小至微的地方开始。如果不遵守从小事做起的原则,必将一事无成。

十、敬业

什么是敬业?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

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了。一个人,如果没有基

本的敬业精神,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难以担当大任。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才

能长久,才能卓越,对待工作不是一般努力就可以,而是虔诚,不是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

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为工作尽一

份心、出一份力。

篇二:核心素养听课有感(易)

课 程 整 合,高 效 课 堂

——听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课堂改革》讲座有感

课程整合,多年以前我们就在做了,记得我自己还写过一篇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是,我依然为余文森老师带领西南教育学院进行的课程建构感到惊叹不已,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课程”是小学办学最重要的载体,是学校所有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学校师生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最有力的证物,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西南教育学院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研究了“课程”的内涵。

“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该课程内容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又超越了教材。

“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形成既遵循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认知特点,同时又体现“清华烙印”的校本课程及个性化拓展性课程。

“+”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促进“1”与“X”相辅相成,达成“1”和“X”平衡的或增量或变量。 余老师从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群孩子们的故事说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西南教育学院的课程,让我们眼前一亮。一个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出版了数学图册《小毁成长记》;一个数学老师,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相关数学知识;一群西南教育学院的孩子们,心自由,行有规,淡定谦和,知识渊博。“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语文教改思想,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接下来,余老师还谈到了育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西南教育学院给出的答案是:要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生命奠基。

最后,余老师介绍了西南教育学院特别有创意的一些行动,如课程设置的变化,不再拘泥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而是根据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四大门类,即“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各个学科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主题教学整合,每个门类当中,既要开好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又要办好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分设必修和选修,以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

课程整合,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儿童提供成长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一切围绕儿童的发展而工作,关心儿童成长,关注儿童健康,关怀儿童心理,为儿童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和保障。这时,我又想起了余文森老师在讲座伊始就请老师们朗诵的一首诗歌:

一个孩子

向最初的地方走去

那最初的

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城江学校 易志科

2015年9月7日

篇三: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一、背景: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是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通过顶层设计,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二、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A、人才培养的指针。不同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掌握、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素养与知识、能力、态度等概念不同,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素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的态度因素特别重要。

“素养”比“能力”含义更为广泛,它与“能力”的不同点还表现为: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素养则是“可教、可学”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是经由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的。素养是可以测评的,且需要长期的培养。

素质是素养的上位概念,素养的特性尤其它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得到了科学的说明。离开了对素质发展的整体把握,我们有可能对素养的可塑性作出绝对化的解释,最终走向谬误。

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少而精的。

日本学者恒吉宏典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核心素

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教育部郑富芝司长撰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适应于一切情境、所有人的普遍素养。

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表现。

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有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决定房屋的高度。

王红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

三、国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出现了学力模型研究的若干典型案例。

五大支柱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也需要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即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种生活领域:学会求知,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学会做事,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冒险精神;学会共处,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学会改变,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

关键能力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运用知识、信息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互动的能力。第二种关键能力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同他人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三种关键能力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广泛脉络情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人生计划、个人计划的能力;表达并维护权利、利益、责任、限制与需求的能力。八大素养说。欧盟2005年发表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八大核心素养: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同时提出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的共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

日本研究表明,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因为在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特征。日本学者认为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或“学科能力”需要有三个视点的交集:一是独特性,

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如语文学科中的文字表达、文学思维与文化传统,数学学科中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模型的建构,历史学科中的历史意识、历史思考与历史判断等。二是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这就颠覆了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三是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四、意义:

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核心素养将成为课标修订的依据。会对我国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科学化产生影响。

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知识教学要够用而不要过度。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而人格发展的研究是首要的。我们期待于学校教育的是,从儿童人格成长的角度,不是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有长远的展望,寻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将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核心素养的落实会强化学科素养,学科素养为核心素养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以人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催生“课堂上长出苹果树”。

五、策略:

走向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成为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具体路径:第一,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避免培养目标过于宏大而没有边界,过于庞杂而结构不明,避免什么都从娃娃抓起而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学校课程,精心选择教育内容,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克服学科知识本位与教学中的短期行为,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三,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立从知识向能力、从能力向素养不断提升的发展水平等级标准,借以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观察评估,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反馈与指导,引导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六、延伸:

学校是以知识与技能为媒介,师生在互动关系之中,生成各自的意义、相互交换,创生新的学校文化的学习共同体——这就是国际基础教育学校愿景研究得出的结论。作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教育使命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多元智慧的存在,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学校应寻求不同个性的交融、多元声音的交响,寻求“和而不同”的世界。作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改革旨在通过国民教育的正式课程来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未来的学校是一种“超越学校的学校”。从根本上来说,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所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佐藤学说,“所谓‘好学校’,绝不是‘没有问题的学校’,而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问题’、齐心合力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学校”。

作为作整合,为什么整合对小学教育这么重要呢?一个比喻很形象。大家想想看,当一个6岁多的孩子迈入小学,来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他就好像进入到一个黑黑的房子里面。这个时候他能不能大胆地迈进这个他不熟悉的黑暗的房间里面?我们通常可以有两种方式帮助他,一种方式是我们用高度聚光的探照灯把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呈现给他们;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这个房间的顶灯打开,一下子把整个房间都照亮,尽管顶灯在局部上并没有探照灯那样照得亮,但大家想想,在哪种灯光的帮助下,孩子们能够更放心大胆地走进这个房子呢?显然是顶灯!而这种顶灯恰恰是小学教学和小学课程的最重要的特点:直接的完整性,就是这种“顶灯效应”。

进一步思考教研形式。首先同学科同年级教研效果最好,为什么?因为教的是同一学科同一本书,第二是同学科跨年级,效果最不好的是跨学科同年级。但这种教研交流形式非常重要。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人”本身不分学科,但是我们的学科教学深深割裂了,所以我认为教孩子不同学科的老师很有必要坐下来讨论讨论,该怎么样培养完整的人。我们现在提出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纵向整合,比如数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是横向整合,一个年级的不同学科之间老师整合,这种整合越来越多,需要加强这种教学方式。如我们开展的主题学习课程,有利于软化学科边界,形成学科育人合力。此外,我们现在推行的作业变革,实践初衷也应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培养策略。

还有一些学习感受,深入的文献研究、严谨的治学态度、包容的研讨氛围??

推荐阅读:2015年《人民教育》7-12期


核心素养培训总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68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