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细胞生物学期中复习资料
生物膜是质膜与细胞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细胞器膜的总称 红细胞质膜内侧有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膜骨架,它参与维持细胞质 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一般认为膜骨架蛋白
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锚定蛋白、带4.1 蛋白、 内收蛋白等红细胞膜细胞质面的外周蛋白。锚定蛋白借助于带3 蛋白将血影蛋白连接到细胞质膜上,也就将骨架固定到质膜上。而内收蛋白可与肌动蛋白及血影蛋白复合体结合,并且通过钙离子和钙调蛋白的作用影响骨架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膜的主要成分是膜脂、膜蛋白、膜糖3 大类
磷脂、鞘脂、胆固醇是主要的膜脂,具有双亲媒性,只允许亲脂性物质通过生物膜。
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磷脂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的不同可以影响磷脂的相对位置,进而影响膜的流动性。
鞘脂是鞘氨醇的衍生物,与磷脂的性质类似。
胆固醇存在真核细胞膜中,而大多数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质膜中没有胆固醇.胆固醇分子是扁平和环状的,对磷脂的脂肪酸尾部的运动具有干扰作用,调节膜的流动性和加强膜的稳定性。
膜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脂的双层性和可塑性使膜没有自由的边缘而总是形成连续的不破裂的结构,有利于细胞的运动、分裂、融合和生殖等。 根据膜蛋白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整合蛋白、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细胞质膜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由膜蛋白来执行的,包括转运特殊的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催化与酶相关的代谢反应、起连接作用或者参与信号接收和转导等;
Triton X-100 是常用的温和性去垢剂,既能使膜脂溶解,又不会使蛋白质变性。 膜糖一般以糖脂或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存在于质膜的外侧面,内膜系统中的膜糖则位于内表面。
在动物细胞质膜上,膜糖主要有7 种: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岩藻糖、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和唾液酸。
在动物细胞中,糖蛋白是糖萼的主要成分,而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是由糖脂构成膜包被。
内膜系统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的合成场所。
膜糖主要协助膜蛋白,参与细胞的信号识别和细胞的黏着。
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它强调了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膜脂、膜蛋白及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膜功能的不对称和方向性,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高度有序性。
流动运输包括膜脂的侧向扩散、旋转运动、翻转运动和膜蛋白的随机移动、定向运动、局部扩散等.
膜的流动性与细胞质膜的酶活性、物质运输、信号转导、能量转换、细胞周期、发育及衰老等过程有很大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时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不消耗ATP,且顺浓度梯度,可分为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后者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通道蛋白有电位闸门通道、配体闸门通道、机械闸门通道等。通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结合,也不移动;而载体蛋白需要同被运输的离子和分子结合,然后通过自身的构型变化或移动完成物质运输。载体蛋白既参与被动的物质运输,也参与主动的物质运输。
简单扩散的限制性因素是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而促进扩散会受到类似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以及蛋白变性剂的抑制作用。
水主要可以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跨膜,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协助跨膜。
主动运输的4 个基本特点是:逆浓度运输、依靠膜运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主动运输主要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在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快速调整。
主动运输消耗的直接能源有:ATP、光能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间接能源有:钠离子梯度和氢离子质子梯度。
主动运输的方向,实际上是载体蛋白的运输方向,分为单向转运和偶联转运。 参与主动运输的ATPase 可分为P 型泵、V 型泵、F 型泵和ABC 运输蛋白. Na+/K+泵和Ca2+泵均属于典型的P 型离子泵.
Na+/K+泵是动物细胞中由ATP 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一种Na+/K+-ATPase。
运输分为六个过程:
①在静息状态,Na+/K+泵的构型使得Na+结合位点暴露在膜内侧。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时,3 个Na+与该位点结合;
②由于Na+的结合,激活了ATP 酶的活性,使ATP 分解,释放ADP,α亚基被磷酸化;
③由于α亚基被磷酸化,引起酶发生构型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并向胞外释放3 个Na+;
④膜外的两个K+同α亚基结合;
⑤K+与磷酸化的Na+/K+-ATPase 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
⑥去磷酸化后的酶恢复原构型,于是将结合的K+释放到细胞内。
Na+/K+泵具有3 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维持了细胞内适当的Na+/K+浓度,抵消了Na+/K+的扩散作用;
二是在建立细胞质膜两侧Na+浓度梯度的同时,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了驱动力;
三是Na+泵建立的细胞膜电位,为神经和肌肉电脉冲传导提供了基础。
Ca2+-ATPase 将Ca2+泵出细胞质,使Ca2+在细胞内维持低水平从而建立Ca2+梯度,这能够控制细胞的肌收缩、分泌和微管装配等。
Ca2+泵的工作原理类似于Na+/K+-ATPase。Ca2+-ATPase 的氨基端和羧基端都在细胞的内侧,羧基端有3 个功能区域:
同激活位点结合区域、同CaM 结合区、磷酸化位点。
在静息状态下,羧基端的抑制区域同环2 的激活位点结合,使泵失去功能,这就是自我抑制。
Ca2+-ATPase 有两种激活机制,一种是受激活的Ca2+/钙调蛋白(CaM)复合物的激活,另一种是被蛋白激酶C 激活。
离子泵是初级主动运输,而协同转运是次级主动运输,因为协同转运不直接消耗ATP,但要依赖离子泵建立的离子梯度。
在植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的质膜中没有Na+/K+-ATPase,代之的是
H+-ATPase,并通过H+的运输建立细胞的电化学梯度,使细胞外H+的浓度比细 胞内高;与此同时,H+泵在周围环境中建立了酸性pH,然后通过H+质子梯度
驱
动的同向运输,将糖和氨基酸等输入植物的细胞内。在动物细胞溶酶体膜和植物 细胞的液泡膜上都有H+-ATPase,它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保持这些细胞器的酸 性。
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在真核细胞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外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中间代谢有关的数千种酶类、细胞质骨架结构。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1、完成各种中间代谢过程
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2、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
3、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
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等
4、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选择性的降解
(1)蛋白质的修饰 (2
(3)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4)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内膜系统形成了一种胞内网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① 扩大膜的总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细胞膜上;② 是将细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空腔形成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
1、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内质 reticulum,rER)
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因在其膜表面分布着大量的颗粒(核糖体) 是内质网与核糖体共同形成的复合功能结构。
主要功能: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
在分泌细胞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非常发达。
2.光滑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
表面没有核糖体的内质网称光滑内质网,常呈分支管状。
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广泛存在于能合成类固醇的细胞中。
几乎全部脂类和多种重要蛋白质都是在内质网合成的。
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有些蛋白质刚合成不久便转移至内质网膜上,继续进行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包括:
⑴ 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酶、抗体、多肽类激素、胞外基质成分等;
⑵ 膜的整合蛋白:细胞质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膜上的膜蛋白;⑶ 构成内膜系统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溶酶体和植物液泡中的酸性水解酶、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固有的蛋白。
?其它的多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包括:
(1)预定滞留在细胞质基质中的驻留蛋白:如糖酵解酶和细胞骨架蛋白;
(2)质膜外周蛋白:血影蛋白和锚蛋白;
(3)核输入蛋白、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物酶体的蛋白。
注意: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游 离”核糖体。
脂质的合成
内质网合成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膜脂,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Phosphatidyl choline)。合成磷脂所需要的三种酶(酰基转移酶 acyl transferases、磷酸酶、胆碱磷酸转移酶Choline phosphptransferase)都定位于内质网膜上。
在内质网膜上合成的磷脂几分钟后,就由细胞质基质一侧转向内质网腔面,这种转运可能借助一种磷脂转位因子(phospholipid translocator)或称转位酶(flippase)
篇二:细胞生物学期中考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4)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2.病毒:由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是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
3.福尔根反应:特异鉴定细胞中DNA的组织化学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材料经稀酸处理醛基暴露与希夫试剂发生反应形成紫红色的复合物。
4.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称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5.原初反应:光合色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并形成高能电子的过程。
6.内在膜蛋白: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结构域,与膜结合紧密,需要去垢剂崩解后才可分离。
7.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蛋白质分子。
8.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和胞内其他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
9.氧化磷酸化:指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
10.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吐作用 。
2.对进行电镜观察的生物样品有切片厚度40~50nm(样品要很薄)和保存细胞的精细结构的特殊要求。
3.目前发现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它所具有的结构装置包括细胞质膜、环状双螺旋DNA以及多聚核糖体等,是一个细胞生存与繁殖所必备的。
4. 在实验室中,用来证明细胞质膜具有流动性特性的方法有三种,这些方法分别是FRAP(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成斑现象和成帽现象、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
5.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 的一类蛋白质辅助才能完成。
6.含有核外DNA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三、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B )。
A.线粒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2.衰老和动脉硬化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这是因为( B )。
A.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升高 B.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降低C.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 D.以上都不是
3.下面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 A )。
A.支原体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4.若对实验动物细胞使用乌本苷,不大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果( B )。
A.细胞内钠浓度增高 B.细胞内钾浓度增高
C.细胞因体积膨胀而趋于裂解D.协同运输的效能降低
5.下列关于钙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一种跨膜蛋白,与Na- K泵的α亚基有高度同源性 B.细胞内钙调蛋白与之结合调节钙泵的活性
C.钙泵每消耗1分子ATP,转运2个Ca D.钙泵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转运钙的方向是将其泵出细胞外
6.细胞质膜上一般不会含有的成分是( D )。
A.胆固醇B.甘油磷脂 C.三羧酸甘油 D.神经节苷脂
7.叶绿体中的光和磷酸化发生在( B )。
A.内膜B.类囊体C.基质 D.膜间隙
8.ATP合酶(F0-F1ATPase)是( A )氧化磷酸化复合物。
A.线粒体内膜上的 B.细菌胞质中的 2+++
C.叶绿体中的D.细胞膜内侧的
9.逆转录病毒是( D)。
A.侵染性单链RNA病毒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D.单链RNA病毒
10.细胞膜结构的基本骨架主要是( A )。
A.磷脂 B.胆固醇C.蛋白质D.糖类
四、判断对错题(10分,每题1分)
1.若改变血的离子强度,则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条带消失,说明这两种蛋白质不是内在膜蛋白。对
2.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内膜的脂和蛋白质的比值不同,前者比例为1:1,后者为0.3:1。错
3.相差显微镜可用来观察活细胞和未经染色的标本。对
4.当植物富含NADP时,会发生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错
5.改变处理血影的离子强度,则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条带消失,说明这两种蛋白不是膜内在蛋白。对
6.各种正常细胞的体积有大小不同,但它们细胞核的大小通常悬殊不大。对
7.Na+-K+泵既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细胞质膜上。错
8.类囊体膜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能吸收和电子传递。对
9.质膜对带有电荷的分子都是高度不通透的。对
10.被动运输不需要ATP及载体蛋白,而主动运输则需要ATP及载体蛋白。错
五、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简述电子显微镜不可以完全取代光学显微镜的原因。
普通光学显微镜在科研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1)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分子3个水平层次上研究细胞,在显微水平上研究需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在亚显微水平上需要用电子显微镜,缺一不可。
(2)普通光学显微镜样品易制备,而电镜对样品的要求很高。
(3)电镜不能观察活细胞及其动态变化
(4)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简单,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没有电镜高。
2.简述F0-F1ATP合酶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ATP合酶,分为球状的F1(头部)和嵌入内膜中的F0(基部),它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也可以水解ATP,转运质子,属于F型质子泵。
F1:水溶性球蛋白,从内膜突出于基质中,由5种类型的9个亚基组成,组分为α3β3γδε。3个α和3个β亚基交替排列呈橘瓣状结构,各亚基在结合时有酶活性.α和β亚基上均有核苷酸结合位点,其中β亚基的结合位点具有催化ATP合成或水解的活性. .γ与ε亚基具极强的亲和力,结合在一起形成"转子"(totor),位于α3,β3的中央,共同旋转以调节三个β亚基催化位点的开放和关闭.ε亚基有抑制酶水解ATP的活性,同时有堵塞氢离子通道,减少氢离子泄露的功能。
Fo:嵌合在内膜上的疏水蛋白复合体,形成一个跨膜质子通道。a亚基,b亚基和δ亚基共同组成“定子”
F1和Fo通过“转子”和“定子”连接在一起,在合成水解ATP过程中,“转子”在通过F0的氢离子流推动下旋转,依次与三个β亚基作用,调节β亚基催化位点的构象变化;“定子”在一侧将α3,β3与F0连接起来。作用之一就是将跨膜质子动力势能转换成力矩(torsion),推动“转子”旋转。
3.简述细胞的基本共性。
⑴细胞结构上的共性
①、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它有两个基本作用:在细胞内外起屏障作用,即不允许物质随意进出细胞;要在细胞内构筑区室,形成各个功能特区。
原生质: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生活物质称原生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是指除细胞核外的原生质,包括透明的黏液状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②、所有的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所有细胞都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真核细胞中,DNA被包裹在膜结构即细胞核中,而原核细胞的DNA是裸露的,没有核膜包围,称为拟核。
DNA是遗传信息的一级载体,能被转录成RNA,并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所谓的遗传信息流。
(现有的研究表明,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最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而是RNA,后逐渐进化形成DNA,DNA储存遗传信息较RNA稳定,复制更精确,并易于修复,因而成为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为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RNA被保留下来,专司遗传信息的转录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少数原始生命形式的病毒,仍然保留着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在细胞遗传信息流的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它存在于一切细胞中,在翻译多肽链时,与mRNA形成多聚核糖体。 ⑵细胞功能上的共性 +
①、所有的细胞都能够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
所有的细胞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遗传物质在分裂前复制加倍,在分裂时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内,这是生命繁衍的基础和保证。 ②、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细胞的基本活动,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合成和分解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细胞的代谢作用是由酶控制的)。 ③、所有的细胞都具有运动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一定的运动性,包括自身的运动和细胞内的物质运动。(例如,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影响物质的均匀分布,但可通过胞质环流使细胞内的物质均匀分布)。
⑶细胞的形态
细胞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有球形、杆状、星形、多角形、菱形、圆柱形等。这些不同的形状一方面取决于对功能的适应,另一方面也受细胞的表面张力、胞质的粘滞性、细胞膜的坚韧程度以及微管和微丝骨架等因素的影响。
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例如,细胞呈扁圆形的结构,有利于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精细胞尖头-卵细胞,细尾-寻靶)。
⑷细胞的大小及体积的恒定
细胞最为典型的特点是在一个极小的体检中形成极为复杂的而又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典型的原核细胞的直径平均为1-10微米;真核细胞的直径平均为3-20微米。
生物体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呈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来自不同物种的多数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赖生物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肾细胞,肝细胞、卵细胞(人0.1鸵鸟0.5)。
细胞本身的大小并非随意改变的,细胞体积要维持相对恒定。主要限制因素是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物质交换),另外的因素则是细胞内关键分子的浓度。
⑸细胞及细胞器的计量单位
有两种计量细胞大小的单位,微米和纳米。 1微米=10-6米 1纳米=10-9米
细胞核的直径5~10微米 线粒体长度2微米
DNA宽度2纳米 超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埃 1埃=0.1纳米
由于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分子的大小都在纳米之间,所以有人提出了”纳米生物学”。现在,“纳米生物学”已经诞生了。
⑹构成的元素:基本元素C、H、O、N:微量元素P、S、K、Fe、Na、Cl。
有机小分子:核苷酸、氨基酸、单糖、脂肪酸
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DNA和RNA
4.简述影响细胞质膜流动性的因素。
脂肪酸链的性质: 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强
胆固醇含量:相变温度以下时,扰乱膜的有序性,流动性越强
相变温度以上时,增加膜的有序性,流动性越弱
卵磷脂/鞘磷脂 比值大,流动性强
膜蛋白的影响 镶嵌蛋白越多,膜流动性越强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可与膜蛋白相联结,对膜流动性有动态控制作用
其他因素 环境温度 PH 离子强度
5.以Na- K泵为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原理。
钠钾泵存在于一切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是由α和β二种亚基组成的跨膜多次的膜整合蛋白,具有ATP酶活性,因此,也被称作Na+-K+ATP酶。β亚基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其工作模式是在α亚基的细胞内侧与钠离子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改变,将钠离子逆浓度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钾离子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钾离子逆浓度梯度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钠离子和泵进2个钾离子。由此可以看出,主动运输的机理是在膜载体的协助下,由ATP供能,直接或间接将所转运的物质逆浓度梯度运出或运入细胞过程。
六、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
1.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和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 以动物细胞从胞外摄取LDL(低密度脂蛋白)为例子,说明受体介导的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的胞吞作用过程。
动物细胞在生物膜等结构合成需要胆固醇时即先合成LDL受体,并结合在膜上,这一有受体的区域又有衣被附着,叫有被小窝,LDL与膜受体在有被小窝处结合,随后将LDL与受体一并形成细胞内有被小泡。有被小泡在胞内很快失去包被,并与细胞内的另一小泡胞内体融合,胞内体是存在于细胞质周围的球形囊泡,有贮存物质的功能,其PH值5~6,能起酸溶作用,从而引起LDL与受体分离,并与细胞内的消化器初级溶酶体结合后成为次级溶酶体,最后经消化后释放出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可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 ++
篇三:细胞生物期中考试考题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细胞生物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共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密码子
2.离子通道
3.离子泵
4.翻转运动
5.active transport
6.协同运输
7.核酸
8.核酶
9.glycoproteins
10.生物膜系统
二·选择题(共30个,每个1分,共30分) ( )1.膜脂分子的运动形式不包括____
A.侧向扩散运动 B. 直线运动 C. 伸缩震荡运动 D.翻转运动
( )2.运用简单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脂双层的不包括____
A. 氧气 B. 二氧化碳C. 水 D.葡萄糖
( )3.影响物质通过质膜的因素不包括____
A. 分子大小 B. 分子数量 C. 带电性 D.脂中的溶解度
( )4.离子通道的类型不包括
A. 配体门控通道 B. 电压门控通道 C. 应力激活通道 D.电压激活通道 ( )5.细胞的共同结构不包括____
A.具有DNA,RNA两种核酸 B. 具有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C. 具有细胞质基质 D.具有细胞壁
( )6.常见的原核细胞不包括____
A.蓝藻B.支原体C.细菌D.病毒
( )7.有关单位膜说法错误一项是
A.电镜下所见,内外两层深色 B.电镜所见,中间一层浅色 C.只能代表细胞膜
D.内外两层亲水,中间一层疏水
( )8.下列有关细胞中水的功能描述错误一项
A.调节温度 B.可溶解有机物 C.不溶解无机物 D.参加酶反应
( )9.下面哪一项不是膜流动的生理意义____
A.影响酶的活动 B.影响跨膜运输 C.保证大分子物能够嵌入膜D.流动性越高越好 ( )10.下列关于胆固醇在细胞膜上功能错误一项是____
A.调节脂双层流动性B.降低水溶性物质通透性C.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
D.物质运输通道
( )11.生物膜系统不包括____
A. 细胞膜 B.线粒体 C. 叶绿体D.核膜
( )1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包括____
A.生物膜系统 B. 遗传信息表达系统C.细胞骨架系统 D.核糖体与线粒体
( )13.下列有关协助扩散描述错误一项____
A.属于被动运输 B.可据通道,载体分类C.需要载体 D.需要能量
( )14.下列有关整合蛋白的描述错误一项____
A.包括跨膜蛋白和镶嵌蛋白 B.两性分子 C.与膜脂以范德华力结合
D.与膜脂以共价键结合
( )15.滑面内质网进行膜脂的合成在____
A.胞质侧 B.非胞质侧 C.内质网腔 D.细胞外
( )16.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____
A.过氧化氢酶 B.酸性磷酸酶C.氧化酶 D.糖基转移酶
( )17.内质网的标志酶是____
A.蛋白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 过氧化氢酶 D.氧化酶
( )18.下列哪一项不是溶酶体的功能____
A.分解胞内外来物质B.清除衰老损伤细胞器C. 参与机体防御保护D.蛋白质合成加工 ( )19.溶酶体的标志酶是____
A.溶酶体酶B.磷脂酶C.酸性水解酶D.脂酶
( )20.对膜流动性影响最大的磷脂分子运动形式是____
A.侧向扩散运动 B.旋转运动 C.摆动运动 D.翻转运动
( )21.下列有关跨膜蛋白跨越脂双层描述错误一项是____
A.有一定方向性 B.无方向性 C.体现出不对称性 D.从非胞质侧移到胞质侧 ( )22.下列关于膜流动性说法错误一项是____
A.胆固醇含量越多,膜流动性越低 B.双键越多,膜流动性越高
C.脂肪酸链越长,膜流动性越高D.蛋白质越多,膜流动性越低
( )23.关于细胞共同特点性错误一项是____
A.自我复制 B.自我调控C.应激性 D.可无限增殖
( )24.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____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 )25.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包括____
A. 简单扩散 B.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运输 D.后发性主动运输
( )26.膜蛋白的分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
A.整合蛋白 B.外周蛋白 C.脂锚定蛋白 D.识别蛋白
( )27.高尔基体的标志酶是____
A.过氧化氢酶 B.高尔基体酶 C.氧化酶 D.糖基转移酶
( )28.信号识别颗粒有____个识别位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29.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____
A. 氧,碳,铁,氮 B. 氧,钾,钙,铁 C.氧,碳,钙,硫 D.磷,镁,碳,氮 ( )30.RNA的种类不包括____
A. tRNA B. snRNA C. 核酶 D.moRNA
三·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2.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3.离子通道的类型及特征
4.膜质分子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5.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6.在亚细胞结构水平,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大致归分为哪几类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载体蛋白?请叙述其工作原理,特点及参与膜转运输的种类
2.请简述细胞膜的功能以及细胞中水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