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头雕上色

头雕上色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3 07:33:55 | 移动端:头雕上色

篇一:人物头像浮雕

人物头像浮雕

首先进行描线条(勾轮廓)

注:人物的眼睛与眉毛的制作与描线紧密相关

描线步骤:

1、描出眼睛轮廓,并形成闭合区域。(红色线条表示)

2、描出上下眼皮的厚度。(蓝色线条表示)

3、描出眼角,上下眼皮分开的走向。(绿色线条表示)

3、描出双眼皮和下眼皮的形态。(黑色线条表示)

注意点:

1、线条尽量描顺,不宜交叉。

2、注意眉毛的疏密感,上图图中圆圈处比较密集。

然后进行整体轮廓堆料

使用堆料工具,堆出头部的大型。堆大型之前,首先要对正面人物头像有一个认知。

1、鼻头处为头像最高点

2、头像的第二高点在额头(包括眉弓)

3、颧骨和下颚需要堆料表现出来。

4、将眼睛和嘴理解为半球体。

这一步骤的使用命令:堆料

通常我们从鼻子开始刻画人物,而把眼睛的刻画放在最后(因为眼部刻画用时短且眼部不易改动)

?

鼻子的制作方法

1、描出鼻子外轮廓并填充颜色。

2、蓝线出为堆料轨迹,把鼻梁和鼻头的大型堆出来。命令:堆料

3、将鼻子看成两个侧面和一个正面。用磨光工具将其打出。

(黑线处用仅去高命令,红线处用去高补低命令)

4、将鼻孔描成区域,使用区域浮雕工具切除。

参数如下:

自由高度 65度

拉高比例 1

形状系数

0.2

?

嘴唇的制作方法

将上下嘴唇分别描成闭合区域并填上不同的颜色 命令:区域填色

依据人物嘴唇的造型特点进行堆料后,(命令:磨光)将刷子的中心放在下图中黑色的单线上, 沿单线对上嘴唇进行补低,对嘴唇进行仅去高。

使用去料将上下嘴唇分开

颜色浮雕与导动去料相结合做出牙齿

唇纹可用导动去料导出,再结合磨光中的去高和补低,使其显得更加真实。

?

眼睛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眼睛堆成一个半球体

1、区域浮雕 限定高度 80度 拉高比例和形状系数都为1 高度0.05 切除4到5次

2、将此区域填色

3、沿黑色单线去料(颜色内),将眼球的形体做出来。

4、使用磨光(仅去高)将上下眼皮厚度做出来

5、上下眼皮分开导动去料

6、下眼角处去料

篇二:软轴笔端雕刻头安装方法

软轴笔端雕刻头安装方法(先用工具中带的金属弯棍卡入软轴笔前段小孔,卡主旋转轴,用自带扳手或手即可拧下夹头。)

4:切割片、砂轮片等安装方法:

5:打磨圈安装方法(先用自带螺丝刀将打磨圈固定针逆时针拧松,将打磨全套入固定针,最后顺时针拧,将打磨圈绷紧即可)

5:羊毛圈安装方法(找对固定针,直接拧上即可)

配件用法说明:

1:小树脂切割片 ,适合切割金属、石料等,如机箱钢板

2:抛光膏,配合羊毛圈沾取使用,抛光物体表面

3:双网切割片适合切割金属、石料、木材料、塑料等。(直径大(35MM)、耐磨,比较适合切直线,小树脂切割片适合切曲线,雕图案。如果要在钢板上开个规则的大窗口,那优先考虑用双网面大切割片。 )

篇三:11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13、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鲤城)

木偶头(傀儡头)是木偶艺术的角色头部造型。泉州木偶头雕刻源自木偶神像雕刻,是深受世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品。泉州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无名氏雕刻能手,江加走是20世纪中叶一位裕后光前的雕刻艺术大师。

一代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1871—1954年),字长清,泉州市区花园头村人,父亲是雕刻粉彩木偶头像的民间艺人。江加走小时候跟父亲学习制作木偶头像。江加走(1871~1954年),字长清,泉州北郊花园头村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九月三十日。父江金榜是民间雕刻兼粉彩神像的艺人。江加走少年辍学在家向父学艺,专攻木偶头像雕刻,后又兼木偶头像粉彩。他又经常到涂门街周冕号向雕刻木偶头的老艺师请教,技艺日精。民国9年(1920年),他为掌中木偶戏《封神演义》创作全部木偶头像,轰动木偶界,声名大振。从此,逐渐包揽泉州、漳州、厦门、台湾和南洋各地的提线和掌中木偶头的制作业务。 他18岁时,父亲病逝,学习雕刻木偶头的他和学粉彩的哥哥江雨水共同挑起养家的重担。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全面掌握了木偶头像的雕刻和粉彩技术。泉州传统的木偶头像只有36种,他继承发展和创作出了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都有称谓,雕刻和粉彩的木偶头像过万件之多。头像的发式也由“平髻”发展到10多种。

江加走创作的木偶头像,除了面谱多样化外,有些木偶头的眼睛、嘴巴甚至鼻子还会动,能把人物形象演“活”。为了把木偶头像雕得更有个性特征,他在观察不同剧种对生、旦、丑、花面等不同角色的化妆形象的同时,又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中各类人物的不同类型,设计出不同的面谱。他把奸臣的头像刻成大脸孔,大眼睛,眉中有一撮毛,两颊各画上一条绕着细线的黑线(用来象征钱串),生动地刻画出奸臣作威作福的形象;他把家婆(即媒婆)的头像雕成脸带媚笑,薄嘴唇,唇边点上黑痣(代表“笑痣”),加上一个能动的下巴,油滑的发髻,显示出家婆的油头滑舌,善于奉迎的形象;他把轻佻公子的头像雕成嬉皮笑脸,尖下颊,两眼无神,鼻中再加上白点,把人们骂俏公子为“鸟屎面”的特征表现出来了。许多木偶戏班都以得到江加走的木偶头像为贵,争相向他订制,连台湾的木偶戏班也来选购。 新中国成立后,江加走制作的木偶头像,随着泉州木偶剧团到罗马尼亚等地参加国际木偶节会演而传到国外。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精装出版《江加走木偶雕刻》。他的遗作被视为国宝,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江加走木偶为中国民间木偶头雕刻艺术留下一份极为珍贵的财富,深具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

州木偶头雕刻形象逼真,刻工精制,性格突出,脸谱结构严谨,粉彩鲜明,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江加走的木偶头是雕刻和粉彩的极好结合,细微的画笔与优秀的刻工,洗练的刀法与精湛的技艺,都堪称一绝。其木偶头雕刻的艺术特征:一是造型优美,形象丰富,结构严谨,精雕细刻;二是颜色调和,纹彩美观,装饰意趣,扮相生动;三是构造精巧,五官活动,丰富表演,妙趣横生。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研究,总结出一个脸的形象的美、丑、忠、奸、贤、愚,表情的喜、怒、哀、乐,都在五形(两眼、两鼻孔和一个嘴巴)三骨(眉骨、颧骨和下额骨)上发生复杂变化,并依据对面部骨骼和肌肉结构的理解,加以概括、夸张和变形,把不会动的“死”木偶头像变成会动的“活”木偶头,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江加走木偶的作者是一代木偶雕刻巨匠江加走,被国际木偶界誉为“木偶之父”,他制作的木偶头像,被称为“加走头”或“花园头”,被国家当作一级文物保管。50年代起,“加走头”、“花园头”开始被世界各大博物馆视为珍宝收藏。

泉州早期的木偶头雕刻是由雕刻佛像的专业作坊兼营的,目前所能追溯到的清代较著名的木偶头雕刻作坊是“西来意”和“周冕号”。“西来意”作坊雕刻的傀儡头,额线较高、个头较小,其技法洗练,线条柔和、明快,肌肉感强,而且神态意蕴,含蓄深沉,令人百看不厌,

是传统傀儡头的上乘珍品。而“周冕号”雕刻的傀儡头,额线较低,个头稍大,傀儡头后的肌肉收敛得当,双眼视线俯仰适中,适宜于表演,为众多傀儡班社乐于选用。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过程是:先将樟木锯成同木偶头大小的三角形面木坯,然后将所要雕刻的人物头像,按面部比例用刻刀定点,在预定面部的正中作一准线,再将两颊斜削,定出五形(耳、目、口、鼻),即用刀刻划,从眼部入手顺序刻下来,后刻耳朵。大体轮廓刻好后再逐一加深。然后用刻刀将脸部加以全面修整。同时将头颈部挖空,以便于表演时套入食指。如系刻制三块组合活动的构件,俟脸部刻好修光后再分别装上。若是刻双眼活动的头像,就从脑后打个洞接通眼位,装上活眼再用木块塞上。这一雏形就是白坯,这是第一阶段的工作。接着在白坯上裱棉纸,施以拌水胶过滤的黄土浆,待干后,用毒鱼奇皮磨光,再用竹刀分出五形,并进行补隙修光等手续。第三阶段进行着粉(上等水粉),再以彩笔用我国传统彩绘颜料画上脸谱进行敷彩,使色泽经久不褪。画好脸谱后再用刷子蘸四川石蜡拭光(盖蜡),使表面光泽美观。如有须发之类的,则留待最后去完成。

体验:连连看 拼图 魔方 角色扮演游戏


头雕上色》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83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