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教主口号

教主口号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4 07:24:53 | 移动端:教主口号

篇一:外国文学史1、名词解释、简答题

潘多拉的盒子

宙斯为了惩罚为人类偷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造了一个有神外表的女人,并赋予她一切的天赋。后知厄庇墨透斯娶了她。她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盒子,于是疾病、瘟疫、贪婪、痛苦等久来到了人间,只有希望藏在了盒底。潘多拉的含义为在美丽的外边下藏着种种灾难,是灾难之源。

史诗

基本定义: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样式

基础内涵:

1.长篇叙述诗

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

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

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

形态:

1. 初级阶段的民间史诗——《荷马史诗》

2. 文人史诗——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1. 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

情节

2. 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3. 诗句优美,比喻生动

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

4. 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

阿基琉斯的人物形象

1. 阿基琉斯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完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冒险性格

2. 又是一个温厚善良的人

3. 视个人荣誉与尊严为第一生命

4. 阿基琉斯的脚肿是他致命的弱点

古代悲剧作家对命运的不同理解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约公元前525~前456),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的悲剧诗人

作品: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三联剧之一)表现出宙斯的专制残暴和普罗米修斯的崇高、伟大、坚贞不屈和顽强斗争。②《奥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

理解:开创命运悲剧的先河。命运表现为一种凌驾万物,包括神明之上的主宰一切的神秘力

量,人神均无法抗拒。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196~前406),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 作品:①《俄狄浦斯王》(其代表作)——希腊悲剧的典范

全剧清洁复杂,结构布局巧妙。采用倒叙手法,开场即形成悬念,通过层层的“发现”揭开矛盾,环环相扣,逐步推向高潮,引起“突变”,以致惊心动魄的结局,激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

理解:表现了命运虽无法抗拒,但本身有不合理性,强调了人对命运的抗争。

②《安提戈涅》——法律和道义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5~前406)最富有民主倾向的作家

作品:①《美狄亚》——家庭问题悲剧

美狄亚热情、坚强、富有反抗性的女性,

理解:表现了命运取决于人本身,事在人为。

②《特洛伊妇女》

麦克纳斯集团

公园前后,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吴大维非常重视文艺,竭力将它纳入自己的政治轨道,利用文学培养公民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宣传罗马的历史使命。吴大维通过它的亲信麦克纳斯把当时最有才华的作家聚集在自己周围,组成所谓麦克纳斯集团,为他的政治服务。重要成员有:维吉尔、贺拉斯等。

古罗马文学

1.古罗马的历史: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前510)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共和国时期(约公元前510~前27)—→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7~476)—→395年分裂成西罗马和东罗马。西罗马(代表罗马)476年灭亡。东罗马1453年灭亡

2.文化:继承希腊文化;尚武精神和享乐精神;浪漫;民主精神的衰弱。

3.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屋大维统治时期(公元前27~公元14年),有麦克纳斯集团的出现。

4.古罗马文学的形态:

①神话:基本抄袭希腊神话,只是改动名字。奥维德《变形记》神话故事汇编

②小说:阿普列尤斯《金驴记》

③戏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

④诗歌:《埃涅阿斯纪》有着鲜明政治倾向的文人史诗,歌颂领袖屋大维,歌颂罗马创业的艰难和光荣的历史,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温柔的星体诗派

是中世纪中期和文艺复兴交替时期,在意大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流派,盛行于十三至十四世纪,又称“新诗派”。这种抒情诗以优雅清新的诗句歌颂人们对人间女孩发自心灵的爱情,又把爱情的对象充分理解化,从而天上的爱和现世的爱融为一体。

但丁是该诗派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新生》

《神曲》

1.《神曲》的宗教寓意和象征

黑暗的森林象征着意大利的现实

初升的太阳象征着理想、真理、至善

三头猛兽象征着阻碍人们到达光明世界的邪恶势力

诗人在森林中迷路意味着人类的迷惘

维吉尔代表着理性和哲学

贝尔特尼采代表着信仰和神学

“地狱”是苦难现实的真实写照

“天堂”是人们期盼的理想境界

“炼狱”由有罪恶现实通向美好理想境界的苦难历程

整部《神曲》象征了人类要在理性的引导下,经过各种苦难,在道德上得到净化,在经过信仰的引导和神学的启发,最终走出迷惘到达至善至美的理性境界。

2.《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

①浓厚的基督教宗教意识

a. 梦游三界的构思以基督教神学中的来世说为依据

b. 三灵的地狱、天堂里位置的安排,遵循宗教道德的准则

c. 对爱情的态度

d. 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人类的前途问题所做的结论

e. 大量引用宗教典籍,难解的象征和隐喻

②深刻的批判精神和新的思想的萌芽

a. 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关注和投入

b. 渴求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c. 歌颂现实生活的意义

3.《神曲》艺术的两重性

①结构严整而完美,宗教数字,漫游式

② 梦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③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和场景描写的精致

④摈弃中世纪文学习惯用的拉丁文语,采用俗语写作

人文主义的内容

1. 反对神行,提倡人性

2. 反对蒙昧,提倡理性

3. 反对等级观念,提倡人人平等

4. 反对国家分裂,提倡民族统一

5. 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享乐

流浪汉小说

出现于十六世纪中期的西班牙,是城市发达的产物。一般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流浪经历为情节,描写城市下层生活并以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 代表作:无名氏的《小癞子》

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文学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丰富内涵的不朽艺术典型之一。

1. 可笑:他是一个被嘲笑的、不合时宜的、可笑的骑士

2. 可敬:他是一个勇敢而崇高的骑士。目标崇高,动机纯正。非凡的勇气和不折不挠的精

神,鉴定的信念。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他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的智者,表现在——反对门第观念、热爱自由、反对压迫,主张平等、向往太平盛世

3. 可悲:由于当时的人看不到他可敬的一面,只看到他可笑和可怜的一面。因此他是可悲

的。这种可悲正像是英雄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理解他一样

大学才子派

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人文主义戏剧作家。他们大部分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收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具有人文主义新思想。在戏剧创作上颇有

创新,用戏剧的形式宣传人文主义思想,故被称为“大学才子派“。

其中成就较高的有马洛、李利、格林和基德。

哈姆雷特的形象

1. 哈姆雷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思想品格和个性特质

2. 忧郁——哈姆雷特的基本特征

3. 犹豫不决,行为延宕

巴洛克文学

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十七世纪的法国,流行与西欧的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印极像巴洛克式艺术而得名。这类文学作品风格怪诞,夸张风稚,追求惊异反差,不合常规的艺术效果,宣传人生如梦的人生观,塑造反英雄人物形象。

代表作家有: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三一律”

是古典主义的艺术手法,即三个整一的规律——情节完整统一,故事发生自一天之内,并且在同一地点。古典主义维护者称该规律源于亚里士多德。

古典主义的特点

1、 拥护主权

2、 张扬理想

3、 模仿古代,崇尚“三一律”

《伪君子》的艺术特点

1. 戏剧结构精巧,紧凑集中——“整整用了两幕,准备我的恶棍上场”

2. 游刃有余地运用古典主义法则,遵守“三一律”而又不为其所束缚

3. 各种戏剧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剧本的内涵更加生动丰富

启蒙主义的特点

1. 鲜明的政论性与哲理性

2. 广泛的人民性与现实性

3. 文学题材的多样性与独创性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在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参与者是一批富有反叛精神的青年作家。崇尚感情和“天才”,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拥护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提倡德国民族风格。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代表。

伤感主义

又名主情主义,前浪漫主义。18世纪产生于英国并影响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一种文艺思潮,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它得名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伤感的旅行》。伤感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用感情代替理性作为批判的工具,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也关于

渲染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强调情感和仁爱的作用。因此它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浮士德的精神

浮士德是德国诗人歌德诗剧《浮士德》的同名主人公。诗人借天使之口,总结浮士德的一生:“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歌德说,这两句诗概括了浮士德形象的实质。可见,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浮士德精神。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肯定人生,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二是否定错误,解剖自我的批判精神;三是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化。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湖畔派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进行诗歌创作。他们憎恶金钱关系,歌颂大自然,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制农村生活,提倡用人民的语言写诗,认为诗歌应抒发强烈的主观感情,文学史上称之为“湖畔派”。代表作家有华尔华兹和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

《巴黎圣母院》的对照手法: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可从三个大方面来体现:

(1) 情节安排的对比:如奇迹王朝与封建王朝的对比构成小说全部情节的总背景。

封建王朝为满足私欲而施展阴谋,以荒唐迷信的邪说为依据,将爱斯梅哈尔达

置于死地。奇迹王朝则有自己的法律和道德,一切都同封建王朝统治阶级针锋

相对,反映了封建制度将灭亡,平民时代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2) 人物与环境的对照:宏伟庄严神秘的圣母院里却有着这样一位道德岸然、严厉

阴郁的副主教;象征公平严明的法院,却有着草菅人命的审判丑剧。

(3) 人物之间的对照,可分四个层次:

a 爱斯梅哈尔达与四个男人的对照:爱斯梅哈尔达是善良,仁慈的,当文人甘果瓦在怪厅将被处死时,她保护了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她还不念旧恶,把水葫芦送到加西莫多干裂的嘴里;克洛德是阴险凶恶的,他利用教会特权,施展阴谋,将他得不到的美丽女子置于死地。爱斯梅哈尔达不仅心灵美丽,而且容貌,舞姿,歌喉都是美丽的;加西莫多生下来就是一个丑陋的弃儿。爱斯梅哈尔达被爱情所欺骗,她对法比一片痴情,至死也没有想到贵族公子哥儿竟然那样卑鄙,欺骗她真挚的爱,爱斯梅哈尔达对劫持她的人给予帮助,对素不相识的甘果瓦给予援手,是高尚的表现,而甘果瓦却恩将仇报,把爱斯梅哈尔达推向“火坑”,是卑鄙小人。

b 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照:加西莫多对美丽的爱斯梅哈尔达以真挚、无私、温柔的爱,是皈依美的表现;而克洛德则将得不到的美丽毁灭给人看。加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但他非常温柔的对待爱斯梅哈尔达;法比虽然高大英俊,但他却伤害了对他痴情的爱斯梅哈尔达的纯

篇二: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轮船招商局

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名为商办,实则官商合办,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成立时买轮船3只,到1876年有船12只。1877年,以222万两白银的高价收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旧轮船18只,扩大经营。由于管理腐败,又受洋商航运业排挤,难以维持。1885年盛宣怀奉命进行“整顿”,改为官督商办,但仍然连年亏损。1909年轮船招商局改归邮传部管辖。本图是轮船招商局设在上海的总办事处。

肃顺

肃顺(1816—1861),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豫亭,满洲镶蓝旗人。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为镇压太平天国,主张重用汉族官僚地主胡林翼、曾国藩。为解决财政困难,主张发纸币、铸大钱。对外国侵略者疑惧颇深,要维持“天朝”尊严,对侵略者的过高要求不肯应允,甚至起而抗争。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时,在咸丰帝面前,“(奕)主和,(肃)顺主战,哄于御前不能决”。1859年与俄使伊格纳切夫谈判,斥责其侵略要求,把未经批准互换的《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宣布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慈禧太后和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1835年生于一个官僚家庭。1851年选中秀女,次年入宫,封为懿贵人。1854年封为懿嫔。1856年生载淳,封懿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慈禧是个很有野心与权谋的人,咸丰曾常让她代为批答奏章。咸丰死后,继位的载淳仅6岁,由肃顺等八大臣辅佐,尊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东太后),尊生母那拉氏为慈禧太后(西太后),但不许与闻政事。慈禧太后为了爬上帝国最高统治地位,决定暂时放弃同东太后的嫌隙,劝东太后同意两宫垂帘听政。接着唆使御史董元醇上了个请太后垂帘听政的奏折。次日召见肃顺等八大臣,要求遵奏执行。八大臣以“本朝无太后垂帘故事”为由,加以驳斥。为了使垂帘取得外国支持,又与奕勾结。10月,奕以奔丧为名赴热河行宫与慈禧密谋,告以“外国无异议”。10月26日,慈禧派肃顺等八大臣护送咸丰灵柩起程,自己先期4天于11月1日回到北京。次日,突然发动袭击,逮捕载垣、端华、肃顺,并以“不能尽心议和”、阻止回銮及抗旨反对垂帘等罪名,处以极刑,其余肃顺一派亲信分别革职、遣戍。接着中央政府改组,奕被任命为议政王,桂良、文祥、沈兆霖等为军机大臣,奕兼管军机处,并将载垣等拟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1862—1874),表示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慈安与慈禧两宫共同垂帘听政,而慈安生性软弱,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之手。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初刊于1891年。在书中,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所以叫作“伪经”;是新莽一朝之学,所以又叫作“新学”。他指斥古文经学不是孔子的“真传”,“即宋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康有为认为,西汉以前的今文经才是孔子“真传”所在。这就对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为扫除维新变法的障碍准备了条件。康有为把资产阶级需要的东西,也挂上了孔圣人的招牌,因此减轻了非圣无法的压力。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旨在动摇和破坏封建守旧顽固势力“恪守祖训”的观念,打击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因而它不是一部单纯的“辨伪专著”,而是披着“经学”外衣的一部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另一部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始纂于1891年,1898年正式刊行。它的主要内容是: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救世改制”的目的而假托的宣传作品,都是茫昧无稽的。从秦、汉以来才可考信。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一套他自己创立的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教礼法,编撰六经,作为“托古改制”的依据。从战国到秦汉,“无不咸归依孔子”,因为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齐备,门徒最众多,于是在汉武帝时取得一统的地位,孔子也就成为“万世教主”。这样,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者,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康有为把资产阶级的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都附会到孔子身上,说是孔子所创。他把资产阶级需要的东西,挂上孔圣人的招牌,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籍,铺衍“孔子改制”,力图使人们相信,维新变法就是遵循孔子的“立法”,孔子也成为维新变法的祖师。

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后,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8月,在翁同、孙家鼐支持下,由康有

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入会者数千人,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康作《强学会叙》,痛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号召发愤图强。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又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一些官僚见学会势盛,也纷纷表示“资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都捐银入会。李鸿章也愿捐银二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太坏,遭到拒绝。英国人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吸收黄遵宪、汪康年、张謇、陈三立、梁鼎芬等人为会员,刊行《强学报》,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声势愈大。御史杨崇伊以“私人堂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上奏慈禧太后。1896年1月,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张之洞也停发上海强学会的经费。前者只活动了四个月,后者只活动了一个多月,便被扼杀了。

资政新篇 洪仁玕提出的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主张兴办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主张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等。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实施。

《时务报》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中西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对宣传维新起了很大的作用。张之洞对该报曾予以资助,但对梁启超等的议论深为不满,乃通过汪康年对梁多方掣肘,迫使梁去职。“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想利用《时务报》进一步推动变法,乃通过光绪帝宣布改《时务报》为官报,并派自己督办《时务官报》。汪康年在张之洞支持下,于1898年8月改《时务报》为《昌言报》。旋因戊戌政变,《时务官报》、《昌言报》停办。

《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认为明治维新的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设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以此为依据,他请求光绪帝尽快作好三件事:

一、在天坛或太庙或乾清门召集群臣,宣布变法维新,“诏定国是”。

二、在午门设立“上书所”,派御史二人监政,准许人民上书,不得由堂官代递;有“称旨”的,召见察问,量才录用。

三、在内廷设制度局,订立各种新章,下设十二局。

以上第一条是企图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第二条是要使维新派参预政权,第三条是要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上改革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又提出在每道设一民政局,选才督办,准其专折奏事,体制与督抚平等;每县设民政局分局督办,派员会同地方绅士治之。他认为,这样可以“内外并举”,新政有效。

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还涉及派员出国游历,翻译西书,变通科举,制造纸币,收印花税等事项。

《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定国是诏》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清末“新政”

中国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10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发“新政”主要内容有:①编练新军。②筹饷。③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④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⑤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邹容

(1885-1905)民国奠基者、革命家。字蔚丹,四川巴县(今四川巴县)人。1891年就读私塾,于1897年开始关心社会时事,对主张流血变法的 谭嗣同产生敬慕之情,于1902年东渡日本,深受当时“排满革命”思潮的影响,短短一年时间,他的思想从爱国转向革命。

次年遭到清朝驻日公使蔡钧的迫害回国,在上海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革命军》。《革命家》成为当时鼓动革命最有感染力的论著。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孙中山先生称赞道:“《革命军》一书为推满(反清)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清政府嫉恨万端,遂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封闭《苏报》,逮捕章太炎、邹容,制造了哄动一时的“苏报案”。1905年4月3日,一个冷风细雨的早晨,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逝世于狱中,年仅20岁。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朝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宪法文件,由“宪政编查馆”编定。制定、公布“宪法大纲”是清朝政府“预备立宪”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钦定宪法大纲》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宪法”字样的宪法文件。 《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与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钦定宪法大纲》无论在结构形式上还是在条文内容上,都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精神。《钦定宪法大纲》的制定与颁布,再次明白的表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愚昧、顽固,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批判和反对,清朝政府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湖北枪炮厂

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办。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图谋自强,萌发了兴建新式枪炮厂的思想,1888年向德国商购机器,1889年拟在广州石门建厂。后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他又以湖北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和煤铁方便为由,奏请将枪炮厂移设湖北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准奏,定名为湖北枪炮厂。湖北枪炮厂的设备是当时全国兵器制造工厂中最新式的,主要设备购自德国力佛厂和格鲁森厂。生产枪、炮、枪弹、炮弹,与其配套的炮架、铜壳、底火等产品。

张勋复辟: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

东南互保 面对义和团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各帝国主义国家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主张兴办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主张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等。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实施。

璞鼎查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全权代表。他从1803年起,在印度从事殖民侵略近四十年。他在侵略阿富汗战争中,被封为男爵。1841年4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侵华全权代表,代替查理·义律,来华扩大侵略战争。他按照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规定的侵略步骤、勒索条件以及扩大鸦片贸易的训令,一面抛出“议和纲要”,胁迫清政府无条件接受;一面指挥英军从香港北犯,相继攻占厦门、定海、镇海和宁波,扬言要把中国沿海省分“并入(英国)女王陛下的版图之内”。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达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41年至1844年,璞鼎查为首任英国驻华公使兼香港总督。1843年,他被授予爵士衔,次年回国。后来,璞鼎查先后担任好望角总督、印度马德拉斯总督。1856年,他死于马耳他。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通常称为《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为:1.“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就是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2.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同一天,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又称为《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共15款,还附有一个《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1.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即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即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2.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税率为值百抽五,遂开中国和外国协定关税的恶例。

赫德(1835—1911),英国人。他1854年来中国,在香港英国商务监督公署任职,后来又任英国驻宁波副领事助理。1858年,赫德调任广州领事馆助理,兼任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三人委员会”秘书。1859年,他出任中国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

税务司。他改组海关,确立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控制中国财政收入,并代清政府对外借款、采购军火等。1866年,他向清政府提交《局外旁观论》,要求清政府履行不平等条约。1876年,赫德参与订立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策动清政府向法国妥协,签订《中法新约》。1900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赫德提出“以华制华”的政策,主张利用清政府统治中国,为各帝国主义所采纳。1901年,他支持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08年赫德请假回国,1911年正式卸职。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6年,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9月,赫德病死于英国。

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 ”、“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被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1870年,他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媚外卖国,屠杀人民,激起公愤。不久,他就病死了。

秀成(1823—1864),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851年,他参加太平军。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保举他为右四军帅,不久又被升任为后四监军,驻防天京城外高桥。同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巡查民务”,得到石达开的“见爱”。1856年,他在救镇江和破江南大营战中立功,被委为地官副丞相。1857年10月,他被封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他曾请求洪秀全“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遭到严斥并革除封爵。1858年,他任后军主将,和陈玉成等一起主持军事工作。第二年,被封为忠王。1860年夏,李秀成又和陈玉成、李世贤再次大破江南大营,先后攻占常州、苏州、嘉兴、松江等地。不久,李秀成率领一支太平军攻到上海近邻。第二年1月,他再次率军进攻上海。由于天京告急,6月撤兵回救。1863年,天京形势十分危急。李秀成从丹阳回天京,力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洪秀全不听。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写了“供状”,阿谀颂扬曾国藩。在“供状”里,他还记述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并向曾国藩提出“招降十要”和“防鬼反为先”的建议。在他写完供状的当天,曾国藩就把他杀死。对于李秀成“供状”的性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还在继续讨论之中。

厘金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备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者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

瑷珲条约 1858年5月沙俄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之际,用武力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在瑷珲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共三条,一,沙俄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仅规定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的一小块地方(后称江东七十六屯)仍由中国居民永久居住,归中国政府管理,俄国人不准侵犯。二,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共管,三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国船只航行。该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清政府拒绝承认。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始予认可。

冯子材与镇南关 (1818—1903),广东钦州人。行伍出身。1862年任广西提督。1875年调贵州提督。1881年回驻广西。1884年法军侵犯滇、桂边境,他以高、雷、钦、廉四州团练督办参与抗战。1885年2月,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起用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在镇南关修长墙(长15公里多,高2米多,宽1米多的土石墙),四周构堡筑垒,布署兵力,积极备战。3月23日,法军分三路直扑关前隘,被击退。次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有的已爬上长墙。正在危急之际,冯子材高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为生!”呼罢,率二子(冯相华和冯相荣)身先士卒,冲出长墙,全军与敌人白刃格斗,各地越南义民千余人前来助战,法军全线崩溃。接着于29日,乘胜收复谅山。这一仗,毙伤敌人一千多人,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之倒台。后因清政府下令停战,冯子材被迫率军撤回关内。

三国干涉还辽 中日甲午战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退出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各遵本国政府训令,分别照会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继而日本提出“变相占领”对策,于4月30日向俄国提出占领旅顺、大连,要求补偿金,暂行占据辽东半岛等要求。5月3日俄国回复日本,表示“仍维持最初之劝告”毫不让步。德、法亦随声附和。最后,日本政府决定对俄、法、德三国虽全然让步,但提出中国须交“补偿金”。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付清该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此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乘机敲诈清政府,索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扩大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

徐锡麟与皖浙起义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03年游历日本。次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1905年9月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作为革命机关,训练会党成员,准备革命力量。为了打入清军,掌握军权,1906年冬捐了一个道台官职,赴安徽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1907年与主持大通学堂的秋瑾约定,于7月6日在浙、皖两地同时起义,后改期但被叛徒告密,遂决定提前起义。7月6日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枪杀巡抚恩铭,印发《光复军告示》,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双方激战4小时,起义失败被捕。审讯时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端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当晚英勇就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计分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共 56 条。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此外,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 临时约法是辛亥革 命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进步。1914 年5月废除,由《中华民国约法》取代。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号思黄,湖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等人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陈天华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写成《猛回头》、《警世钟》两本著作,成为宣传民主革命的锐利武器。其中心内容是指明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危亡局势,唤起人们为改变这种局势而斗争。《猛回头》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及清王朝的走狗本质。书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书中还描述了祖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指出帝国主义“把我们18省都划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警世钟》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书中写道:“四万万人都舍得死,各国纵有精兵百万也不足畏了”。陈天华号召各阶层群众一致奋起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这爱国的心,一定就要发达了,这救国的事,一定就要担任了”,“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陈天华的文章一字一泪,深刻感人。学生读之“如同着迷”,兵士读之“即奉为至宝”,“散至民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辛亥革命》第1册,第577页)

华兴会华兴会是黄兴等留日学生在湖南长沙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2年,黄兴被派到日本留学,经常与湖南留日学生倾谈反清革命。他十分留意军事技能的学习,每天演习枪弹骑射。1903年7月,他被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遣回国,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道路。11月4日,他在长沙以庆祝自己30岁生日为名,邀集刘揆一、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人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黄兴被推为会长。次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先后入会的有五百多人,大部分是归国留学生和国内各学堂的知识分子。在斗争过程中,华兴会曾提出“驱逐鞑虏,复兴中华”的口号,又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建立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组织,准备11月在长沙起义。华兴会的首次武装起义就此流产。 次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会员相继加入,华兴会遂停止活动,

光复会是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龚宝铨等人回国,在上海组织暗杀团,参加的成员基本上是浙江籍的留日学生。1904年冬,在暗杀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光复会,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入会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光复会以“排满复仇”为号召,带有较为浓厚的汉族传统的民族主义色彩。以后不久,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先后入会,成为领导骨干。光复会还注意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的会党,因此一部分会党成员参加了光复会。其活动分前、后两期。光复会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冬在上海成立。会长为蔡元培。激烈宣传革命,而宗旨着重“反满”,有着比较浓重的汉族传统民族思想色彩。后期始自1910年2月(宣统二年)光复会在日本东京重建。以章炳麟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其成员大多是对孙中山抱有各种不满的原同盟会会员,其中也有一部分光复会旧人。章、陶两人都受汉族传统民族思想影响较深,“反满”特别激烈,对农民土地问题比较关心。重建的光复会在政治上的准备并不充分,没有独立提出完整的政纲。

篇三:三年级上册班队活动教案

三年级少队课教学设计

备课学校:高陵区通远灰堆坡小学

备课教师:高满

第一周:常规教育

一、活动目的

1、学习《守则》、《规范》。使学生对守则、规范有更加深刻的认

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守则规范。帮助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养成良

好行为习惯。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增强自觉性。培

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讲文明守规范

的好学生。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小学生守则》和《规范》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做一名合格小学生。对于《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大多同学

已经会背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守则、规范 做合格小学生”。

(二)背诵《守则》、《规范》,进行知识竞答。

①自己练习背诵《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②同桌互相背一背。

利用班会时间我们经常学习《守则》、《规范》,同学们对其中的内容

已非常了解。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关《守则》、《规范》的知识竞赛,

看谁对它们知道得最多,比一比,哪些同学对它们最熟悉。

知识竞答: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2条内容是什么?

2、《小学生守则》的第8条内容是什么?

3、交通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三)将平时的行为和《守则》、《规范》的要求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确定努力方向。

同学们真厉害,对规范的内容了如指掌,大家一定花了不少的时间去学、去背。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的学习的生活学习中是如何按照《守则》、《规范》做的。 生自由说。说出自己不足并对照规范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改正。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地遵守《守则》、《规范》,可要做规范的学生很不容易,我们要在平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

自由发言:以后怎样做?

(四)总结:

良好的习惯帮我们打开成功的大门,中华民族是礼仪这帮,传统美德应该发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学规范,用规范,争做文明好少年。

第二周:《文明礼仪伴我行》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自己

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中学生。

二、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相声《脏话害处》,小品《招聘》,朗诵《争做文明中学生》、《明礼,民族之魂》、《友善,就是一个微笑》等节目。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源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时至今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气质、德行的时候,仍以那些细节作为考核的重要参数。

(二)节目表演:

1、相声《脏话害处》;

2、朗诵《争做文明小学生》;

3、回忆一日常规。

4、朗诵《明礼,民族之魂》;

5、独唱《同一首歌》;

6、朗诵《友善,就是一个微笑》;

(三)班长带领全班宣誓:

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2、真诚友善,礼貌待人; 3、尊规守纪,勤奋学习; 4、勤奋俭朴,孝敬父母; 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四)班主任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国家。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合格的的中国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的后代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言行,从今天这次班队会活动做起吧!

(五)宣布班会结束。

第三周:勤俭节约

一、活动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活动准备:

1、 班级学生查找相关的节约常识。

2、 搜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图片。

3、 课件展示资料


教主口号》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90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