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法口决
一、初学书法口诀歌
汉字线条表,结构规律找
方正是原形,奇险求平正
初学要牢记,选帖为开始
字帖千万册,流派只分三
一派钟繇书,风格成古朴
一派右军书,多姿称为秀
一派小王书,清丽如荷出
三派难分右,各自有千秋
历代书家出,得一垂今古
选帖事虽小,可定学书向
选我钟爱帖,如情定终生
初选不急写,从头至尾阅
读帖有方式,笔画记清晰
同类找细别,感悟有心得
此时下笔练,事半功又倍
首先练笔画,对贴分毫差
始求形相同,慢慢悟神功
点如空坠石,力量有千钧
横如天边云,来势更凶猛
撇如断象牙,亦是松生崖
捺如武士刀,霍霍斩豺狼
折为士曲臂,内中含刚力
上述要心领,下笔才神会
此时可练字,学书刚开始
不求写全帖,可选代表字
入室求心定,朝夕要认真
见异思迁忌,专心持之恒
待到写它字,形神出心间
与帖不相右,功到自然成
此期看秉赋,长短不可论
此为一阶段,功夫要下深
追求神品界,须待后阶段
二、楷书书法口诀一
汉字楷模是真书,端庄美观价值高。
形体方正有魅力,结构严谨多精巧。
笔画规范讲变化,阴阳笔法结合好。
起收有序要利索,笔笔分明忌潦草。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结构搭配匀
章法要讲究
笔笔得到位
清朗必整齐 结构讲造型 多临古人帖 用笔讲技巧 楷书要写好 重在用腕上
三、行书书法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行书字体最多姿 用笔八法需记清
横平竖直重心稳 疏密匀称结构精
点画呼应贵活泼 穿插揖让要有情
项背分明多变化 运笔轻盈忌僵硬
四、草书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点线变化多姿美
气势磅礴态万千
草书行行如春蚓
全章一起要贯通
五、魏体口诀
魏碑书体真美观 刚柔并济楷隶兼
笔画稳健多雍容 结字奇伟要有变
入笔收笔应遒劲 捺画压笔最关键
隶意楷法掌握好 雄浑质朴贵自然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字字如惊蛇出洞 疏密虚实心有数 结构布白心畅意 字字造型似秋蛇 有气有神是精品
六、仿宋口诀
仿宋书体字宜长 整齐列队排成行 字字间隔要均匀 端正清秀有力量 撇如尖刀竖似柱 勾要坚挺捺要棒 入笔收笔显棱角 形神兼备贵阳刚
七、隶书书法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汉隶无师可自通 首先学会用中锋
蚕头雁尾笔画美 内紧外松结构精
雁不双飞须注意 蚕无二设要记清
距宽行窄字宜扁 笔要圆粗墨要浓
八、章草草诀歌(释文)
稿诀最为难,使转在豪端。心领乃手得,气足更形完。 分布先平正,迅速愈安详。穷原创西汉,史游急就章。 粗书解隶体,俾效广凡将。乙未徵举得,止戈获武扬。 晋魏善书者,靡不珍而藏。慨自赵宋后,草法始日亡。 目未寓章草,落笔多荒唐。务须通古义,假借不相妨。 羲献固作故,以比费思量。竹让艹为简,矣熹厶倒颠。 才可代纔用,如当即女延。行行复去去,夫夫又天天。 一字或数写,雅驯择当先。泥古不能化,亦难臻好娟。 谩夸兹生富,谨防俗伪姗。六手流为禀,七红滥谓袁。 奉强十朱拟,言空三口宣。无名遽割裂,谬种盛播传。 繘jú乡证检要,漆德补脱删。试校漆与德,转觉后胜前。 美术兼适用,小道必可观。有点方为氵,无挑不是言。 亻彳具作丨,莫非取便焉。有时都不取,训似豹窥斑。 车车车车车,宁出一车旁。孑糹牙耳身,马奚月徵茫。 常常缩其丨,密密揭其宀。冖盖阙左畔,辶绕略右边。
心(忝-天)鉴恭慕,贝火悟贞员。称摄岂属倚,某枣异来旋。 瞻反目詹后,啖本口敢先。头改千里差,道遵一缕牵。 展殿卒率副,汤荡卢庐添。市翁平乎帛,激温湿县悬。 从徙徒服报,伫佗他皇全。弟夷遗遣尽,岁几荷柰前。
慰赋讵听讹,朔邦遂许参。(马+取)缠骤缠截,承泰承泰连。 帝虎兼制判,廊庙暨绿缘。首曾差哀衾,尾斯欺损捐。 丽麓头历历,备满腹便便。御羞随卿转,凿想引爱联。 宁寂皆公识,州妙诸法看。骓鸡与牲抵,熙照又塞寒。 父象又执朴,母视女怀丹。东比柬还瘦,辱较府稍偏。 殆孤迥两样,矛柔非一般。即脚纯异恐,医首争似坚。
勿尸厂过计,唯页欠最危。阝贝问谁信,臣疏(偏旁)动我疑。 路纵足混疏(偏旁),怀切褱忌隹。阝郎碍月朗,扌拖横方施。 月阝由章定,方扌酌今宜。幸才每致扰,矢失尤易歧。 家守客官宙,剋戏彪彭题。盐监盗犹豫,舆兴奥迥迟。
萧鼠崔雀判,寅宾(摇-扌)詹殊。乙又交相与,飞非联翩飞。 神求得乎乏,貌取失之辞。庆乃省鹿(爱-上头),袭爰接龙衣。 尉财收不偶,乌鸟起先奇。曰连方成曼,半缀心是悉。 容空抑扬险,带耑断制曲。虑异逼翻近,临休给妄窥。 研究高齐马,剖晰兕既儿。射肘讨仿佛,芾万笺依稀。 睿虞违迷悉,黹鼠树挂枝。变别亠使变,丝殊子糹丝。 愿禀凡及氏,杂志雍合离。栽裁勘衣木,榖毂验禾车。 至至至致顺,侯侯侯候推。当尚腹中测,友发顶上知。 含舍贪隐显,退邑过疾徐,罔令刘若对,奚讶缶似垂。
九、草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1075字)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mian阴平)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mian阴平)。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
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
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容审有象,宪害寘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
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点至堪成急,勾干认是卑。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斋齐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或戒戈先设,皋华脚预施。 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 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 鼋鼍鼂一类,茶菊荣更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邻。 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 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 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 叅参曾不别,閧巽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 势头宗掣絜,章体效平辛。 合戒哉依岁,宁容拳近秦。 邪听行复止,即断屈仍伸。 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
篇二: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 编辑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需要后人认真地去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隔阂,今人阅读前人的著作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从汉代起,人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工作。古书注解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 中文名
古书注解
简 称
古注
意 义
便于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
分 类
传,笺,章句,集解,疏
1古注的重要性
2古代著名注解
? 汉代的注释家及注本
?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
? 唐代的重要注解
? 宋代的重要注解
? 元明时期的重要注解
? 清代的重要注解
3古注的分类
4旧注的编排体例
5旧注的内容
6旧注的风格
? 汉唐的风格
? 宋代的风格
? 清代的风格
7旧注的术语
8附加说明
? 古书注解的作用
? 旧注的体例和方法
? 古书注解的内容和范围
古注的重要性编辑 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例如:
《左傅·隐公元年》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体积,而且知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又如:
《诗经·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例如:
《左传·隐公元年》
“庄公寤生,惊姜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又如:
《左传·桓公四年》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注:“色美曰艳。”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的意思就重复了,实际上“艳”的含义是事高大。《说文》:
“艳,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又《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又如:
《汉书·贾邹枚路传·邹阳》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服虔注:“雍之河,雍州之河也。”清人王念孙指出,“雍” 实为瓮的通假字,“蹈雍之河”即抱雍自沉于河,服注为望文生义。
古代著名注解编辑 自汉至清,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注释家及注本,兹将两汉到宋代的著名注释家及有关注本介绍如下:
汉代的注释家及注本
两汉时期的注释家主要有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何休、赵歧,服虔、高诱、王逸等。
毛亨:鲁人,或云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汉景帝时为河间献王博士,其学传自子夏,著作有《毛诗古训传》,简称《毛诗》。时人称毛亨为大毛公,称其学生赵人毛苌的小毛公。
孔安国:西汉曲阜人,字子国,孔子十二世孙。曾向申公学习《诗经》,向伏生学习《尚书》。武帝时因研究《尚书》成为博士,官谏议大夫,临淮太守。著作有《尚书传》、《尚书音》《古文孝径传》等。今本《古文尚书孔氏传》为晋梅赜所献,题孔安国作,实为托名之作。
马融:东汉扶风茂陵(今兴平县人),汉安帝时为校书郎,桓帝时官南郡太守。后回朝为议郎。马融博学多才,为汉时通儒,有学生数千人,郑玄即出其门下。曾注《孝径》、《论语》、《诗》、《易》、《尚书》、《三礼》、《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均失传,清人马国翰《王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字康成。曾从马融学古文径,回乡后聚徒讲学。晚年因党锢之祸被囚禁,建安初获释。官任大司农,世称郑大司农。郑氏治学以古文经为主,遍注群径,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有《论语注》、《孟子注》、《尚书注》、《三礼图》、《毛诗谱》、《六艺论》、《三礼目录》等,今仅存《三礼注》和《毛诗笺》。
何休:东汉樊(今山东济宁市东北)人,董仲舒四传弟子。为人质朴口讷,终生精研六
经,尤好《公羊传》,闲门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后拜议郎,再迁为谏议大夫。著作尚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育》、《谷梁废疾》,宣扬《公羊》,驳斥《左传》、《谷梁》,除《解诂》传于世外,余皆佚。
赵岐:东汉京兆长陵(今咸阳市东北)人。曾为并州刺史,后任议郎、太常等职。撰《孟子章句》一书,传于世。
服虔:东汉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人,曾任九江太守。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据传郑玄欲注《春秋》,听说服注之意多与己同,遂尽以所注与服。唐孔颖达撰《左传正义》时独用杜注,服注遂亡。
高诱:东汉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少从卢植学,曾任司空掾、东郡濮阳令之职。著作有《孟子章句》、《孝经解》(均佚)、《战国策注》(今残)、《淮南子注》(与许慎注相杂)、《吕氏春秋注》等。
王逸:东汉南郡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南)人。曾为校书郎,汉顺帝时官至侍中。著《楚辞章句》一书,为后世所重,是《楚辞》现存最早的注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注释家主要有何晏、王弼、韩康伯、韦昭、杜预、范宁、郭璞、郭象、裴松之等。
何晏:三国魏时南阳宛邑(今河南南阳市)人,玄学家,何进之孙。曾随母为曹操收养,娶魏公主,官散骑侍郎,迁待中、尚书。其仪表“美姿仪,面至白”。后因依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著作有《道德论》、《周易解》及各种文赋数十篇,多不传;主编《论语集解》二十卷,流传至今。
王弼(公元226-249):三国魏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南)人,笃好老庄之学。与何晏、夏侯玄同开魏晋后玄学的先声。由何晏荐为尚书郎,著作有《道德论》、《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等。
韩康伯:魏人,著《周易注》,余不详。
韦昭:三国吴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曾任尚书郎、太史令、中书仆射等职,被孙晧所杀。平生好学不倦,精通经史,著有《孝经解赞》、《论语注》、《汉音音义》《国语注》等书。除《国语注》传于今外,余皆佚。
杜预:晋时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字元凯。官河南尹、度支尚书,后拜镇南大将军,镇襄阳,太康元年率兵灭吴,有功,封阳县侯。杜预博学多才,长于谋略,时人称为
“杜武库”。一生耽思经籍,酷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著有《春秋长历》、《春秋释例》、《春秋左氏传集解》等书,皆传于世,其中《春秋左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左传》注本。
范宁:晋时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人。少笃学,治经严谨,不尚玄学。历官余杭令、临淮太守、中书侍郎、豫章太守等,封遂乡侯。著有《春秋谷梁传集解》,为今存《谷梁传》最早的注本。另有《公羊传例》、《论语注》、《礼杂问》等书 ,皆佚。
郭璞:晋时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字景纯。曾为著作佐郎、尚书郎。后因劝阻王敦起兵作乱而为敦所杀。其所注文献很多,诸如《尔雅注》、《三苍注》、《方言注》、《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楚辞注》、《子虚赋注》、《上林赋注》等。其中《尔雅注》费时最久,用功最多,是《尔雅》流传至今最早最好的注本。
郭象:晋时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为人好老、庄,善清谈。曾参考向秀《庄子注》撰成《庄子注》一书,三十三卷,阐释老、庄思想。后向本佚,郭本独传于世,唐时成玄英曾为之作疏。
裴松之: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先仕晋,任员外散骑侍郎、吴兴故鄣令、尚书侍郎等职,入宋后累官中散大夫、国子博士、大中大夫等。奉诏注《三国志》,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以“补缺、备异、惩妄、论辨”为宗旨,注文多出正文三倍,开创了注释的新例。
裴骃:裴松之之子。官至南中郎参军,著《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传于今。另有《史记音义》八十卷,已佚。
唐代的重要注解
唐代的重要注释家主要有孔颖达、贾公彦、徐彦、杨土勋、李善、司马贞、张守节、颜师古等。
孔颖达:隋未唐初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隋时举第,授河内郡博士,继补太学助教。入唐后李世民引为文学馆博士,封曲阜县男,转迁给事中,官至国子祭酒。曾师从刘焯,博通群径,名重一时。奉太宗诏主编《五径正义》,兼采南北经学家之长,成为一代训诂名著,唐时以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依据。
贾公彦:唐洛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官至太常博士,博通群经。著《周礼义疏》六十卷,《仪礼义疏》三十卷,为后人所重。其解说《周礼》参考郑玄注,能改郑氏好引纬书,好改经字之弊。解说《仪礼》,亦取郑说,然精审不及《周礼注》。《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均流传至今,收入《十三经注疏》。
篇三:各体书法口诀大全
各体书法口诀大全
一、初学书法口诀歌
汉字线条表,结构规律找
方正是原形,奇险求平正
初学要牢记,选帖为开始
字帖千万册,流派只分三
一派钟繇书,风格成古朴
一派右军书,多姿称为秀
一派小王书,清丽如荷出
三派难分右,各自有千秋
历代书家出,得一垂今古
选帖事虽小,可定学书向
选我钟爱帖,如情定终生
初选不急写,从头至尾阅
读帖有方式,笔画记清晰
同类找细别,感悟有心得
此时下笔练,事半功又倍
首先练笔画,对贴分毫差
始求形相同,慢慢悟神功
点如空坠石,力量有千钧
横如天边云,来势更凶猛
撇如断象牙,亦是松生崖
捺如武士刀,霍霍斩豺狼
折为士曲臂,内中含刚力
上述要心领,下笔才神会
此时可练字,学书刚开始
不求写全帖,可选代表字
入室求心定,朝夕要认真
见异思迁忌,专心持之恒
待到写它字,形神出心间
与帖不相右,功到自然成
此期看秉赋,长短不可论
此为一阶段,功夫要下深
追求神品界,须待后阶段
二、楷书书法口诀一
汉字楷模是真书,端庄美观价值高。
形体方正有魅力,结构严谨多精巧。
笔画规范讲变化,阴阳笔法结合好。
起收有序要利索,笔笔分明忌潦草。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
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三、行书书法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行书字体最多姿 用笔八法需记清
横平竖直重心稳 疏密匀称结构精
点画呼应贵活泼 穿插揖让要有情
项背分明多变化 运笔轻盈忌僵硬
四、草书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点线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畅意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贯通 有气有神是精品
五、魏体口诀
魏碑书体真美观 刚柔并济楷隶兼
笔画稳健多雍容 结字奇伟要有变
入笔收笔应遒劲 捺画压笔最关键
隶意楷法掌握好 雄浑质朴贵自然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六、仿宋口诀
仿宋书体字宜长 整齐列队排成行
字字间隔要均匀 端正清秀有力量
撇如尖刀竖似柱 勾要坚挺捺要棒
入笔收笔显棱角 形神兼备贵阳刚
七、隶书书法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汉隶无师可自通 首先学会用中锋
蚕头雁尾笔画美 内紧外松结构精
雁不双飞须注意 蚕无二设要记清
距宽行窄字宜扁 笔要圆粗墨要浓
八、章草草诀歌(释文)
稿诀最为难,使转在豪端。心领乃手得,气足更形完。 分布先平正,迅速愈安详。穷原创西汉,史游急就章。 粗书解隶体,俾效广凡将。乙未徵举得,止戈获武扬。 晋魏善书者,靡不珍而藏。慨自赵宋后,草法始日亡。 目未寓章草,落笔多荒唐。务须通古义,假借不相妨。 羲献固作故,以比费思量。竹让艹为简,矣熹厶倒颠。 才可代纔用,如当即女延。行行复去去,夫夫又天天。 一字或数写,雅驯择当先。泥古不能化,亦难臻好娟。 谩夸兹生富,谨防俗伪姗。六手流为禀,七红滥谓袁。 奉强十朱拟,言空三口宣。无名遽割裂,谬种盛播传。 繘jú乡证检要,漆德补脱删。试校漆与德,转觉后胜前。 美术兼适用,小道必可观。有点方为氵,无挑不是言。 亻彳具作丨,莫非取便焉。有时都不取,训似豹窥斑。 车车车车车,宁出一车旁。孑糹牙耳身,马奚月徵茫。 常常缩其丨,密密揭其宀。冖盖阙左畔,辶绕略右边。
心(忝-天)鉴恭慕,贝火悟贞员。称摄岂属倚,某枣异来旋。 瞻反目詹后,啖本口敢先。头改千里差,道遵一缕牵。 展殿卒率副,汤荡卢庐添。市翁平乎帛,激温湿县悬。 从徙徒服报,伫佗他皇全。弟夷遗遣尽,岁几荷柰前。
慰赋讵听讹,朔邦遂许参。(马+取)缠骤缠截,承泰承泰连。 帝虎兼制判,廊庙暨绿缘。首曾差哀衾,尾斯欺损捐。 丽麓头历历,备满腹便便。御羞随卿转,凿想引爱联。 宁寂皆公识,州妙诸法看。骓鸡与牲抵,熙照又塞寒。 父象又执朴,母视女怀丹。东比柬还瘦,辱较府稍偏。 殆孤迥两样,矛柔非一般。即脚纯异恐,医首争似坚。
勿尸厂过计,唯页欠最危。阝贝问谁信,臣疏(偏旁)动我疑。 路纵足混疏(偏旁),怀切褱忌隹。阝郎碍月朗,扌拖横方施。 月阝由章定,方扌酌今宜。幸才每致扰,矢失尤易歧。 家守客官宙,剋戏彪彭题。盐监盗犹豫,舆兴奥迥迟。
萧鼠崔雀判,寅宾(摇-扌)詹殊。乙又交相与,飞非联翩飞。 神求得乎乏,貌取失之辞。庆乃省鹿(爱-上头),袭爰接龙衣。 尉财收不偶,乌鸟起先奇。曰连方成曼,半缀心是悉。 容空抑扬险,带耑断制曲。虑异逼翻近,临休给妄窥。 研究高齐马,剖晰兕既儿。射肘讨仿佛,芾万笺依稀。 睿虞违迷悉,黹鼠树挂枝。变别亠使变,丝殊子糹丝。 愿禀凡及氏,杂志雍合离。栽裁勘衣木,榖毂验禾车。 至至至致顺,侯侯侯候推。当尚腹中测,友发顶上知。 含舍贪隐显,退邑过疾徐,罔令刘若对,奚讶缶似垂。
九、草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mian阴平)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mian阴平)。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
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
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容审有象,宪害寘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
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点至堪成急,勾干认是卑。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斋齐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或戒戈先设,皋华脚预施。
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 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 鼋鼍鼂一类,茶菊荣更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邻。 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 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 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 叅参曾不别,閧巽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 势头宗掣絜,章体效平辛。 合戒哉依岁,宁容拳近秦。 邪听行复止,即断屈仍伸。 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 最迫艰难叹,尤疑事予争。 葛尊草上得,廊庙月边生。 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 出书观项转,别列看头平。 我家曾不远,君畏自相仍。 甚乂犬傍获,么交玉伴琼。 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 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 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 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