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开环传递函数G(S)=1/S1

开环传递函数G(S)=1/S1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6 07:13:34 | 移动端:开环传递函数G(S)=1/S1

篇一: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习题

5-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其开环极坐标图和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1) G(s)?10

s(0.1s?1)

1

(0.2s?1)(2s?1)

1

s(s?1)(2s?1)

10

s(s?1)(0.1s?1)2 (2) G(s)? (3) G(s)?(4) G(s)?

5-2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10

(s?2)

试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输出。

1. r(t)?sin(t?30)

2. r(t)?sint?2cos(2t?45)

5-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10

s(s?1)(s?10)

??试绘制系统的极坐标图Bode图,并求系统的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5-4 已知图示RLC网络,当ω=10rad/s时,系统的幅值A=1相角?=-90°,试求其传递函数。

5-5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图所示,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计算系统的相角裕量。

5-1

5-6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G(s)H(s)?K

(1?0.2s)(1?0.02s)

Ke?0.1s

(2)G(s)H(s)?s(s?1)(0.1s?1)

试绘制系统的Bode图,并确定使开环截止频率ωc=5rad/s时的K值。

5-7 设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如图所示,试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其中υ表示积分环节个数,P为开环右极点个数)。

5-2

5-8 图示系统的极坐标图,开环增益K=500,且开环无右极点,,试确定使闭环系统稳

定的K值范围。

5-9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Ke??s

s(s?1)

1.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时K的临界值与纯时延τ的关系;

2. 若τ=0.2,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的最大值。

5-10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K

s(s?1)(s?10)

求:1. 当K=10时系统的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2. 要求系统相角裕量为30?,K值应为多少?

3. 要求增益裕量为20dB,求K值应为多少?

5-3

5-1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用Nyquist判据确定系统稳定时τ的范围。 5-12 已知闭环系统的幅频、相频特性如图所示。

1.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2. 并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Mp、ts。

5-1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K

s(s?1)(0.1s?1)

1. 确定使系统的谐振峰值为Mr =1.4的K值;

2. 确定使系统的幅值裕量为20dB的K值;

3. 确定使系统的相角裕量为60°的K值。

5-14 设有一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K

(S?3)

S(S?1)

试用MATLAB研究闭环系统稳定K的取值范围

5-15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1

S(S?1)

(1)试采用MATLAB自动坐标选取在绘Nyquist图。

(2)实轴(-2,2)虚轴(-5,5)再来绘奈氏图。

5-16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

G(S)?S?2S?1

S?0.2S?S?1322

试采用MATLAB绘制系统Bode图并求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

5-17用MATLAB绘制系统传递函数为

G(s)?25

s?s?252

的Bode图,并求取谐振频率和谐振峰值。

5-18如图所示系统

习题5-12图

5-4

1. 试用MATLAB绘制系统的Nyquist图和Bode图;

2. 求取系统的开环剪切频率、开环幅相特性、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 5-19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K

s3?4s2?10s?24

试用MATLAB求取使系统相角裕量等于30o的K值。

5-20 对于某一非最小相位系统

G(s)?K(?s?1)

s(s?2)(s?3)(s?4)

1. 当K=5时,试用MATLAB绘制系统的Bode图;

2.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 求取临界稳定的K值。

5-5

篇二:自控答案 (1)

第二章

2.3(旧版2.1) 试求图中RC网络的传递函数

C

R

1

R2

UUO

(a)b)(a)解:由平衡得 Ui?Uo?UC ① 所以有 UC?Ui?Uo ② 电流有 i2?i1?ic ③ 电容C

duc

?ic ④ dt

UoUCdu

??Cc R2R1dt

把②、④代入③ 可得

UoUi?Uodu?duo

??Ci

R2R1dt

(

du11Udu?)Uo?Co?i?Ci R2R1dtR1dt

同乘R1和R2,并作拉式变换可得 (R1?R2?R1R2CS)Uo?(R2?R1R2CS)Ui 化解可得传递函数为 G(S)?b)解:iR2(t)?C2

UC1?UR2?UC2

UoR2?R1R2CS

?

UiR1?R2?R1R2CS

duo(t)

dt

du(t)

?C2R2o?uo(t)

dt

Ui?Uc1?R1iR1

iR1?iR2?iC1?C2

dUodUc1

?C1 dtdt

duo(t)d2uo(t)duo(t)C2R2?C1C2R1R2?(C?C)R?uo(t)?ui(t)121即: dtdt2dt

等式两边同时进行拉氏变换有

G(S)?

Uo(s)1

?2

Ui(s)1?(C1R1?C2R2?C1R2)S?C1C2R1R2S

2.7(旧版2.3) 试求图中以电枢电压Us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为输出量

的微分方程时和传递函数。

Ra

La

Uf

解:由电压平衡得Ua?Raia?La由电动机运动得 M?Tf?J

dia

?e ① dt

dia

② dt

又因为 Tf?fw③e?cew ④M?cmia ⑤

d?

⑥ W? dt

??J???把⑥,③代入②,得 M?f?

??Mf?J???? ⑦ 代入得 ia?

CmCmCm

????f?J??f?J??? ④、⑦代入①,Ua?Ra(?)?La(?)?Ce?CmCmCmCm整理可得 Ua?

La???RaL??(Raf?C)?? J??(J?af)??e

CmCmCmCm

经过拉式变化以及化解可得

?Cm

?32

UaLaJS?(RaJ?Laf)S?(Raf?CeCm)S

2.10(旧版2.6) 请写出图中所示的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根据力—电压的相思辆画出相似电路。

1

2

解: 由题意可得Fs1?k1y

Fs2?k2(y2?y1)

Ff?fv1?f

由牛顿定理可得:

dy1dt

ma1?F?Fs2?Fs1?Ff

d2y1dy

m12?f1?(k1?k2)y1?k2y2?Fdtdt即有 ①

又由

m2a2?Fs2

可得:

d2y1

m22?k2(y?y1)2

dt②

d2y1d2y2dy1

m12?m2?f?k1y1?F

把②代入①中可得dtdt2dt

2.11(旧版2.7) 图中为插了一个温度计的槽。槽内温度为

?i

,温度计显示温度

?(s)?为。试求传递函数阻R)

(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C和限制热流的热i(s)。

解: 由题意可得

C

d??i???dtR

CS?(s)?

?i(s)??(s)

R

等式两边同时进行拉氏变化有

G(s)?

所以有传递函数

?(s)1

?

?i(s)RCS?1

C(s)

R(s)(补

2.14(旧版2.8) 试简化图中所示的系统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上原题中的图)

a)解:①把最左边的负反馈(汇合点)后移变为

C(S)

于是,G1,G2并联,G1,H2(其中H2=G1)并联,合并之后

故总的反馈为G(S)?

(G1?G2)G3

1?(G1?H1)G3

b) 解:把G2左侧点定义为U1,右侧点定义为U2,令U1取出点前移,U2取出点后移,结果变为

此时的G2左侧点重新定义为U3,U3再后移

再次合并有

篇三:第四章习题解答

4-1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K ??G(s) ??s ? 1 试用解析法绘出 K 从零变到无穷时的闭环根轨迹图,并判断下列点是否在根轨迹上:

(-2+j0), (0+j1), (-3+j2)

解: 有一个极点:(-1+j0),没有零点。根轨迹如图中红线

所示。

(-2+j0)点在根轨迹上,而(0+j1), (-3+j2)点不在根轨迹上。

4-2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3s ? 1)G(s) ??s(2s ? 1)

试用解析法绘出开环增益 K 从零增加到无穷时的闭环根轨迹图。 解:

3K/ 2(s ? 1/ 3) ?K g (s ? 1/ 3)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 ?s(s ? 1/ 2) s(s ? 1 / 2)

有两个极点:(0+j0),(-1/2+j0),有一个零点(-1/3,j0)。

根轨迹如图中红线所示。

4-3 已知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 4-28 所示,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

图 4-28 开环零、极点分布图

4-4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确定分 离点坐标 d):

(1) G(s) ?? K s(0.2s ? 1)(0.5s ? 1) ?解:

?K g 10K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 s(s ? 5)(s ? 2) s(s ? 5)(s ? 2)

有三个极点:(0+j0),(-2+j0),(-5+j0)没有零点。

分离点坐标计算如下:

1 1 ?1 2 ? ??3.7863 , d 2 ? ??d 0.88 ??? 0 3d ? 14d ? 10 ? 0 解方程的 1 d d ? 2 d ? 5

取分离点为 d ? ??0.88

根轨迹如图中红线所示。

(2) G(s) ??K (s ? 1)

解:

s(2s ? 1) ?

K / 2(s ? 1) ?K g (s ? 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s(s ? 0.5) s(s ? 0.5) ???

有两个极点:(0+j0),(-0.5+j0),有一个零点(-1+j0)。

分离点坐标计算如下:

1 2 1 1 ? ??1.7 , d 2 ? ??d ? 2d ? 0.5 ? 0 解方程的 d 0.29 ???1 d d ? 0.5 d ? 1

取分离点为 d1 ? ??1.7 , d 2 ? ??0.29

根轨迹如图中红线所示。

K * (s ? 5) (3) G(s) ??s(s ? 2)(s ? 3)

解: ?

* K (s ? 5)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s(s ? 2)(s ? 3) ?

有三个极点:(0+j0),(-2+j0),(-2+j0),有一个零点(-5+j0)。 分离点坐标计算如下:

1 1 ?1 ?1 ???d d ? 2 d ? 3 d ? 5

6.5171 , d 3 ? 10d 2 ? 25d ? 15 ? 0 解 方程的 d1 ? ??

d 2 ? ??2.5964 , d 3 ? ??0.8865 取分离点为 d ? ??0.8865 根轨迹如图中红线所示。

4-5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画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算出

起始角? pi ): ?? K (s ? 2) (1) G(s) ??(s ? 1 ? j 2)(s ? 1 ?? j 2)

解:

??? K g (s ? 2) K (s ? 2)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s ? 1 ? j 2)(s ? 1 ?? j2) (s ? 1 ? j 2)(s ? 1 ?? j2) 有两个极点: p1 ? (-1+j2), p2 ? (-1-j2),有一个零点(-2,j0)。

起始角: ?

?? m ??n ????? pi ? ? ??? z j pi?? ??? pi pi ??k ? 0,?1,?2,L ? (2k ? 1)??j ?1 ? j ?1 ??( j ?i ) ????

? ? p1 ? ????

? ? p2 ? ??

???z1 p1 900 ? 1350 ?? ? p2 p1 ? 1800 ? 450 ?? 450 ? 900 ? 2250 ?? ? p1 p2 ? 1800 ???z1 p2

根轨迹如图中红线所示。

(2) G(s) ??

K ??(s ? 20) 。 s(s ? 10 ? j10)(s ? 10 ?? j10)

解:

? ?

?? K (s ? 20)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s(s ? 10 ? j10)(s ? 10 ?? j10)

有三个极点:p1 ?(0,j0),p2?(-10+j10),p3 ?(-10-j10),有一个零点 z1 ?(-

20,j0)。

起始角:

?? m ??n ????? pi ? ? ??? z j pi?? ??? pi pi ??k ? 0,?1,?2,L ? (2k ? 1)??j ?1 ? j ?1 ??( j ?i ) ????

? p1 ? 1800 ? 1350 ?? 900 ? 00 ? p2 ? 1800 ? ?? ? p1 p2 ?? ? p3 p2 ? 1800 ? 450 ??z1 p2 ??

0 0 0 0 0?? 180?? 45? 135? 90? 0 ? p3 ? 1800 ? ???? ? ?? ?z1 p3 p1 p3p2 p3

根轨迹如图中红线所示。

Im

j10

4-6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要求:

?K ??

(1) 确定 G(s) ??产生纯虚根的开环增益值。 s(s ? 1)(s ? 10) 3 2 *解:系统特征方程为 s ? 11s ? 10s ? K ? 0

令 s ??j? 代入特征方程中得:

实部方程为: K ?? 11? ? 0 虚部方程为:10? ?? ? ? 0 3 * 2


开环传递函数G(S)=1/S1》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04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