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抵抗弯曲(实录)
抵抗弯曲 教学实录
执教:长兴县实验小学张建国
教学目标:
1.了解房屋.桥梁等建筑中有“梁”和“柱”,梁比柱要容易弯曲。
2.通过改变纸梁的宽度和厚度实验,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5.在实验求证过程中初步养成大胆假设.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思考后得到结论。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一号材料(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圈,塑料盒一个,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出示PPT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结构?
生:乒乓球桌
生:公园。
师:公园哪里?
生:凳子上。
生:积木里。
出示图片
师:看图片,找出这样的结构。
生指出照片中图片结构。
师根据PPT介绍结构名称。(横梁、柱子)
出示纸盒,找出盒子中的梁和柱子。
师:(架上横梁)感受柱子和横梁之间的关系?(教师用手压横梁)
生:横梁承受的力多一些。
生:没有柱子,横梁就,,,。
师再次演示(用手压横梁)请学生比较横梁和柱子的变化。
生:柱子没变,横梁弯曲了。
师:想办法,测一测梁的抗弯曲能力?
生:装重物。
师:你觉得铁圈的位置放在纸梁的什么位置合适?
生:中间。
师:你觉得横梁弯曲到什么程度,才算最大的抗弯曲能力?
生:要碰住桌面。
师:铁圈的个数,怎样来计算?
生:减去一个。
请一号位的同学,取出纸梁,开始测。
9:09
学生开始活动。
交流,反馈。
师:抗弯曲能力跟纸梁的什么因素有关?
生:材料。
生:大小?(宽度)
生:跟纸梁的长度?
师:哪个地方的长度?(跨度)
生:厚度。
(学生边说,教师板书)
请你们讨论研究方法:
PPT出示:
选择“宽度”或厚度
讨论:改变什么,什么条件不变?
讨论:怎么改变?
交流、反馈:
学生说方法。
教师出示实验小提示:
1.先测出1倍宽(厚)的纸承受的铁圈数,然后预测2倍,4倍并记录。
2.每次测试铁圈都要放在中间。
3.人人记录,组长负责上台汇报。
思考小提示:
1、思考一 观察自己小组的数据,思考它们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记录下来
2、思考二 比较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你又什么新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开始
交流反馈:
师: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质量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2倍承受3个,四倍承受8个。
师:你能从其他小组数据找你这样认为的原因。
(请多个学生利用数据来分析。质量宽度和厚度跟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师:观察厚度和宽度的数据?比较下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宽度越大,承受压力大,厚度越大,承受的压力更大。
教师取众数,来分析宽度和厚度的抗弯曲能力,输入数据。呈现柱状图对比图。 请学生根据图,小结发现。
师:有几组特殊数据。(教师指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可能是放的方法。
。。。。。。
。。。。。。。。
师:拿出记录表,观察预测和实测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说说你当时怎么想的? 生:原来以为是几倍就乘以几。
师:下次猜测要大胆。
师:这样的横梁,你觉得立放好,还是平放好?
请学生试一试立着放和横着放的。
小结,立放效果好。
师:观察立交桥,请今天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
生: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
(坐在偏后的位置,听得不是很清楚,断断续续,实录不是很完整。见谅)
篇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
《抵抗弯曲》是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课由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直尺。
2.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直尺、4本科学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幻灯一:欣赏图片。问:你认为房屋和桥梁是靠什么支撑的?学生思考回答。 2、幻灯二: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横放的横梁和直立的柱子支撑的。
3、思考:横梁和柱子同时支撑着房屋,当它们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谁更容易弯曲?
其实是横梁!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因此
1.(出示桥梁图)这些桥梁都是靠哪些结构支撑住的?(出示房屋图片)房屋也有和桥梁相似的结构,指出柱子和横梁,一般的桥梁和房屋都是靠柱子和横梁支撑的。(课件出示横着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
2.(出示桥断裂的图片)桥面断了桥墩没事,看来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所以我们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引出课题:抵抗弯曲)
3.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个桥面不容易弯曲?(板书: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换材料、缩短柱子间的距离……)
(当学生了解了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之后,自然会想到怎么样才会增加横梁的抗
弯曲能力,于是由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桥梁断裂入手讨论,即贴近生活又具体。) 4. 我们这节课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1.师课件演示纸横梁,说明以科学书本作为柱子,以纸作为横梁,用垫圈来测纸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学生操作(时间1分钟) 3.汇报时数据不同
预设一:一小组上台演示
预设二:追问原因后,师再演示正确的方法。
追问原因,板书因素:柱子间的距离相同,高度相同,放垫圈的位置相同、汇报时说明以纸梁接触桌面为标准并且最后一个不能算。 (自己操作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那实验的标准就自然的梳理出来了,)
4.要想研究横梁的宽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我们要改变的是什么条件?控制不变的是哪些条件?(介绍三张宽度不同的纸) 5、出示温馨提示:
? 两边各以两本科学书垫高 ? 纸梁架空距离为10厘米
? 垫圈要逐个轻放,并在中间单排叠放
? 先预测,再实测,最后写发现(介绍记录单) ? 做完实验马上将材料放入袋中,记录单放桌面
6.要想研究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有哪些?(介绍三张厚度不同的纸) ? 两边各以两本科学书垫高 ? 纸梁架空距离为10厘米
? 垫圈要逐个轻放,并在中间单排叠放
? 先预测,再实测,最后写发现(介绍记录单) ? 做完实验马上将材料放入袋中,记录单放桌面 7.师:先做宽度实验,再做厚度实验。 8.学生操作,师巡视并指导。
9师将学生做好的数据打在幻灯片上,让学生进行比较。
问:要想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宽度好还是厚度好?
预设:宽度增加四倍可以承受几个垫圈?厚度增加四倍可以承受几个垫圈? (通过表格统计的形式,学生就能很清晰的发现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整个过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那结论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 三、研究横梁平放还是竖放好
1.看两个横切面都是长方形的,它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的?为什么? 2.用直尺师演示,学生感受。 四、课堂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找看,课后继续找。 附三张表格: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第 小组
我们发现,纸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记录
第 小组
我们发现,纸梁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
课后反思:
《抵抗弯曲》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通过几次试教,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遵循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课一开始,我以桥梁和房屋这些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导入,引出桥梁和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由横梁和柱子支撑住的。那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呢?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就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了。但是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指导与扶持。因此在教学中,在探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扶着学生进行比对实验并得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强。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的探索。这些活动的选取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循序渐渐。
二、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
操作具体形象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整堂课我是以学生动手为主,共设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是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能力的不同。从数据中得出横梁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也会增加。活动二是纸的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不同。从数据中得出横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会显著增加。教师再汇总成一张表格,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宽度和厚度的数据。活动三是研究长方形横截面的横梁是横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这个活动是前两个活动结论的应用。这三个活动都是他们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学的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主要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探究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篇三:抵抗弯曲能力
课题: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
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一号材料(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实验记录表,直尺,木块2个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认识横梁和柱子。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房子和桥梁是其中最常见的)。你们发现了吗?它们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横放
的材料——横梁支撑的。
如果横梁上承受的重物过重,会出现什么现象?
假如横梁弯曲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什么后果呢?
确实相对而言,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折断。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横梁抵抗弯曲。(出示课题)
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也就是承重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
(桥墩之间的距离、宽度、厚度等等)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不同宽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大家的猜测可真多,有同学认为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宽度有关,那你能说说
有什么关系吗?
1、 组织学生讨论:我们来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测?需要些
什么材料吗?
2、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器材和课件提示)
(1) 横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用厚纸做的纸横梁,要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
弯曲能力的关系,你们需要怎样的纸横梁呢?
(2) 柱子:你们需要怎样的柱子呢?
(3) 放置物体:放的物体有什么要求吗?
有了这些器材我们就能公平、公正的进行实验了吗?大家再想想,在研究过程中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的了?我有个问题,怎样统计硬币的个数才公平合适。
5、预测:不同宽度的纸分别能放几个硬币?为什么这么想?(PPT5:记录
表)
6、学生实验,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7、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数值。PPT填写
8、观察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结论)
(二)探究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1、谈话:大家还想研究哪些因素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呢?我们再来研究纸
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好吗?
这次你们会用上面的方法研究了吗?我们该怎样来研究?
(1) 讨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应
该改变什么条件?怎样来改变?还需要什么材料吗?
(2) 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下来。
(3) 进行实验并做好作记录。
(4) 分析数据,写下你们的发现的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3、汇报交流:选择一组交流一下是怎样研究的?再汇报数据。其余组直接
汇报数据
(三)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1、同学们,通过这两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知道要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
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2、小结。纸条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显著增加。增加厚度比宽度更有效。
三、解释横梁平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1、出示木版
这里有一根横梁,你认为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为什么?你能用今天所
学知识解释吗?
2、体验活动
咱们现场用尺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用手折尺子,平着折很容易,
竖起来不容易弯。并解释原因)
四、课外延伸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也就是承重能力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想继续研究吗?大
家可以用课上所学的方法继续去研究。
板书设计:
1、抵抗弯曲
材质
跨度
宽度 增加 增加
厚度 增加 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