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 我感冒了
一、 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感冒。了解感冒对人体的危害性。
二、 学习重点:
患了感冒有哪些症状。如何区分流行性感冒。
三、 学习难点:
患了感冒应如何治疗,怎样预防感冒。
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学们通过知道感冒是什么,感冒的危害性,治疗感冒预防感冒。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科学课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关于感冒的问题。
五、电教准备:课件、电脑、电视
六、学习过程:
(1) 教学引入:
师:你得过感冒吗?感冒时都有哪些反应?
生:回答。
师:感冒的解释。
师: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解释的?
生: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问爸爸妈妈或者从书中和网上查找资料。
(2)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大家已经对感冒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书中我们能够找到免于感冒的心得。
生:看书。
师:你觉得上面提到的生活心得有理吗?为什么?你还有哪些预防感冒的好办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进行交流,讨论。?
生:汇报。?
生:对于免于感冒心得和预防感冒的方法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互相交流了一下。
师:知道什么是流行性感冒吗?怎么预防?
生:进行思考后交流汇报。
七、板书:
我感冒了
1、感冒:医学上称伤风
2、免于感冒的十条生活心得
3、预防感冒的方法
4、流行性感冒
八、课后反思;
在上了我感冒了这一课后,首先学生对这种科学课方式还是能够接受的。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二年级同学查找资料非常积极。同学们对通过讲故事引入,课件导入这种形式还是能够接受的。小组合作进行的很顺利。
第二课、肚子里有虫子
一、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肚子里有虫子这种现象。
二、学习重点:
知道寄生虫病是什么,有哪些寄生虫病。
三、学习难点:
知道怎样预防寄生虫病。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电教准备:课件、电脑、电视
六、学习准备:绦虫的标本
七、学习过程:
(老师带来了智慧之星我要奖励给肯积极发言,积极动脑的同学,有信心得到它吗?)
生:有。
(1)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肚子里有虫子”这一课。 板书:肚子里的虫子
(出示第一张图片)
(2)有一位叫小强的同学他肚子痛得要命,这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
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出示第二张图片)
(2)生:能回答到肚子里有虫子。肠道疾病等。吃错东西了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我们来看看他的同学小丽也说了小强的肚子里虫子。
(3)师:她的同学小丽说:“小强的肚子里有虫子。”
(4)师:那么小强肚子里怎么会有虫子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小强都吃了什么肚子里会有虫子?小组讨论一下。
(出示第三张图片)
生:(出示资料)近年来,由于风行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风行烧烤、涮及火锅,人们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和食品来源的多样化,增加了寄生虫病感染机会,小强食用了生菜,没有洗干净,没有煮熟,菜中含有寄生虫卵,科学的说法是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猪带绦虫卵和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旋毛虫、猪带绦虫可以通过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而传播。某些淡水鱼类可传播华支睾吸虫等。
师: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绦虫的标本,绦虫是寄生在人或家畜肠子里的一种虫子,身体扁而长。
师:肚子里有虫子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生:回答。
师:同学们,学习了肚子里的虫子这一课,你们怎么预防寄生虫病? 生:进行回答。
八、板书:
2.肚子里的虫子
寄生虫:鞭虫、钩虫
血吸虫、蛔虫、猪肉绦虫
(1)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鱼、蟹、螺和肉类
(2)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生菜
(3)个人和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课后反思: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都能够积极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同学们有些资料上的字不认识。有些同学的资料需要家长帮助。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提问学生问题时,寄生虫进入人体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应让学生再看一看资料。同学们都能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说说谈谈自己有过肚子里有虫子的经历,自己是通过吃什么药好的。患病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出示猪肉绦虫的标本这个环节很吸引学生,可以采用。我会继续努力!
篇二:二年级上册《欢庆》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欢庆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就连我们的祖国也有,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出示开国大典历史资料)同学们,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中国,这条沉睡了百年的巨龙终于苏醒,再一次的屹立在东方。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
3、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
4、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二、复习生字,引入课文。
1、游戏巩固生字。
2、教师提示:注意“乐”是多音字,全班齐读这两个词:欢乐、乐曲。
三、朗读感悟:
1、你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词,那么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课文写了“欢庆”什么?
2、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自读诗歌。
3、老师范读,学生连读。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分享。
(1)课件田野。
A指名读。
B田野向祖国妈妈献上哪些金黄的果实呢?
C课件出示图片,师引:梨树挂起——稻海——
D(出示图片)师:这样的果实还很多很多,真是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E祖国妈妈收到了田野献上的礼物,她的心情一定是很高兴,那就请你们来读一读。
(2)课件枫林。
A、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眼中看到什么?
B、带着感情读诗句。(眼中有物,心中有情)
C、教师引导朗读。
(3)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A感受蓝天白云的美丽情景。
B师:蓝天带着白云作为礼物来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
(4)课件: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A问:你听,大海在唱歌呢? 它会唱什么歌?
B为祖国妈妈送上祝福,唱生日歌。
四、体会爱国情感:
1、在祖国妈妈生日这一天,大自然都来祝贺了,还有谁也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呢?
a、想想:“十三亿孩子”都是谁?
小结:是啊,十三亿孩子就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
b、那“美好的日子”指的是哪一天呢?
2、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师生齐读)
指导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作为祖国妈妈的孩子,小朋友们一起来为祖国妈妈庆祝庆祝。读——
五、指导背诵课文
师: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看板书,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A、谁愿意上来背一背?(指名表演背)
B、那么,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祖国妈妈!齐背。
七、课内练习:
1、让我们用一手漂亮的字作为第二份礼物献给祖国妈妈。出示:旗。
2、师:看看田字格,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书写生字。(作业单)
4、展示作业。
八、课外练习:
1、回家写一写其它的生字。
2、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九、小结:你们都为祖国妈妈献上了宝贵的礼物。最后让我们用最优美的歌声献给我们的祖国妈妈。
板书设计:
9、欢庆
十月一日
国庆节
田野 枫林 蓝天 大海
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教案
31 回声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识字、写字。
难点: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突破方法: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导入新课,学习“呱”、“哩”2个生字,理解“倒影”这个词语。会写“圆”、“洞”、“倒”、“影”、“游”、“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你们看这是什么字?(板书:声)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课文《回声》。(补充板书:回声)
媒体出示:31回声
2.质疑: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预设问题:回声是什么声
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整体感知:
(1)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dào yǐng wéili
媒体出示: 倒 影 周 围哩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3)小青蛙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初读课文,重在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这就需要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应当在初读感知时加以强调。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小河边有座石桥,小青蛙跟着妈妈一块出来看风景了。
(1) 媒体出示: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谁会读?(指名读)
(3)你知道倒影是什么吗?(学生交流)
2.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1)媒体出示:(半圆桥洞倒影在水里的图片)
(2)句式训练“什么好像什么”,师引读。
师: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生:一个大月亮) 师:什么好像一个大月亮?——(生: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
(3)你还能照样子试着说一句吗?
媒体出示: 妹妹的脸蛋好像( )。
( )好像( )。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那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板书:桥洞)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请用“——”画出。
(2)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3)学习生字:呱
媒体变红:呱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编顺口溜:口加瓜,呱呱呱)
2.教师指导朗读。
(1)师:当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时,高兴得叫了起来,想想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啊?(重点读出“呱呱呱”这个象声词,注意是感叹句,可以速度稍快,声音上扬,以表示高兴。)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可是当听到桥洞里传来回声时,小青蛙感到怎么样?(奇怪)谁能读出惊讶的语气?
(4)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两个问号)想想该怎么读出问句的语气呢?(师范读,指名读,小组读)
3.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4.桥洞里怎么会传来回声呢?感到奇怪的小青蛙禁不住去问妈妈。
(1)媒体出示: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妈妈笑着说:“孩子,跟我来!”
(2)学习生字:哩
媒体变红:哩
说说要注意什么?(轻声)
(3)小青蛙怎么问的呀?(指名读)
(4)如果请你加标点,你知道怎么读吗?
媒体出示:加上标点,读一读。
A.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 ( )
B.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呀( )
C.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吗( )
(5)齐读第三自然段(板书;小青蛙 藏着小青蛙 学说话)
小结:原来小青蛙以为桥洞里还藏着另一只学他说话的小青蛙呀!那妈妈会怎么回答他呢?回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深入研读课文,抓住基本句式训练,能化难为易,弱化概念性知识,并在指导朗读的同时,完成理解文本的目的。教师只要放手读,放心听,就一定能开启学生独立阅读的大门。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半圆 桥洞 倒影 周围 呱 哩
2.学习书写: 圆 倒 影 游 围 洞
(1)媒体出示(带田字格):圆 围
(2)观察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另:“围”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要书写到位。
(3) 重点指导:倒 游(媒体出示:倒 游)
如:“游”、“倒”都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紧凑些。另:“游”的右下角是个“子”,不能写成反纹旁。
(4)师范写“围”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3.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
4.媒体出示:我能行: 选一选,填一填。
到 倒 来( ) ( )车( )影 ( )达 圆 园( )圈 公( ) 果( )( )形
五、作业布置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圆 倒 影 游 围 洞
2.认真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板书:
31 回声
小青蛙 藏着小青蛙 学说话
桥洞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圈”、“纹”、“碰”、“返”4个生字,指导书写“岸”、“纹”等字。巩固复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指名、开火车)
媒体出示:半圆 桥洞倒影 周围奇怪高兴 景色
2.师生合作读第二、三自然段。
3.导入:原来小青蛙以为桥洞里还藏着另一只学他说话的小青蛙呀!那青蛙妈妈会怎么回答他呢?回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呢?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复习词语是为朗读打基础,也是为了对已学内容进行梳理,尤其注重师生共同合作,能将巩固与指导融会贯通,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