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语言文字运用研究文献综述

语言文字运用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9 07:41:31 | 移动端:语言文字运用研究文献综述

篇一: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

1、语文:叶圣陶:“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语加书面语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一种母语习得的认知活动,是走向言语自觉的实践过程。

2、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或行为方式。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选择和采用的途经、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

方法是一种手段,它可以引导我们达到既定目的,方法是一种理论,它对实践有着指导价值。

3、 方法论:也有人称之为“元方法(Metamethod)。

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讨论方法的理论

4、教育研究方法论:是一门以语文教育研究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语文教育问题、提高语文教育效率、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揭示语文教育研究规律为内容的方法论学科。

5、语文教育研究的五大板块:语文课程论板块、语文教学论板块、语文教师论板块、语文学习论板块、语文教育史板块

6、范式:有两层意思,一是特殊共同体(科学家团体)的共同信念,二是常规科学作为规则的解谜基础。

7、三大范式:

(1)语文的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1)语言分析研究法:音韵分析法、训诂学研究法、语言学研究法、修辞学研究法

2)文学研究法:“以意逆志” 研究法、“披文入情” 研究法、精神分析法、性格分析法

3)经验总结法:

定义:就是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有效实践行为经过理论加工,提炼出具有可操作的教育范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基本程序:确定总结的对象、积累并梳理相关材料、寻找理论依据、构建经验范式

4)文献研究法

定义:是基于文献本身的研究并由此推及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优缺点:

优点:用事实说话、提升教师的浩然正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缺点:文献匮乏、教师缺乏文献意识、教师们缺乏发掘文献价值的能力

(2)语文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定量研究的方法)

1)语文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定义:是以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根据一定的理论提出假设,在创设的可控环境下进行实施,进而验证假设与实践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活动。

特点:综合性、归因性、控制性、可推广性

关键词:知识是可证的,知识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反对空谈

研究方法:实验法(道尔顿制)、调查法、测量法、统计分析、因果分析

语文实验研究要关注的问题: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变量(也叫无关变量)

语文实验过程分析:确立研究的问题、

设计语文实验方案,提出理论假设、

创设实验条件、

调控各种影响实验的变量、

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果、

扩大实验,推广实验结果。

2)语文调查研究方法

定义:是有目的、运用提问等方式获取并研究语文教育事实的一种方法。

特点:在自然状态下获取语文事实、

获取有研究价值的语文事实、

研究语文事实,探索事实隐含的本质规律

语文问卷调查法的基本要求:

明确调查对象

明确采样范围

明确调查的类型

问卷的回收率(报刊投递问卷的回收率约为10%~20%,邮寄问卷的回收率约为30%~60%,送发问卷的回收率约为80%~90%,访问问卷的回收率约为100%。专家研究测定,成功的问卷回收率应达到70%以上,而50%的回收率是送饭时问卷调查的最低要求,如果回收率不到50%,调查结论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

(3)语文的自然主义研究范式(“定性研究范式”或“质性研究范式”)

1)语文教育叙事法

定义:就是通过对语文教学故事的叙述,揭示其蕴含在故事之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生活性、真实性、问题性、故事性

2)语文案例研究法

类型:

经验式的语文案例

孔子的“启发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协定式的语文案例

“红领巾”教学法

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北师大二附中实习,上了《红领巾》一课,引起了普希金的批评。普希金认为一篇课文讲六个课时,老师讲,学生听,效率低下。学生修改教案,第二次上课,用了三课时。老师讲一点,学生讨论一点,这就是“红领巾”教学法。 探索式的语文案例

李镇西的“对话”实践

3)语文个案研究法

包括:关于人的个案、关于事的个案

案例:苦胆、偷药、一堂篮球课

4)语文行动研究法

语文行动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由一线教师与科研工作者合作共同体为变革实践进行的动态研究方法。

特点

1.语文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参与的语文实践研究。

2.语文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3.语文行动研究是一种平等、民主、友善的研究活动。

4. 语文行动研究具有鲜明的行动性。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阅读教学”操作系统

8、语文教育研究的原则

面向语文教育实践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学术道德原则(研究内容不能够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允许捏造事实、数据谋取福利,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允许扣帽子、打棍子,进行人身攻击。)

9、语文教育研究的基础

实践基础

理论基础

学术基础

(一)“二要”:功夫,智悟

(二)“三事”:学、问、思

(三)“三境界”:满眼皆文,口中有文,心中有文

10、语文研究选题原则

语文教育研究的选题要切合实际

语文教育研究的选题要“小”

语文教育研究的选题要“新”

11、语文教育研究的选题策略

从教材中选择研究课题

在听课实践活动中选择研究的课题

在语文教育评价实践活动中选择研究课题

在语文教育史中寻找研究课题

12、文献综述

a.文献综述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文献综述分为背景综述、历史综述、理论综述、方法综述、元分析等。

b.文献的等级

--零次文献

--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13、课例研究

薛法根、于永飞、冉崇斌 《我与祖父的园子》比较教学目标、内容

教学目标内容一览表

案例一:“老师,苦胆是什么?”

? 讲《卧薪尝胆》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正当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

慷慨激昂之时,突然一个小女孩怯怯地举起手来,似乎有什么疑问,我示意她说话。 ? “老师,苦胆是什么?”

? “是啊,苦胆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引起意向——学生想知道)

? 我一时语塞。

? 我怎么也没料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课前我查阅的所有资料中都没有介绍“苦胆”的

环节,都认为学生知道“苦胆”是什么。可学生实际上并不知苦胆为何物。是呀,他们吃

的是经过加工的肉食,怎会知道苦胆的样子?更不用说尝过苦胆的苦味了,那又怎能体会越王卧薪尝胆的一片苦心呢?这样我前面所讲不都成空谈了吗?

? 我迅速调整了一下思路,问:“同学们,大家谁见过苦胆?”

? 全班同学摇头。

? “苦胆是动物的一个消化器官,它能分泌胆汁,胆汁有很强的苦味。”我简单地介绍苦胆。

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学生对苦胆的苦味还是没有切身的体会。(明释内容——教师告诉学生)

? “大家没见过苦胆没关系。想想,你吃过的啥东西最苦?”

? “苦瓜!”

? “苦菜!

? “中药!”

? 这一下,学生们活跃起来。

? “对!苦胆就像大家说的这些食物一样苦,应该说比这些苦东西的味道还要苦得多!越王勾

践每天都来品尝这么苦的东西,为的是提醒自己不忘耻辱,光复国家。” (调适形式——教师告诉学生)

? 学生这才有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关注结果——学生知道了 )

分析:

在“T告诉S”的形式中,学生出于学习的本能,在兴趣的驱使下,想知道某些未知的知识。教师利用自身在知识经验上的丰富性,在预设和生成中,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将特定的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获得知识上的认知。而在这过程中,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的呈现给学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海因茨偷药

? 海因茨美丽善良的妻子不幸地得了绝症。只有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

她,但该药以10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这对海因茨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海因茨亲自到药剂师处恳求:“您就发发慈悲吧,按成本价卖给我,好吗?我的妻子眼看就没救了!”

药剂师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按原价卖给你?那我还做药干什么?”

海因茨继续求他说:“要么我把手头上的钱全给你,就请您先把药给我,剩余的钱我随后还,您看行吗?”

? 药剂师一口回绝了。海因茨无奈之下只好在深夜里偷走了那种药。

老师讲到这里,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吗?偷一个人的药用来拯救另一个人的生命错了吗?他应受惩罚吗?”

? 早已被老师充满情感的讲述感染的学生,听到这一问题,纷纷举手发言。(引起意向——

学生有兴趣)

? “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爸爸说,偷东西不是好孩子!”一个学生大声地说, “不过,

那个药剂师应该把药卖给海因茨。因为他的妻子就要死了!”

“可是药剂师不肯卖药啊!”教师提醒了他。(调适形式——教师与学生对话)

? 另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认为,海因茨偷药是不对的,但他为了妻子的病又必须这样

做。不过,最好在他妻子用药后,他主动到药商处告诉真相,接受责罚。”

? “为什么呢?”老师问。

“因为偷东西是不对的。既然偷了东西,他应该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一切责任。” “很好。”老师说,“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考虑到可能的结果。这一点,希望大家能永远牢记。”(明释内容——教师与学生对话)

? 大家纷纷点头,觉得明白了很多道理。(关注结果——学生理解了)

分析:

在“T与S对话”的形式中,教师引入了富有教育价值的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交流、讨论等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技巧地展开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意义的理解。

案例三:一堂篮球课

? 上课了,球场上同学们大都在玩投篮,似乎不知道上课铃响了。

? “来!来!来!”我用哨子把大家召集起来,“把球拿好了,让我们把球从球场这边运过那

边,看谁运得方法最好,速度最快。”

? “好”。

? 一、二、三声令下,所有的同学带球冲向目标。有推着跑的,抱球跑的,有滚着球跑的,

其中也有拍球跑的,球与男女生混成一团。

? “怎么我的球带不走的?”

? “我的球怎么拍不起来的?”

? “球不跟我走。”

? 我心里窃喜,看来同学们发现各种错误和问题了,有戏了。(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 ? “谁来为大家表演运球技巧?我们给他们打分,然后我们请最高分的人当我们的老师”。

(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 表演者更加积极热情地展示水平,观摩的同学不时给他们送上掌声与喝彩。看来同学们

心目中的老师确定了。学习过程是分组形式来组织的,我让学生教学生,把练习出现的问题推回给同学自己相互帮助来解决了,由学生自己主动去练习与发现。

? “是不是这样?”

? “要用手指运球。”

? “我怎么老把球运丢了?”

? “手腕放松!运球高度不要超过腰部!”(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 教得认真,学得积极,练得开心。每个人都是老师也是学生,老师和学生相互学习。教

师巡视各组情况,不时和同学们交谈,交换意见和看法,认真听取同学们的观点和见解,参与了同学们学习的整个过程。几节课下来,虽然和NBA球星相差尚远,但和刚开始的手忙脚乱相比,孩子们的动作竟也开始有模有样、一板一眼了。阳光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

分析:

在“T指导S学习”的形式中,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针对学习内容,适时地加以组织或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学会自己处理学习任务的技能,获得学习能力的进步

篇二:《报任安书》文献研究综述

课 程: 古代文学

班 级: 汉语09-1班

姓 名:罗胜男

学 号: 11094810

《报任安书》文献研究综述

罗胜男

摘要:作为司马迁留给世人的唯一书信,将他峻洁人品、伟大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无论是在文字训诂、文艺美学、比较阅读,还是在书信究源、文学考古、先锋精神等其他方面,《报任安书》对后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故有云:“《汉书●司马迁传》始收司马迁名文《报任安书》,

此书同《史记●太史公自序》一样, 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不

仅如此, 《报任安书》还是西汉一篇难得的奇文。”时至今日,研究《报》的文献层出不穷,各家有各家之言论,我们若要对之继续深究,必先熟悉当下的研究形势和研究成果,以或顺应潮流,或另辟蹊径,推动《报》的深入研究,促进司马学的兴盛发展。

关键词:《报任安书》;训诂学;美学;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报任安书》是西汉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李陵之祸后不久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信中他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积郁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的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宫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正因些深刻的经历和司马迁深沉的主观情感牵绊,《报任安书》一文的行文技巧、作者复杂的创作动机、文章深邃的主旨、彰显的人物品性精

神面貌,甚至是书信体格式和个中透露的种种历史信息等等才成了现今学者文人争相研究与讨论的焦点。本文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十年间各家研究的方向或重点作简单综述,对现世细读细解《报任安书》提出半点拙见。从1980年开始算起,到现在或正面研究或旁征博引《报任安书》的文篇共计254篇(或有更多,拣次删之),大致研究方向可分为这六个角度:

一、 文字训诂

训诂探考在对《报任安书》研究中成就最为显著,此类文章共44篇,约占总数的17.3%,他们大抵从文辞句式、词项释义、字义探源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分享。例如朱城《文献训诂拾零》一文,可谓较早进行这方面尝试的文章,在“物”的问题上:“司马迁《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物,事。’郭锡良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接物:与外界交接,指交际。’以上解释皆不确。‘物’即‘人’,‘接物’就是‘接交人、与他人交往’。‘物’的这一用法, 先秦就已出现了。”

又如熊飞《司马迁<报任安书>校读札记》:“《汉书●司马迁传》始收司马迁名文《报任安书》,此书同《史记●太史公自序》一样, 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不仅如此, 《报任安书》还是西汉一篇难得的奇文。后来凡所谓文选者, 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收入, 因此, 注此文者多多。但历代选本, 都有一些自来相沿, 或错或不确者。”这篇文章是对《报》中重要字句的重新解读与剖析,对现在尤其是中学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有很大帮助。

在训诂考中还有一类比较突出的是研究修辞的,这以刘本臣、穆亚哲的《修辞活动的三个境界》为代表:“‘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这是司马迁为宽慰汉武帝在得知李陵兵败被俘且投降而出现的郁郁寡欢的心情时说的一段话。就言语本身的调整而言, 诗情画意, 言简意赅, 情深意切。可是, 就修辞活动而言, 却算不上上乘。不但没有为李陵说上话, 就连和本次活动的主旨———宽慰汉武

帝的心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言外功夫没有下好。”虽然是从反面论述,但品评旧文无论正反的。

与此类似的文章还有李瑾、王玲娟的《从<报任安书>看汉代复音词的发展》,这是音律研究的一个代表,另外还有严德礼《“耻辱者, 勇之决也” 注释小议》、李景泉《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看古语词“比数”之义项》、文佳《浅析<报任安书>中“引”字的用法》、邓明《“膑脚”考辨》等等。

在语言文字运用泛滥却又不精的今天,加大我们对古文中文字句的考察力度,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况且“愈学愈无知愈学”要求我们必定要兼顾历史,重温古学,细究源头。

二、 文艺学与美学

文艺学与美学的研究应该是随着人们对文艺理论的了解的不断深入而兴起的,尤其是美学,虽然早前就有大量研究,但这仍然是个时髦的词汇,把它与两千年前的《报任安书》放到一起就更凸显这一层了。

关于这,周咏梅在《应用文美学特征刍议》中有比较好的阐述:“实用性和功用性是应用文的特点,那么是不是对于讲求实用性和功用性的应用文就不具备美学特质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审美活动就是人所进行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一切活动’?? 论生动之美:传世佳作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论积贮疏》等等都属于公文范畴,但因其言之有物,富于文采,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不绝。”这也是关于分析《报》的美学意义最新佳作。

而在袁伯诚的《试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 说对讽谕文学理论的影响》则是直接从文艺理论角度入手的文篇,其观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在文学思想、文学理论方面, 突破了先秦两汉时期儒家的诗教说,具有鲜明的‘异端’色彩。它强调作家从创作实践中所获得的抒情个性的自觉性, 以区别于儒家的‘诗言志’说;它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学的社会功用方面。主张愤世嫉俗的反传统的抗争精神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发扬了《诗经》、《楚辞》的文学战斗传统突破了儒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在审美观方面, 它耍求把美与真联系起

来,强调真是美的基础, 主张作家直面黑暗现实, 对社会人生采取‘不虚美,

不隐恶’的态度, 这样, 它冲决了儒家‘思无邪’的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和之美’的审丈体系。司马迁的这种‘谬于儒术’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 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我们去探索、总结, 这对于批判地继承灿烂的古代文学理论遗产,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是有用处的。”对《报任安书》的文艺理论价值和审美价值作了几乎是最全面的评价。

还有唐贤全的《论“太史公曰”的春秋笔法》:“‘太史公曰’中的‘春秋笔法’,是成熟的‘杂文笔法’。??司马迁敢于揭发汉代社会的黑暗, 敢于批评皇帝, 包括当代的汉式帝, 用的是微言大义的曲笔, 或采取指秦骂汉、指桑骂槐的手法。他还经常运用‘寓论断于序事’的方法, 论断从序事获得依据, 序事又借助于论断找到指明。司马迁用典操纵在己, 运用自如, 其组合之精妙, 令人叹为观止。”

从散文对话的角度写开来的有范曾、侯军的《关于散文的对话》,他们把《报》当作一篇书信体散文解读;从司马的文艺思想角度谈的有吴象枢的《司马迁文艺思想简论》,文中把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学说作了淋漓尽致的分析;还有张胡森的《美即崇高一一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对美的认识》和吴怀祺的《史学思想和史学史研究》,都可以从中看到文艺理论和美学探究的影子。

三、 比较阅读

如今,比较阅读也是文学界的流行元素之一,比较阅读都是在学者们对多种文体、多种言论、多个人物有很深的了解和清晰的看法后才敢做的“创举”。在有些人眼里,《报》被万万人嚼烂了,再来就会像小市民喝粥不就小菜一样,没有味道了,他们为咖啡找来咖啡伴侣,兑着品——比较阅读。

《报任安书》因此被拿来和《太史公自序》、《出师表》、《我与地坛》比较。与《太史公自序》比较“发现有些难以理解之处会处理得很好,学生对司马迁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张亚中《<报任安书>与<太史公自序>比较阅读》中如是说。“审读《报任安书》和《我与地坛》这两篇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透过带血的文字, 古今两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在读者的

篇三:XX小学XX栖霞区第八期个人课题申报表

栖霞区“个人课题”申报表

1

2

3

说明:

1.本表中类别可分为中语、小语、中数、小数、英语、思品、心理教育、德育(班主任工作)、教管、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信息、音乐、体育、美术、幼教、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其它等。

2.本表的编号由教师所在学校统一编排填写,与学校汇总表中的编号必须完全一致。

3.此表为匿名评审时使用,申报表中不得出现有关学校和教师本人的信息。

4


语言文字运用研究文献综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32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