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功父母教子心得感悟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必须不断学习。而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你新的体会。父母影响着子女,子女也同样影响着父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过程,在9年的育儿过程中,我有几点粗略的体会。
一、 首先教孩子学会爱、学会做人。
日本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说明做事得先做人,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做人要大气,不要太计较利益,对人要有爱心,善于宽待别人,做个情商丰富的人;取得成绩不要骄傲,碰到困难不要气馁,树立与人为善,以诚取胜,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 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因为如果学习习惯好了,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并且学习效果好,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玩,做作业的时候认真做,玩的时候也要痛快地玩;有个好的生活习惯将会终生受益,自己感觉好,别人也喜欢。因而我从小锻炼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注意培养其待人接物、卫生等习惯。
三、 提供锻炼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也可以鼓励他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有时候要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帮助。永远记得儿子第一次过马路的事情,那是上学期的事情,虽然我儿子已经8岁多了。永远忘不了他过马路时那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神态,也忘不了从6楼的阳台看见汽车驶到他旁边时心快蹦出来的心情,更忘不了儿子回到家那一刻自豪地说:妈妈,我回来了,我自己会过马路了!眼睛写满了自信,当然也忘不了我当时激动地紧紧抱着他说:儿子,你真棒!你真的长大了,谢谢你。因为那一次,是儿子教会我学会放手,才能飞得更高。
四、 言传身教,把握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很多的言行是仿效父母的,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遇到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以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把握好时机,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今年,我儿子上三年级了,和其他人一样,英语科成了最头痛的学科。第一次上课回来,老师要求背诵课文,由于没读好单词,又跟不上录音机读的速度,有点找不着北,急得只想哭,时间很晚了,该睡觉了,有点想放弃了。我及时鼓励孩子说:儿子,不用怕,有妈妈在,我和你一起读。于是我跟他一起读单词,教他读课文,跟他讲课文的内容,还与英语老师经常沟通。一段时间下来,儿子终于入了门,不怕英语了。这次成功不但使孩子不再对学英语怵头,而且培养了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 放飞心情,留点玩的空间
孩子是童真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锻炼,玩也能玩出智慧,玩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素质,留给孩子一定玩的时间。我会在节假日带孩子到郊外旅游,或远途,或附近的公园,或爬山,或做运动,让他放飞心情,增加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愉快的心情,将带给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收益。
成长是一种殷切的期望,成长是一种美好的心情。
家长溺爱孩子十类可怕的后果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
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
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篇二:教子心得
教子一得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长大后能成龙、成凤,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我总觉得在成龙、成凤之前,首先要成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天我就谈一下这几年来教育小孩的一点心得吧。
孩子需要沟通。小孩子不同于大人,他没有计划性,也没有远虑,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想到哪儿做到哪儿,甚至有时他自己做的什么事自己都说不清楚。但这也是小孩子的难能可贵之处——天真,沟通起来容易。每次儿子与我讲话的时候,我都能做到用心的听。不管手中有多少活没有干完,只要他和我讲话,我一定会放下手中的活,认真地听他讲,一直让他把话讲完。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让他多说话、多思考的习惯。因为他在与我沟通的同时,他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一件事或一句话在短时间内向妈妈表达清楚。妈妈认真听了,说明妈妈在尊重自己。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假如我们“换位思考”,你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所以每当天天回到家,他总会把白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给我们听,什么某某同学今天被老师表扬了,今天考试了,学校又有什么活动了,等等,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我也乐得听。
孩子需要鼓励。在生活中,我十分注重这点,对孩子的肯定,就是对孩子的鼓励,就是给孩子自信。孩子自信了,他的性格就会豁达、开朗,做事就会果断,不会瞻前顾后,任何事做起来游刃有余,“我能行”就会挂在嘴边。对孩子表扬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批评少一点,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孩子。我记得以前曾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阳光女孩的故事。女孩叫张茗,16岁就出版了诗集。记者采访她时,她说在7岁第一次写诗时,妈妈说“太棒了,我的女儿会写诗了!我要把它珍藏起来”。正是由于妈妈鼓励的话语,让她信心倍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逢年过节,张茗总要给爸爸妈妈送贺卡,第一次送给爸爸,爸爸很感动,但他只对女儿说句“谢谢你”,并随手把那份贺卡放在桌子上。而妈妈的表现就不同了,妈妈激动极了,热烈地向女儿致谢:“妈妈太感动了!我要把这张贺卡永远保存!”这本来是妈妈的真心话,但对女儿的鼓励却是巨大的。女儿后来给爸爸写的贺卡就越来越简单,最后只剩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对妈妈说的话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丰富。爸爸看到这点,心中颇为不快,认为女儿偏心。妈妈对爸爸说:“同一个孩子,给你的贺卡流于形式,而给我写的却感情充沛,这便是肯定和欣赏的作用啊”。可见,用欣赏、鼓励的眼光看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记得“知心姐姐”卢勤说
过一句话:永远作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孩子需要理解。善待孩子的缺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人无完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大人做不到,孩子更做不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喜欢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这儿做得不好,那儿做得不行。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慢慢地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减弱他们的进取心。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小孩的优点相比,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和别人的孩子比。一个小孩一个特性,只要他比昨天进步了,他就是成功的。建议各位家长,说到自己的小孩时,都要有一种自豪感,我的小孩就是比别人强,人们不是常说“理解万岁”吗,这就是理解。
孩子需要朋友。我们家的气氛一直是很民主的,大家是朋友,没有家长制。在我家你能经常看到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景象。现在的孩子都很孤独,如果家长再不和孩子做朋友,那岂不是更孤独。休闲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讨论。学习之余,我会鼓励儿子到外边去玩,多交小朋友。暑假期间我会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大他的知识面。
孩子需要爱。这里的爱不是溺爱,不是宠爱,而是真爱。但家长往往会忽视这点,对孩子给予自己的爱视而不见。在我家的生活中,我非常注意这方面的培养。有一次,我生病了,中午吃饭时大家就没有叫我,孩子注意到了,他不声不响地将饭和菜盛好放在我的床前,还叫我快吃,饭菜凉了就不好吃了。当时我特别感动,这就是儿子对妈妈的爱。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他不象大人们的爱那么具体,但孩子们的爱却实实在在。
孩子需要学习氛围。在我们家,孩子学习的时候,大人从不看电视、上网,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孩子学习,而且还会让孩子觉得大人无所事事。我们都是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或者看报,或者看看自己的专业知识,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学习氛围中,成绩越来越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要孩子言而有信,那自己必须身体力行。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阳,让我们共同努力,学好家庭教育这门课,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最后我想再送家长朋友们一句话: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家长。
603班陈天浩家长:李丽雯 2008年10月27日
篇三:教子之道
1.从“三迁”到“断织”
——孟子所受的家庭教育
2.种田?织布?当木匠?
——鲁班教子故事
3.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司马迁的成长历程
4.“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教子之道
5.十八口水缸的故事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教子
7.博览万卷书,探寻天地间
——祖冲之所受的家庭教育
8.爱而有教,严而有慈
——颜之推的家教经验
9.“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范仲淹教子的故事
11.正人必先正己
——包拯教子故事
12.画荻教子
——郑氏夫人对欧阳修的教导
13.言传身教,不喜华靡
——司马光一家两代的教子之道
1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苏轼教子法
15.精忠报国
——岳母刺字教子
16.“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 ——陆游教子
17.谨勤
——朱熹教子之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19.修德,正心
——朱元璋教子
20.小故事里的大乾坤
——吴承恩受教于父母的故事
21.“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徐霞客母亲劝子远游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时珍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23.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
——徐光启与他的父亲
24.严教与立志
——威继光所受的家庭教育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受之于嗣母的爱国情操
26.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27.爱,也是需要方法的
——郑板桥的教子之道
28.字字入心间
——戴震族叔的教育方法
29.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
——林则徐父亲教子方法
30.一个家族兴盛不衰的秘密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31.两代人的留学故事
——詹天佑的家庭教育
32.慈母爱子心
——谭嗣同述说母亲的教子情
33.“教家立范,品行为先”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3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教子
35.“毋为瓦全宁玉碎,须知拼死即求生” ——冯玉祥教子的故事
36.“别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 ——谢觉哉教子法
37.石榴花里孕育的大道理
——董必武受教于父母的故事
38.持之以恒的力量
——竺可桢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39.母爱滋养学术大师
——胡适之母教子成才
40.“积金不如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 ——郭沫若所受的家庭教育
41.要培养孩子诗人的浪漫、劳动者的朴实 ——李大钊的家教故事
42.“我要造一艘最快的战船”
——李四光父亲教子故事
43.观察、提问与音乐
——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44.“不计毁誉,务必为先”
——宋庆龄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45.让孩子在实际中锻炼
——毛泽东教子之道
46.道法自然,循循善诱
——叶圣陶的教子艺术
47.饭前一课
——徐悲鸿教育女儿的故事
48.严而有格,严而有度
——茅盾母亲的教子方法
49.大鸾高飞
——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50.爱心浇灌田野之花
——田汉教子的故事
51.诚实与谦让
——彭德怀教育子女的故事
52.人如其画
——李苦禅教子故事
53.“爱”与“立”
——吴青回忆母亲冰心对她的教育
54.一定要读书
——徐向前家教故事
55.以诗言志,以文传情
——陈毅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56.油灯下的启蒙
——苏步青与父亲
57.抚女入学,教女有方
——邓颖超之母教女之道
58.永不沉沦的心
——傅抱石教子的故事
59.母爱孕育希望
——洗星海的母亲教子成才
60.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
——傅雷教子艺术
61.古典文化熏陶出的现代科学家 ——钱伟长的成才之路
62.两代人的教子传奇
——钱三强父子的家教故事
63.玉不琢·不成器
——王永庆教子之道
64.好演员与艺术家的区别
——侯宝林教子二三事
65.什么是可以永远继承的
——霍英东教子
6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李嘉诚教子
67.望子成“农”
——袁隆平父母对他的教育/226
68.“一生要做有意义和有用的事” ——董建华受教于父亲的故事/229
69.从玩弹弓到得奥运金牌 ——许海峰父亲教子故事/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