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30 07:36:24 | 移动端: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篇一: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行为习惯?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

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三、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

作为老师心中要有数,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什么?(如: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的行为习惯等等。)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特别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特别是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我们应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儿应该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应该怎么要”的方法。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起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难了。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创设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感染幼儿。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张贴在幼儿园各显眼的地方,让这些图片去“说话”,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根据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画面拍下来并张贴在楼道内,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室内要求老师专门拿一版来布置幼儿好行为、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老师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2、努力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张贴在教学楼楼梯两厕,让幼儿在看图读儿歌的过

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我们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教育幼儿时爱护玩具时,我们创编了儿歌《玩具玩具我爱你》。“小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游戏。玩后放进柜子里,轻轻拿轻轻放,脏了给你洗一洗。玩具玩具我爱你,我们天天在一起”。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饭》。“吃饭时坐端正,左手扶着碗,右手拿调羹,一口一口往下咽,不剩饭不剩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3、注意一日活动中的渗透,以“情”促“行”。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平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纸屑。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的内化。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幼儿在玩滑梯时,

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哪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4、灵活运用评价方式,及时、正确评价幼儿。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成人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这样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效果不会很好。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发现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教师用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们:“咦,X X小朋友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教师可趁热打铁说:“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班级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现在的玩具把班里搞得乱七八糟,你说怎么办好呢?”

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因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这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发挥教师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好观察、好模仿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而有效的教育。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便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6、家园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

篇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内容摘要】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 培养幼儿 习惯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

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所谓定时而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超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偏食的原因很复杂,研究发现:孩子偏食、厌食常出现在以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关注孩子饮食和体重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关系过于依赖和亲密的家庭;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庭;家庭气氛,特别是进食时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愉快轻松的气氛可促进家庭的食欲,反之则会造成食欲不佳。影响破坏进食气氛的方式有:(1)命令型——“吃呀,吃呀”;(2)恳求型——“女孩子,再吃点吧”;(3)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规矩”;(4)催逼型——“快吃,快吃”;(5)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

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然而,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是因怕家长生气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对于6——7岁的儿童也没从道理上使其明白行为的性质和界限,也不做必要的、耐心地纠正,就会慢慢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用说谎的行为来逃避责任。所以,首先家长不应当因孩子办错了事,说错了话而生气。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环境,不要使孩子养成一做错事就害怕的恐惧心理,培养他敢说真话的心理品质。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家长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就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或遇到什么事情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就说:“别让**知道”。这实际上是家长在教孩子说谎。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

6.好发脾气

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因此家长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不要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断然拒绝,特别是当孩子一提出要求,没等讲完家长就马上给予否定,这样会使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影响他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形成“反正家长也不同意”的想法。

7. 乱扔东西

有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大人总是要跟在后面收拾。也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东西放的整整齐齐的,不用家长操心。无论哪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孩子在2岁左右是总喜欢把玩具和东西捡起来交给家长,这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一般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8.偷拿东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这样那样的过失行为,这些过失行为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试探性和好奇性。偷拿东西也是一种过失行为,但是在学龄前的儿童不具有“偷”的概念。例如有时孩子玩饿了,找不到东西吃,或者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种玩具”,自己没有,就会拿抽屉的钱去买食品或玩具。家长应理智地去分析,找出其原因,不可粗暴地都把这种行为叫做“偷”,不要用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衡量未成年人。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

篇三: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要切实贯彻落实《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幼儿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卫生习惯是健康的起点,抑其过而救其所不及。殃及全国的“非典”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是提高国民的公共卫生意识,而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开始。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总的来说,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应当尽早开始,长抓不懈,适时要求,家园配合。

一、 主在“教”。

我们应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吸收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 的思想指到幼儿实践。教师具体形象的向幼儿讲解粗浅的生活卫生知识,并结合身体动作或实物、模型加以示范,从而帮助幼儿尽快掌握有关技能技巧。在教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教育活动形式,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如通过故事、歌曲、游戏、将枯燥单调的基本动作变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等教育形式使幼儿生活卫生 知识易教易学,教育效果显著。

案例1

在小班幼儿会唱了《漱口歌》后,我们展开了《我学会了漱口》这一教学,结合歌词编成儿歌:手拿小花杯,河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眼,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小朋友们边说边做,说完了也做完了,值得高兴的是,他们掌握了漱口的基本动作,孩子们非常兴奋。

二、 重在“练”。

所谓“练”也就是“做”,“做”是“学”的中心,也 是“教”的中心。必须把所学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经过一次的教学或练习,就能一劳永逸。教育其反复性,幼儿的发展也是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的,生活中的教育,正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因为,生活现象很多时候就是重复的,教育现象也会每天重复再现,但是每次重复又会有其新的发现和提高。如漱口习惯: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漱很多次口,其中包含着很多的知识和能力。包含牙齿健康卫生的常识,漱口的动作技能以及习惯的养成和好品质的培养,从生活中的坚持漱口到我要漱口,而教师和家长只要是有心人,就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每一次漱口的过程之中了。 案例2

在生活中发现很多孩子有鼻涕不会擦,只是用衣袖抹,很多孩子成了小花脸,很不卫生。因此我们设计了《擦鼻涕》这一教案,同时结合儿歌:小小餐巾纸,帮我擦鼻涕,按住鼻孔擤,换一只鼻孔擤,鼻涕不见了,小朋友真干净。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孩子有鼻涕就提醒他用儿歌里的方法擦,孩子从不会到会到很熟练,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 重中之重“家庭配合”。

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教育的全部内容都会在家庭中体现,没有家长的积极支持,卫生行为教育不可能真正有效。幼儿园与家庭必须取得共识,达到目标上的认同、方法上的一致、步调上的协调。只有家园携手形成合力,才能为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创造更加优化的环境。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

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他认为在这个时期打下的习惯,将跟随人一生,而且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落在了幼儿教师与家长的身上,相信通过一、教。二、练。三、家庭配合的实施策略,幼儿一定会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幼儿终身的卫生习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为未来的国民提高了公共卫生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46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