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抗战之痞子部队

抗战之痞子部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31 13:33:02 | 移动端:抗战之痞子部队

篇一: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特种部队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特种部队

一,血战雨花台 宪兵部队重挫日军之花

被中国人所熟悉的梅村师团和“皇军之花”板垣师团,始终投放在中国战场,并与国共多支军队交手,是侵华战争中日军的骨干力量。)师团长梅村是蒋介石在东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并且曾经因为决斗胜利而缴获了蒋介石的家传宝刀,这件事情也是蒋介石青年时代的奇耻大辱。然而,也正是这位梅村师团长,在雨花台争夺战中,最终成就了中国宪兵的赫赫威名。

当两个营的中国宪兵与第五军在雨花台接防完毕的时候,梅村气势汹汹地发起了新一轮攻击浪潮,他得意地认为他面对的只是一批疲弱不堪的第五军战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雨花台响起了德式冲锋枪的怒吼,大吃一惊的梅村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在20年后的回亿录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惶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真正的对手来了。”

如果说开始日本人只是惶恐的话,那么之后的一天时间则成了这些所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大和武士心中永远的噩梦,两万多日军对两个营中国士兵的战斗,成为了梅村师团历史上最大的耻辱。600名中国宪兵,平均每个人将防守一段25米长的阵地,平均每个人要面对50名日本甲种师团土兵,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一批批日军倒在了雨花台上,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梅村师团也不愧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始终攻击不止,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中赢得的宝刀,与中国宪兵在阵地上拼起了刺刀,然而中国宪兵也以硬对硬,上上枪刺与日军展开肉搏。终于,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团,在黄昏时分倒在了中国宪兵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前,仓皇地丢下上千具尸体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刺刀的战斗中,梅村的那把宝刀被中国宪兵的战士缴获,梅村自己也被砍伤了胳膊,幸得部下掩护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这在武士道精神中可谓奇耻大辱),而中国宪兵也付出了惨重代价,50多名战土长眠在雨花台上。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第18、68联队开始攻击长沙城外东南阵地,守军预备第10师第29团受到重创,日军第3师团进一步将善于夜战的加藤大队投入战斗,薛岳命令炮兵射击,王若卿指挥官令董浩营长亲自发号施令,董营长早已通过炮队镜详加观察,信心十足的大声喊道:“二号装药!榴弹,瞬发信管!全连!四千五百!递加一百,三距离,各放一发!”随着董营长一声令下,炮兵第1团第9连的两门卜福斯山炮开始急袭射击,紧接着炮兵第2团第2营第1连的4门俄造野炮也加入炮击,湘江东岸长沙城东南阵地顿时被烟雾笼罩,持续30分钟的炮火将加藤大队第5、8中队压制在前沿阵地无法抬头,并与加藤大队的大队部失去了联系,守军预备第10师第28团得以在午夜击毙加藤素一少佐。 1月2日晨,长沙南门和东门同时出现激烈战事。岳麓山8门火炮全部地动山摇般怒吼!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在妙高峰、杜家山发现日军的炮兵观测所,毅然调整

火力,将炮兵第14团第4连两门德造150mm sFH18榴弹炮向其猛烈轰击,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刚巧进入观测所,生猛的炮火成功破坏了观测设备,制压了日军炮兵。向南门东西一线发起进攻的的野联队也被杀伤不少,炮弹坑像鱼鳞般排列得层层有序。各炮长时间实施射击,部分炮管因发射过久而变得灼热,官兵们牢记《炮兵操典》里的一句话:“炮是炮兵的第二生命,炮是炮兵的爱人”,纷纷抱着沾了水的棉絮包裹炮身以降温,性急的几个还往上撒尿,尽管如此,还是有1门俄造m1900/30 76.2mm野炮炮管灼烫红透,引起膛炸,好在事先有所防范,人员无伤亡。

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第23联队第12中队急袭长沙城北侧阵地,13时左右推进到湘江畔,炮兵第14团第4连的德造榴弹炮奉命炮击,炮弹呼啸划过长空,日军不断出现死伤。识字岭、东瓜山阵地告急,第3师师长周庆祥、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纷纷请求炮火支援,岳麓山炮兵忙开了锅,董浩营长分析战情,将1门卜福斯山炮对准进攻识字岭的日军射击,董营长大声发令:“三号装药!榴弹著发信管!第二炮发射!方向盘!两千八百!高低正十二!放令放!一发!”炮声响起1分钟后,改用较大幅度的摆射,形成扇面射击,日军人仰马翻,识字岭险情瞬间缓和。日军飞机以3、5架至10多架轮番助战,向我炮兵阵地投掷了烧夷弹,由于战前构筑了隔火道,火势没有大面积蔓延。

1月4日凌晨2时,第77师将突入南门的日军逐出城外后,向黄土岭之敌反击,薛岳下令炮兵予以炮火助威,阵地前后的炮坑像雨后犁花似的密密麻麻,偶尔几发未爆炸的炮弹,像锯了半截的树木,插在土中,预备第10师第28团乘势收复东瓜山阵地。日军第6师团在下午冲入湘雅医院,炮兵在战前曾把湘雅医院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而进行测量,炮兵第14团第4连迅速轻车熟路调整炮口,先行交叉射击,炮弹准确的落在医院前后门,将敌退路封锁,进而施行歼灭性打击,官兵们飞快装填发射,炮弹所到之处,鬼子血肉横飞。日落时分,日军执行撤退命令,枪炮声渐渐在长沙消失。

三,抗战中的伞兵部队

1945年春,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侵华日军为了缩短在华战线,开始从中国南方各省北撤,中国军队立即发起反攻,为袭扰日军的撤退,中国伞兵部队在广东、广西、湖南的日军占领区进行了三次小规模的空降作战。 首战告捷-在广东开平的伞降

1945年4月,侵华日军驻广西地区的第13师团经广东和湖南等地撤退北调,此时中国军队刚完成桂北、湘南和黔东一线的反攻,为阻挠目军的撤退计划,陆军突击总队决定将一支伞兵部队空降于此,牵制和袭扰日军的行动、执仁这项任务的就是第一伞兵队。

1945年7月12日凌晨3时,10架运输机从昆明的呈贡机场编队起飞,目标直指广东开平县苍城镇。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上午8 时飞机飞临空降场。事先潜入空降场的引导员发出跳伞指令,天女散花的壮观场面出现了:机上搭载的伞兵第一队的空降兵像云朵一样布满天空,除事故亡一人外,180名伞兵安全着陆。由于着陆地点没有日军,伞兵很快完成集结并进入苍城镇潜伏。

当时的苍城为国民政府开平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开平县城西北30多千米的

山区。日军在得知身后有伞兵空降后、大为吃惊,立即派出驻开平地区的日军进行追剿。伞兵避实就虚,迅速转移,在敌占区展开了游击战,一度打到了广州西南的新会县。7月底又折向北方,进占了罗足县,伞兵经过侦察,发现县城以北40千米处的西江南江口是日军的重要渡口,驻有日军一个小队及伪军一个连,与驻北岸上游5千米处的德庆县日军相呼应,控制着西江的水陆交通,策应海南岛和广西日军向广州的撤退行动、为破坏日军的水上运输,伞兵队决定对该据点进行攻击。

8月3日夜,伞兵队从罗定向南江口移动,拂晓时分,以一小部分兵力占领周围的高地进行掩护和策应,其它分队则向据点内敌军发起了进攻,激战至午时,歼敌数十人。当江北敌军过江增援时,伞兵队主动撤退。此役给日军以很大的打击,当日军派出重兵进行围剿时,伞兵队又在山区与日军玩起了“捉迷藏”游戏,直至8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投降,而第一伞兵队距广州最近,遂成为中国军队进入广州接受日军投降的先头部队。

奇兵天降-攻占广西丹竹

1945年5月,中国军队在桂北发动反攻,收复了南宁、柳州和桂林等地,驻广西日军开始沿西江向广东撤退。位于广西浔江(西江)北岸平南县下游的丹竹有一个日军的补给基地,附近有一简易机场。7月18日,陆军突击总队的第八、

九、十队各出动一小分队共200余人,乘C-46和C-47型运输机由昆明起飞,经柳州,突然在丹竹机场实施了机降。着陆后的伞兵一举歼灭了日军,占领了机场。8月3日拂晓,伞兵部队在广西平南县地面部队的协同配合下开始向丹竹守敌发起了攻击。日军借助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轻机枪、九九式7.7毫米轻机枪和九二式7.7毫米重机枪的火力垂死挣扎,并组织了反扑。伞兵分队兵分几路,用强大的火力终于歼灭了守备日寇,夺取了丹竹的日军补给基地。激战中,国军伤亡数人,其中包括一名翻译官。8月4日,一架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B-24J型轰炸机在丹竹机场降落,送来了弹药、药品和给养。次日,一架L-5型小型运输机飞来带走了伤员。此役对日军西江水运造成了威胁。8月中旬的一天,当部队正准备执行第二次任务时,突然枪声大作,原来美国顾问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高兴得鸣枪庆贺。

四,海军陆战队坚守长山要塞

1938年下半年的武汉大会战,是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况最为激烈、相持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在这次会战中,本应据守江面、以舰艇迎战敌寇的中国海军,却因此前已经损毁几乎全部舰艇而不得不扛起舰炮,成为真正的“海军陆战队”。长山要塞守备战,就是中国海军在陆地上创造的奇迹。

本来,作为长江中游第一要塞的马当要塞的防守重任,当属陆军第十六军承担,其军长李韫珩作为马湖区江防要塞总司令,自应负起运筹之责。然而,当6月 12日日军先锋波田支队以一个旅团的兵力,轻取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后,兵锋所至,已经直取马当要塞而来。这时候的江防司令李韫珩,却与他全军连排长以上的近千名军官,在举办所谓的战术研讨。整个江防前线,除镇守长山阵地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总队外,竟然没有一个排以上的军官在岗在位。正因如此,日军偷袭,悄悄从香口江边登陆,上岸后向负责香口一带的守军发起猛攻,香口遂告失守,阵地相继丢失。一直到了鲍长义率领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总队镇守的长山阵地前,敌人才停止了前进。而且,日军血战冲锋10多次,江上舰炮、空中飞机轮番轰击,将

我守军阵地夷为平地,但就是不能占领马当要塞长山阵地。

鲍长义原本是中国海军第三舰队的少将副司令官,驻防于胶州湾一带。抗战开始后,几经血战,舰队遭受重创,最终由舰队司令沈鸿烈亲自下令,炸沉了剩下的几艘残舰,然后带着拆下的舰炮,走上了游击道路。此次武汉会战,他收拢流散部众,组成海军陆战第二总队,并被配属李韫珩的第十六军,镇守马当要塞的长山阵地。不料,原本是偏师一支,却成了守卫马当的关键部队。

虽然他们对于陆上阵地战一窍不通,但是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和必死决心,想尽各种办法阻滞日军的行动,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白天,他们以精确快速的舰炮火力,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夜晚,他们又组成敢死队,拿出海军的看家本领,用小船拖着水雷去炸日军的水上基地----运兵船只。整整3天的时间, 2000人的第二总队官兵,付出了1800人生命的代价,也迫使日军留下近2000具尸体,而马当要塞的长山阵地岿然不动,从而造就了海军在陆地上的战争奇迹,也为整个武汉会战我军的从容部署,争取到了一些主动。

五,装甲兵的昆仑关之战

1939年11月15日黎明,在钦州湾外海面40艘军舰的火力支援下,今村均第5师团的先遣队-及川支队两个大队的日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开始强行登陆。由于中国军队对登陆地点判断错误,再加上军队调动仓促和火力、单兵素质诸多原因所致,到当日傍晚滩头阵地就全部失守,只能退守防城县。但日军丝毫不给中国军队以喘息之机,步步紧逼。16 日防城又失,17日钦县也落敌手,紧接着日军大部队成三路长驱直入,直逼广重镇南宁,进抵邕江南岸。虽然中国军队 135师紧急赶来阻击,但日军还是于24日渡过邕江,135师腹背受敌,被迫从南宁推出。日军攻克南宁之后,切断了桂越公路,并以南宁为航空兵基地,轰炸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上的各处险关要隘。如果再攻占了昆仑关,形势对中国军队将是灾难性的。

桂南抗战形势万分危急,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定动用战略预备队发动反击。桂林行营主任、国民党军中人称“小诸葛”的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奉蒋介石严令,星夜由重庆赶回广西,在迁江组织前方指挥所直接部署对日作战。昆仑关失守之后,为了制止局势进一步恶化,扭转战局,白崇禧制定作战计划的关键就是必须迅速攻克昆仑关。鉴于几次作战失败的教训和对日军实力的客观评价,白崇禧向蒋介石请求动用国民党军第一王牌、机械化第 5 军担任主攻。大敌当前,情势所逼,蒋介石也只能爽快地把自己的“心爱亲军”交给以前多次和李宗仁联合起来与自己作对的白崇禧指挥了。

根据作战计划,桂南反攻部队共分3路。东路军由第26集团军蔡廷锴将军指挥,西路军由第16集团军夏威将军指挥,北路军由第38集团军徐庭瑶将军指挥。第38集团军下辖昆仑关主攻部队杜幸明的第5军、李延年的第2军、甘丽初的第6军、傅钟芳的第99军、姚纯的第36军的 46 师、新编33师。第5军是国民党军队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全军有71000余人,足抵得上几个杂牌军的总人数。军长杜幸明,参谋长黄翔,副军长郑洞国,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荣誉第1师师长由副军长郑洞国兼任。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战绩辉煌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机械化部队在正面战场上第一次与日军精锐部队的大交战,

意义非凡。 根据日方及我方的统计:日军第21旅团官兵被击毙4000余人,伤者大大高于此数,被俘102人,旅团长中村正雄、第42联队联队长板田园一、第21联队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及各联队的第1、第2、第3大队大队长均丧命。第5军缴获山炮10门,轻机枪102挺,重机枪80挺,步枪2000余支,战马79匹,还有大量的弹药、粮袜及各种军需品。一向骄横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日军战后也不得不承认:在此地带之上(指昆仑关),蒋军比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昆仑关战役的胜利,不仅是第5军及中国军队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战区及大后方百姓的大力协助的胜利。为了支援作战,先后有6万余名青壮劳力和大批畜力和车辆投入支前活动,运送军粮200余万斤,弹药无数,运送伤员上万人次。时近隆冬,为抗日将士御寒,仅生姜就送去1万多斤,更有各种各样的慰问品和数量不菲的慰问金。并架通信线杆1万多根,修通道路几百千米。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同仇敌汽、共赴国难的伟大民族精神。

篇二: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小侦察员张嘎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 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姜墨林

1937年中秋刚过,黑龙江大地上就下了一场半人深的大雪。侵华日军趁天寒地冻,调动10多万大军,切断了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在外作战部队的联系,想把缺少过冬棉衣和粮食的抗日战士冻死饿死在山上。

总指挥部决定派一支小部队到依兰县城去,找地下党和抗日救国会,筹划些粮食、棉花和布匹,运回根据地;可是,这样重要和危险的任务由谁来领导完成呢?首长把眼光落在了16岁的姜墨林身上。姜墨林出生在牡丹江西岸一户贫农家里,十一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十三岁就进抗日联军部队,成为一名正式的抗联战士。他人虽小,却十分机灵、胆大,组织上经常派他到敌人眼皮底下传书送信,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连日本鬼子和汉*都知道他的名字,可就是没抓到他。因为他肯动脑子,作战勇敢,很快就担任了小队长。这次首长又把任务交给了他,他心里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姜墨林带着一小队骑兵来到依兰县城外,他让大家把马和爬犁隐藏好,自己换了一身脏衣服,然后背起一条破麻袋,里面装上又脏又臭的黄豆,把两万块买货的钱藏在里面,大摇大摆地朝城门走去。把守城门的日本兵见来了个小孩,上前盘查。姜墨林抓一把黄豆给他们看,说:“马料的卖!”日本兵闻到一股酸臭味,赶忙捂着鼻子,甩手让他过去了。

姜墨林进城后顺利地找到了地下党的同志,说明了来意。地下

党组织决定通过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购买物品。姜墨林留下钱就出城等候。

城里的群众很快把物品置办齐了,他们用各种办法,偷偷把物品运出城外,交给姜墨林小分队。地下党还派出游击队护送运输小分队赶回驻地。

运输小分队装好爬犁刚出发不久,敌人就发现了,立刻派出马队追击。姜墨林打发其他运输队员争分夺秒赶回营地,自己留下来和游击队一起伏击敌人。

不一会儿,敌人的几百名骑兵迫上来了。姜墨林嘱咐大家:“沉住气!我们要缠住敌人,保证运输队返回营地!”

敌人在埋伏圈里遭到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姜墨林率领战士激战了两个多小时,为运输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天黑以后,他下令撤出战斗,去追赶运输队。第二天,运输队满载着越冬物品,与总指挥部派来的接应部队汇合了。

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同志拉着姜墨林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得胜归来,这是一个奇迹!全军的同志们感谢你们!”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小卫生员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篇三:抗战史料——南京保卫战中两支成功突围的部队

捍卫我们尊严的事儿 南京保卫战中两支成功突围的部队(1)

4-1南京战役中日军突破中华门——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上这些气势汹汹的日军坦克并未能突破中华门,他们遭到守军用37毫米反坦克炮的反击损失惨重。

我曾写文涉及八十八师在南京战役中坚守雨花台一战,这也是这支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的一战。

1937年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的南京战役,中国当时有最精锐的四支德械部队——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三十六师和教导总队参战,此战除三十六师因为比较靠近后方保存了部分部队以外,其他基本损失殆尽。此战,中国军队数量基本等同于日军(以当时装备和部队素质,其战斗力应只有日军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且多为淞沪战场下来的疲惫之师。以八十八师为例,已经补充了五次,人员素质下降很大,而日军为了攻占中国的首都已经杀红了眼。这样,战败不算意外,但很多部队的损失并不在战场上,是很可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负责防守渡江撤退通道挹江门的三十六师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因此对到达防地的友军一律视作逃兵。唐生智所在的南京卫戍司令部上午还在命令坚守,下午忽然又下令总撤退,而且命令传达极为仓促,有些主官如八十七师师长沈发藻(一二八时候也是一员虎将)干脆逃跑了。许多机关和部队根本没接到撤退命令,发现情况不对,纷纷蜂拥

渡江,是南京各部在撤退中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三十六师和其他部队甚至相互射击,自相践踏,造成更大的混乱和无谓的伤亡。出城后的部队也完全失去建制,撤退到下关的部队,大部分损失掉了。

但是,这次撤退中,却有两支部队得以较为成功的突围。

第一支,是邓龙光的八十三军(附叶肇六十六军一部),按照撤退的计划,各部主力应该向东方日军来犯方向突围,而这支广东部队奉命打掩护,在最后从下关方向撤退。但是,军长邓龙光看到各部已经混乱不堪,自己的部队根本不可能到达掩护阵地,到了也无从掩护,于是果断率部向东按总计划突围。

应该说唐生智毕竟是保定军官学校的高材生,在他没有失去勇气和理智的时候,指挥制定的计划还是比较有水平的。日军当时对南京是钳形攻势,东方除了雨花台等强攻的点上以外,空隙很多,从这里突围,的确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邓龙光按照这个计划突围,大约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了。

值得一提的是,邓龙光是个典型的老广,打仗很有闲情逸致的,在前线还要用高丽参煲汤,给自己喝补身子,也给大家喝——他一五六师的老部下回忆,邓龙光部到淞沪的时候,战局已经很不好,刚到阵地就遭到日军猛攻。邓部署防御,然后说明,已经在给大家煲汤,

汤好就送到阵地上,一时军心大振——老实说,这个军长滑头得很,广佬煲汤,没有七八个钟头不算靓,这七八个钟头守下来,日军的攻势,也该再而衰,三而竭了吧。

捍卫我们尊严的事儿 南京保卫战中两支成功突围的部队(2)

但是此战他很清醒,认识到关键时刻来了,有部下看到邓军长出发前把泡到一半的人参酒都给扔了。

虽然战术对头,还是和日军展开了多次激战,八十三军才得以突出重围,到达安徽屯溪休整。这支广东部队,后来成为万家岭大捷的主力之一。此战,邓所部突围部队中仅仅将级军官就阵亡了三名,分别是一五九师少将师长罗策群、第一六〇师少将参谋长司徒非、第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姚中英。其中,罗策群师长是在突破日军战线时率先冲锋战死的,冲锋时对部下高呼:“弟兄们,跟我来,勿要做衰仔呀!”是为最后的遗言。

邓龙光部突围,是在12月12日夜间。一般的说法,认为邓龙光部是为南京守军中最后能够成建制突出重围的部队。

4-2南京战役中被中国战车击毁的日军汽车,这辆车上坐的是东京新闻代表团,著名记者浜野嘉夫当场被击毙。

但是,从日文史料中,我们发现,当时能够成功突围的,还有另一支部队。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虎贲——第七十四军(也就是张灵甫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前身)。

关于七十四军的突围,中国方面的记载比较简单,只是提到该军的两个师中,五十八师一部大约是12日下午随军长俞济时渡江撤离的,五十一师则是王耀武率领经过一夜抢渡,撤出了约五千人,武器损失殆尽。然而,在日军纪录中,留在包围圈中的七十四军残部,并没有坐以待毙。该部残存的六千余部队,在第二天向西侧突围,与日军展开激战后,终于得以突围成功。

这段史实并非孤证,可见于日本战史学家儿岛襄的《日中战争——南京到武汉》,以及岗绮溪子的《日中战争问题点检证》第69节“南京战”。

儿岛襄的著作中是这样描述的:

陷入包围的中国军队反应各不相同,但基本已经丧失战斗能力,幕府山中有大约一万名中国溃兵,没有食物也没有斗志,日本军队只派一个联队就轻易地解决了他们的武装……令人吃惊的是13日夜间,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中国军队向西强行突围,丢弃了大量辎重后冲过日本军的防线。阻挡其前进的一个中队顽强战斗,不幸“全灭”。

经过调查,这是中国军最为能战的七十四军所部。追击的部队错误地向西寻找,却因为该部突围后即转向南方而失去踪迹。

岗绮溪子的文章中,则是这样描述:

12月13日早晨,浓雾弥漫,向西侧突围转而南下的中国军队第七十四军与为迂回切断敌退路北上的第六师团四十五联队主力爆发战斗。深夜时分,日本军已经占领了南京城的大半,可说胜负已分,但是这支突围的约六千人的部队攻击依然炽烈,击溃第十一中队的阵地后匆匆逃走。

尽管时间一个讲13日夜间,一个是讲13日拂晓,但战斗的经过大体一致。因此,七十四军部队13日突围并成功,似乎应该是南京守军的最后战斗。而且,由于它选择突围的西方,正是日军重兵所在,战斗一定更加惨烈。失去指挥,面对一个联队强敌,败军阵中依然能团结杀出重围,还顺手消灭日军一个中队,这般打法,充分说明了七十四军的战斗素养,不愧虎贲之名。

只是,这次战斗中,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究竟是谁,这支突围后的部队何时何地返回建制,则是中方资料中无法查到的。这是此后多年战乱档案遗失造成的遗憾,还是战时混乱导致未能清楚记载,则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抗战之痞子部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58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