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解放军十大特种部队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沈阳军区的海军特种部队“东北虎”;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北京军区的空军特种大队“响箭”(其前身是北京军区“东方神剑”特种大队);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兰州军区的陆军特种部队“暗夜之虎”及其当中的精锐特种部队“天狼突击队”;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南京军区的陆军侦察兵特种部队“飞龙”及其当中的精锐特种部队“战狼之神”;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广州军区的空军特种部队“华南之剑”(也叫南国利剑)及其当中的空降兵侦察兵特种部队“蓝天利剑”;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济南军区的海军特种部队“雄鹰”;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成都军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侦察兵特种部队“西南猎鹰”及其当中的精锐特种部队“猎豹”; 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 ;
隶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种部队“雷神”突击队;
隶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雪豹突击队和猎鹰突击队等。
东北虎(沈阳军区的海军特种部队)
东北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隶属于沈阳军区。
曙光初露,某机场上空,一支特种伞降分队迅速着陆,面涂迷彩的伞降队员迅急扑向“敌”机场要害部位,在我航空火力支援下,对“敌”机场指挥中心、停机坪实施突击;动力翼伞分队、蛙人分队分别对敌防空阵地、警戒雷达实施突击。硝烟弥漫中,破袭成功。我特战队员搭乘运输机,在航空兵、舰艇掩护下迅速撤离。这是沈阳军区某特种大队与海、空军协作,破袭敌机场综合演练的场面。
与此同时,一支被称为“海上突击队”的潜水小分队,全副武装潜入“敌战区”,神不知鬼不觉地对“敌”水下目标成功爆破后,又驾驶空中动力翼伞破雾驾风直临“敌”区实施侦察、空降破袭。这就是有“东北猛虎”之称的沈阳军区特种大队。 针对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部队要天上飞、水中行、荒野生存、小群多路等特点,这个特种大队在演练中注重强化单兵野战自我生存保障能力。他们打破常规,把单兵自我生存能力训练时间增加了2/3,每年都到丛林、高山、沙漠、草原等生疏恶劣环境,进行3至4个月的野战生存强化训练,不住民房,不带食物,先后探索出几十种野外自我生存方法。 他们着眼特战队员在执行特战任务时大都使用高科技随行工具和特种武器装备的特点,探索衣食住行保障向高科技转换方法,适应执行任务“快节奏”需要。如今,昔日背的“干粮”改成了携带高集成、高热量、高蛋白的“高能食品”;过去的“埋锅造饭”变成了使用快速多能加热杯加热、烧汤;以往靠挖猫耳洞睡觉变成了睡轻便保暖睡袋。他们还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在穿鞋戴帽、恢复体能、防卫防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为适应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陆路、铁路、水路、航空多种交通工具交叉使用,吃、喝、拉、撒、睡居无定所的特点,他们还拓展社会化保障渠道;围绕立体交通保障需要,与战区内的地方陆、海、空交通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把一些训练内容搬到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进行。
军事训练
该特种大队针对开展机降、伞降、潜水等课目训练,需要动用飞机、舰船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积极争取军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主动与空军某运输团、某直升机大队、某海军试验基地展开协作训练,打破了制约战斗力提高的“瓶颈”。 协作训练使这个大队如虎添翼,至今这个大队已进行伞降、机降训练5000人次,潜水训练1000人次,结合特种部队未来担任的作战任务,进行10次大规模的综合演练,陆海空三栖作战能力大增,探索出立体破袭、特种救援、夜间复杂地形武装跳伞、水下渗透等60多种新战法,其中有的战法还填补了我军的空白。
东方神剑是北京军区特种大队,又称“东方神剑”、“响箭”特种大队,是中国七支特种大队之一,直属于北京军区,整个大队有三千人,是从北京军区和地方数十万士兵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强将。部队成员也不负其“皇牌部队”之名, 每
一个兵士从战场侦察到反恐作战,不仅常规装备运用自如,各种高科技装备也样样精通,不管是空中还是海上,都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体能训练
最基本的:负重长跑25分钟内跑完5公里;做单双杠一二练习各200个以上;400米障碍不超过1分45秒;投掷手榴弹数百次,每次须超过50米;一分钟内,俯卧撑100个或70斤杠铃手推60下。
其主要科目包括:(一)战斗技能训练 (二)机动技能训练 (三)渗透技能训练 (四)侦察谍报技能训练
获得荣誉自组建以来,大队先后完成中央军委、总部、军区赋予的40余项重大军事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总部机关誉为“能侦善打的一代精兵”。
暗夜之虎(兰州军区的特种部队)
“暗夜之虎”及其当中的精锐特种部队“天狼突击队”隶属兰州军区。历史与解放军其他精锐部队一样,这个特种大队的前身具有光荣而悠久的历史--由名将彭雪枫在抗日战争中创建;走出过百余位将军和数以千计的共和国英模,也称为“雪枫团”(老虎团或夜老虎大队)。
2000年,老虎团以自身的特种作战连八连为依托成立了我军特种部队团队历史上的第一支反恐特战分队,就是“天狼突击队”。
从特种作战连到反恐特战精锐,“天狼突击队”走过的道路正是今日解放军特种部队飞速变化的其中一个缩影。 飞龙(南京军区的陆军侦察兵特种部队)
“飞龙”是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南京军区的陆军侦察兵特种部队,建立于1992年,部队主要进行应对非传统安全的训练,并在威胁条件下执行“高强度”任务。1997年,飞龙特种部队实施了一次模拟攻击隐蔽飞机场的演习,演习在南京
的紫金山实施。在演习中,该特种部队使用无人飞行器将战区情报传送到指挥中心并使用空降兵和武装直升机实施重点攻击。
华南之剑(广州军区的特种部队)
广州军区特种部队,又称“华南之剑、南国利剑”特种部队,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最早的一支特种部队。特种部队的成员本来就是“百里挑一”,加上地处开放省份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广州军区特种部队的个人素质和高科技装备含量都比其他军区高。“世纪大演兵”中的数字化战士就是这个大队。他们还派遣了10名特战队员,代表全军特种部队参加了“2000年国际侦察兵比赛”。这支特种部队自组建以来,在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过程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硕果。
军事训练
越野、攀登、泅渡和射击是他们的基础课目,此外还需掌握GPS全球定位仪、微光夜视仪、照相侦察、传感等15种高科技特种侦察装备的操作使用。这些特种兵登天、入海,神出鬼没,装备的侦察器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发明的连贯阶梯爆破技术,在部队推广后爆破作业能力成倍增长。他们还开创了特种部队运用直升机机降携带重武器单环节下降的先河。
为了未来跨海作战的要求,他们还苦练抢滩登陆和直升机城市机降训练,多次参加联合战役演习,次次打头阵,出色完成任务。他们的座右铭是:“拖不垮、打不烂的优秀特战队员在战火中造就。”
雄鹰(济南军区的海军特种部队)
雄鹰特种部队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济南军区的海军特种部队,是一支集特种侦察、特种作战于一体,编制精干,装备精良,可遂行陆地、海上、空中三栖作战任务的新型部队。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特种兵,“雄鹰”队员个个经历了超常的严酷训练。
军事训练
雄鹰特种部队主要进行特种侦察、三栖作战方面的训练。特种部队士兵每天都要进行上体力量训练,以增强心脏血管的忍耐力。士兵在12分钟内跑完3300米为“及格”,如果在12分钟跑完3400米则为“良”,而在12分钟跑完3500米则为“优”。该部队士兵还练习中国传统武术气功以及徒手格斗等。
西南猎鹰(成都军区的特种部队)
西南猎鹰,隶属于成都军区的特种部队。据悉官兵绝大多数来自西部贫困地区,但装备和人员素质并不差,是成都军区科技练兵的模范单位 。
体能训练
这支特种部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几分神秘,高新装备广泛应用,特种训练惊险刺激:飞车捕俘、攀登绝壁、擒拿格斗、踏冰卧雪、涉水泅渡等等,特种作战更令人惊诧:联合作战、解救人质等。 该部队2002年在西岭山实施了第一次反恐演练。
获得荣誉
他们5次获得特种训练成果一等奖,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被总部和军区称赞为是“西南猎鹰”。
猎豹(成都军区某特种大队)
“猎豹”是成都军区的侦察兵特种部队“西南猎鹰”当中的精锐特种部队,是成都军区某特种大队。这支特种部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几分神秘,高新装备广泛应用,特种训练惊险刺激:飞车捕俘、攀登绝壁、擒拿格斗、踏冰卧雪、涉水泅渡等等,特种作战能力包括:联合作战、解救人质等。 该部队2002年在西岭山实施了第一次反恐演练。
“蛟龙”突击队(中国海军特种部队)
中国海军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可以从空中到陆地、从海上到水下、从天南到地北迅速发起攻击。被人们誉为“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反恐精英”。
篇二:美媒:中国特种部队被用于应急作战 已建9个特战旅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5月1日发表了美国前驻华武官丹尼斯·布拉斯科的题为《解放军特种兵:组织、使命与训练》的文章,编译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被认为是获得优先发展的“新型”部队之一。解放军首批特种部队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组建的,其前身是早先的侦察兵部队。到上世纪90年代末,据估计七大军区都设有一支人数约1000人的陆军特种作战大队或特种侦察大队。在其后的15年里,这些部队得到了扩展,还有其他陆军特种部队也得以组建(包括一些小规模的女兵部队),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也成立了各自的特种部队。
中国尚未建立国家级特种作战指挥部来负责所有的特种作战活动,据我所知也没有专供特种部队使用的战略舰队,以及专门运送、支援特种兵的飞机机群或舰船。特种兵并没有被当作国家层面的战略资产,大多数特种部队是由作战或战术性总部指挥的。尽管少量最有战斗力的特种部队可能会被指派执行有限的深入敌后的战略级任务,但大多数解放军特种部队的行动很可能是作为常规大部队的辅佐和支援,最常见的是执行类似突击或侦察的任务。
目前,特种兵的总人数估计在2万至3万人,即约为解放军总兵力的大约1%。中国特种兵部队由经验丰富的军官和士官组成,但也会分配到结束基本训练的新兵以及刚入伍的军校毕业生——包括来自广州的特种作战学院的毕业生。
组织
据估计解放军陆军拥有9个特种作战旅(每旅估计有2000至3000人)和2个特种作战团(每团估计不超过2000人),它们分属9个集团军和两个军区指挥。随着新的特种部队的组建、改建,这一比例可能还会上升。
海军拥有一个驻扎在三亚、由南海舰队指挥的特种作战团,此外海军的两个海军陆战队旅(同样由南海舰队指挥)也各有一支规模小一些的特种兵部队。空军空降兵第15军下辖一个特种作战团,包括所谓的“雷神”突击队。而二炮的特种部队(很可能是大队或团级建制)在和平时期主要作为演习时的“蓝军”使用。
使命
根据解放军的军事理论,特种作战被认为是与信息战、火力攻击、计谋及心理战等其他重要作战活动合而为一的系统性作战的一环。特种作战寻求通过偷袭敌方重要区域、瘫痪敌方作战系统、削弱敌方作战能力以及干扰、延迟和破坏敌方作战行动,为主力部队制造有利的条件。特种兵主要被委派执行特殊的侦察、偷袭、破坏、骚扰、营救人质及斩首等任务。
尽管解放军特种部队的某些单位有能力执行反恐使命(尤其是营救人质),但它们很可能只会在国外执行此类任务。在中国国内,警察和武警是国内反恐行动的主力。对于国内安全任务,例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解放军主要提供公安部警察部队及武警部队所不具备的能力,如防空及防化保护等。
训练
中国媒体关于特种兵训练的报道大多集中在特种兵的体魄、突入手段、武器指标及近身格斗技能方面。个人和小组经常在解放军内部及国际特种兵比赛中演示技能。解放军特种兵与包括俄罗斯、巴基斯坦、泰国、印尼和约旦在内的外国特种兵一起进行了很多训练演习,还派人员前往以色列、土耳其、爱沙尼亚和委内瑞拉接受训练。
特种部队频频参加与常规力量调动与攻击相关的混成及联合训练演习,常常是利用直升机突入敌后执行侦察、偷袭或破坏任务。不过,特种部队的运用仍然被认为处于探索阶段。据评判,某些步兵或装甲兵部队的指挥员在训练中未能对特种部队加以适当的利用。
结论
多数外国分析家认为,中国的特种部队将被用于应急作战。在武器和装备事先得到放置的情况下,小股具有高度技能和经验丰富的精锐特种兵,可以借助商用交通方式赶在对抗爆发前突入目标地点。其他携带武器的精锐小组则可以秘密地乘坐军用飞行器或舰艇突入敌后。不过,几乎没有公开证据显示,解放军特种部队目前的组织和训练方式支持在敌后执行长时间的非常规战活动。
倘若采用专属的远程运输和作战飞机来支持其作战行动,解放军特种部队将如虎添翼。当然,特种部队还必须能获得能满足其每一次任务需要的详尽、实时的定制情报。
篇三:中国陆军已接收大量国产新型装备
文章称中国陆军至少装备1200辆96式坦克。
译者注:本文节选自美国陆军战略研究院2007年12月公开出版的研究报告《正确估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军队概况探究》。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刊同意原文观点。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尽管在此期间,中国优先发展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受到外界关注,但中国陆军仍是中国军队的主体。中国陆军的现代化始终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和长期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转型
中国陆军的现役人数大约为150~160万人,其中包括主力作战部队、地方防御部队(如边境和海防防御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
主力作战部队被视为“机动作战部队”,包括集团军及下属的师、旅、团和一些由军区或省军区指挥的独立作战部队。中国陆军在持续地精减人员和改善结构。2007年,主力作战部队由18个集团军和大量的独立作战部队组成。机动部队(步兵和装甲作战部队)包括大约35个师和42个旅。支援机动部队的兵力有40多个炮兵、地对地导弹、防空炮兵师或旅,此外还有特种部队、侦察部队、陆军航空兵、工程、通信、防化、电子战和所谓的“高技术”作战单位。如果按上述情况估算,除去地方部队、机关、后勤维修仓库和基地,以及分配到军队专业院校和教育机构的人员,主力部队和战斗支援部队的人数可能只有70~80万人。
2005年,中国陆军对外宣称师级作战单位的数量将进一步下降,而旅级单位的数量将上升,特别是全旅结构的集团军数量将上升。目前,18个集团军的4个(第20、27、40和47集团军)已经形成这种结构。因此,全旅建制的集团军比西方类似集团军的军团规模要小一些,其规模大小应与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师差不多。大多数集团军目前采用的是师旅混编的结构。根据2005年中国军队的官方声明,这些混编集团军的师级单位未来也会被精减。目前,只有38集团军为全师建制结构,而原先也为全师建制的39集团军近期内部成立了第190机械化步兵旅。
据报道,在师级单位数量减少的同时,现有的一些步兵师进行了编制调整——采取2个步兵团加1个装甲团的编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步兵师以前幷不是满编师,战备级别较低,也没有成建制的装甲团。现有的装甲团可能是由原有的3个步兵团中的一个通过配备新型的主战坦克而改编成的。“3团”编制师的人员比满编师要少,但火力和机动性方面比满编师要强。4个军区建立了新的“3团”编制师,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这种陆军师组建。目前,至少有6个步兵师采取“3团”结构:兰州军区第6独立机械化师,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第37步兵师,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第40步兵师,南京军区第31集团军第86步兵师,南京军区第3l集团军第9l步兵师,广州军区第4l集团军第121步兵师。
地面部队机械化步兵作战单位的数量仍在继续增加。机械化作战部队在所有军区都已建立。5个机械化步兵旅已经得到证实。2006年中国国防报告书称,要优先发展“轻型机械化”作战部队。当前只有第54集团军的第127轻型机械化师是真正的轻型机械化部队,而第149机械化师则是部分实现了轻型机械化。南京和广州军区的两个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l和第124师)也可以被看做是轻型机械化师,但它们主要执行的是两栖作战任务。尽管强调了“轻机械化”发展,但在中国陆军中,重型机械化部队仍具有无上的尊贵地位。重型作战部队(全机械化步兵和装甲作战部队)几乎占了中国陆军主力作战部队的一半。在提高重型作战部队的机动性、人员防护和火力能力的同时,中国陆军还提高了它们的燃料消耗和维修能力。
地对地导弹旅是中国陆军新出现的作战单位。上世纪90年代末,南京军区的一支炮兵旅首次转型成为近程弹道导弹旅。2006年,《解放军报》刊登了该旅的照片,照片显示该旅装备的是DF-11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而第二支地对地导弹旅成立于广州军区的汕头市,但它可能尚未形成作战能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38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成立了混合防空作战旅。这种新型的作
战单位将战术地对空导弹和小口径防空火炮混编,这在中国陆军是一次创新。在随后的10年中,类似编制的作战单位在中国陆军中普遍组建,几乎一半的集团军都组建了防空旅。鉴于中国陆军强调全国整体防空作战,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
尽管陆军航空兵部队被视为优先发展项目,但陆军的直升机部队规模仍相对较小。每个军区都建有陆航部队,集团军陆航部队的数量也在增加。随着国内外新机型的引进,中国陆军的直升机数量肯定会继续增加。相关报道称,中国陆军现有375架各型直升机,编为2个训练团和8个作战团。这一估算数值可能有些偏低,但总体来说直升机仍是中国陆军当前需求高而装备少的武器系统。
集团军编配陆航团十分重要,因为这可以使直升机与步兵作战部队的协同训练更顺畅。但编有陆航团的集团军还比较少,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有研究报告称,2005年,南京军区的第26和第54集团军成立了陆航团,这是中国陆军第三个和第四个成立陆航团的集团军。2006年10月,《解放军报》报道,中国南方的某集团军成立了新的陆航团。这第五个陆航团很可能下属于南京军区的第31集团军。
巡逻舟编队是中国陆军监视边境内河的舟船部队;岸防部队则可能是步兵、炮兵和装备了岸舰导弹的导弹部队。据估计,同等级别情况下,地方部队的规模通常较主力部队要小(比如,边防团或岸防团可能只有2000人)。而中国陆军大约有20万人长期负责边境和海岸防御。 新装备情况
虽然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海军、空军和二炮的武器更新,但中国陆军自上世纪90年代末也接收了大量的新型装备。与海、空军不同的是,中国陆军的新装备大多数由中国自行生产。陆军从俄罗斯进口的装备主要是米一17系列直升机和一些精确制导炮弹及相关技术。中国本国的国防工业为陆军提供了大量的新装备,包括新型的主战坦克、小口径防空火炮、防空导弹、无人机、轻型武器以及后勤维修设备和其它支援设备。中国陆军新型装备的很大一部分是电子设备,如夜视装置、计算机、通信系统,这些设备主要由信息产业部的下属工厂生产制造。一些新的电子设备能嵌入到现有作战平台和系统中,以提高原有装备的电子作战能力。 96型主战坦克是中国陆军大力推动装备的新型主战坦克。据《2006年军力平衡》报告称,中国陆军的8580辆坦克中已经有1200辆96型坦克(大约相当于12个坦克团的兵力)。而更为先进也更为昂贵的98/99型坦克也部署了少量,估计总共80辆左右。(这一数量无法装备一个装甲团,如果该数字准确,则该型坦克可能仅以营、连规模装备一些装甲师或旅。北京军区38集团军第6装甲师和沈阳军区39集团军第3装甲师装备了98,99型坦克。)96型坦克和98,99型坦克都配备了反应式装甲以增强装甲防御能力。而新型的轻型两栖坦克——63A坦克同时装备了陆军(约400辆)和海军陆战队(约150辆)。新成立的防空旅则装备了“红旗”一7和“红旗”一61机动防空导弹和新型防空火炮。95型防空弹炮结合自行系统可能是装甲或机械化团的编制防空系统。PTL02坦克歼击车据说部署了4个军区(有可能是济南军区的126摩托化步兵师和127轻型机械化师,广州军区的121师,兰州军区的第6独立机械化师,成都军区的149机械化步兵师)。而PTL02还可能下一步装备2个两栖机械化步兵师。一些远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如A一100(WC232)或WS—1,2有可能已经部署在一些集团军的炮兵旅中。中国陆军的一些作战部队,如149机械化步兵师正在试验一些可由米一17运载的小型全地形车,以提高步兵部队在复杂地形作战的能力。95型5.8毫米枪族正在逐步替换基于AK一47设计的老式枪族。
当前,新型武器和支援保障设备正进入中国陆军服役。但是,武器的更新换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作战单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可能新老武器混用,这给装备的维修保养和升级改进带来了麻烦。一些老式武器有可能在部队中被拆解,以为其它在役的老式装备提供零部件。当然,陆军继续“缩师成旅”调整编制,客观上对新式武器的需求量也会有所下降。 预备役和民兵
1998年以来,民兵预备役部队也在进行与现役部队一样的现代化转型。预备役部队的装备一般都是现役部队的淘汰装备,但近年来一些新型装备也进入到预备役部队中服役。地方政府对预备役部队的作战和训练装备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现在,中国的预备役和民兵的训练内容较之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拓展。
陆军预备役部队大约有40个师、25个旅和几个团。到1998年之前,陆军预备役部队没有几个旅级单位。但自1998年之后,各大军区都成立了1个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专门为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提供保障。其它类型的预备役旅也大量组建。中国媒体报道,2005年春中国组建了4个新的预备役旅(其中3个是防空炮兵旅),即张家口陆军预备役高炮旅、秦皇岛陆军预备役炮兵旅、宜昌陆军预备役高炮旅、陕西预备役高炮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预备役部队陆续组建,比如西藏陆军预备役混合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