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抗战时期的机械部队

抗战时期的机械部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3 07:03:31 | 移动端:抗战时期的机械部队

篇一:抗战时期国军各战区部队编制

抗战时期国军各战区部队编制

第一战区:

1、第一战区:(1937.8.20建立,作战区域:平汉、津浦线)

司令长官:蒋中正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第 38师 师长:黄维钢 第180师 师长:刘自珍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 第119师 师长:李金山 第143师 师长:李曾志 第77军 军长:冯治安 第 37师 师长:张凌云 第179师 师长:何基澧第132师 师长:王长海

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 骑兵4师 师长:王奇峰 骑兵9师 师长:郑大章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 峙 副总司令:孙连仲

第一军团 司令:孙连仲 第 27师 师长:冯安邦 第 30师 师长:张金照 第 31师 师长:池峰城 独立44旅 旅长:张华堂

第十四军团 司令:冯钦哉 第 42师 师长:柳彦彪 第169师 师长:武士敏 第2军军长:曾万锺 第 7师 师长:曾万锺 第 12师 师长:唐淮源 第52军军长:关麟徵 第 2师 师长:郑洞国 第 25师 师长:关麟徵 骑兵第4军 军长:檀自新 骑 10师 师长:檀自新

第47师师长:裴昌会

第17师师长:赵寿山

第177师 师长:李兴中

独立5旅 旅长:郑延珍

独立46旅 旅长:鲍 钢

骑兵第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14军军长:李默庵 第 10师 师长:李默庵 第 83师 师长:刘 戡 第85师师长:陈 铁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商 震 第32军 军长:商 震 辖:第139师 师长:黄光华 第141师 师长:宋肯堂 第142师 师长:吕 济

战区直辖:第53军 军长:万福麟 第116师 师长:周福成 第130师 师长:朱鸿勋 第 91师 师长:冯占海

------------------------------------------------------------------------------------------

2、第一战区:(1937.10-1938.2,作战区域:平汉线)

司令长官:程 潜(代)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第 38师 师长:黄维钢 第180师 师长:刘自珍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 第119师 师长:李金山 第143师 师长:李曾志 第77军 军长:冯治安 第 37师 师长:张凌云 第179师 师长:何基澧 第132师 师长:王长海

骑3军军长:郑大章 骑 4师 师长:王奇峰 骑 9师 师长:郑大章 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商 震

第32军 军长:商 震 第139师 师长:黄光华 第141师 师长:宋肯堂 第

142师 师长:吕 济

独立46旅 旅长:鲍 钢

骑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二十军团:司令:汤恩伯

第13军 军长:汤恩伯 第 4师 师长:陈大庆 第 89师 师长:王仲廉 第52军 军长:关麟徵 第 2师 师长:郑洞国 第 25师 师长:张耀明 战区直辖:第53军 军长:万福麟 第116师 师长:周福成 第130师 师长:朱鸿勋 第 91师 师长:冯占海

-------------------------------------------------------------------------------------------

3、第一战区:(1938.2,作战区域:豫东北)

司令长官:程 潜

豫东兵团:总司令:薛 岳

第64军 军长:李汉魁 第155师 师长:陈公侠 第187师 师长:彭林生 第74军 军长:俞济时 第 51师 师长:王耀武 第 58师 师长:冯圣法 第8军军长:黄 杰 第 40师 师长:罗历戎 第102师 师长:柏辉章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第53军 军长:万福麟 第116师 师长:周福成 第130师 师长:朱鸿勋 第69军 军长:石友三 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 新 9师 师长:高树勋 第77军 军长:冯治安 第 37师 师长:张凌云 第179师 师长:何基澧 第132师 师长:王长海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孙桐萱

第12军 军长:孙桐萱 第 20师 师长:张测民 第 22师 师长:谷良民 第 81师 师长:展书堂

第55军 军长:曹福林 第 29师 师长:曹福林 第 74师 师长:李汉章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商 震

第32军 军长:商 震 第139师 师长:李兆瑛 第141师 师长:宋肯堂 第142师 师长:吕 济

第23师 师长:李必藩

税警旅 旅长:蒋纪珂

第十七军团:司令:胡宗南 第 1军 军长:李铁军 辖:第 1师 师长:李铁军 第 78师 师长:李 文

战区直辖:

第27军 军长:桂永清 第 36师 师长:蒋伏生 第 46师 师长:李良荣 第39军 军长:刘和鼎 第 34师 师长:公秉藩 第 56师 师长:刘尚志 第71军 军长:宋希濂 第 87师 师长:沈发藻 第 88师 师长:龙慕韩 第90军 军长:彭进之 第195师 师长:梁 恺 第196师 师长:刘超寰 第91军 军长:郜子举 第166师 师长:马励武 第 45师 师长:刘 进 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 骑兵4师 师长:王奇峰 骑兵9师 师长:张德顺 河北民军 司令:张荫梧

冀察游击军 司令:孙殿英

直辖各师、旅、团 第 24师 师长:李 英 第 61师 师长:钟 松 第 91师 师长:冯占海 第 94师 师长:朱怀冰 第 95师 师长:罗 奇 第106师 师长:沈 克 第109师 师长:李树森 新编8师 师长:蒋在珍新 35师 师长:王敬哉 预

备8师 师长:凌兆垚 预备9师 师长:张言传 独 28旅 旅长:吴文化骑 13旅 旅长:姚景川 骑 14旅 旅长:张占魁 新骑2旅 旅长:马 禄 炮兵6旅 旅长:黄永安炮兵5团 团长:李康庵 炮兵7团 团长:张广厚 炮兵9团 团长:广雨岩 炮 10团 团长:彭孟缉

-------------------------------------------------------------------------------------------

4、第一战区:(1939.1-1939.3,作战区域:豫和皖北一部)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连仲 第 30军 军长:田镇南 第 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 68军 军长:刘汝明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 第 12军 军长:孙桐萱(兼)

战区直辖: 第 40军 军长:庞炳勋 第 76军 军长:孙铁军

-------------------------------------------------------------------------------------------

5、第一战区:(1944.4,豫中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蒋鼎文 副司令长官:汤恩伯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孙蔚如 第 38军 军长:张耀明 第 96军 军长:李兴中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刘茂恩 第 15军 军长:武庭麟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何柱国 骑兵2军 军长:廖泽运 骑兵8师 师长:马步康 暂 1旅 师长:鲍汝澧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陈大庆 暂 9军 军长:霍守义

第廿八集团军: 总司令:李仙洲 第 85军 军长:吴绍周 第 89军 军长:顾锡九 暂 15军 军长:刘昌义

第卅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仲廉 第 12军 军长:贺粹之 第 13军 军长:石 觉 第 29军 军长:马励武

第卅六集团军: 总司令:李家钰 第 47军 军长:李宗昉

第卅九集团军: 总司令:高树勋 新 8军 军长:胡伯翰

刘戡兵团:总司令:刘 戡 暂 4军 军长:谢辅三 第 9军 军长:韩锡候直辖各军:第 14军 军长:陈 铁 第 78军 军长:赖汝雄

-------------------------------------------------------------------------------------------

6、第一战区:(1945.3,鄂西鄂北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陈 诚 副司令长官:胡宗南 曾万镒 孙蔚如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孙蔚如

第90军 军长:严 明 第 7师 师长:李用章 第 61师 师长:邓锺梅 第96军 军长:李兴中 第177师 师长:李振西 新 14师 师长:陈子坚第卅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仲廉

第27军 军长:谢辅三 第 47师 师长:李奇亨 暂 4师 师长:马雄飞 第 28师 师长:王应尊

第78军 军长:赖汝雄 新 42师 师长:谭煜麟 新 43师 师长:黄国书 新 44师 师长:张汉初

第85军 军长:吴绍周 第 23师 师长:黄子华 第110师 师长:廖运周 暂 55师 师长:李守正 新 1师 师长:黄咏瓒 暂 62师 师长:鲍汝澧

河南警备司令部: 司令:刘茂恩 第 15军 军长:武庭麟 辖:第 64师 师长:刘献捷 第 65师 师长:李纪云

战区直辖:

第38军 军长:张耀明 第 17师 师长:申及智 新 35师 师长:孔从周 第40军 军长:马法五 第 39师 师长:司元愷 第106师 师长:李振清 新 40师 师长:崔玉海

第三警备区 司令:刘子奇 暂 66师 师长:刘子奇 第4纵队 队长:席祥青 第6纵队 队长:陈舜德

直辖其他各部:第167师 师长:王隆玑 炮团2营 营长:王先强 迫击营 营长:杜鸿升 炮团5连 连长:陈之正 战车营 营长:谢凤冈

第二战区:

==================================================

1、第二战区:(1937.8.20建立,作战区域:晋、察、绥)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前敌总指挥部: 总指挥:汤恩伯

第13军 军长:汤恩伯 第 4师 师长:王万龄 第 89师 师长:王仲廉 第17军 军长:高桂滋 第 21师 师长:李仙洲 第 84师 师长:高桂滋 第94师 师长:朱怀冰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副总司令:孙 楚

第33军 军长:孙 楚 第 73师 师长:刘奉滨 独立3旅 旅长:章极宇 独立8旅 旅长:孟宪吉

第34军 军长:杨澄源 第 71师 师长:郭宗汾 第196旅 旅长:姜玉贞 第203旅 旅长:梁鉴堂 补充团 团长:刘效曾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第 72军 军长:陈长捷 辖:独立7旅 旅长:马延守 第200旅 旅长:刘谭馥 第211旅 旅长:孙兰峰

战区直辖:

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 骑兵1师 师长:彭毓斌 骑兵2师 师长:孙长胜 骑兵6师 师长:刘桂五 骑兵7师 师长:门炳岳

新编骑3师 师长:井得泉

新编骑2旅 旅长:石玉山

第218旅 旅长:董其武

新编第5旅 旅长:安荣昌

新编第6旅 旅长:王子修

-------------------------------------------------------------------------------------------

2、第二战区:(1937.9,太原会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连仲

第一军团 司令:孙连仲 第 30军 军长:田镇南 第 30师 师长:张金照 第 31师 师长:池峰城

第十四军团 司令:冯钦哉 第 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 27师 师长:冯安邦 第 44师 师长:张华堂

第 3军 军长:曾万锺 第 7师 师长:曾万锺 第 12师 师长:唐淮源第17师 师长:赵寿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副总司令:孙 楚

第33军 军长:孙 楚 第 73师 师长:刘奉滨 独立3旅 旅长:章极宇 独立8旅 旅长:孟宪吉

第34军 军长:杨澄源 第 71师 师长:郭宗汾 新编2师 师长:金宪章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第17军 军长:高桂滋 第 21师 师长:李仙洲 第 84师 师长:高桂滋 第35军 军长:傅作义 第211旅 旅长:孙兰峰 第218旅 旅长:董其武 补充2团 团长:邓崇禧

第61军 军长:陈长捷 第101师 师长:李俊功 独立7旅 旅长:马延守 第200旅 旅长:刘 馥

新编第2旅 旅长:安华亭

新编第6旅 旅长:王了修

新编骑2旅 旅长:石玉山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9军军长:郝梦麟 第 54师 师长:刘家骐 第 47师 师长:裴昌会 第14军 军长:李默庵 第 10师 师长:李默庵 第 83师 师长:刘 戡 第85师 师长:陈 铁

独立第5旅 旅长:郑延珍

第廿二集团军: 总司令:邓侯锡

第41军 军长:孙 震 第122师 师长:王铭章 第124师 师长:孙 震 第45军 军长:邓侯锡 第127师 师长:陈 离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朱 德 第115师 师长:林 彪 第120师 师长:贺 龙 第129师 师长:刘伯承

第十三军团:司令:刘茂恩 第 15军 军长:刘茂恩 辖:第 64师 师长:武庭麟 第 65师 师长:刘茂恩

战区直辖:

第19军 军长:王靖国 第 70师 师长:王靖国 第 71师 师长:陈长捷 独立2旅 旅长:方元犹

第13军 军长:汤恩伯 第 4师 师长:王万龄 第 89师 师长:王仲廉 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 骑兵1师 师长:彭毓斌 骑兵2师 师长:孙长果 骑兵第2军 军长:何柱国 骑兵3师 师长:徐 果 骑 10团 团长:何培恩 直辖各师旅 第 66师 师长:杜春沂 第 94师 师长:朱怀冰 第592旅 旅长:许中权 独立1旅 旅长:陈庆华

-------------------------------------------------------------------------------------------

3、第二战区:(1937.10,忻口作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中央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14集团军)

第9军军长:郝梦麟 第 47师 师长:裴昌会 第 54师 师长:刘家骐 第14军 军长:李默庵 第 10师 师长:彭杰如 辖:第 28旅 旅长:陈牧农 第 30旅 旅长:谷乐军 第 83师 师长:刘 戡 辖:第247旅 旅长:凌光亚 第249旅 旅长:余锦源

篇二:明朝机械化部队装备

明朝机械化部队装备.txt如果我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想它一定很忧伤,因为我把快乐都留在了前面。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人,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转帖】明朝正规军队机械化装备表

摘自 T4帝国四照慕明 2003-06-29.15:10

/4d/ccb/index.cgi

以下是明代正规军的装编表, 由金观涛的<<开放与变迁>>中, 节录於<<皇明经世文编>>

"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 大连珠炮200 杆, 合用药675 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 可能是机枪, 或是连发多管火箭

手把□400 杆..... 手枪

盏口将军160位... 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 "

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

整理以後, 会发现明代的部队十分机械化--

一个5000人的营有:

1000 骑兵

3600 步兵(全配火器)

400 炮兵(每人一把防身用手枪, 管160门野战重炮, 及 "大连珠炮" 200门 )

丰臣秀吉学习织田信长, 使用只占日正规军1/10的火枪队统一全国後, 以为这样就天下无敌, 立刻攻入朝鲜, 结果遇上了上述编制的明军时, 才发现日军的火器太小儿科了。同样的, 後金(清)最初面对的明军亦是如此; 但没有火器, 只有刀剑的後金怎麽入主中原建清朝 ?

别以为这个装编表是後人追记的, 这是1550年左右的曾铣所谈, 当时的皇帝为世宗,正被蒙古及倭寇所困扰, 五十年後丰臣秀吉进犯朝鲜, 七十年後努尔哈赤建後金。

一个军事上的问题是, 仅管有这些装备, 但由於怕如此强大的兵器外流, 火器都是作战时才发下, 平时训练不使用, 也不让士卒随身携带; 为此1450年的于谦曾建议, 让士兵平日就接触火器, 以免战时空有优良兵器亦不会用。但英宗因为于谦在蒙古掳走英宗时拥立景帝而怀恨在心, 正好藉此建议诛杀于谦。这段史实亦侧面应证了上面的编制很早就定型, 甚至可能为1400年成祖时留下的装编。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 武器库由宦官管理, 世宗俺答入侵时, 军人出战要发武器前, 还要花钱请宦官开库门, 临到敌军兵至京城门了, 军人作战还要向政府租用武器作战?

回到这样现代化的明军为何被满人打败的问题上, 很简单, 自从1490年代日军进犯朝鲜以後, 国家为了支应22万人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八年, 已花了近2000万两银, 所有库存武器差不多已被消耗掉, 一时亦无钱制造, 後金叛变时, 急救章地制造一些武器, 水准如何不必多言, 会赢才有鬼。

至於政治层面上, 世宗时已有宦官索贿才给武器的情况, 严嵩虽为奸臣, 事後也把武库的管理权转至文官手中, 但文官要嘛一样索贿, 要嘛清官误国, 清廉过头, 要求武器完整出

去, 完整入库, (怎麽可能做得到! ) 结果武官在宦官及文官的夹击下, 怎麽作战都只有惩罚 , 那他会尽心作战吗? (这部份可参考<<万历十五年>>, 谈论戚继光的第六章)

社会的暮气亦影响了军队的战力, 骑兵无需火器就可出战, 因此当步兵及炮兵没有合适装备时, 骑兵就去和同样是骑兵的满洲八旗军作战; 结果军队胆小怕事, 竟杀马充步兵.... , 历史上汉民族自始至终, 只有明军骑兵不缺马, 其它的朝代都没如此充裕的马供作战。

回顾这段战史可发现, 一旦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出了问题时, 再好的装备也要打大败战, 但在之前, 人们惑於精良的装备, 怎麽推论也不会推出这样的结果。如今我们谈论军事时, 是否也会犯上 "最新型装备就是好" 的错误?

在下一直有一个想法, 是关於历史的演进问题。那就是, 如果有三件以上的世界大事严重地和一般人判断的发展相违背, 这个世界就要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一切根据过去而得的经验将无法解决这些新问题?

明军车营编制

大小将官127名

骑兵,步兵,传令,杂役等5988名

辎重车夫512名

偏厢车128辆

准迎锋车256辆

辎重车256辆

官马296匹

兵马3024匹

火器驮驼32只

火器驮骡120头

驾辎重车用牛256只

大炮16门

灭虏炮80门

佛朗机256挺

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弓箭撒袋1273副

大弩256张

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

火箭7680枝

大棒256条

藤牌256面

腰刀5888口

盔甲2628副(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余骑(传令兵),车正128副)

管队臂手97副

车正臂手128副

金,鼓,旗帜,响器二套

绳桩96条

拒马枪256条

火兵尖担256架

锣锅500口

铁锅256口

水袋500个

水桶256口

火镰224把

灯笼354个

铁楸736把

铁撅496把

镰刀1216把

斧头128把

凿子128把

铡刀240口

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

---------------------------------------------------

关于偏厢车

据记载,明代宗朱祁珏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和大致与之相同.

关于编制

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至于步兵,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骑兵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另附明军火器资料

明朝后期野战攻城火器与战船的详细资料

战船资料:

网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内有2—4人,装备二三支鸟枪。战时二三百船蜂聚蚁附。

鹰船:轻型,两头尖翘,不辨首尾,进退如飞,机动性强。四周用茅竹密钉以掩护,竹间留铳眼。常冲入敌阵,与沙船配合。

连环船:轻型,长4丈,形似一船实为二船。前船占三分之一,后船占三分之二,中用2铁环相连。前船有大倒须钉多个,上载火球、神烟、神沙、毒火,并有火铳,后船安桨载乘士兵。战时顺风直驶敌阵,前船钉于敌船上,并点燃各种火器,同时解脱铁环,后船返航,后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敌船遂焚。

子母船:轻型,母船长3丈5,前2丈,后1丈5,只有两边舷板,内空,有一小船,上有盖板,有4桨可划,用绳索与母船绑。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药火线。战时母船迅速抵近敌船,钉在一起,点燃母船后人乘子船而返。

火龙船:轻型,分三层。以生牛皮为护,上有铳眼,中置刀板,钉板,下伏士兵。两侧有飞轮,4名水手。先伪败于敌,诱敌登船,开动机关,使敌从上层落入中层刀板钉板中。

赤龙舟:轻型,船身像龙,分为3层,内藏火器刀枪。船首如龙头张口,内藏士兵一人,侦察敌情。龙背用竹片钉之,胸开一小铁门,两侧各有1口供一兵划桨。身有坚木架2个,船龙骨以铁坠,使船平稳。内部除兵器外不装他物,2兵于其内发射火器,一兵掌舵操帆。常以数百船齐射攻敌。

苍山船:小型,吃水5尺,装备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鸟枪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车轮舸:以轮击水的战船,长4丈2,宽1丈3,外虚边框各1尺,内安4轮,轮头入水约1尺,船速远快于划桨。船前平头长8尺,中舱长2丈7,尾长7尺。上有板钉棚窝,通前彻后,两边伏下,每块板长5尺,宽2尺。作战时先放神沙、沙筒、神火,之后掀开船板,士兵立于两侧,向敌船抛掷火球,发射火箭,投掷标枪,毁杀敌船。

海沧船:中型,吃水七八尺深,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装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鸟枪6,喷筒50,烟罐80,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分4甲。第一甲佛郎机和鸟枪,第四甲火器甲。

福船:大型,身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2桅,舱3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并顺水顺风撞沉倭船。船备舰首炮一门、大佛郎机6门、碗口铳3个、喷筒60个,鸟枪10支,烟筒100个,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火炮20个,及冷兵器上千。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编5甲。一为佛郎机甲,操舰首炮、佛郎机,近敌掷火球火砖;第二甲是鸟枪甲,专门射鸟枪;第三、四甲为标枪杂役,兼操舟近战;第五甲为火弩甲,专射火箭。

蜈蚣船:仿葡萄牙多桨船,大型。底尖而阔,航行迅速,逆风亦可行,不惧风浪。上有大佛郎机舰炮,重千斤,并有火球、火箭。

野战攻城火器资料:

鸟铳:与火铳比增加准星照门,用扳机夹钳火绳点火,安了弯型枪托,枪管细长,口径比在50—70倍之间。一根火绳可多次击发不灭。

三连珠铳:单兵多发铳,铳管较长,分三段装填,每段各有一个火门,逐段装填,依次发射。

三眼铳:3管单兵手铳,由3支单铳绕柄平行箍合而成,成品字型,各有突起外缘,共用一个尾部,单铳口径15毫米,全长350—450毫米,都有药室和火门,可连射。射后可当锤击敌。

四眼铳:多管单兵手铳,由4支单铳平行绕轴箍成,与三眼铳类似。

五排枪:5管单兵枪,净铁打造枪管,每管重1斤4两,长4尺,各有一个火门,可装铅弹4、5枚及火药若干。5管平行排列,合安一个木柄,点火后5管依次射击。

五雷神机:5管单兵枪,管用铁造,各长1尺5,重5斤,围柄而排,有准星,管内装药2钱,铅弹一枚,共用一个火门,,枪管可旋转,点火射击后转到下一火门,平射可达120步(每步5尺)。

噜密铳:土耳其传入,火绳枪。长6—7尺,重6—8斤,管长4尺5寸,重5斤,前安准星,后设照门,桑木或柳木制铳床。威力小于日本铁炮,然轻便。射程较欧洲近,然威力大(好话都让这书上说了)。

马上佛郎机铳:骑兵用小型佛郎机,铳身短小,长154毫米,口径28毫米,重1斤10两和1斤12两,有4道箍,第二和第三箍中间有方型圆孔,可栓绳。

震叠铳:倭寇战明军,见明军举枪便伏地,射闭前冲,使明军无暇装填。此铳则先发一弹,间隔后再发一弹,使倭寇不胜防。

铅弹一窝蜂:多弹火枪,身用铁铸,口径小身管短,能装百枚小弹丸。枪小可挎腰而携。用时先将前端铁脚插于地,尾抵小木桩,使枪口昂。点火后百弹齐飞散射面大。(类似霰弹枪??)

快枪:长柄火枪,长5.5尺,重5斤,前为锋利枪头,后接2尺长枪筒,有4道箍,内壁光滑,从口装入三四钱火药及铅弹,筒后为长柄。用时先去枪头,1.5寸火线插入筒内,点发后再装枪头,同敌近战而搏。

连子铳:连射单兵铳。铜铁铸造,尾安木柄,铳膛后有火药,装于一节一节之小纸筒中,共用一引线,每节火药射一弹丸。铳筒中间竖插一铁筒,弹丸依次装满,首枚弹丸于铳筒中,射后第二枚弹丸自动落下,由第二节火药射发,如此反复可连射多发。

连珠铳:10管铳,每管装10弹,共100弹,10管绕轴平行,箍合成10管铳,射击密集齐进之骑兵。

篇三:中国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各战区部队编制

抗战时期国军各战区部队编制

第一战区:

1、第一战区:(1937.8.20建立,作战区域:平汉、津浦线)

司令长官:蒋中正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第 38师 师长:黄维钢 第180师 师长:刘自珍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 第119师 师长:李金山 第143师 师长:李曾志 第77军 军长:冯治安 第 37师 师长:张凌云 第179师 师长:何基澧第132师 师长:王长海

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 骑兵4师 师长:王奇峰 骑兵9师 师长:郑大章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 峙 副总司令:孙连仲

第一军团 司令:孙连仲 第 27师 师长:冯安邦 第 30师 师长:张金照 第 31师 师长:池峰城 独立44旅 旅长:张华堂

第十四军团 司令:冯钦哉 第 42师 师长:柳彦彪 第169师 师长:武士敏 第2军军长:曾万锺 第 7师 师长:曾万锺 第 12师 师长:唐淮源 第52军军长:关麟徵 第 2师 师长:郑洞国 第 25师 师长:关麟徵 骑兵第4军 军长:檀自新 骑 10师 师长:檀自新

第47师师长:裴昌会

第17师师长:赵寿山

第177师 师长:李兴中

独立5旅 旅长:郑延珍

独立46旅 旅长:鲍 钢

骑兵第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14军军长:李默庵 第 10师 师长:李默庵 第 83师 师长:刘 戡 第85师师长:陈 铁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商 震 第32军 军长:商 震 辖:第139师 师长:黄光华 第141师 师长:宋肯堂 第142师 师长:吕 济

战区直辖:第53军 军长:万福麟 第116师 师长:周福成 第130师 师长:朱鸿勋 第 91师 师长:冯占海

------------------------------------------------------------------------------------------

2、第一战区:(1937.10-1938.2,作战区域:平汉线)

司令长官:程 潜(代)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第 38师 师长:黄维钢 第180师 师长:刘自珍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 第119师 师长:李金山 第143师 师长:李曾志 第77军 军长:冯治安 第 37师 师长:张凌云 第179师 师长:何基澧 第132师 师长:王长海

骑3军军长:郑大章 骑 4师 师长:王奇峰 骑 9师 师长:郑大章 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商 震

第32军 军长:商 震 第139师 师长:黄光华 第141师 师长:宋肯堂 第

142师 师长:吕 济

独立46旅 旅长:鲍 钢

骑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二十军团:司令:汤恩伯

第13军 军长:汤恩伯 第 4师 师长:陈大庆 第 89师 师长:王仲廉 第52军 军长:关麟徵 第 2师 师长:郑洞国 第 25师 师长:张耀明 战区直辖:第53军 军长:万福麟 第116师 师长:周福成 第130师 师长:朱鸿勋 第 91师 师长:冯占海

-------------------------------------------------------------------------------------------

3、第一战区:(1938.2,作战区域:豫东北)

司令长官:程 潜

豫东兵团:总司令:薛 岳

第64军 军长:李汉魁 第155师 师长:陈公侠 第187师 师长:彭林生 第74军 军长:俞济时 第 51师 师长:王耀武 第 58师 师长:冯圣法 第8军军长:黄 杰 第 40师 师长:罗历戎 第102师 师长:柏辉章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第53军 军长:万福麟 第116师 师长:周福成 第130师 师长:朱鸿勋 第69军 军长:石友三 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 新 9师 师长:高树勋 第77军 军长:冯治安 第 37师 师长:张凌云 第179师 师长:何基澧 第132师 师长:王长海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孙桐萱

第12军 军长:孙桐萱 第 20师 师长:张测民 第 22师 师长:谷良民 第 81师 师长:展书堂

第55军 军长:曹福林 第 29师 师长:曹福林 第 74师 师长:李汉章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商 震

第32军 军长:商 震 第139师 师长:李兆瑛 第141师 师长:宋肯堂 第142师 师长:吕 济

第23师 师长:李必藩

税警旅 旅长:蒋纪珂

第十七军团:司令:胡宗南 第 1军 军长:李铁军 辖:第 1师 师长:李铁军 第 78师 师长:李 文

战区直辖:

第27军 军长:桂永清 第 36师 师长:蒋伏生 第 46师 师长:李良荣 第39军 军长:刘和鼎 第 34师 师长:公秉藩 第 56师 师长:刘尚志 第71军 军长:宋希濂 第 87师 师长:沈发藻 第 88师 师长:龙慕韩 第90军 军长:彭进之 第195师 师长:梁 恺 第196师 师长:刘超寰 第91军 军长:郜子举 第166师 师长:马励武 第 45师 师长:刘 进 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 骑兵4师 师长:王奇峰 骑兵9师 师长:张德顺 河北民军 司令:张荫梧

冀察游击军 司令:孙殿英

直辖各师、旅、团 第 24师 师长:李 英 第 61师 师长:钟 松 第 91师 师长:冯占海 第 94师 师长:朱怀冰 第 95师 师长:罗 奇 第106师 师长:沈 克 第109师 师长:李树森 新编8师 师长:蒋在珍新 35师 师长:王敬哉 预

备8师 师长:凌兆垚 预备9师 师长:张言传 独 28旅 旅长:吴文化骑 13旅 旅长:姚景川 骑 14旅 旅长:张占魁 新骑2旅 旅长:马 禄 炮兵6旅 旅长:黄永安炮兵5团 团长:李康庵 炮兵7团 团长:张广厚 炮兵9团 团长:广雨岩 炮 10团 团长:彭孟缉

-------------------------------------------------------------------------------------------

4、第一战区:(1939.1-1939.3,作战区域:豫和皖北一部)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连仲 第 30军 军长:田镇南 第 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 68军 军长:刘汝明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 第 12军 军长:孙桐萱(兼)

战区直辖: 第 40军 军长:庞炳勋 第 76军 军长:孙铁军

-------------------------------------------------------------------------------------------

5、第一战区:(1944.4,豫中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蒋鼎文 副司令长官:汤恩伯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孙蔚如 第 38军 军长:张耀明 第 96军 军长:李兴中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刘茂恩 第 15军 军长:武庭麟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何柱国 骑兵2军 军长:廖泽运 骑兵8师 师长:马步康 暂 1旅 师长:鲍汝澧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陈大庆 暂 9军 军长:霍守义

第廿八集团军: 总司令:李仙洲 第 85军 军长:吴绍周 第 89军 军长:顾锡九 暂 15军 军长:刘昌义

第卅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仲廉 第 12军 军长:贺粹之 第 13军 军长:石 觉 第 29军 军长:马励武

第卅六集团军: 总司令:李家钰 第 47军 军长:李宗昉

第卅九集团军: 总司令:高树勋 新 8军 军长:胡伯翰

刘戡兵团:总司令:刘 戡 暂 4军 军长:谢辅三 第 9军 军长:韩锡候直辖各军:第 14军 军长:陈 铁 第 78军 军长:赖汝雄

-------------------------------------------------------------------------------------------

6、第一战区:(1945.3,鄂西鄂北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陈 诚 副司令长官:胡宗南 曾万镒 孙蔚如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孙蔚如

第90军 军长:严 明 第 7师 师长:李用章 第 61师 师长:邓锺梅 第96军 军长:李兴中 第177师 师长:李振西 新 14师 师长:陈子坚第卅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仲廉

第27军 军长:谢辅三 第 47师 师长:李奇亨 暂 4师 师长:马雄飞 第 28师 师长:王应尊

第78军 军长:赖汝雄 新 42师 师长:谭煜麟 新 43师 师长:黄国书 新 44师 师长:张汉初

第85军 军长:吴绍周 第 23师 师长:黄子华 第110师 师长:廖运周 暂 55师 师长:李守正 新 1师 师长:黄咏瓒 暂 62师 师长:鲍汝澧

河南警备司令部: 司令:刘茂恩 第 15军 军长:武庭麟 辖:第 64师 师长:刘献捷 第 65师 师长:李纪云

战区直辖:

第38军 军长:张耀明 第 17师 师长:申及智 新 35师 师长:孔从周 第40军 军长:马法五 第 39师 师长:司元愷 第106师 师长:李振清 新 40师 师长:崔玉海

第三警备区 司令:刘子奇 暂 66师 师长:刘子奇 第4纵队 队长:席祥青 第6纵队 队长:陈舜德

直辖其他各部:第167师 师长:王隆玑 炮团2营 营长:王先强 迫击营 营长:杜鸿升 炮团5连 连长:陈之正 战车营 营长:谢凤冈

第二战区:

==================================================

1、第二战区:(1937.8.20建立,作战区域:晋、察、绥)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前敌总指挥部: 总指挥:汤恩伯

第13军 军长:汤恩伯 第 4师 师长:王万龄 第 89师 师长:王仲廉 第17军 军长:高桂滋 第 21师 师长:李仙洲 第 84师 师长:高桂滋 第94师 师长:朱怀冰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副总司令:孙 楚

第33军 军长:孙 楚 第 73师 师长:刘奉滨 独立3旅 旅长:章极宇 独立8旅 旅长:孟宪吉

第34军 军长:杨澄源 第 71师 师长:郭宗汾 第196旅 旅长:姜玉贞 第203旅 旅长:梁鉴堂 补充团 团长:刘效曾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第 72军 军长:陈长捷 辖:独立7旅 旅长:马延守 第200旅 旅长:刘谭馥 第211旅 旅长:孙兰峰

战区直辖:

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 骑兵1师 师长:彭毓斌 骑兵2师 师长:孙长胜 骑兵6师 师长:刘桂五 骑兵7师 师长:门炳岳

新编骑3师 师长:井得泉

新编骑2旅 旅长:石玉山

第218旅 旅长:董其武

新编第5旅 旅长:安荣昌

新编第6旅 旅长:王子修

-------------------------------------------------------------------------------------------

2、第二战区:(1937.9,太原会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连仲

第一军团 司令:孙连仲 第 30军 军长:田镇南 第 30师 师长:张金照 第 31师 师长:池峰城

第十四军团 司令:冯钦哉 第 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 27师 师长:冯安邦 第 44师 师长:张华堂

第 3军 军长:曾万锺 第 7师 师长:曾万锺 第 12师 师长:唐淮源第17师 师长:赵寿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副总司令:孙 楚

第33军 军长:孙 楚 第 73师 师长:刘奉滨 独立3旅 旅长:章极宇 独立8旅 旅长:孟宪吉

第34军 军长:杨澄源 第 71师 师长:郭宗汾 新编2师 师长:金宪章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第17军 军长:高桂滋 第 21师 师长:李仙洲 第 84师 师长:高桂滋 第35军 军长:傅作义 第211旅 旅长:孙兰峰 第218旅 旅长:董其武 补充2团 团长:邓崇禧

第61军 军长:陈长捷 第101师 师长:李俊功 独立7旅 旅长:马延守 第200旅 旅长:刘 馥

新编第2旅 旅长:安华亭

新编第6旅 旅长:王了修

新编骑2旅 旅长:石玉山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9军军长:郝梦麟 第 54师 师长:刘家骐 第 47师 师长:裴昌会 第14军 军长:李默庵 第 10师 师长:李默庵 第 83师 师长:刘 戡 第85师 师长:陈 铁

独立第5旅 旅长:郑延珍

第廿二集团军: 总司令:邓侯锡

第41军 军长:孙 震 第122师 师长:王铭章 第124师 师长:孙 震 第45军 军长:邓侯锡 第127师 师长:陈 离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朱 德 第115师 师长:林 彪 第120师 师长:贺 龙 第129师 师长:刘伯承

第十三军团:司令:刘茂恩 第 15军 军长:刘茂恩 辖:第 64师 师长:武庭麟 第 65师 师长:刘茂恩

战区直辖:

第19军 军长:王靖国 第 70师 师长:王靖国 第 71师 师长:陈长捷 独立2旅 旅长:方元犹

第13军 军长:汤恩伯 第 4师 师长:王万龄 第 89师 师长:王仲廉 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 骑兵1师 师长:彭毓斌 骑兵2师 师长:孙长果 骑兵第2军 军长:何柱国 骑兵3师 师长:徐 果 骑 10团 团长:何培恩 直辖各师旅 第 66师 师长:杜春沂 第 94师 师长:朱怀冰 第592旅 旅长:许中权 独立1旅 旅长:陈庆华

-------------------------------------------------------------------------------------------

3、第二战区:(1937.10,忻口作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中央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14集团军)

第9军军长:郝梦麟 第 47师 师长:裴昌会 第 54师 师长:刘家骐 第14军 军长:李默庵 第 10师 师长:彭杰如 辖:第 28旅 旅长:陈牧农 第 30旅 旅长:谷乐军 第 83师 师长:刘 戡 辖:第247旅 旅长:凌光亚 第249旅 旅长:余锦源


抗战时期的机械部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78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