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
七律 .【长征】 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天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走泥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三军: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
诗意:
红军不怕长征中上的艰难险阻,
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势绵延,蜿蜒曲折的五岭就像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
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如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个方面军从这些地方经过以后全都笑逐颜开。 赏析: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四句,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不仅交待了故事的递
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篇二: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一)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写出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毫迈的气概.
(二)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篇三:《七律长征》理解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细小的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理解:(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更能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2)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雄险,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表现渺小,显出红军的不畏艰难险阻和乐观主义精神。(3) “暖” 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4)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细小的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理解:(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更能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2)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雄险,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表现渺小,显出红军的不畏艰难险阻和乐观主义精神。(3) “暖” 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4)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