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礼仪知识 > 婚礼大全 > 临夏回族婚礼视频

临夏回族婚礼视频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3 07:12:49 | 移动端:临夏回族婚礼视频

篇一:从临夏市穆斯林传统婚俗中的礼文化初探(1)

临夏市穆斯林传统婚俗中的礼文化初探

——以临夏市八坊回回婚俗研究为个案

学生姓名:唐淑娴 指导教师:武沐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临夏市八坊区的回回婚俗融合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与

其他民族相融合的过程中,经过了变迁和涵化。其婚俗中的嫁妆、礼簿,抬海、

回礼、压轿子、婚纱和旗袍以及娘家人的关爱中可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礼”文

化的影子,且极具人性化色彩的婚礼习俗及近几年出现的婚俗新变化向人们传达

了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双重影响下的临夏八坊回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

命热情。研究这一风俗,对研究临夏的穆斯林的人文社会有积极地意义。关键词: 婚俗 传统 礼文化

Li Culture InTraditional Wedding Customs Of Linxia

Muslims

Author: Tang Shuxi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Abstract:Linxia City 8 Square Area Hui Wedding Custom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and Islamic culture, and their dowry and the

ceremony book, lift the sea, salute, pressure sedan chair, wedding dresses, and dress,

as well as the love of her family members everywhere highlight China's "Ceremony"

culture, its very user-friendly color of the wedding customs of the Muslim Linxia

convey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Key words:Wedding Customs TraditionalLi Culture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辖七县一市,地处甘肃省中南部。在这片8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22个民族190多万各族群众。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四个民族的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6.4%。由于其浓厚的宗教氛围河州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小麦加。临夏的穆斯林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八坊。生活在汉民族包围之中的八坊回回,在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演绎着本民族的现代流变。它是典型的“在族群认的精神语境下,家庭或个人与社区中心以各种仪式为媒介,方式的密切互动以及族内婚、教内婚为经纬的物质资源、符号资源和情感资源的互动交流形成的高密度的社区网络结构”①。本文就临夏市八坊回族穆斯林的婚俗做初步研究。以探讨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融合在临夏穆斯林生活中的表征。

一、 传统婚俗概述

临夏市八坊的回回的婚俗基本包括提亲说媒,提提盒,择日子开点,送大礼,小宴席,大宴席,回门,回亲家等程序。在婚礼的全过程中,不管男女双方是通过“父母之命”的结合,还是自由恋爱的结合,只有媒人往来与男女双方的家族,和其父母沟通协商操办的婚礼才是被大众所共国悦纳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男方都要携带礼物给女方家族,女方也会回礼给男方,但其中又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法则。在小宴席和大宴席的过程中的一些细小礼节中,蕴含了着很多隐性的传统文化。在男女双方父母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背后是对婚姻维系牵制的愿望。

1、提亲说媒

提亲说媒即 “纳彩”,指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并携带一定的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采择之”。不过,临夏八坊的回族提亲说媒时,礼物不是雁而是 六色水礼。(水礼即由茶叶和各类干果或羊肉等拼成六件礼物),通常带双数。水礼档次依男方的经济情况而定。经媒人从中说合,男女双方家庭及婚姻男女表示同意(传统婚姻主动权一般在父母而非婚姻当事人) ,说媒告成。

2、提提盒

“提提盒”即订婚。经由媒人就合,当事人同意之后,由男女双方父母在媒人的传话和给话后,约定订婚的时间,男方家由叔叔或伯伯等人在由媒人带领下去女方家正式提亲,同时携带为求婚的女子准备的一至三套服装和化妆品,及给女方长辈送的八色礼。其中一色礼为一只整羊肉,羊的大小视男方的经济情况而定。若女方接受,会给男方回礼。一般为四色礼(如图),其中一色为半只羊,即将送来的羊肉一分为二,一半拼礼回男方。并给求婚男子送一套衣服,表示正式订婚。至此男女双方就要受伦理约束,不可以随便解除婚约了。若在提提盒之后恰巧是斋月。男方家又要携带和提提盒时一模样的礼物给女方,而女方也要回礼。比如,给求婚男子三套衣服、六色礼,其中五色为干果,一色为半只羊。

3、择日子开点

“择日子”相当于汉族婚俗中的请期。不同的是,择日子的程序在送聘礼之前,主要由媒人往来男女双方家商定具体结婚的日子及送聘礼的相关事宜。此时,男方家要送给求婚的女子一套衣服,四色水礼,但女方不回礼。“开点”即在男女双方在媒人的周旋下达成口头一致后,又商定一个时间,由媒人携带男方家的礼数再到女方家,再次表示男方的诚意敲定结婚的最终时间。这次的礼数与前面不一样的是,四色礼中的羊为活羊,并带一定数额的现金。

4、送大礼

送大礼即“纳成”“纳币”,指男家向女方家送聘礼。《礼记·婚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也就是说到了这一步,婚约已经完全成立。送大礼分为明送和

暗送,明送就是男方家用聘金购置所有的用品,

包括给新娘本人的和给亲戚朋友的水礼。这种习

俗在古时较为普遍。现下流行暗送,就是男方直

接将全部聘金交给媒人,再由媒人转交给女方家,

也叫送“干钱”。由女方家负责购置嫁妆,购置

的嫁妆中,女方负责除了床和厨房用品的全部,

包括房间内的装饰小物件。

5、小宴席

“小宴席”即“亲迎”,指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在当天,由两

名伴郎(一般由新郎的已婚兄长或堂兄充任)和家族中的叔伯辈的年长男子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并在女方家举行宗教证婚仪式,即念“尼卡哈”(证婚词) 。仪式由女方家邀请的阿訇主持。阿訇首先诵念一段《古兰经》并讲解其意,接着询问结婚男女是否愿意结为夫妻,还要征求女方家长、证婚人意见。新娘一般不出席仪式现场,由其父亲代为回答女方意愿。得到女方肯定的答复后,阿訇郑重宣布:两人自愿结婚,父母同意,并有证明人,因此是符合伊斯兰教义的结合,求真主赐福给他们。最后,全体人随阿訇做“都哇”在仪式结束的同时宣布婚姻已符合伊斯兰教规定。随后,由阿訇撒核桃和红枣子,参加证婚仪式的人要抢核桃和红枣子,以求多子多福。随后,男方家派出交通工具和本族中已婚年轻女性去女方家接新娘。在证婚仪式结束后,部分迎亲的成年男子在女家有帮助下将新娘的嫁妆装车带回男方家,随嫁妆的还有一本精美的礼单,上面罗列了女方父母为新娘置办的全部嫁妆。装扮漂亮的新娘在女傧相(一般由新娘的已婚姐姐和嫂子担任)和四至六位“压桥子”未婚小姑娘(实为压轿子)在男方接亲的人的簇拥下来到男方家。男方家将设宴款待前来送亲的客人。而新娘则由娘家的女相傧相姐姐和嫂子一直作陪,负责给新娘换衣服,并给参加男方婚礼的亲戚们说“色俩目”、添茶,俗称“添席”。“压轿子”们负责给添席的新娘拉掖婚纱。男方家则要为娘家女相傧和“压轿子”给红包,以示感谢。等男方家的亲戚宴席结束后,新娘女相傧先后返回。傍晚时分,由娘家的哥哥上门看望做新娘的妹妹,做简单询问后返回。

临夏八坊回族传统婚礼上也有 “耍公婆”和“闹新房”的习俗。在送走女方家宾客之后,即刻就有一帮青年人要给公婆脸上抹黑,把他们搞成个大黑脸或新式的专门制作的极具戏谑意味的铁帽等装扮公公。傍晚,会有新郎的男性朋友或同学闹新房,一般女性不参加。等闹房的人散去后由男方家的已婚姐姐或嫂子给新人铺床,趁机会将核桃和枣子放上被子下面,以祝多子多福,还要给新人准备换洗大净的水提醒早起,(伊斯兰教规定男女房事后要换洗大净,即按真主的喻意洗全身,洗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其特殊的劝善含义)。晨礼(伊斯兰教礼拜的最早的一番礼拜)前,新娘和新郎洗完大净后,新郎在伴郎的陪伴下,向丈母、丈人及女方叔伯和伯母姨妈问安,改口称丈母、丈人为“爸妈”。期间,新娘的娘家姐姐和嫂子携带丈母、丈人给新郎准备的“改口”礼物,(俗称“抬海”,

为表示陪客即伴郎的谢意,也会给陪客一份礼物)和事先约好的专业美容美发师来到新房给新娘梳妆。这日的妆与前日的妆要有区别,头发一定要盘起,妆容以淡妆为最佳,并脱去嫁衣换上旗袍。与中国传统传统婚俗中的“上装”类同。以示由姑娘转为妇人。随后在娘家姐姐和嫂子的陪伴下,向家族的长辈问安,改口称婆婆公公为“爸爸妈妈”,公婆为表礼貌每人给新娘一个红包。为表谢意,也会给娘家的姐姐嫂子给一份红包,俗称“梳头钱”,随后,婆家准备干果和早餐款待娘家的姐姐和嫂子,并等娘家吃“大宴席“的亲戚前来。

6、大宴席

大宴席即在小宴席的次日,由男家派车接女方家的妈妈及亲信女眷来男方家吃席,又称“婆娘宴席”。当天,新娘的妈妈携带礼物给男方家直系亲人。俗称“台海”,并将“台海”按辈份男女区别装在圆形盘子里由新娘的姨娘代为转送。即将给亲家的装一份盘子,将给叔叔伯伯舅舅的装一份盘子,将给伯母阿姨舅母的装一份盘子等。一般有“台海”不出门的讲究。而接受“台海”的男方亲戚会酌情回礼,称“回盘子” ,回礼一般为价值相当的钱币。“台海”仪式结束后,男方设宴款待女方的亲戚并由新娘作陪。席闭,女房亲戚返回。

7、回门

回门即“归宁”“双回门”。 一般在婚后三天,新婚夫妻双双回到女家,对于女婿来说,是拜见岳父母,表示感谢;对于女儿,则有出嫁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意思。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回门时,会由婆家的女卷亲信组成一个团队陪伴新郎新娘一同前来。一般会有两席或三席人即十至三十人不等。而女方家会设宴款待婆家来的客人。席闭,除新娘外其他人返回,傍晚由新郎接回新娘住婆家。

8、回亲家

在大宴席的次日,女方父母及叔伯阿姨伯母携带四色礼到男方家和婆家亲家叙谈,为表示抚养儿女及操办婚事的谢意。男方家设宴款待亲家及随行的客人,临了,回礼给娘家人,以示感谢对女儿的抚养和栽培。

9、婚后俗若干

回亲家后,临夏的婚礼才算正式完成。但在回门后的第三天,娘家哥哥或亲戚带三色、四色礼不等,去新娘家请公公婆婆允许新娘坐“头趟娘家”。一般讲究在婆家待几天就要在娘家待几天。新娘在婆家住七天,二十一天时同样会被

篇二:从回族婚礼场所变迁看清真寺社会功能延展

龙源期刊网 .cn

从回族婚礼场所变迁看清真寺社会功能延展 作者:马永辉

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11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清真寺作为联系回族穆斯林社会内外部的纽带,除了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外,也逐步显现出为城镇回族穆斯林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功能。通过对清真寺一般功能、社会功能延展及其原因的分析,重点研究了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回族穆斯林传统文化变迁的进程、原因以及对时下回族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影响。关键词:城镇回族;清真寺;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C95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2-0093-02

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将习惯法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场所。清真寺能将聚居于寺周围的回族“结成一个个群体,通过信仰制度和仪式的一致性,可以把不同地区的回族统一在伊斯兰文化的生活方式之中,为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连续性”[1]。可以说,回族的婚姻、庆生、节日礼庆、宰牲、丧葬、纪念亡人等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清真寺,或都与清真寺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加快,作为联系社会内外部的纽带,清真寺除了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外,也逐步显现为城镇回族穆斯林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功能,尤其在捐助贫弱、文化教育、婚丧嫁娶等服务社区方面拓展了新的功能。

目前,新疆城镇回族居民选择婚礼场所的变化是其婚俗变迁的新动向。就城镇回族而言,除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和葬礼外,因个人家庭事由去清真寺参加活动的机会(相对农村)并不多。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现代化进程中新疆民族文化变迁研究》课题组对在玛纳斯县、石河子回族清真寺举办的五场回族嫁女婚礼的调研发现,在清真寺举办婚礼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由于传统婚俗、婚礼时间、婚宴饮食以及婚礼费用的考虑,一些回族家长尤其愿意选择在清真寺为孩子举办嫁女婚礼。这样,不但增加了亲友们的联系聚会,也使不同民族宾客能够进入清真寺待客厅里,共同见证一对新人的“尼卡”结婚典礼,延展了清真寺的社会功能。

一、嫁女方选择在清真寺举办婚礼

在对玛纳斯县X大寺、石河子L街回族寺里举办的四场婚礼的调研中发现,在清真寺办宴席的都是女方出嫁婚礼。虽然在随机访谈中也有15%的家庭成员认为婚礼“尼卡”仪式可以在清真寺办,但接亲最好从娘家接走,比较合乎习俗。而事实上,由于在清真寺待客便利及场地大,以及让更多宾客都能见证和祝福新娘和新郎的人生重大时刻,取其利弊,更多家长选择接受了在清真寺办嫁女婚宴和送亲。

二、选择在清真寺办嫁女婚宴的原因

篇三:东乡族闹洞房枕头砸新娘

东乡族闹洞房枕头砸新娘2009-10-19 22:11:19 作者:56china 来源: 浏览次数:398 网友评论 0 条东乡族婚俗趣事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 县以及积石山、广河、和政等地,现有人口 373872 人。东乡族姑娘出嫁时,要佩戴头饰、 胸饰、银制牙签、圆形银牌,若家境不好,还东乡族婚俗趣事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 县以及积石山、广河、和政等地,现有人口 373872 人。东乡族姑娘出嫁时,要佩戴头饰、 胸饰、银制牙签、圆形银牌,若家境不好,还可能向别人借用,待新娘第一次回娘家时 归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乡族的婚礼很有特点,尤其是在闹洞房时,闹洞房的青年会 用枕头砸新娘。

过去,东乡族婚礼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 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 见面礼。“订茶”一般是由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组成。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婚手续,即 “麦赫勒库和”(送彩礼)。由男方及其父亲、叔伯、媒人、陪客携彩礼赴女方家。 DYCMS_info_next 婚礼当天,新郎与娶亲队伍来到女方家,先要举行“哈卡毕尼”(纳聘金)仪式。一般 根据男方经济条件,双方评议,讨价还价。这笔聘金是留作将来夫妻感情不合离婚时, 男方给女方的赔偿费。然后请证婚人念结婚证词。结婚证词念过后,证婚人把摆在桌前 的核桃、枣撒向院子里围观的人们。到新郎家门前,新娘要由送亲的兄弟抱下马车进院子。亲朋好友欢聚一起唱“哈利”, 表示祝贺。宾客中一人带头呼“哈利”,众人(多是少年)和之,并按节拍击掌或拍手 臂,腿弯曲成骑马的姿势,左右转圈。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新 娘美丽、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婚礼高潮期间,人们还会往新郎的父亲或叔 伯等长辈脸上抹锅黑,反穿羊皮袄、腰系铃铛、头顶破帽,将手脚象征性地捆住,或是 使之倒骑毛驴“亮相”,人们称之为“戏公公”而更有趣的则是闹洞房的“砸枕头”。在洞房中,嬉闹的小伙子们手持早已准备好的枕头,朝炕角上蒙着面纱的新娘砸去,护 卫新娘的女友们则组成一道防线,将砸过来的枕头反砸过去,哄笑呼叫,场面十分热闹。 然后,女友们揭去新娘面纱向众人“亮相”,并打开箱笼,出示珍贵的嫁妆。


临夏回族婚礼视频》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78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