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瓦尔登湖简介

瓦尔登湖简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4 07:07:58 | 移动端:瓦尔登湖简介

篇一:瓦尔登湖介绍

上海译文出版社,徐迟 人民文学出版社,苏福忠

一、概述

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写的一本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的中文译本有多种,如徐迟、张知遥、戴欢等翻译的版本。

这部书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纪美国文

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到目前为止,此书已有将近两百多个版本。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见

解独特,耐人寻味。对自然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纯洁透明,像山林茂密翠绿;有些篇章叙事简洁清爽,议论犀利峻刻,给人启迪。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二、走近梭罗,

尝试了解一个淳朴却伟大的灵魂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

但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

的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来到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城,离梭罗家不远),自己砍材,建造了一个小木屋,过了两年零两个月自耕自食的生活。并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

写下了《瓦尔湖》。

三、梭罗为何来到湖畔?

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深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在许多人看来,他落落寡合,喜欢孤身独

处。如果仅仅这样认为,也许是对他的曲解。 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

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

是想生活得简单、自在。

四、梭罗的启示

梭罗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

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不要为了物质生活的享乐疲于奔命,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

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如何生活,

如何内心充实地生活,

如何诗意、幸福地生活……

梭罗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

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五、“瓦尔登”的真谛

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

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心中有“瓦尔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

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这才是“瓦尔登”的真谛。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

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梭罗

在晴朗的夏天,从略微远处望去,特别是在波涛起伏之时,呈现一片 ;但从极远处望去,湖泊呈现一片 ;在风暴之下,则显露一片。

从山顶上看,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

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 ,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 。但有时在阳光的映

篇二:瓦尔登湖介绍

一、概述

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写的一本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的中文译本有多种,如徐迟、张知遥、戴欢等翻译的版

这部书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纪美国文

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到目前为止,此书已有将近两百多个版本。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见

解独特,耐人寻味。对自然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纯洁透明,像山林茂密翠绿;有些篇章叙事简洁清爽,议论犀利峻刻,给人启迪。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二、走近梭罗,

尝试了解一个淳朴却伟大的灵魂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

但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

的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来到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城,离梭罗家不远),自己砍材,建造了一个小木屋,过了两年零两个月自耕自食的生活。并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写下了《瓦尔湖》。

三、梭罗为何来到湖畔?

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深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在许多人看来,他落落寡合,喜欢孤身独

处。如果仅仅这样认为,也许是对他的曲解。 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

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

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

是想生活得简单、自在。

四、梭罗的启示

梭罗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

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不要为了物质生活的享乐疲于奔命,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如何生活,

如何内心充实地生活,

如何诗意、幸福地生活……

梭罗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

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

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五、“瓦尔登”的真谛

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

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心中有“瓦尔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

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充实,更加幸福,这才是“瓦尔登”的真谛。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

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梭罗

也是在这一个地方,春天一来,冰块给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的热量,也给土地中传播的太阳的热量溶解了,这里首先溶解成一条狭窄的运河的样子,而中间还是冻冰。在晴朗的气候中,像我们其余的水波,激湍地流动时,波平面是在九十度的直角度里反映了天空的,或者因为太光亮了,从较远处望去,它比天空更蓝些;而在这种时候,泛舟湖上,四处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锋宝剑,比之天空还更接近天蓝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来的深绿色轮番地闪现,那深绿色与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浊了。这是一个玻璃似的带绿色的蓝色,照我所能记忆的,它仿佛是冬天里,日落以前,西方乌云中露出的一角晴天。可是你举起一玻璃杯水,放在空中看,它却毫无颜色,如同装了同样数量的一杯空气一

样。众所周知,一大块厚玻璃板便呈现了微绿的颜色,据制造玻璃的人说,那是“体积”的关系,同样的玻璃,少了就不会有颜色了。瓦尔登湖应该有多少的水量才能泛出这样的绿色呢,我从来都无法证明。一个直接朝下望着我们的水色的人所见到的是黑的,或深棕色的,一个到河水中游泳的人,河水像所有的湖一样,会给他染上一种黄颜色;但是这个湖水却是这样地纯洁,游泳者会白得像大理石一样,而更奇怪的是,在这水中四肢给放大了,并且给扭曲了,形态非常夸张,值得让米开朗琪罗来作一番研究。

篇三:《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其实早在初中就已经初次阅读过这部小说,那是给我的感觉,是对于主人公那种

美妙的生活的向往;而如今的第二次阅读,给我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目标以及人生理想的思考。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

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1817年7月12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父亲是小业主。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1837年),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整体分析

阅读了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不同于以前所看的小说,《瓦尔

登湖》记叙了作者一段时间的生活,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全书笼罩在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展开,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然而在这平淡中体现的思想性,却远远超过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小说。 大自然能赋予人平和的力量。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似乎是本书的核心所在。梭罗一直在试图向我们描绘出那种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以及真正的“简朴生活”所展现的美好图景。这一切都是他

所热爱的、他所亲身的以及他发自内心热爱的。从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梭罗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不是浮华的虚伪,也不是道貌岸然的“文明”,而是一种平静——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平静。在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人类已经过上了一种现代化的生活。而梭罗却反而回头,去寻求在世人眼中脱离时代、有违文明的一种近乎“野蛮”的生活方式。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使梭罗感到自己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个文明人。 那么究竟何为文明?文明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中,加入了不少他本人对文明的解释,或者说是对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文明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他所分析的许多社会现象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而他自己的感慨更是警句迭出。读这本书的感受,绝不是在读一页写满了字的纸,或者一个单纯的、与我们本人毫无关系的故事在我们脑海中如电影般闪过画面。你感到你是在与伟大的先人交流,你在了解他们的想法——有别于学术论文中滴水不漏的阐述,这是一种相对随意的、零散的、平易近人的叙述,也许更像是面对面的交流。而在此过程中,它的一些思想、一些振奋人心、使我们找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真正归宿的那样一些东西,会渗透进我们灵魂,进入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平静的力量,使我们能够(或许说是接近)真正的自我。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电气5班 吕杰2012330301139


瓦尔登湖简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86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