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孝悌思想与孔颜曾孟
孝悌”讲的就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得博爱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孝字上面是老的上半部,下边就是子,象征年轻人搀扶老人,悌的左半边是心,右半边是弟,象征着心中关怀着同辈人。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孝悌”讲的就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得博爱。 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论语》中,就有19次提到“孝”,5次讲到“悌”(本作“弟”),可见讲“孝悌”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他认为:“孝,德之始也;弟(悌),德之序也。”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学而第一》)。孔子这句话中表达了儒家传统对人的道德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的一个发生过程。“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学而第一》)。就道德社会关系中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孝悌”提升出来而言,它是道德根“本”。
除过子女对父母,孔子还把“孝”用在弟子对老师方面。比如《为政》篇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馂,曾是以为孝乎?”显然是指弟子孝敬先生。而“色”,显然比“敬”的要求更高。因为对父母只要心里面敬,容色方面有时侯可以不计。而对先生,容色和悦,则是时时必须的,否则就是不敬、不孝。事实上,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子女对父母发脾气,却很少看到学生对老师发脾气,就是这个原因。
孔子主张的“悌”并不局限于家庭,还要做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所谓“出则悌”,就是在社会上讲究“悌”。在社会上讲究“悌”,就是尊重社会上所有比自己年长的人,护让比自己年少之人,今天所谓“尊老爱幼”,实际上就在这个范畴之内。
”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孝悌所要求的子弟敬重父兄,晚辈善事长辈,作为一种社会道德风尚,自古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道德规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作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在这种传统下,中华民族许多家庭里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正常习俗和美好道德风尚。
孔颜曾孟的排序就是儒家孝悌思想的体现。
历代帝王封赐:
至圣孔子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子
亚圣孟子
文庙里的排法:
孔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
就圣人之间的师承关系计算,又以孔子为一代;则颜子(据推测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是颜回的三姑奶奶)、曾子等孔门弟子为第二代(曾家主动降两代排字,以显尊孔);孔子之孙子思子为第三代;子思子学生为第四代;子思学生的学生孟子则是第五代了。
孔庙以孔子四位最杰出弟子颜子、曾子、孟子和子思配享,称为‘四配’,但四人进入配享时间有先后。最早是颜子,汉代。曾子到了唐朝才配享,孟子和子思是到了宋代。从魏晋到唐初,帝王祭孔配享只有颜子一人。唐玄宗开元八年,是以颜子为‘亚圣’。” 在诸弟子中,孔子最爱颜回。
而颜家还与孔家有很深的血脉渊源,孔子母亲姓颜,与颜回有亲戚关系,孔子从小与母亲在曲阜阙里生活,这里颜氏家族较有影响力,孤儿寡母就得到了颜氏家族的帮助。孔子有8个颜姓弟子。
中国文化中,很重视家族传统,家族内部的秩序向来被尊重。而族内秩序最基本的就是行辈。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意思是:一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二是家谱用字由天子(皇帝)钦赐,别无他家。这四姓就是孔、颜、曾、孟。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颜回、曾参、孟轲四大圣贤。孔、颜、曾、孟四家族的行辈由皇帝或中央政府决定,是这个传统的典型写照。现在看看这个传统还在保持,证明传统文化的部分仍然延续。虽然政治特权早就取消了,但是看看人的名字,依旧井然有序。
因为有政府的统一规定,天下这四家,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不乱辈份。这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孔颜曾孟其同一字辈也不是同一代人。
篇二:天津市2016届高三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天津市八校联考 语文 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扒(bā)手行(háng)伍尽(jǐn)管 扺(zhǐ)掌而谈 ....
B、岑(cén)寂 不啻(chì) 和(huó)泥 甘冒不韪 (wéi) ....
C、解剖(pāo) 蝙蝠 (biǎn )倾轧(yà)铩羽而归(shā) ....D、巨擘(bò)河蚌(bàng)关节
(ji
é) 莘莘学子(shē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沧桑 白内障 一诺千金 一塌糊涂
B、告磬 吊胃口
C、蜇伏 金刚钻
D、奖掖 势力眼 大有稗益 拾人牙慧 平心而论 寥若晨星 砰然心动 集思广议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 。
A.爆发 名声大噪 演绎含意 B.爆发 名声大噪演化 含义
C.暴发 声名鹊起 演化含意 D.暴发 声名鹊起演绎 含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想让城市变得得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
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
B、在雾天,饮食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健脾补肾的作用。
C、陈寅恪先生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像王国维先生这样的历史文化人物的忧伤,而且是对整个文化精神的忧伤,更是对一种即将衰落的文化的忧伤。
D、北京市政协提出建议:应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启动北京市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基层,有些人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有些人浅尝辄止,不愿意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有些人面对群众居高临下,不愿意主动关心群众的喜怒哀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仅仅是“身入”,而没有“深入”。
B、“一分钱一分货,苹果应该值这个价钱。”一位网友抢到苹果6S后点评道:“有钱就是任性!”
C、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依据13项指标对全球大学排名。10月6日公布2011至2012年度全球大学排行榜,美国哈佛首次遭排挤,落至第二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荣膺榜首。
D、资金的投向将直接造福百姓,从保障房建设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软件”上更关注百姓未来的生活品质。
二、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民居文化哲学思考
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中的展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历史,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考察。”
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事事俨雅,乃为上吉”。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虚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
地、人”三才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息。中国古人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住成为居住。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 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
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决
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中国古代的
哲学家们正是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东方色彩的中国传统民居形态。品察中国古代多种民族并存、千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这种景况至今依然存留在中华境内的大江南北。
中国传统民居在解决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关系问题上一贯遵循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和 谐的营造哲理,自始至终显示了难能可贵的生态智慧。尽管这种生态智慧不是以今天所谓 的技术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呈现的,而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这 种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反倒比技术理性思维更容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从而 更容易体验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看来,人来源于自然并 统一于自然,并且必须在自然给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生命的深化。故曰:“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并且“天地与我齐一,万物与我并生”,从而达到“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的境地。中国古代的这种生态智慧若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以促进其直觉思维发展为现代的系统思维,可望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
(有删节)
6.下列对中国传统民居营造理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陋就简,顺乎天道
C.以人为本,实用舒适 B.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D.因地制宜,看重风水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需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
的考察,而非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
B.居住的诗意并非是指某个具体的材料或方式,而是立足于居住本源性的承诺。
C.中国的传统民居虽然千姿百态,但都体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特
征,且该特征传承至今。
D.东方的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远超西方的技术理性思维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更容易使人体验到
中国民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特点。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
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民居文化具备诗意特性。
B.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
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甚至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
C.中国传统民居显示出的生态智慧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由此可
见古人没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D.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只要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就能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
生态智慧。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答鲍觉生书①
吴定
顷邀惠书,省仆动静安否,情重辞温,增仆远望,仆自足下北游,沈默闲处,叹左右益少通敏.
之才、可与之深言文字者,以此私恚,他无足怀。
仆八岁入塾,诵四子、六艺之书,慨然愿游春秋之世,追陪颜、曾②之伦,执经杏坛,觌圣人.
之德辉;又思游南北宋之世,偕杨、游③诸人,立程子、朱子之堂,饫闻其训诫;已念二者虽不可得,然乌知今世不有道德渊纯之士,聚群讲学,可扶翼我者?
既成童,出与乡闾读书之子游,见其所倾向者,无非科举之学,众人一志,传习成风。叩以圣.贤之道,则群怪以为狂痴而笑之。退而告诸父兄,始知讲道劝学之风,海内衰歇者数十年矣。于是.
怆然内悲,太息向之所志不度也。
年既壮,涉历东越吴楚之交,交游日广以远。见有嗜好三代旧章法物,以考订为工;有慕秦汉以来之诗歌古文,以文藻风流相尚,私心喜且慕,谓此虽非吾学所急,抑亦可备斯道什一之资,宜.
以余力讲明其术也。于是或师焉,或友焉。盖自幼至今,同志相导之助,莫盛于此时矣。
今者年已五十,足不涉四方,而四方雄俊之群旧尝假馆于歙④者,或散或亡,不可复合,无所慰其意。冀得一二俊秀后进,与之相劝相成;而来游者,类溺没于科举旧习,而不能为之展其志,拓其才。盖虽考订、辞章之末,鲜有能助我者,况其他乎?呜呼!幼志不可遂矣,即壮岁师友相从之.
欢,亦渺不可复。甚矣,岁晚而道益孤也!
君子之志于道也,合众人之贤明,以群相诱掖,虽中材企及之而有余,竭一己之私智微能,委曲与道相从,虽豪杰有所不足。仆之智不逮中人,而偏违众。有志于道,譬如深居暗室,无人导延,乃欲积跬步以致千里,吾知有画地以终焉已。向者仆方稚昧,不自度德薄才庸,奋然以继鲁、邹、.
洛、闽⑤之传自任,其志岂小哉?岁今五十矣,而所可者止此。思欲毕智尽才,责功暮齿,而独学之.
苦,反甚于前。遇歧途,孰能指我哉?此所以中夜伏枕太息,而深以不克成其幼稚之志自悲也。
足下少而才,在门墙中最为笃志于学者,因来书念仆勤拳,故发愤举仆今昔之恨,而一为足下道之如此。
(选自吴定《紫石泉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鲍觉生:安徽歙人。初师从吴定,后师姚鼐。②颜、曾:颜指颜回,曾指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③杨、游:杨指杨时,游指游酢,都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学生。④歙:地名,在今安徽省。⑤鲁、邹、洛、闽:孔子是鲁国人,以“鲁”代指孔子;孟子是邹国人,以“邹”代指孟子;程颐、程颢是洛阳人,以“洛”代指二程;朱熹长期在福建做官和讲学,以“闽”代指朱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省仆动静安否 省:问候 .
B.以文藻风流相尚 尚:推崇 .
C.幼志不可遂矣 遂:实现 .
D.而所可者止此 可:适宜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追陪颜、曾之伦,执经杏坛(2)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
篇三:试论丘氏世序的定位方法
试论丘氏世序的定位方法
邱冠瑛
一、什么是世序
世序,是指按昭穆排列的世系先后次序。如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等依此类推的昭穆次序。 什么是昭穆?《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又《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指家族的辈分关系。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制度之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依昭穆制度设置。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如西周之昭穆次序:以王季为始祖居中,一世文王居左为昭,二世武王居右为穆;三世成王居左为昭,四世康王居右为穆;五世昭王居左为昭,六世穆王居右为穆等,依次类推。 如大祖是开基祖,则以大祖居中,一世高祖居左为昭,二世曾祖居右为穆;三世祖居左为昭,四世父居右为穆,依次类推。
什么是次序?是指事物排列的先后顺序。
丘氏世序,是指编纂《中华邱氏大宗谱》为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而统一使用的先后顺序。没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以姜太公子辈起一世,按照30年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计算。具体计算方法是:【姜太公的生年(公元前1139年)加上溯失考的开基祖生年】除以30年为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即为丘氏世序数。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依大祖、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玄??的实际顺序,续接没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世序。
二、统一丘氏世序的意义
编纂《中华邱氏大宗谱》重要目的之一,除溯明祖源,理清世系外,就是敬祖宗、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典教化、正子孙。要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就必须统一全世界丘(邱)氏的辈序和字派。传说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后裔修过通天谱,但在全国各地我们并没有谁看到过孔孟颜曾四姓中任何一姓有的通天谱。真正要说孔孟颜曾四姓修过通天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但由于明清以来多位皇帝的眷顾,使孔孟颜曾卜闵冉七个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同一样的字派倒是真的。也就是这几个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同一样的字派,致使人们误以为孔孟颜曾四姓修过通天谱。事实上,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御赐“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八个辈字供孔氏起名用。到明天启年间,这八个字已不够用了,崇祯二年(1629)皇帝又赐“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字作为孔氏六十六世至七十五世辈字供起名用。清康熙年间,崇尚儒家思想,倡导礼仪仁政的康熙皇帝,御赐孔、孟、颜、曾四姓统一辈字,该四姓的辈份互相联动,在全国得到统一。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湖南湘乡大界曾氏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代起使用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思宗朱由检两位皇帝御赐给孔氏的“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五个辈字。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清朝宣宗皇帝续赐“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字供曾氏起名用。清同治二年(1863),清穆宗将宣宗皇帝续赐给曾氏“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字列为孔氏七十六世至八十五世名派。民国元年,孙中山又为曾氏赐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
绪昌”二十个辈字供曾氏起名用。
民国七年(1918),孔氏七十六世孔令贻又拟将孙中山为曾氏赐辈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字并报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备案,供孔氏八十六世至一百零五世使用,并于民国八年即1919年核准颁布在全国实行。上述历史事实证明,曾国藩并没有修过真正的通天谱。现在孔孟颜曾卜闵冉七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五十个字作为辈序的字派,为什么孔孟颜曾卜闵冉七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五十个辈字,就被称为通天谱呢?原来是孔孟颜曾卜闵冉七姓和有些地方将辈字也称为谱的缘故,他们认为通天下(孔孟颜曾卜闵冉后裔)使用的辈字就是通天谱。这就使这些姓氏特别是孔孟颜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为张扬。这说明,整个姓氏统一辈字的重要性有多么的巨大,对于增强一个姓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的目标是编好一部“完整全面、翔实准确、科学权威、严谨规范、符合史实、世系不紊、昭穆不乱、辈字统一、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专家学者考究,对得起历代先祖和子孙后代”的《中华丘氏大宗谱》,如果有一个统一的“丘氏世序定位法”将对这2000多个没有成立县市分谱编委会的地方在今天以后修分谱具有现实意义,对已经修好分谱的地方今后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时,依据总谱今天确立的“丘氏世序”套用《中华丘(邱)氏统一辈字》也具有深远意义。
今天,我们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是联合全世界丘(邱)氏宗亲全面参与的,其所涉区域之广,涵盖面之大,规模之宏伟,是百家姓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堪称真正意义上的通天下丘氏之谱。我们丘(邱)的修谱规模,目前还没有一个姓氏超越。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前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和谱学界、姓氏学界专家教授称我们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为“天下第一谱”,当然,这是文化界、学界和主流社会对我们的评价,我们自己还应当自谦,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们丘(邱)氏修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丘(邱)氏在民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至今依然远远不及孔孟颜曾四姓,要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丘(邱)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就必须解决统一字派问题,要统一字派就不能不解决姓氏辈序定位的问题。不解决姓氏辈序定位的问题,我们的统一字派必将杂乱无章,昭穆颠倒。
三、丘氏世序的现状
由于各地流传的开姓始祖众说纷纭,全国各地的丘(邱)氏辈序混乱不堪。在我们丘氏各地的族谱中,目前已知的世系有“印公世系”、“遐公世系”、“叔亮公世系”、“穆公世系”、“安公世系”、“淋公世系”、“弱公世系”,这些世系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如印公世系出现在1622年谱,遐公世系出现在1772年谱,叔亮公世系出现在1814年谱,穆公世系出现在1841年谱,安公世系出现在1848年谱,淋公世系出现在1916年谱,弱公世系出现在2006年谱等等,但这些世系在当代修谱人的眼里的现实影响力却不小,而且不同的世系都拉着同一历史名人作为其重要先祖。比如丘岳公:
《景定建康志》卷二六载:“丘岳,字山甫,号煦山,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淳祐五年(1245)知太平州兼江东运判。八月,改知江州兼沿江制置副使、江西巡安抚使”。《元至顺·镇江志·卷十八》云:“丘岳,宋镇江丹徙人,字山甫,号煦山。具文武之才,誓死报国,理宗(1225—1264)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景定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七个年号。南宋皇帝纪年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即1260年-1264年。景定五年正月宋度宗即位沿用。理宗时期的《景定建康志》记载理宗时期的丘岳,应该是最权威的历史记录。
而我们各地的丘氏族谱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湖南衡阳九峰邱氏族谱》云:“山甫公,讳岳,生裕后,后生应藩,藩生深道,道生盛”。
《江西玉山文成丘家村谱》云:“一世祖两淮制置使岳公,二世灵鞠、灵峰、灵年,三世念一至念六”。
《浙江平阳丘氏汉规公谱》云:“第三世何公,字汉规,号诚三,第四世纯四公,讳岳,字山甫,号光九,谥言璞,登宋淳祐甲辰科进士第,具文武才,官两淮制置使,理宗皇帝命??。”
《江西万载、湖南浏阳、平江1846年谱》的记载是:“二十一世,金亲公之子,邱岳,字山甫,号洗,有文武才,官两淮制置使,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字以赐之。生殁葬缺,配易氏,生殁葬未详,子一:付。”
《浙江金华、衢县丘氏谱》云:“汉,寿至公世居河南,官为光禄大夫,其二十一世孙岳,字山甫,有文武才,誓死报国,宋理宗御书‘忠实’两字赐之。”
《福建连城县文亨乡富塘村丘氏族谱》云:“二十一世,金亲公之子:洗公,字岳,号山甫,理宗(1225—1264)御书封为‘忠实’二字,文武两淮,誓死报国。妣易氏,合葬未详。生一子:傅。”
《广东潮州姜太公世系谱》记是:“二十一世,金貌公之子:洗公,妣汤氏,生子一:付。洗公,文武双全,在朝为高官,皇帝赐‘忠实’”。
上杭中都1996年谱其主编在光绪三年(1877)《世昌公支谱·卷首·上祖世系》中的:“二十一世,洗公,金亲公子,号山甫,妣易。”加上了“文武双全,在朝为高官,誓死报国,当时皇帝赐书赠‘忠实’二字,后人为纪念并发扬家训,丘氏‘忠实堂’由此始”的字样。
2004年秋,上杭三五郎公族谱编修委员会作《重修三五郎公族谱序》云:“丘氏‘忠实堂’堂号,源出穆廿一世洗公,号山甫,文武双全为朝廷高官,誓死报国,蒙圣上赐书‘忠实’二字,以褒扬其美德,裔孙为旌扬上祖殊荣,遂以‘忠实堂’号之。”
《湖北武穴淋公世系谱》记为:“四十二世,书田长子:岳公,字山甫,妣严氏,生子一:寿”。
《湖北仙桃邱氏统宗世系谱》的记载是:“四二世,灵鞠公之子:岳公,生于崇宁壬午(1102)年,字山甫,有文武才,官两淮制置使,誓死报国,理宗(1225—1264)御书‘忠实’以赐之。”
《江西瑞金大成谱》记是:“六十世,富公长子:岳公,字山甫,官淮刺史,誓死报国,理宗主御书‘忠实’二字赐之。妣程氏,生子一:迟。”
《江西黎川叔亮公源流谱》记为:“七十五世,载阳公长子:岳公,字山甫,妣钱氏,生子一:伟。”
《湖南益阳太公源流谱》记为:“七十九世,淑敏之子:岳公,字山甫,配傅氏,子一:融山。”
江西庐山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邱氏族谱》记为“五十七世,山甫,应谷长子, 讳岳,号嵩轩。南宋嘉泰四年甲子(1204年)八月十五日午时生,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年)进士。妣张氏,生三子:得富、得贵、得荣。继娶杨氏,生一子:得华。公有文武全才,官两淮制置使,理宗(1225—1264)御书“忠实”以赐之。”
族谱中的记载,除照抄了《元至顺·镇江志·卷十八》的“丘岳,字山甫。具文武之才,誓死报国,理宗(1225—1264)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的内容外,记载了丘岳公的生卒年吗?没有。
综上所述,同一个丘岳公,被记为“姜太公七十九世”、“叔亮公七十五世”、“穆公六十
世”、“穆公二十一世”、“遐公五十七世”、“淋公四十二世”等等。丘岳公的父亲也分别有所谓“何公,字汉规,号诚三”、“金亲”、“寿至”、“金貌”、“书田”、“灵鞠”、“富公”、“淑敏”、“载阳”、“应谷”的记载。同一个“字山甫,官两淮刺史,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字赐之”的丘岳公,竟然被各地丘氏修谱人编造出了“十一个父亲”,这还是初步统计。“十一个父亲”生一个岳公,到底谁才是岳公真正的生身父亲?为丘岳公加上那么多无稽的父亲,不能彰显中华民族的孝文化。
“假作真时真亦假”。同一个“字山甫,官两淮刺史,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字赐之”的丘岳公,不但平白无故的多出了“‘纯四,号光九,谥言璞’、‘号洗’、‘号嵩轩’”这诸多名、号、谥,各地丘氏修谱人还为丘岳公娶了“妣易氏”、“妣汤氏”、“妣严氏”、“妣程氏”、“妣钱氏”、“配傅氏”、“妣张氏,继娶杨氏”等八个老婆,又为丘岳公生出了“裕后”、“灵鞠、灵峰、灵年”、“付”、“寿”“迟”、“伟”、“融山”、“得富、得贵、得荣、得荣”等十三个儿子,到底哪几个名字是丘岳公真正的亲生儿子?到底谁才是丘岳公真正的配偶?
不说哪个名字才是岳公真正的生身父亲,也不说哪几个名字是丘岳公真正的亲生儿子。现在修《中华丘氏大宗谱》,我们自然而然的遇到了为每一位祖先进行“世序”定位的问题。请问:岳公到底是几世?丘岳公到底该套用“姜太公世序”、“叔亮公世序”、还是套用“穆公世序”?或者是“遐公公世序”、“淋公世序”?如果套用穆公世序,而穆公世系最早仅出现在1840年谱,比印公世系晚出218年,比遐公世系晚出68年,比叔亮公世系晚出26年。即便是1622年出现的印公世系距姜太公去世的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5年)也有2636年之远,与1840年出现的穆公世系也只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距事实真相十万八千里。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肃问题。
鉴于从1622年开始各地丘氏开姓始祖的说法有多种,而如前诸种说法,在没有经史子集和比经史子集更早的考古发现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统一全世界丘(邱)氏的字派辈序?任何才能结束全世界丘(邱)氏内部辈序字派一盘散沙的局面?
如:古梅州石窟丘氏六世丘希质是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后裔的第一个修谱人,他在1438年写的《河南丘氏族谱图引》记载“吾思厥祖,始自姓丘氏大祖,以上数世,居福建之上杭胜运里上南湖,宗枝世代,其谱谍失于著集,呜呼!先事往矣,继作之义其可已乎???仰惟始祖生高祖讳文兴,同伯讳文胜,宋季间(1271-1279)徙家来广东之梅州,即今程乡石窟都居焉??”由此可见,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没有名讳字号传于族谱,也没有上接世系。1846年,江西万载和湖南平江、浏阳两省三县联合修谱,开始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65世,1873年,江西兴国举人邱毓锟修谱开始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78世,1995-2004年间,广东梅县修谱却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73世,2007年版《闽东分谱》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78世,同为一个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因修谱地域不同,其穆公世序的定位也就有了天壤之别,大相庭径,以致同一始祖的同一辈后裔,他们的世序却出现了昭穆莫辨,伦次不分的混乱局面,如果修《中华丘氏大宗谱》依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丘氏大宗谱》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又如:广东饶平三饶的开基始祖是成实公,其曾孙丘必明1272年修谱尊成实公之父烋公为始祖,其烋公之上无上接世系。1838年,江西修水邱氏修谱,烋公之上依然还无上接世系。1841年,江西萍乡邱氏修谱,烋公被列为穆公56世;1846年,江西万载和湖南平江、浏阳修谱,烋公也依然被列为穆公56世。到了2000年,广东大埔丘氏修谱,将烋公列为穆公73世。2006年,广东揭西丘氏修谱,同时将烋公列为穆公73世和71世。2007年,四川泸县丘氏修谱,将烋公列为穆公69世。如果允许同一个烋公被分别列为穆公56世、69世、71世、73世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中华丘氏大宗谱》不仅必然成为一堆废纸,甚至还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历史笑话。
再如:灵鞠公世系,江西南城将灵鞠公为穆公五十七世,而胡南桂阳、浙江天台、广东乐昌将灵鞠公为穆公四十七世。
还如:上杭的二十七郎公世系,在福建江西一带,二十七郎公被称为惟禄,上接继龙-伯七郎-三五郎,1873年被兴国举人邱毓锟编为“穆公74世”。在粤东各地,二十七郎公被称为曰禄,上接必仁-淑敏-君与-成实-烋公,2000年被大埔丘陵、丘云编为“穆公78世”;2012年饶平分谱的浦坪支谱又将二十七郎公编为“穆公76世”。同一个二十七郎公,出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穆公世序,今天我们修《中华丘氏大宗谱》要不要统一?还是继续让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穆公世序永远存在下去?如果继续让这两种完全乱伦的穆公世序永远存在下去,我们今天修《中华丘氏大宗谱》还能统一辈序字派吗?明明是兄弟辈,见面却以祖孙相称,情以何堪?
其它如湖南宁乡始祖广仁公、湖南涟源始祖广道公、江苏江阴始祖崈公、浙江绍兴始祖砺公、湖南桂阳始祖文进公、浙江宁波始祖文礼公、浙江兰溪始祖斌公、浙江湖州始祖友泉公、湖南安化始祖思道公、山东淄博始祖德成公、浙江诸暨始祖世居汴梁的闻公、广东梅县西阳始祖存心公、广东梅县白渡始祖三十郎公、福建永定始祖致政公、福建上杭黄坑始祖二十七郎公、福建上杭湖梓里始祖念二郎公、福建上杭稔田始祖万三郎公、福建上杭太拔始祖三五郎公、江西南康始祖文清公、文浩公、福建龙岩万八秀公、福建连江提领公、广东海丰陶河镇下家村的承珨公等等成千上万没有上接世系的始祖,他们的穆公世序如何定位?他们算穆公几世多少代?
四、丘氏世序定位方法
由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百姓族谱已经灭绝。我们倾尽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之力搜罗全世界,现存最早的丘氏族谱是为广东蕉岭的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世系的《镇邑丘氏族谱》,该谱由十一世东房丘滨、丘鈇、北房丘裕三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纂修,由东房丘希质公后裔于清康熙八年(1669)刻印;丘(邱)氏现存署时间最早的谱序是为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丘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和唐嗣圣六年(689) 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以唐朝丘行恭的父亲丘和为始祖。所以,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姜太公到古梅州灵鞠公、岳公、烋公、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二十七郎公、三五郎公、仲仁公、广仁公、广道公、崈公、砺公、文进公、文礼公、斌公、友泉公、思道公、德成公、闻公、存心公、三十郎公、致政公、念二郎公、万三郎公、文清公、文浩公、万八秀公、提领公、承珨公等是穆公几世,是丘氏多少代。
因此,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对各地无上接世系的开基祖的丘氏世序定位问题,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公式一样的通用方法,以此来统一天下丘(邱)氏世序。其基本公式是:【姜太公生年加无上接世系的开基祖生年】除以人类一般衍传规律,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就是丘氏世序。从丘氏91世起套用“中华丘氏统一字派”。
所谓姜太公生年,我们以山东淄博齐文化旅游节称2011年为姜太公诞辰3150周年来推定即姜太公生于公元前1139年。
所谓开基祖生年,是指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有生年的,以其生年为基点,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没有生年记载的,采用概算或推理的方法,按照30年衍传一代的人类普遍衍传规律来计算,姜太公衍传至今105代左右,就是按照人类一般衍传规律来推定的。
所谓人类一般衍传规律,是指古今中外谱学界公认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为30年。 为便于理解和操作,现将“丘氏世序”的定位公式细化为三种:
1、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有生年记载的【姜太公的生年(公元前1139年)加开基祖的生年】除以人类一般衍传规律﹝30年为一代﹞,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