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小学语文教学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收获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9 05:51:22 | 移动端:小学语文教学收获

篇一: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将相和》学习心得

兴福镇义和小学 杨萍

今天有幸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受颇多。最大的感触是在这些课中很难找到过去所谓的“亮点和花哨”,取而代之的极“普通”的读书与写字指导。两堂课都很精彩,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弯下腰来倾听学生读书

1、留给学生大量读书的时间

从今天听课来看,并没有找到几句精彩的过渡语,也没有了过去的“做秀”。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做批注、多交流,

读书贯穿了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在安静的研读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一节课。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都渗透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在第一节课上“请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长句子多读几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那是因为老师在读书时边想画面边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第二节课上,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这些都有利于指导学生读好书。

3、注意了对学生读书的评价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们对学生读书的评价,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个赞扬的语句,如清泉流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印在听课老师的脑海。听,“读得多好啊,谁还能读得比他强?”

二、静下心来指导学生写字

阅读和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穆老师注重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老师很注意把黑板上的字写得漂漂亮亮,给学生做个样子。很多老师在自己范写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睛看、大脑想、伸出手指跟着写。真实,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有效,是课堂生命的真谛。

三、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在第二堂中,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蔺相如或廉颇,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这样,学生、老师和文本中间就构建了交流平台。

四、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穆老师在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时,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会倾听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对同学的循循善诱:“我喜欢看到端着书认真读书的同学,喜欢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更喜欢遇到问题向别人请教的同学。”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查字典、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

五、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所听到的每堂课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当然,他们的方法却各有千秋。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着眼

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我想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这些课通常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课文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数字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六、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们都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学习心得

兴福镇新立小学 魏晓红

今天全镇语文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再次相聚在一起,说句真心话,真的很感谢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今天我聆听了穆素红和李宝燕两位教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孙清华老师的评课及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个词来形容,那真是“指点迷津”。孙老师结合自校的预习作业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孙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她的口才,叹服她对事业的执着。只因为有了执着,才会有不断探索与前进的动力,才会有今天精彩的讲解。听了两节常态课以及名师深刻的,讲解,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既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正的备,只有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研究学生,讲究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能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位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教师经过了精心备课。

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如抓言行感悟人物形象,在学习课文中的第二和第三个小故事时,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并写一写感受;利用对比分析人物形象,升华情感;教师讲到“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两人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教师利用补白训练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李宝燕老师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我觉得李教师这样已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孙老师的话更让我明白既然老师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知识,那么老师就不能简简单单的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给学生学法上进行指导。否则教师的分层次设计作业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收效甚微。

静下心来想了想,自己的教学有时真像孙老师所说------学生不会的,我们没有教,学生自己会的又不是我们教的。语文课堂中的讲解有时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让学生跟着自己

的思路走,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符合教师自己的想法,老师才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这样的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迅速过渡到“会学”上来,看来这点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孙老师的一番话更让我明白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稍微放慢教学节奏,删除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足够思维空间,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因层施教,分层设计课堂教学,并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得更有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学习中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长,能有所长。

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同在

兴福镇新立小学 李迎肖

3月20日,全镇语文老师齐聚义和中心校,参加主题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一上午的活动紧张而又有序,先是安排了《将相和》两个课时的课堂展示,然后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最后听取了县名师孙清华老师的精彩点评,令我收获颇多,也引发了我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思考,我觉得鱼和熊掌是要兼得的。

《语文课程标准》里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点各位老师想必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一旦实施到课堂教学中来,难免的会顾此失彼,不能两全。这个问题成了老师们教学过程中难以绕开的石头。人们都说这个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早已老生常谈了,颇没有新意,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对这一点的看法。个人认为,只是一家之言。说语文具有工具性,是指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同时,语文学科还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尊崇母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这就是所谓的人文性,即在中国灿烂文化的长河中担任着一种承上启下,提高个人修养的任务。在教学上,我们首先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应当包含双重含义:教学汉语和使用汉语教学。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汉语,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以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科学认识。这些东西理论性有点强了,不过这也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习以及和其他老师们交流的积累与总结。了解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会很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下面来说一说我们听的这两节课。《将相和》的第一、二课时虽不是一个人所上,学法、内容上一脉相承,如出一辙,可见两位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课前研讨,为我们带来了两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穆老师和李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课前准备充分。两位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她们课前备课十分认真,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在这两节课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内容的感悟强调了朗读训练。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理解要重感悟,教师较好地体现了读中感知、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抓住重点内容,做到长文短讲。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如果老师逐段讲授,老师

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辛苦。两位老师始终突出了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品质。如,在教学第二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马上提出了训练的重点和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并使这“从言行看品质”的思路贯穿了课文的学习始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想象蔺相如与廉颇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话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篇幅不长,所花的时间也不多,却让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心理、品质和课文堵塞内容加深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将相和》一课,我看完之后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积累词语语言的基础之上,抓住人物言行,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感受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当然,“和”文化这个学习目标的渗透是老师根据当前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形式而提出的。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很清楚的分为两大块:一方面是工具性即积累词语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是人文性即感受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抓住这两点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在老师的不断提示中牢记本课的知识。各组在给评课的时候也讲到这一点,说很有新意。虽然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有自己教学的思路,但语文教学要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同在,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

充分备课是对孩子们负责

兴福镇兴合小学郝明倩

3月20日,我参加了镇教委组织的语文大教研活动,收获很多。

根据镇教委安排,应该是前两节听课,然后是评课和专家讲座。而我因为有事只听了两节课,没能参加后面的评课和听专家讲座,说起来的确有些遗憾。但对我来说,这两节课依然给了我很多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课堂教学来看,两位教师都注重了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如第一节课,穆老师再检查预习时,问:“将”是谁?“相”是谁?课文讲了哪三件事?在第二节课中,李老师也是复习导课,“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在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后,穆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个故事,从小处着手,探究人物的性格品质。尤其是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渑池之会”时,读到蔺相如要秦王击缶时的语言“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时,引导学生体会“!”的应用,感受蔺相如的勇敢、坚定,更让学生知道文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都有它表达的任务和意义。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不会游离于课文之外探究问题,而是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再来探究每个部分中所蕴含的语文。

二、教给方法,指导学习。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这两节课中突出的特点,也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学习的地方。“抓人物言行”是这两节课探究人物性格特点的突出方法,也是非常优秀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把人物形象勾画的栩栩如生。只要抓住这两点,就很快探究出人物的性格品质,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这两节课的学习,一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学期,一本语文书,不到三十篇文章。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学会了这三十篇文章实在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也许有人会说:“这三十篇文章能学会也很好啊。”是啊,往往这三十篇也是该会写的不会写,该背的背不过。如果我们只是纠结于这些,真的有很多人完成不了,那么我们只是在这方面紧抓不放了吗?想想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都记住了吗?肯定不是。现在不是也都理解了吗?我想说的是:不必太纠结

于让孩子记住几个生字,背过几个片段,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这才是终身受用的东西。我们这不到三十篇的文章只是例文,以此作为探究语文学习的例子,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以便以后学习语文更宽、更广的东西。

三、旁征博引,丰富课堂。

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该了解其出处、了解其作者、了解其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理解了,才能明白、才能懂。在这篇文章中,虽然人物形象鲜活、性格鲜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秦王的霸道、和氏璧的珍贵、《史记》的价值依然是困难的。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穆老师的课堂上,通过“战国时期形势图”,了解秦赵两国的实力;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李老师介绍“和”的意义,理解“将相和”对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对课文有效的补充,使课堂丰富起来。

当然,这两节课所表现出来的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也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充分的备课。从整个课堂教学来看,这是老师经过充分准备的两节课,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预设,对与文章相关的知识、资料下了很多功夫,这就是了不起的课堂!虽然,我们常渴望“生成的精彩”,可那是在有充分驾驭课堂能力基础上的精彩。如果没有充分的储备,再怎么样的生成,也很难创造出精彩。

所以,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的时候,那就做好充分的备课,最起码,这是对课堂负责,对孩子们负责!

我们应该为教语文而努力

兴福镇兴合小学 孙根菊

3月20日我参加了镇上组织的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对语文基础素养的培养和语言文字的应用,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为主题的语文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全镇语文教师的盛宴,既彰显了特色,更让我耳目一新。我为我镇能办出这样高水平的活动而骄傲。本次研讨会有如下几点精彩,让我获益匪浅。

精彩一:两节课呈现一个体系,分两课时完成一篇文本的教学。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至少在我参加过的各种活动中没有过。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教学中的第一课时,是我所不重视的,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在第一课时简单的解决生字词,让学生读熟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其他的内容放到第二课时来完成。穆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不仅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还引领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第一个小故事的学习,这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帮助。

精彩二: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体现,开始为教语文而努力。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其工具性一面。前段时间的远程研修让我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教学中还是有着众多的疑惑,到底该怎样结合?有时还真拿不准。本次活动中的这两节课为我做出了榜样。两位执教教师把对学习方法的引导掰开来,揉碎了展示给我们看。在第一节课中,从识字方法的介绍,到书写方法的指点,再到文本内容的理解,穆老师一路走来,始终把学习发法的引领和总结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认真贯彻。尤其是课堂总结,总结出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和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这让第二课时的学习顺理成章,简单轻松了许多。李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也正是遵循这一的方法进行了。同时对语文知识进行了扩充,在教学中又涉及到了写作中布局谋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说话和习作。

精彩三:课堂实在,不花哨,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踏实。这两节没有经过雕、刻、酌、磨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少了些许作秀,多了几分真实。无论是认读词语环节学生找出易读错的字,书写环节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还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了解人物。都是那样的实在,毫不做作。对学生的引导清晰可见。

篇二:小学语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两位优秀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它能带领学生欣赏中国地图,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欣赏,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爱国的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你 把鱼放掉》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

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两位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 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听课心得体会

盘山道中学王虹

在教研员的精心安排下, 我们有幸观摩了102中学两位优秀教师的研讨课。通过观摩这两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两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一) 教学收获

1、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每位做课的老师都充分为她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觉得还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有所不同。课程导入好的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而不太成功的教师则恰好相好。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英语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

这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就做到了这点。第一堂课是刘玉涵老师讲的Module 4 Unit 1, 她巧妙地运用和本课话题New Technology 有关的一些图片进行导入, 精美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而且,让学生在感受视觉美的同时,学会了本课的新单词和了解了本课的话题New Technology, 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张香格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更值得我们学习,她运用了普通的方式free talk, 却调动了全体同学的激情。一个简单问题,却让学生进行了一场Brainstorm。 在阅读前部分,运用课文中的图片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对文本进行了解和猜测。 还有解读技巧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的导入设计可以说为阅读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资源选用合理

主要表现:一是图及有关标注的使用;二是颜色及背景的合理搭配;三 音乐及录音的有效使用为教学服务,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服务。刘玉涵老师把听力部分让学生自己表演并让学生把其录下就是教学资源选用合理的最好表现。四是资源是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理念要新颖

她们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一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二是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凸显 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录音机和照相机,既让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又让学生在教学成为主导;而张老师让学生的自行阅读也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三是注重师生之间学习过程的互动;四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五是注重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的表情让学生听不懂也喜欢听;六是三维目标的完满体现,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得以充分体现,让听课者觉得新课标、新资源的英语课就应该是这样教。

2、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生活

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一是不以讲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四是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五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如看、听、说、议、练、读等;六是创设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有力支持;七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八是教学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

(二)自我反思

这次听课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这两节课中,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应注重对话课与阅读课的内在区别,阅读课文和对话课文是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难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的教师教对话课文时,体现不出对话教学的特点,却把对话课文当作阅读课文教,甚至看着书对话,等于是在朗读课文。

对话课重在听说,听了以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话内容,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输入知识,在设计活动时,注重其实效性,活动是否与教学有关。

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把听力作为重点,其中,阅读速度的培养很关键,要严格控制时间。阅读课主要是 pre-reading,while-reading, after-reading三个阶段,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本人在这两课教学中的注重就有时犯错误, 通过这次看课我明白了如何去做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好。

二、教师为学生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比较不错,我会保持这一优点。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比较弱的环节。

环节设计,欣赏导师的艺术。

情境教学是雷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上课伊始,雷老师首先和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引导学生进行静心想象:大海的波涛声滚滚而来,好像自己就置身于大海之滨,倾听大海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壮阔。然后,雷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刚才脑海中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紧跟着,雷老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把想到的问题和数学学习相联系,尝试用数学去解决刚才的问题,这样,就把生活和数学紧紧相连了,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引发的情境,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兴趣油然而生,兴致高涨。教师即时又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到小岛上去玩,解决如何购票问题。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一路走来,一日生活,一堂问题,解决了生活中的旅游问题,精彩!教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串,既展现了学生一日生活的行程,又启发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和探索,学生学的有趣,教师课上的流利、连贯、自然。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三、善用教法,感悟老师的灵感。

数学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雷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

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

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雷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打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课堂教学缺少角色换位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雷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态度的必要性。

3、教学效果稍欠扎实高效

雷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收益到了很多,既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我在课堂上很少涉及这么多方面,唯恐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今后我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教诲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扎实高效迈进。 文 章来源

篇三:谈谈我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谈谈我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2012年9月,我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我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废寝忘食地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刻苦钻研教材,扎实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推进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并从课文下方的注音生字中找到这个字读一读,记一记,初步掌握字音。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练习读通课文。给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记录读书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二、扎实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地方法认识汉字。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进行。谈谈我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收获◇闵荣华……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收获》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21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