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傈傈族健身舞

傈傈族健身舞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9 05:58:06 | 移动端:傈傈族健身舞

篇一:怒江泸水县傈僳族丧葬文化探究

引言

丧葬文化,主要是指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以及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的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等相关活动。随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葬礼呈现出重敛厚葬的特点,仪式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奢华。有地位和身份的人更加如此,由此引发了我对傈僳族丧葬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怒江地区生活的傈僳族属于黑傈僳支系,信仰原始宗教,后来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大部分怒江傈僳族开始信奉基督教,与本民族原本信仰的原始宗教相结合下形成独特的宗教信仰。在此影响下,傈僳族人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丧葬礼仪。研究怒江泸水县傈僳族的丧葬文化,是基于我对傈僳族礼仪文化的注重,因为,分析它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傈僳族丧葬文化的程序、礼节和禁忌,以便开展多民族文化习俗的比较和研究。

一、傈僳族丧葬文化的演变

(一)初期

傈僳族原生宗教是一个以“万物有灵、图腾崇拜”为信仰、以神树和三角架等为象征符号、以杀牲祭灵为主要仪式的宗教文化体系。解放前,在僳僳族社会生活中,各村寨之间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关或明文的法规,但也有世代相传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不见诸文字的习惯法,来调整人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些习惯法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有关财产的继承,婚丧娶嫁的传统风尚,对债务或契约的处理,对盗窃或其他不法行为的制裁等。这类行为规范大多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迷信色彩,有的也深深打上了封建意识的阶级烙印。当时当地的社会规章比较混乱,自然条件非常的恶劣,人们的生活非常困苦,由于生产力水力的低下和对许多自然现象的不理解,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也盛行原始的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由于迷信鬼神,举行节庆、婚礼、疾病、丧葬都要请巫师(傈僳语称“尼帕”或“尼古帕”)杀牲祭鬼,敬神卜封。在这些宗教活动中,往往宰杀大量牲口,耗费无数粮食钱财,更加加重了人民生活的困苦,加深了种种社会矛盾。

(二)变迁

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士相继进入傈僳族地区,传入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教

士在怒江的泸水福贡一带频繁布道施教,由于当时人民的生活非常瘠苦,社会风气败坏,酗酒、赌钱、抢掠、买卖婚姻,甚至吸食鸦片等陋习甚是猖獗,傈僳族人的生活远比不上汉人,这使傈僳族族群众产生了一种强烈地渴望救世主的集体无意识。在传教士对上帝、耶稣基督和极乐世界的极力美化下,一部分傈僳族人开始信奉上帝,信仰起基督教来,他们严格按照教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吸烟不酗酒,不偷不骗,不赌钱不信鬼神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且相较之下,教徒们的生活也有明显地改善。加之西方的传教士也在当地大量的培养了许多傈僳族人自己的传教士,这样一来更利于基督教在泸水地区的传播。因为这些传教士既熟悉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吸收了基督教中较为先进的思想。之后基督教在当地大范围传播开来。

教徒们死后都有统一的埋葬地,由传教士(傈僳族称自己的传教士为“传道”、“毕扒”,也叫“诗底扒”)义务诵经,这样人们就不必宰杀大量的牲畜来祭奠鬼神,也不必再花钱来请巫师,减轻了许多粮食财钱的浪费。这样一来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基督教义下的葬礼,减少了旧时葬礼的巨大开销,在此影响下几乎每个信奉基督教的村寨都修有一块空地作为公共墓地,人们死后统一埋葬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仪式过程。

二、傈僳族葬礼的流程

傈僳族把死亡称作“施古”,遵从基督教义,把死亡看作是今生的结束和后世的开始,是肉体的消灭和灵魂的升华,并不是生命的永远消亡。因此,泸水傈僳族非常重视丧葬的办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内容丰富、程序固定、庄严肃穆、全民遵守,向来为外族人所称道。

陈奇典在《永北府志》(乾隆)卷二十五中说:“ 一种,死后火化,抛弃骸骨。”又《永北直隶厅志》卷七中说:“ 一种,死后棺葬。”上文证实傈僳族在古时候是用火葬或土葬的。①居住在泸水境内的傈僳族,不知从何时起,除孕妇和非正常死亡使用火葬外,一般正常死去的都用土葬。在信奉基督教后,便基本不使用火葬,而且村寨及家族均设公共墓地。傈僳族丧葬仪式独特、繁杂,又很有人情味。

傈僳族人死后,死者配偶一般不参加,由儿女等亲人操办,并请死者的邻居来主持葬礼。傈僳族人比信仰东方宗教的汉族人不忌讳死亡,因为他们相信凡事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安排,也确信他们日后可以和亲人在上帝的处所相见,且永远同在。所以傈僳族人的葬礼过程中往往没有哭泣哀痛,体现更多的是对亡者亡灵的尊重和祝福。

(一)停放

确定成年人停止呼吸以后,教徒或其亲属会立即联络教会负责人或传道、长执,他们会主动到丧家帮助办理丧事,安慰遗族。与亲属商议丧葬日期后,即时印制“讣闻”(或称讣告、讣音),发送亲戚朋友。这时丧家门上用白纸书写“丧中”、“丧宅”,而不宜书写“忌中”、“严制”、“慈制”、“守制”等等世俗用语。

收到消息后,全村停止生产劳动二至三天,本村居民及亲友携带酒、肉和粮食前往吊唁,并帮忙为死者洗脸浴体。男性死者要剃头,女性则需梳头、编辫、包圆形头帕。男性遗体停放在堂屋火塘右侧,女性遗体停放于火塘左侧。头放地势高处,头前供酒饭各一碗,肉若干斤。野外死亡的,遗体不抬回家。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并且依从基督教义参与葬礼的亲属朋友都不可过分忧伤而伤害身心,但也不可在丧宅嘻笑。

(二)“摩左”

逝者遗体要停放到进行“摩左”(入殓与祭奠仪式)的当天才能抬出家门。“摩左”之日需避开死者及其家属的生肖。如全家占齐十二生肖,则可以选定在鸡、兔、鼠日进行。②

“摩左”前一天晚上“毕扒”要为死者念丧经,大意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十三节至十七节)这样来告慰亡者和亲属死亡不是关上了的门,而是敞开另一道门,那就是通向永生之门,死亡不是结束,而是更美的复活。孝子在堂屋下方安锅庄灶、杀煮小猪、羊各一只,作好各种准备。

“摩左”时间在上午,地点在村外。“摩左”的主要仪式有“毕扒”念经,为送祭礼的小辈的包麻布孝帕、入殓、祭奠死者及就地午餐。

(三)选择墓地

信奉基督教的傈僳族一般葬在教会的公共墓地,墓地一般就选择在村外的空地,以减少对农业用地的占用。这也体现了基督教中提倡的节俭、不浪费的教义。但是具体墓穴的选择中还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一般由“毕扒”站在一米远处,

一边念经一边将带去的长刀或镰刀扔过去。男的用长刀,女的用镰刀,刀插之处定为墓穴。若三次扔刀都未插入土内则需要更换地点。

(四)出殡

入殓后停放于门前约两个小时。出殡前,家属先撬开正门左侧的隔板或篾巴(由竹子、芦苇编织成的围栏、篱笆),出殡时将尸体从此处抬走,然后放于门前约三个小时,此时所有亲属唱“祭歌”,跳“送葬舞”(傈僳语叫“施我邓”)。意为祝福亡者在通往天堂的路上顺顺利利,肉体的前世已经圆满结束,不必再对前世有留恋和不舍。出殡时的棺材由四个人抬,通常由儿子抬,若无儿子,就由侄儿抬,棺材由六块木板制成。

(五)安葬

入坑后头部在高处,侧卧,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墓顺序的排列为,男在左,女在右,再按辈次由右向左横列。墓的大小视死者年龄而定。墓由青石板和灰土修建,墓前供米饭,小米饼等为祭品。殉葬物不入土而悬挂在墓上方的木桩(傈僳语叫“骂把”)上任其腐烂。殉葬物一般是死者生前的常使用的物件,如男子的弓箭、挎包、烟袋,女子的织具和背萝等。铁器类的物品一律不能埋入坟中。同时,傈僳族一般不修碑墓。人死未入葬前,亲友与村里人忌食辣椒。泸水、兰坪等地,有扫墓祭祖习俗,其余地区葬后第三年扫墓一次,以后便不再扫墓祭奠。

(六)出灵

在安葬亡人后还会按过去传统的方式举行一个“出灵”仪式,主要由儿女为过世的父母举行,意为送其灵魂上天堂。家族亲友及乡邻们,也分别带粮食、背香及草纸前来参加。出灵日期在安葬父母后的当年冬月,择吉日举行。“毕扒”在出灵日头晚上到丧家。鸡叫第三遍时,儿女们会反穿衣服,披麻戴孝。等“毕扒”开始念开场白经后,儿女们在堂屋中支起一个锅,将杀好的羊煮熟后祭献死者。同时用白天做好的一个小棉布人,代表死者,用于出灵仪式。

早饭后,儿女们分别举着火把,端着炉钵走在前面,其余送灵的人走中间。“毕扒”拿着小布人走在队伍的最后。到达预先选好的地方,选一棵小树作为灵树,以此为依托,用竹棍交叉编成棚顶,搭成小屋铺上松针,置小布人于内,意是让死者灵魂有好靠山。将棚前地面刨平,铺放杂木树枝,摆设茶酒,儿子、儿媳坐灵树右侧,女儿、女婿坐灵树左侧。“毕扒”站在灵树下方念出灵经。念经时,儿女侄辈和亲友们依次把拉来的羊子杀死,排放好。“毕扒”用灵棍指点羊子和灵树各一下,进行念经祭祀。然后各自把羊皮剐了,带走一腿羊肉,留下头、

胸、左腿归“毕扒”。其余的羊肉由主人家用来招待客人。午餐就地进行,均用手抓吃。

出灵仪式完毕,孝子们将反穿的衣服还原,焚香、燃草纸,按原路顺序成列回家。走在前的人需在路上堆松柏枝后点燃,让后面的人从火堆上跨过。到家门口时,屋里人将准备好的干羊粪朝人们头上撒,表示祛病消灾之意。人们须去厨房门口接受给的一坨肉,再喝一口水方可进屋。③

三、傈僳族丧葬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丧葬歌”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

傈僳族丧葬礼中最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说亮点之一就是傈僳族的丧葬歌(傈僳语为“诗俄邓”)。丧葬歌可长可短,长时上千行,短时几百行。这主要由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死者家属停放死者遗体的时间而定。一般由在傈僳族中享有威望的祭师或布道者唱述,有其他长者或有此专长的群众伴唱,而且边唱边跳丧葬舞,很有抒情意味和动感之美。傈僳族丧葬歌文字精美,大量借鉴、使用了傈僳族传统的诗歌精华,因而,比喻贴切,情感真挚,从而使丧葬歌闪烁着傈僳文化的光芒和人性的升华,可谓文字精美,情真意切。

1.丧葬歌的形成时间

从丧葬歌的演唱方式和内容来讲,傈僳族丧葬歌形成的时间很早,但是确切的时间难以找到有力的资料来确定,只能推断傈僳族的丧葬歌大概形成于傈僳族成为独立单一民族开始(约从唐朝中叶开始),甚而可以说傈僳人意识到有生死并形成生死观念开始。同时,傈僳族的丧葬歌又伴随着傈僳族丧葬习俗的完善代代传承下来并完善之。初时,傈僳族的丧葬歌仅几百行,内容简单,无非是怀念死者而已,后来,丧葬歌伴随着傈僳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内容逐渐增多,行数也越来愈多,一般上千行,长时几千行,最长是上万行。傈僳族丧葬歌的这一内容长短变化可从目前采录整理的各种版本的傈僳族丧葬歌作佐证。

2.丧葬歌的主要内容

傈僳族丧葬歌对民族文字出现较晚的傈僳族而言,具有“百科全书”的寓意,因为丧葬歌的内容不仅仅是傈僳族的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的再现,同时,还包含着傈僳族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死者一生的评价和早期傈僳族社会历史的缩影。

一是傈僳族古朴豁达的生死观念。傈僳族认为,人死了不过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不过是阴阳相隔而已;死者在自己的空间世界像人间一样生活,有快乐有苦恼,也有贫富贵贱之分。因而,死者家属虽然悲伤,但却强忍悲伤反而来安慰来

篇二:展示课教案-中华大家庭《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第五课: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教学内容:

本课介绍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从五个民族的人口、主要聚居地等方面入手,结合经济生活方式、服饰特点等内容,对五个民族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区分本课的民族。培养学生学习并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

3.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学会欣赏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其风俗习惯,进而学会尊重和平等对待各民族兄弟姐妹,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五个民族的人口数量、主要分布区域、服饰特点、主要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

2.难点:进一步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四幅少数民族代表性建筑的图片,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少数民族的哪些代表性建筑物?

(满族的大政殿、藏族的布达拉宫、侗族的风雨桥,哈尼族的蘑菇房)

2.讲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师:哈尼族的蘑菇房是哈尼族人智慧的体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

二.教学过程

1.师:你知道什么是梯田吗?简单说一说梯田的特点。 展示图片:各种梯田的图片

师问:这些梯田有什么特点?

2.师:梯田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处于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地里落差比较大,在无法形成大片田地时,只能依据山势,修造一小块一小块的田地,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层一层的梯田。居住在云南省的哈尼族就创造出一套垦种梯田的经验。他们利用地理环境的特点,把终年不断的山泉通过沟渠引进梯田。

3.哈尼族的梯田是大地艺术。

4.师:你知道哈尼族有多少人口吗?你还知道哈尼族的哪些情况?

学生汇报。

5.哈尼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主。

6.哈尼族的节日盛宴:长龙宴。

7.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十月节,六月节,尝新节等。

8.小结:

哈尼族有景色如画的梯田,有别具一格的蘑菇房,都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山区。我们现在在去看一看居住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的哈萨克族,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三.哈萨克族

1.向学生展示云南以及新疆的风光图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哈萨克族。

师:哈萨克族人口16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人口125万。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内容,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

2.介绍哈萨克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传统节日。

3.哈萨克族的服饰特点。

4.哈萨克族的传统帽子,以猫头鹰的羽毛作为装饰,象征着勇敢和坚定。

5.哈萨克族的住房:

春夏秋三季的活动毡房和冬季的木房或土房。

6.哈萨克族人的体育活动:

赛马、摔跤、叼羊。

a.区别前面学过的蒙古族、满族、和哈萨克族的摔跤有什么不同?

b..知道马对于哈萨克族的重要性,了解叼羊的来历,欣赏哈萨克族赛马和叼羊的图片。

7.哈萨克族的民族禁忌。

四.傣族

1.猜一猜;有一种以动物名字命名的舞蹈是什么舞?

2.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

课件展示孔雀舞的图片,

3.师:你知道傣族有多少人口吗? 他们主要居住在哪里?

4.傣族的饮食文化,傣族人的竹筒饭也是很有特色的。(展示竹筒饭)

5.傣族的居民建筑。

傣族传统的住宅是竹楼,展示竹楼图片。

傣族竹楼的特点:多用竹子搭建,通风透光,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杂物或是织布。 傣族竹楼的优点:1.防潮湿

2.散热通风

3.避免虫兽侵袭

4.可避洪水冲击

6.傣族的盛大节日。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

了解泼水节的来源,知道关于开门节和关门节的小知识。

7.傣族的民族禁忌。

8.傣族歌舞。

欣赏孔雀舞《月光下的凤尾竹》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哈尼族、哈萨克族和傣族这三个民族,知道了这三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也正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使得哈尼族、傣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哈萨克族则主要从事畜牧业。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黎族和傈僳族。

篇三:关于傈傈族服饰介绍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大方。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上着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脚踝,裙褶很多;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妇女的短衫傈僳语称“皮度”,短衫长及腰间,对襟,满圆平领,无钮扣,平素衣襟敞开,天冷则用手掩,或用项珠、贝、蚌等压住。有的袖口以黑布镶边,衣为白色,黑白相配,对比强烈。建国前,由于各地傈僳族所穿麻布颜色的差异,就分黑、白、花傈僳三种。

傈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缠于脑后。头人或个别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边佩砍刀,右边挂箭包,箭包多以动物皮缝制,腰系一长带子。维西傈僳族男性有的头戴羊毛毡帽,形状有船形和圆顶宽帽糖两种。青年穿白底黑纹大襟短衣,老年穿大襟长衣,或夏着短衫、冬着长衫,中间系麻织花腰带。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按颜色的不同,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则最为鲜艳美观,她们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附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随风摆动,宛如春天里的杨柳,荡人心魄。


傈傈族健身舞》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24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