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家风孝道之孝道篇

家风孝道之孝道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0 07:17:57 | 移动端:家风孝道之孝道篇

篇一:家风家训小故事-百善孝为先

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虽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让奶奶颐养天年的还是她;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哥哥,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们家现在是老年活动室。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70年代较贫困时期父亲的勤奋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私欲都较重。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8个弟妹、做繁重的劳力是她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

是她全部的家当,也是遭奶奶一辈子白眼的理由,但母亲用她善良、有爱心的处事作风,不计前嫌的做好女儿、儿媳的赡养义务。有好吃的,首先想到老人、平时一有空就会去陪伴,90多岁的外公外婆由8个子女轮流照看,但70岁的母亲还是每天都会骑车去看一下,她说:人老了,看一次少一次,而且他们喜欢我,看见我就很开心,一天不去就会站在路口等待……奶奶一辈子没看好母亲,但一直侍奉左右的却是母亲(因为父亲是最小的,又和父母同住)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奶奶的无理,95岁的奶奶临终时终于对她翘起了大拇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平时用心。因此,我们现在跟公婆同住,享受天伦之乐;对一个人在家的母亲,我经常打电话问候,每星期看望一下,逢年过节,会买份礼物和家常菜,和爱人、孩子一起,为母亲做饭,静心听听她的故事和唠叨,给她洗洗衣服、晒晒被子;儿子每周会给老人打电话问候、老公会给点钱让妈妈、婆婆零用,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跟人炫耀儿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着,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家风格言:百善孝为先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篇二:我家的家风:孝——学生篇

我家的家风:孝

冶源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三班 瞿紫薇

家风是什么?顾名思义,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著名的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主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所以,好的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让自已走得更远!

我很喜欢莫言的作品《红高粱》,莫言的家风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勤学上进、与人为善;硝烟英雄林则徐的家风是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周恩来总理的家风是廉洁;洋务运动时期的曾国藩的家风是饱学;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的家风是节俭;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的家风是爱国;大个子姚明的家风是诚实……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当然我家也不例外。说起我家的家风,还要从几个事情中体现出来。

有一次我们家因为保险发生了争执,爸爸持支持态度,妈妈持反对态度。爸爸提出了一个想法:让爷爷奶奶来决定。妈妈也支持爸爸的想法,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意思是要孝敬父母,顺着父母的意愿。爷爷奶奶商量后做出了决定,爸爸妈妈都表示同意,爷爷奶奶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通过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懂得了作为子女要孝敬尊重自己的父母,顺着父母的意愿。

记得有一次奶奶生了一场病,医生说要住院观察。陪奶奶去医院的是姑姑,姑姑听了医生的话紧张的汗流了一脸,姑姑打电话给爸爸,爸爸接完电话放下手上的活就赶到医院。爸爸找到医生紧拉着他的手满含热泪的恳求医生一定要治好我奶奶的病,医生晃着爸爸的手点了点头说:“放心吧!”

爸爸于是每天都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奶奶,给奶奶捶背、捏腿、削水果。奶奶怕影响叔叔在外地工作,便嘱咐爸爸不要告诉叔叔。

一天下午,爸爸提早下班到医院照顾奶奶,在爸爸和奶奶聊天时,有人敲门,爸爸开门一看是叔叔。叔叔责怪爸爸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他,爸爸说:“没什么大碍了,休息几天就好了,这不怕影响你工作嘛。”叔叔长叹了一口气。后来,爸爸问叔叔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叔叔告诉爸爸,那天上午,叔叔给奶奶打电话,打了10次也没接,叔叔便打电话问姑姑奶奶去哪了?姑姑说在家里。叔叔说:“别撒谎了,我打了5次电话也没人接。”姑姑便告诉了叔叔奶奶住院的事情。

叔叔第二天下午便请假赶到了医院,于是,便发生了后来的事情。从那以后,爸爸、妈妈和我、叔叔、姑姑、婶婶轮流照顾奶奶。一个月后,奶奶的病治好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接奶奶回家。晚上,妈妈、婶婶和姑姑做了一大桌子菜,奶奶高兴的笑了,他含着热泪说:“好儿子,好女儿,好儿媳妇,谢谢你们。”我们都以茶代酒敬奶奶,这时,我扑到奶奶怀里,对她撒娇的说:“我也是好孩子。”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对,好孙女。”大家都哈哈大笑。

孝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名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在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周朝人,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幼年丧母,父亲再婚。闵子骞从小就乖巧懂事,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对小子骞开始嫌弃起来,时常虐待子骞,还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说得多了,父亲也信以为真,慢慢地开始反感子骞了。

有一年的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里面铺的是棉花,穿着非常暖和,给子骞做的棉衣,里面铺的却是芦花。芦花是一种水中生长的芦草上长出来四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看着圆圆滚滚地,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棉衣也觉得很冷,直打寒战。他的后母趁机对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娇气了,故意说冷的。”

有一天,父亲要外出办点事,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冻得直打个哆嗦,马的缰绳从冻僵的手里掉在地上,马踩到了缰绳,一个趔趄马差点儿翻下了悬崖。父亲见状大怒,扬起马鞭,气得猛打子骞。几鞭子下去,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

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一下子呆住了,顿时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这个狠毒的女人休掉,并且赶出家门。后妻吓傻了,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想想自己做的那些事情,羞愧得也无话可说。子骞不顾自己的委屈,连忙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他的孝心感动了父母,也保全了一个完整的家。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你呢?

指导教师:冯继红

篇三:家风家训故事-百善孝为先

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虽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让奶奶颐养天年的还是她;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哥哥,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们家现在是老年活动室。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70年代较贫困时期父亲的勤奋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私欲都较重。因为老爷和舅舅去世的早,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2个妹妹、四个侄子。做繁

重的劳力是妈妈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是她全部的家当,也是遭大伯家一辈子白眼的理由,但母亲用她善良、有爱心的处事作风,不计前嫌的做好女儿、儿媳的赡养义务。最后在姥姥病重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把姥姥接到了我家。她说:人老了,看一次少一次,而且他们喜欢我,看见我就很开心,一天不去就会站在路口等待……姥姥一辈子没看好母亲,但最后侍奉左右的却是母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平时用心。因此,我们现在外地上班;对在家的父母,我经常打电话问候,每星期看望一下,逢年过节,会买份礼物和家常菜,和爱人一起,为母亲做饭,静心听听她们的故事和唠叨,给她洗洗衣服、晒晒被子;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跟人炫耀儿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着,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家风格言:百善孝为先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崔荣芹


家风孝道之孝道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34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